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馬雲說互聯網要畝產1000美金!厲害了!67歲老農民做到了10倍!

“袁隆平先生把畝產做到了1000斤, 馬雲先生說互聯網要把畝產做到1000美金, 而我, 把畝產做到了1萬美金。 ”談起自己的“幹花”事業, 67歲的江蘇沭陽老人張展有些激動。

從“漂”在大城市的務工人員到村裡赫赫有名的“幹花大王”, 再到“淘寶村網商”, 過去二十余年間, 張展不停地完成著身份的切換。 而互聯網電商平臺的出現和壯大, 則讓他看到了小麥、玉米等農作物的更多可能。

在張展的帶動下, 沭陽解橋村已有90%以上的家庭從事幹花生產、銷售或相關工作, 幹花網店數量更是達630多家。 作為中國淘寶村的一個縮影, 張展和他所代表的“新農民”們正在詮釋著農村發展的中國模式。

1月16日, 張展出現在阿裡研究院和中國遠見智庫論譚聯合主辦的第三屆新經濟智庫大會現場。 在這次大會上, “數字經濟”成為討論的熱點。 張展達成的“畝產1萬美金”, 正是利用互聯網創造的數字經濟奇跡。

阿裡研究院院長高紅冰說, 這件事情給我們啟發, 農民不止可以種田, 農民也可以通過種田來種更有附加價值的東西, 提升單位畝產的收入, 這是一個脫貧致富的路子, 一個方向。

那個吃螃蟹的人

在常人眼裡, 小麥總是和食堂緊緊地捆綁在一起,

而67歲的江蘇沭陽解橋村農民張展偏偏要做那個打破常規的人——“把小麥搬到‘殿堂’”。

上世紀90年代, 在外打工的張展偶然接觸到幹花產品, 由於那時的幹花幾乎全部依賴進口且價格不菲, 在對市場發展前景作出預判後, 張展回到家鄉, 創辦了一家幹花製作公司。

在那之後, 把小麥等農作物變為工藝品、裝飾品的想法也逐漸萌生。 小麥、穀子、高粱、玉米苞皮等原生態材料, 給了張展很多靈感, 經過脫皮、漂白、染色等組合加工程式後, 一些不起眼的材料在他的手中也變成了極具觀賞價值的藝術品。

但與很多創業者一樣, 回鄉初期, 張展所遭遇的更多是不理解。 “我收小麥, 父老鄉親說我糟蹋糧食, 我說搞藝術賣錢,

他們說我是騙子。 ”

好在, 良好的市場回饋讓他松了口氣, 用張展的話說, 是小麥給了他“天大的面子”。

互聯網“試水”

張展的第一次身份轉型頗有些冒險意味, 但他沒有就此停止對農產品價值的再度挖掘。 正如張展在智庫大會上所言, “小麥的故事並沒有結束,

在我這兒還有桃花的故事”。

與此前“單打獨鬥”的境遇相比, 這一次, 是互聯網把機遇推到了張展和他的家人面前。

“幹花大王”從兩個淘寶網店起步

2007年初, 張展一家5戶的幹花企業均具有一定的規模, 其中二女婿喬楊的陽光幹花廠購進植絨機、染色機等機械設備, 率先實現幹花生產機械化。 當年底, 喬楊抓住網上銷售發展機遇, 並先後創辦金枝玉葉、雅康兩個淘寶網店, 銷售自家生產的幹花產品。

公開報導顯示, 2012年, 上述兩家網上商城的銷售額已達600多萬元。

除了早期的小麥、玉米皮等加工工藝品, 張展家網店銷售的幹花品類也不斷增加, 桃樹、龍柳、曲柳、三叉木等皆是重要的幹花原材料。 與互聯網的聯姻, 讓張家的幹花生意拓寬了銷路, 更逐漸走出了一條線下產品研發和線上銷售相結合的路子。

比如,電視劇《三生三世十裡桃花》熱播之後,張展就敏銳地發現這一商機,製作模擬桃花樹線上上出售。由於成品生動逼真,高峰期各個網店交易額不斷突破新高,僅這一項一年就為其帶來500萬元收益。

也因為此,常有村民開玩笑說,“張家每天能賣出去一個桃花島”。

截至目前,張展的5個子女共開設網店20餘個,網上年銷售總額超過6000萬元,更直接帶動就業300多人。“是阿裡巴巴的平臺讓我從小作坊做成了工廠,又從工廠做成了公司,在這裡我要深深的感謝她。”張展表示。

