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一年出來講一次,“微信之父”張小龍今年說了什麼?

在今日騰訊舉辦的2018微信公開課上, 騰訊高級副總裁、“微信之父”張小龍在現場做了開場分享。

微信到底是什麼?未來什麼樣?微信一直以來就是一個工具。 我們很少去談平臺生態。 其實用戶本身是不關心的。 怎麼做到最好的工具?除了需要專業的能力外, 我們需要面臨很多的決策。 在對多錯、利益最大化方面, 我們在做決策。 而微信只有對錯的選擇。 微信一直很克制, 雖然經常更新但變化不大。 利益的堆砌會失去產品最本質的東西。 做好這樣的產品, 需要專業的能力、判斷, 除此之外, 我們要尊重用戶、尊重個人。

張小龍說, 任何一個工具都是幫助用戶完成任務了, 當然是越快越好, 越有效率越好。 比如用微信, 微信當然希望微信可以給用戶帶來更多的幫助, 但不想讓用戶低效率地處理這些事情。 微信作為擁有平臺屬性的工具, 是會有一些平臺性的內容,

比如訂閱號和小程式, 平臺本身需要有一定態度表明自己怎樣對待這些內容。

他這樣分析:現在移動互聯網和之前有一些很大的變化, 現在大家的時間和精力都集中在少數幾個頭部App。 微信可能是最耗時間的App, 但自己仍然並不認為微信是一個中心化的存在, 微信裡可能會提供一些綜合化的服務。 “我們所做的是讓更有價值的服務浮現出來並讓使用者找到, 這也是尊重用戶的一個體現。 到目前為止一個新的用戶也不會出現微信推薦給它一個公眾號什麼的, 將來也不會出來。 我們要把選擇的權利交給用戶自己來做, 這是我對去中心化的一點思考。 ”

張小龍透露, 微信作為擁有平臺屬性的工具, 是會有一些平臺性的內容,

比如訂閱號和小程式。 微信本身需要有一定態度表明我們怎樣對待這些內容, 經過一段時間的產品研發, 公眾平臺獨立App也將發佈。

在微信公開課上, 張小龍透露, 公眾號讚賞將會很快恢復過來。 此外, 還有個改變, 公眾號以後會是直接對作者進行讚賞。 張小龍表示:“對公眾號打賞還是對公眾號背後的作者打賞, 是兩個事情。 之前沒有把作者作為一個獨立個體, 以後會是直接對作者進行讚賞。 ”對於把訂閱號做資訊流這一點, 張小龍回應稱:“我們並沒有想過要把訂閱號做資訊流, 我都不知道資訊流是什麼。 ”

“我們之前特別怕像公眾號那樣, 提出一個概念, 然後被炒得很火, 然後很多人跑出來說這是一個風口不能錯過,

然後就掛掉了。 去年我們提出小程式時也在強調這只是做線下場景做的一次應用。 在朋友圈裡發生了很多意想不到的行銷性很強的行為。 所以對於小程式, 我們寧願先緊後松, 在一開始便採取一些保守的行為, 逐漸更新自己, 提升自己的能力。 ”張小龍說。

張小龍指出, 小遊戲“跳一跳”發佈後超預期, 或將成為使用者規模最大的遊戲, 目前DAU已達1億多, 但同時外掛也很多。 為扶植這款小遊戲“健康成長”, 微信方面將判斷每位元的成長曲線, 若不符合則表明或存在作弊。 他透露, 目前跳一跳小遊戲超過3000分的有30人左右, 他自己最好的成績超6000分。 現場他秀了把玩“跳一跳”的技藝, 但因有點緊張, 只獲得967分。

小遊戲跳一跳發佈後超過預期,

可能成為使用者規模最大的遊戲, 目前DAU達到1億多, 但也出現了很多外掛。 對其他人來說, 不太公平。 沒有心思去超越最高分。 這也是朋友誠信之間的問題, 對他的信任度會降低一點。

我們採取了特別的方法, 對於這一遊戲的成長是非常負責的。 我們會判斷每個人成長的曲線, 如果不符合可能就是存在作弊。 系統裡有超過三千分的有三十多個人。 我們邀請現場打到三千分以上的可以到辦公室當練打。

為什麼去吧跳一跳打那麼高分?看似無聊, 但可以讓我放鬆、平靜。 練到一定水準, 就是放鬆自己的辦法。

這是我在公開課的第三個年頭。 關於微信本身, 我們一致認為好的產品自己會說話。 同時我也認為, 微信有近10億用戶的時間點。我們在適當的時候,也需要將我們的想法更清晰的表達出來。但我們還是堅信,好的產品自己會說話。

為什麼我們說玩一個小遊戲才是正經事?小遊戲很簡單,是一個非常個人的時刻。在微信裡,我們需要去評論、點贊。而玩這樣的小遊戲放鬆,也可以是一件正經事。跳一跳只是平臺的一個實驗,也希望協力廠商平臺可以開發更多有意思的遊戲。

關於小程式,過去一年做的風風雨雨的。我們最初的想法已經達到了。去年的時候,我們做的特別的保守,只是針對線下的應用。這很符合我們的預期。在朋友圈發生很多行銷很強的內容,所以開始做的比較克制。希望可以提供有價值的內容,才會吸引更多人的進來,我們在逐漸的釋放能力,讓平臺更豐富。小遊戲的發佈,讓大家明白什麼是小程式。對普通的用戶來說,他們不關心什麼事小程式、小遊戲。他們只需要關係這可以直接的觸達。

我們花了最多的時間來做小程式,也是最大的專案,我們對這一形態非常有耐心。希望他一步步的長大,而不是被催肥。為什麼這麼看好它,在上一次的公開課講了很多。小程式代表一種表達的方式,未來萬事萬物都包含資訊。小程式剛好是各種資訊的載體、表達方式。線上下更多場景,代表了更多資訊以及資訊背後的訪問方式。作為萬事萬物的表達方式,小程式是人們連接資訊的方式。

