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進宮”跨過7道門檻 故宮志願者“進宮”靠緣分


1月9日上午, 正在中國進行國事訪問的法國總統馬克龍偕夫人布麗吉特一同在北京參觀故宮。 中新社記者 卞

在央視熱播的《國家寶藏》節目中,

故宮博物院請志願者作為“護寶人”, 代表故宮登上了中央電視臺的舞臺, 受到全國億萬觀眾的矚目。 節目播出後, 很多觀眾對故宮志願者這個崗位充滿了敬仰和好奇。 怎樣才能成為一名故宮志願者呢?近日, 北京晨報記者走近這個特殊群體, 發現這裡既有90後年輕學子, 又有50後叔叔阿姨, 是一個幾代同堂的大家庭。 據瞭解, 要想進入故宮志願者這個大家庭, 需要跨過七道考核的“門檻”。

七項考核 難度逐步升級

據故宮博物院宣教部相關負責人介紹, 目前故宮每年都會向社會公眾發出招募申請。 2017年招募了50人, 未來每年也會按照30人以上的規模進行招募。 要成為一名志願者, 需經過一系列考核, 但最重要的是要對傳統文化具有濃厚的興趣,

能夠有固定的時間參與到志願者服務當中。

2017年故宮志願服務“定崗全勤獎”獲得者王強輝, 是一位工作繁忙的外企高管, 他克服了很多困難, 每週六上午都堅持到故宮完成兩個小時的講解服務。

回首自己成為一名故宮志願者的歷程, 王強輝總結出了七項考核內容。 首先是網上報名, 應聘者要準備一份能夠打動故宮的簡歷。 這像找工作一樣, 簡歷需要精心準備。 第二項是簡歷篩選。 第三項是筆試。 第四項是面試。 第五項是試錄取後的崗前培訓。 第六項是上崗前的講解考核。 第七項就是在通過考核之後, 定時定崗地完成志願者服務。 王強輝感覺, 這七項考核難度是逐步升級的。 最難的一項還是在於志願者能否克服種種困難一直堅持下去,

保住故宮志願者這個神聖崗位。

幸運入選 “進宮”也靠緣分

志願者孫楚格和楊博雅是兩位90後女孩兒。 2017年8月上崗, 是故宮志願者大家庭中最年輕的一批。 談起自己入選的經過, 她們不約而同地想到一個詞, 就是“緣分”。

兩人是同鄉也是同學, 目前在北京一所大學讀環境設計專業研究生, 住在同一個宿舍。 2017年3月底, 孫楚格準備利用短暫的假期回遼寧老家探親。 就在火車上, 她打開手機看新聞, 意外看到了故宮招募志願者的啟事。

“我大一時第一次進故宮參觀, 那時候就覺得特別震撼, 自己所學專業又與藝術相關, 當時被故宮的建築和展出的文物深深吸引了。 那時就想,

如果能經常進到故宮裡面就好了。 ”孫楚格說, 看到招募啟事後, 自己非常興奮, 趕緊給留守在宿舍的楊博雅打電話, 一起發送簡歷報名。

楊博雅同樣深深地迷戀著故宮。 她小時候經常逛瀋陽故宮, 特別喜歡看那些宮殿的紅牆琉璃瓦。 在看到北京故宮後, 便是更大的震撼。 當接到孫楚格的電話時, 她毫不猶豫地同意一起報名。 “我們趕緊準備簡歷, 發送到指定郵箱, 那時距離招募截止時間只剩下1個小時了。 ”楊博雅說, 她和孫楚格真的太幸運了。

參加筆試 被“乾隆”考倒

孫楚格回憶, 發送簡歷之後, 大約兩周時間, 收到了去參加複試的郵件通知。 在一個週末的中午, 她和楊博雅一起來到故宮參加考試。 在東華門集合之後, 參加複試的應聘者們被一起帶到西華門附近的志願者服務中心進行筆試。

試卷就像學校裡的考卷一樣, 有填空、選擇和問答題。

筆試中, 有一道題難倒了孫楚格。 “要求寫出乾隆的諡號, 當時沒寫出來, 後來一查才知道這個諡號有20多個字。 ”孫楚格說, 還好這只是一道填空題, 不占多少分值。

楊博雅說, 她們查閱的歷史資料顯示, 乾隆的諡號為“法天隆運至誠先覺體元立極敷文奮武欽明孝慈神聖純皇帝”。 但她們後來瞭解到, 其實如果只寫出清高宗的話, 也會算對。

筆試時間大約1個小時, 筆試之後就是面試, 也就是口試。 每名應聘者都拿到一張紙, 上面有一件文物的介紹。 “每人可以準備5分鐘, 然後讀給大家聽, 這主要考核的是應聘者的口齒是否清晰。 ”孫楚格沒覺得自己答得有多好,所以當得到通過考試的通知時特別開心。

王強輝是2016年進入故宮開始志願者講解服務的,他也對自己當初參加考試時的一道問答題印象深刻。“題目要求寫出明朝所有皇帝的年號和名字。還好平時比較喜歡讀明清歷史,有一定積累,完全答出來了。”

崗前培訓 虛心請教前輩

楊博雅回憶,在面試通過之後,又經過了兩個月的培訓,每週一節課,由故宮專家和志願者老師講述紫禁城的整體知識。培訓之後,大家根據個人興趣,選擇去哪個展館講解,然後就是現場考核了。

孫楚格記得,在現場考核的時候,他們被帶到將來要從事服務的展館,每人要現場講解一件文物,然後由考官打分。通過這次考核之後,就可以正式走上志願者崗位了。當然在這個過程中,還需要不斷向其他資深志願者老師們學習。