“因為互聯網,農民會成為新農民”

在解橋村,張展家的經營模式並非個例。

據瞭解,沭陽解橋村共有2900多畝耕地,其中2400多畝種植龍柳、曲柳、龍桑、紅瑞木、木槿、三叉木等幹花原材料,去年總產值3000余萬元,平均畝產超萬元。在張展的影響下,全村90%以上家庭從事幹花生產、銷售或相關工作,現有幹花網店630多家,年銷售額2.6億元,帶動從業人員2600多人,村民人均純收入2.2萬元。

1畝地有無限可能,互聯網給農村帶來新機會

“所以,馬雲先生提出的1千美金1畝地有無限可能。”張展說道。

在去年12月舉行的第五屆中國淘寶村高峰論壇上,阿裡巴巴董事局主席馬雲曾在致辭中提出,互聯網要把農業做到畝產1000美金。

在馬雲看來,未來二三十年,因為互聯網,農民會成為新農民。農民知道把農產品賣給誰,農業現代化就進了一步。“今天,農民不需要離開土地,就可以成為農業工、農林工,成為新型農民、創業農民和產業農民,淘寶村就讓我們看到了這樣的未來,看到了農村的巨大希望。”

值得注意的是,農業現代化不僅承擔著讓土地更加增值的任務,更肩負著讓更多年輕人回到農村的使命。在解橋這樣的淘寶村,濃厚的創業氛圍,也吸引著大批大學生、退伍軍人和外出務工人員返鄉創業。

阿裡研究院此前發佈的《中國淘寶村研究報告(2017)》預估,2020年中國淘寶村將會超過5500個,網店超過100萬個,帶動300多萬的就業機會。分析認為,數字經濟正在為中國鄉村振興提供全新方案,與此同時,電商扶貧也通過淘寶村逐步落地。

歡迎關注中國經理人頭條號。 更逐漸走出了一條線下產品研發和線上銷售相結合的路子。

比如,電視劇《三生三世十裡桃花》熱播之後,張展就敏銳地發現這一商機,製作模擬桃花樹線上上出售。由於成品生動逼真,高峰期各個網店交易額不斷突破新高,僅這一項一年就為其帶來500萬元收益。

也因為此,常有村民開玩笑說,“張家每天能賣出去一個桃花島”。

截至目前,張展的5個子女共開設網店20餘個,網上年銷售總額超過6000萬元,更直接帶動就業300多人。“是阿裡巴巴的平臺讓我從小作坊做成了工廠,又從工廠做成了公司,在這裡我要深深的感謝她。”張展表示。

“因為互聯網,農民會成為新農民”

在解橋村,張展家的經營模式並非個例。

據瞭解,沭陽解橋村共有2900多畝耕地,其中2400多畝種植龍柳、曲柳、龍桑、紅瑞木、木槿、三叉木等幹花原材料,去年總產值3000余萬元,平均畝產超萬元。在張展的影響下,全村90%以上家庭從事幹花生產、銷售或相關工作,現有幹花網店630多家,年銷售額2.6億元,帶動從業人員2600多人,村民人均純收入2.2萬元。

1畝地有無限可能,互聯網給農村帶來新機會

“所以,馬雲先生提出的1千美金1畝地有無限可能。”張展說道。

在去年12月舉行的第五屆中國淘寶村高峰論壇上,阿裡巴巴董事局主席馬雲曾在致辭中提出,互聯網要把農業做到畝產1000美金。

在馬雲看來,未來二三十年,因為互聯網,農民會成為新農民。農民知道把農產品賣給誰,農業現代化就進了一步。“今天,農民不需要離開土地,就可以成為農業工、農林工,成為新型農民、創業農民和產業農民,淘寶村就讓我們看到了這樣的未來,看到了農村的巨大希望。”

值得注意的是,農業現代化不僅承擔著讓土地更加增值的任務,更肩負著讓更多年輕人回到農村的使命。在解橋這樣的淘寶村,濃厚的創業氛圍,也吸引著大批大學生、退伍軍人和外出務工人員返鄉創業。

阿裡研究院此前發佈的《中國淘寶村研究報告(2017)》預估,2020年中國淘寶村將會超過5500個,網店超過100萬個,帶動300多萬的就業機會。分析認為,數字經濟正在為中國鄉村振興提供全新方案,與此同時,電商扶貧也通過淘寶村逐步落地。

歡迎關注中國經理人頭條號。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