對於小程式,外界會有一些誤解,很多人將系統的內容映射為風口,我們不會為各種風口做準備。我們承認,很多電商應用做了很多嘗試和創新。我們會鼓勵這種應用,但不是為某一個領域而生。我們是一個抽象的平臺,各個行業都可以在裡面獲得創新的空間。

微信會不會給小程式倒流?小程式給了很大的入口,可以下拉。使勁往下拉微信主頁,會看到這不是入口這幾個字。這種不是小程式的快捷入口,這樣操作更簡單。圓形按鈕可以關閉,也可以切換操作。它並不是中心化的入口,不只是小程式更好切換的方式。

小程式和App之間是什麼關係?這是兩種不同的應用方式,不是來取代App,而是豐富App的場景。線下看到一個東西,非要去下載App,這是很難得。小程式只要掃一掃,或者未來用小程式打來一個應用。對於線下來說,我們是掃描二維碼。對於線上,我們一直在推動一件事情。今年的微信有了搜一搜的功能,我們也在慢慢的打磨。搜一搜裡可以搜到小程式的資料,可以看到很多即時的資訊。比如航班號的搜索可以交給小程式。為了小程式的功能,可以通過搜索來實現。

互聯網是一種全新的技術手段,以前上網被稱為是衝浪。通過電腦打開了全新的世界,現在拿個手機就可以,但被稱為是沉迷手機。大家都在把人們的生活引導到線上,包括新零售等等。支付我們是快於國外,我們的移動互聯網發展的更快。我們花了大量的時間線上上。我們的大部分時間都花在手機上。之前希望用戶放下手機,見朋友陪家人。

我們幫助用戶實現了線上生活,但現在很多人在旅遊等場景還在刷手機,手機幾乎控制了我們的時間。未來也許只剩手機和大腦,其他都不重要。但這是我們想要的嗎?我們下一步跟線上相反的行動,更多的探索線下。之前有附近的人功能,還希望可以探索線下更多的場景。下一步,希望可以探索線下的精彩生活。

微信有近10億用戶的時間點。我們在適當的時候,也需要將我們的想法更清晰的表達出來。但我們還是堅信,好的產品自己會說話。

為什麼我們說玩一個小遊戲才是正經事?小遊戲很簡單,是一個非常個人的時刻。在微信裡,我們需要去評論、點贊。而玩這樣的小遊戲放鬆,也可以是一件正經事。跳一跳只是平臺的一個實驗,也希望協力廠商平臺可以開發更多有意思的遊戲。

關於小程式,過去一年做的風風雨雨的。我們最初的想法已經達到了。去年的時候,我們做的特別的保守,只是針對線下的應用。這很符合我們的預期。在朋友圈發生很多行銷很強的內容,所以開始做的比較克制。希望可以提供有價值的內容,才會吸引更多人的進來,我們在逐漸的釋放能力,讓平臺更豐富。小遊戲的發佈,讓大家明白什麼是小程式。對普通的用戶來說,他們不關心什麼事小程式、小遊戲。他們只需要關係這可以直接的觸達。

我們花了最多的時間來做小程式,也是最大的專案,我們對這一形態非常有耐心。希望他一步步的長大,而不是被催肥。為什麼這麼看好它,在上一次的公開課講了很多。小程式代表一種表達的方式,未來萬事萬物都包含資訊。小程式剛好是各種資訊的載體、表達方式。線上下更多場景,代表了更多資訊以及資訊背後的訪問方式。作為萬事萬物的表達方式,小程式是人們連接資訊的方式。

對於小程式,外界會有一些誤解,很多人將系統的內容映射為風口,我們不會為各種風口做準備。我們承認,很多電商應用做了很多嘗試和創新。我們會鼓勵這種應用,但不是為某一個領域而生。我們是一個抽象的平臺,各個行業都可以在裡面獲得創新的空間。

微信會不會給小程式倒流?小程式給了很大的入口,可以下拉。使勁往下拉微信主頁,會看到這不是入口這幾個字。這種不是小程式的快捷入口,這樣操作更簡單。圓形按鈕可以關閉,也可以切換操作。它並不是中心化的入口,不只是小程式更好切換的方式。

小程式和App之間是什麼關係?這是兩種不同的應用方式,不是來取代App,而是豐富App的場景。線下看到一個東西,非要去下載App,這是很難得。小程式只要掃一掃,或者未來用小程式打來一個應用。對於線下來說,我們是掃描二維碼。對於線上,我們一直在推動一件事情。今年的微信有了搜一搜的功能,我們也在慢慢的打磨。搜一搜裡可以搜到小程式的資料,可以看到很多即時的資訊。比如航班號的搜索可以交給小程式。為了小程式的功能,可以通過搜索來實現。

互聯網是一種全新的技術手段,以前上網被稱為是衝浪。通過電腦打開了全新的世界,現在拿個手機就可以,但被稱為是沉迷手機。大家都在把人們的生活引導到線上,包括新零售等等。支付我們是快於國外,我們的移動互聯網發展的更快。我們花了大量的時間線上上。我們的大部分時間都花在手機上。之前希望用戶放下手機,見朋友陪家人。

我們幫助用戶實現了線上生活,但現在很多人在旅遊等場景還在刷手機,手機幾乎控制了我們的時間。未來也許只剩手機和大腦,其他都不重要。但這是我們想要的嗎?我們下一步跟線上相反的行動,更多的探索線下。之前有附近的人功能,還希望可以探索線下更多的場景。下一步,希望可以探索線下的精彩生活。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