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後版權時代,網易雲、蝦米、QQ等音樂流媒體巨頭還能怎麼玩?

文|楊震宇 編輯|朴芳

進入2018後, 很多人都發現這個時代的節奏真的是越來越快了, 生活中被廣大商家所培養、灌輸的小小儀式感多來越多了。

相信前段日子我們每個人的朋友圈經歷了一系列刷屏事件, 從“殺馬特”的18歲曬照片, 到“議論紛紛”的支付寶年度帳單, 當然最後跑不了的還有每年被各大音樂平臺的年度總結刷屏。

從網易雲音樂, 到蝦米、QQ音樂, 從聽歌報告到年度總結, 每年第一撥刷屏H5總少不了它們的身影。

帶著些許懷舊的感傷心情, 在三大家的年度總結中, 你可以看到這一年你聽了多少歌、聽到最多的歌詞是什麼、習慣在什麼時間聽歌以及各種音樂偏好有哪些。 許多基於資料分析出的內容, 角度刁鑽, 讓廣大用戶發現了這一年中自己都忽略過的很多“音樂時刻”。

於是, 就有了新年第一個工作日, 網友們紛紛截圖, 在朋友圈展示自己的音樂品味。

而這些互聯網音樂平臺, 憑藉聰明的行銷手段, 又再一次在資訊繁雜的網路時代, 佔領了擁擠不堪的社交版面, 博得了眼球。

剛過去的四個月的版權大戰,

讓音樂流媒體版圖重新分佈

而與每家溫情走心的年度報告相反的是, 距離上一次三家針鋒相對的版權大戰, 也剛好過去4個月整。

同時騰訊音樂強制要求網易雲下架之前和騰訊音樂合作轉授的約500萬首歌曲, 導致網易雲很多歌單大面積集體變灰。 至此, 網易雲音樂真正算是應了網友的那句評論“聽的不是歌, 是下面的評論”, 對啊, 因為已經沒有歌可以聽了。

雖然下架的歌曲之只占網易雲音樂整個曲庫的1%, 但是正是這1%的獨家版權歌曲才算是用戶經常聽的核心歌曲。 面對自己之前苦心收集的歌單大面積變灰不能聽, 老用戶怨聲連連, 也逐漸開始用腳投票轉向QQ和蝦米。

可以看出, 經過幾年快速發展, 互聯網音樂平臺的競爭焦點還是回到了版權這個老問題上。 一是因為目前國內的使用者增長規模逐漸放緩,

新增用戶市場幾乎已經消耗殆盡, 存量用戶的爭奪就成為了重中之重。

另一方面獨家授權也是因為國外音樂公司如華納、索尼等對於國內之前一直盜版橫行的慘痛損失, 要迫切靠版權分銷來挽回利益損失, 而這也恰好符合了我國這幾年對於版權問題監管嚴的大趨勢。

歌曲數量和品質是互聯網音樂平臺的立足之本, QQ音樂和蝦米音樂背靠著騰訊、阿裡這兩座大山, 面對燒錢如流水的版權費, 自然是財大氣粗。 而本身財力稍遜一籌的網易雲, 前幾年則是在巨頭夾擊之下憑藉行銷和社交活了下來, 貌似活得還不錯。

但是進入2018後, 整個行業對於版權的競爭也即將到了尾聲, 全部的巨頭唱片公司就那麼幾家,

現在也都分得差不多了, 再加上互相授權通用的情況, 看樣子不會再有大變動。

後版權時代的互聯網音樂平臺,

商業模式的擴展成為主流

那麼在後版權時代, 對於互聯網音樂平臺來說, 領先的若想贏的更多, 稍微落後的想彎道超車, 則後面的寶可能就要押在其他增值服務和擴展商業模式中了, 否則很快就會觸及其發展邊界。

從使用者的角度來說, 互聯網音樂平臺的核心在於提供音樂視聽服務;從音樂人和內容方的角度來看, 其核心在於歌曲的版權運營、發行、互動以及商業價值變現;從平臺方的角度來看, 其核心在於流量的獲取和變現。

而去年開始智慧音響的興起、黑膠唱片的復蘇熱潮、線上直播的氾濫、線下演出活動的火爆, 聽音樂的方式如此之多,這都給互聯網音樂平臺帶來不同程度的挑戰。

不由聯想到在未來,人們聽音樂的方式將不會受限於流媒體,而是更加多樣化、場景化、智慧化,互聯網音樂平臺將可能不是最主流的聽音樂方式。

而到時候的競爭層面可能就不單單是比拼曲庫和行銷手法了,是更升一個層次的戰略佈局競爭。如何從音樂流媒體到綜合性的音娛入口,而且是對於使用者和音樂人雙方的連接入口,並積極和其他娛樂產業進行泛娛樂聯動,這可能是下一步互聯網音樂平臺發展的趨勢。

包括騰訊、阿裡、網易在內的頭部平臺,可以看到已經開始了相關嘗試和佈局。蝦米音樂啟動“尋光計畫”第二季,太合音樂集團推出T榜活動,騰訊音樂娛樂集團聯手中國演出行業協會啟動“覓樂行動”,再到滾石唱片宣佈與蝦米音樂共同舉辦“原創歌手大賽”,等等。

各大音樂平臺溯源上游,耕耘內容生產,既是為已有曲庫注入新鮮血液,也是為了打造內容的差異化。

追求使用者至上的服務全能化,

2018是快一點還是穩一點?