至今,一位老志願者說的話仍讓孫楚格特別感動。“這位老師說,有的觀眾可能一輩子隻去一次故宮,而他恰巧聽到了你的講解,這會直接影響他的參觀感受,回去可能還會對更多人講述聽到的故事。”孫楚格說,聽了這位志願者前輩的話,她感到自己的講解工作非常神聖而且有意義。

韓陽是一位私企負責人,2012年進入故宮做志願者,已經有了6年的講解經歷。據他介紹,經過一段時間培訓之後,新志願者自己覺得可以上崗了,就要提出申請,然後會被安排到不同的展館,給一篇解說詞,現場面對文物和考官進行實地講解。這一次考核通過了,就會留在這個展館做服務。

韓陽說,在最初做志願者的時候,自己一有時間就會到展館,對著那些文物默默練習。為了讓自己的講解內容更豐富有趣味,他還搜集了很多講解詞以外的素材。

■數位

團隊成立13年 目前規模220人

據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介紹,故宮志願者團隊成立於2004年12月。2017年是故宮志願者建立的第13個年頭。“回望過去的13年,故宮志願者累計註冊近3000人次,來自各個行業、各個年齡段,服務內容涉及講解、諮詢、教育專案和志願宣講等,已經累計為社會提供各項服務達13萬小時,涉及公眾總數近60萬人次。”

單霽翔說,2017年,故宮志願者團隊已經達到220名。雖然220人在博物館志願者中算不上是一個數量特別大的團隊,但是故宮博物院的志願服務始終追求的是服務品質。在過去的一年裡,220名志願者老師絕大多數都實現了每年為觀眾服務至少72小時的承諾,共為觀眾提供了包括院內專館及特展講解、主題日講解諮詢、深入社區和學校的故宮文化宣講,以及教育活動專案等各項服務,累計時長共14722.5小時,有88142人次的觀眾從中受益,創下了近年來的一個新高。同時,故宮博物院也更加重視志願者隊伍的建設,全年共舉辦面向志願者的參觀、培訓等活動20餘場。

單霽翔透露,今後無論是古建築修復、文物藏品維護、諮詢服務、對外接待服務等等,都可以提供志願者服務崗位,故宮方面仍在不斷地研究。

作者:王歧豐 來源:北京晨報

”孫楚格沒覺得自己答得有多好,所以當得到通過考試的通知時特別開心。

王強輝是2016年進入故宮開始志願者講解服務的,他也對自己當初參加考試時的一道問答題印象深刻。“題目要求寫出明朝所有皇帝的年號和名字。還好平時比較喜歡讀明清歷史,有一定積累,完全答出來了。”

崗前培訓 虛心請教前輩

楊博雅回憶,在面試通過之後,又經過了兩個月的培訓,每週一節課,由故宮專家和志願者老師講述紫禁城的整體知識。培訓之後,大家根據個人興趣,選擇去哪個展館講解,然後就是現場考核了。

孫楚格記得,在現場考核的時候,他們被帶到將來要從事服務的展館,每人要現場講解一件文物,然後由考官打分。通過這次考核之後,就可以正式走上志願者崗位了。當然在這個過程中,還需要不斷向其他資深志願者老師們學習。

至今,一位老志願者說的話仍讓孫楚格特別感動。“這位老師說,有的觀眾可能一輩子隻去一次故宮,而他恰巧聽到了你的講解,這會直接影響他的參觀感受,回去可能還會對更多人講述聽到的故事。”孫楚格說,聽了這位志願者前輩的話,她感到自己的講解工作非常神聖而且有意義。

韓陽是一位私企負責人,2012年進入故宮做志願者,已經有了6年的講解經歷。據他介紹,經過一段時間培訓之後,新志願者自己覺得可以上崗了,就要提出申請,然後會被安排到不同的展館,給一篇解說詞,現場面對文物和考官進行實地講解。這一次考核通過了,就會留在這個展館做服務。

韓陽說,在最初做志願者的時候,自己一有時間就會到展館,對著那些文物默默練習。為了讓自己的講解內容更豐富有趣味,他還搜集了很多講解詞以外的素材。

■數位

團隊成立13年 目前規模220人

據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介紹,故宮志願者團隊成立於2004年12月。2017年是故宮志願者建立的第13個年頭。“回望過去的13年,故宮志願者累計註冊近3000人次,來自各個行業、各個年齡段,服務內容涉及講解、諮詢、教育專案和志願宣講等,已經累計為社會提供各項服務達13萬小時,涉及公眾總數近60萬人次。”

單霽翔說,2017年,故宮志願者團隊已經達到220名。雖然220人在博物館志願者中算不上是一個數量特別大的團隊,但是故宮博物院的志願服務始終追求的是服務品質。在過去的一年裡,220名志願者老師絕大多數都實現了每年為觀眾服務至少72小時的承諾,共為觀眾提供了包括院內專館及特展講解、主題日講解諮詢、深入社區和學校的故宮文化宣講,以及教育活動專案等各項服務,累計時長共14722.5小時,有88142人次的觀眾從中受益,創下了近年來的一個新高。同時,故宮博物院也更加重視志願者隊伍的建設,全年共舉辦面向志願者的參觀、培訓等活動20餘場。

單霽翔透露,今後無論是古建築修復、文物藏品維護、諮詢服務、對外接待服務等等,都可以提供志願者服務崗位,故宮方面仍在不斷地研究。

作者:王歧豐 來源:北京晨報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