行業回歸內容並非壞事。不過不同于傳統唱片公司以藝人為業務核心,互聯網音樂平臺是以使用者為核心提供服務。除了原創內容的培養,使用者的音樂娛樂的其他增值需求,也是各家平臺的發展的隱性盈利點。

2018年,互聯網界新的模式如雨後春筍,而泛娛樂化是業界看好的未來趨勢之一,網易雲、QQ音樂和蝦米手中都握著不少好牌。以遊戲和影娛見長的網易、騰訊,接下來的正面戰場可能就是憑藉著它們自身集團的優勢產業,在提供包括遊戲、音樂、文學、動漫、影視等在內的多元化、高品質的互動娛樂內容體驗上,搶奪使用者。

而蝦米作為阿裡星球中重要的一環,在繼承了淘寶的商業基因方面,也做出了一些行業創新,例如除了相關的直播功能,將詞曲創作、音樂製作、演出服務、企業推廣這些生產環節搬入音樂流媒體平臺之中,集合了B2B、B2C模式,也算是走出了自己的道路。

但是在後版權時代,音樂作為文娛產業的核心內容之一,雖然註定了其有著廣泛的市場需求,但是為了未來競爭開始招兵買馬的互聯網音樂平臺,也需要思考如何分配產品邏輯和注意力的問題。

目前幾大平臺雖然都有一些自己的特色功能、例如直播、商城等等。而且每家身上都或多或少承載了背後集團大量的娛樂資源和其他相關任務,經歷了版權大戰之後,各家都需要急速探究出新的模式。

但競爭到最後,如果沒有想好自己的優勢和企業戰略,單純為了暫時跟風而強行上馬佈局,到時候是否會出現“費力不討好”的情況就不得而知了。所以有時候,對於快來說,可能穩一點反而會更好。

聽音樂的方式如此之多,這都給互聯網音樂平臺帶來不同程度的挑戰。

不由聯想到在未來,人們聽音樂的方式將不會受限於流媒體,而是更加多樣化、場景化、智慧化,互聯網音樂平臺將可能不是最主流的聽音樂方式。

而到時候的競爭層面可能就不單單是比拼曲庫和行銷手法了,是更升一個層次的戰略佈局競爭。如何從音樂流媒體到綜合性的音娛入口,而且是對於使用者和音樂人雙方的連接入口,並積極和其他娛樂產業進行泛娛樂聯動,這可能是下一步互聯網音樂平臺發展的趨勢。

包括騰訊、阿裡、網易在內的頭部平臺,可以看到已經開始了相關嘗試和佈局。蝦米音樂啟動“尋光計畫”第二季,太合音樂集團推出T榜活動,騰訊音樂娛樂集團聯手中國演出行業協會啟動“覓樂行動”,再到滾石唱片宣佈與蝦米音樂共同舉辦“原創歌手大賽”,等等。

各大音樂平臺溯源上游,耕耘內容生產,既是為已有曲庫注入新鮮血液,也是為了打造內容的差異化。

追求使用者至上的服務全能化,

2018是快一點還是穩一點?

行業回歸內容並非壞事。不過不同于傳統唱片公司以藝人為業務核心,互聯網音樂平臺是以使用者為核心提供服務。除了原創內容的培養,使用者的音樂娛樂的其他增值需求,也是各家平臺的發展的隱性盈利點。

2018年,互聯網界新的模式如雨後春筍,而泛娛樂化是業界看好的未來趨勢之一,網易雲、QQ音樂和蝦米手中都握著不少好牌。以遊戲和影娛見長的網易、騰訊,接下來的正面戰場可能就是憑藉著它們自身集團的優勢產業,在提供包括遊戲、音樂、文學、動漫、影視等在內的多元化、高品質的互動娛樂內容體驗上,搶奪使用者。

而蝦米作為阿裡星球中重要的一環,在繼承了淘寶的商業基因方面,也做出了一些行業創新,例如除了相關的直播功能,將詞曲創作、音樂製作、演出服務、企業推廣這些生產環節搬入音樂流媒體平臺之中,集合了B2B、B2C模式,也算是走出了自己的道路。

但是在後版權時代,音樂作為文娛產業的核心內容之一,雖然註定了其有著廣泛的市場需求,但是為了未來競爭開始招兵買馬的互聯網音樂平臺,也需要思考如何分配產品邏輯和注意力的問題。

目前幾大平臺雖然都有一些自己的特色功能、例如直播、商城等等。而且每家身上都或多或少承載了背後集團大量的娛樂資源和其他相關任務,經歷了版權大戰之後,各家都需要急速探究出新的模式。

但競爭到最後,如果沒有想好自己的優勢和企業戰略,單純為了暫時跟風而強行上馬佈局,到時候是否會出現“費力不討好”的情況就不得而知了。所以有時候,對於快來說,可能穩一點反而會更好。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