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美國《父母》雜誌給出的5個小秘訣,幫你讓孩子更樂觀更積極!

你是否也是看淡一切的“佛系”家長, 懷抱著“小確喪”也要微笑面對的孩子爸媽?Professor發現, 甚至很多孩子也樂於把“佛系”“喪”等標籤貼在自己身上, 將其視為一種時尚“裝扮”。

Professor敲黑板

佛系:網路流行詞, 該詞的含義是一種怎麼都行、不大走心、看淡一切的活法和生活方式。

喪文化:指帶有頹廢、絕望、悲觀等情緒和色彩的語言、文字或圖畫

那麼, 爸媽如何判斷孩子是否中了“佛系”和“喪”文化的“毒”了呢?Professor不妨給大家列舉幾種表現, 如果你的孩子也有相同或類似的表現, 說明Ta可能已經“中毒”:

· 離上課還有2分鐘!不著急慢慢走, 跑得快還是會遲到的啊!

· 馬上就要考試了!完全不必緊張, 分數隨緣就好, 大不了就是不及格。

· 英語簡直太難了, 不想學了!反正以後有沒打算出國, 不學也無所謂。

· 這次比賽又輸了, 早知道就不參加了, 這樣最起碼不會失敗!

……

總的來說, “中毒”孩子往往會表現出消極的態度, 他們畏懼挑戰, 缺乏自信, 常常感覺不開心。 長此以往, 對他們的身心健康和未來發展都有非常不好的影響。

Professor相信所有的爸媽都會希望自己的孩子是樂觀且積極向上的, 那麼, 父母該如何培養出一個樂觀的孩子呢?美國《父母》雜誌給出了5個小秘訣,

各位爸媽不妨實踐一下, 看看孩子究竟會發生哪些改變吧!

不要在孩子面前抱怨

在下雨天被堵在路上, 媽媽大聲地抱怨說:“我們不會準時到達學校了”, 或者“我們總是遲到”。 下班回家後, 爸爸當著孩子的面吐槽道:”工資才給漲這麼少,

真沒勁“, 或者“每天都重複這些工作, 真不想幹了”。

也許爸媽沒有意識到, 關注消極的想法和抱怨挫折是典型的悲觀主義。 而且, 爸媽的表現很容易影響到孩子, 在面對類似情景時, 他們很容易擺出相同的態度。

爸媽應該引導孩子多關注和談論正面的事情。 媽媽可以聊聊自己正在嘗試的新改變, 爸爸可以分享一下工作遇到了哪些新難題, 自己又是怎麼克服的, 總之大家談論的重點不是抱怨, 而是積極的態度。

對孩子適度的期望

在兒子開始上幼稚園之前, 一位美國媽媽就在房間裡張貼了一份待辦事項列表, 提醒孩子按時睡覺、穿好衣服、刷牙、整理房間。

另外一位來自維吉尼亞的媽媽說:“孩子們不准吃早餐, 直到他們完成了所有的‘工作’。 ”她曾經想過給孩子減少要求, 但是當兒子自豪地對她說:“媽媽, 我把床鋪好了, 你來檢查一下。 ”她意識到孩子正在從她安排的日常“工作”中受益。

孩子們除非有機會證明自己的價值, 否則不會形成樂觀的“可以做”的態度。 兒童心理學家Tamar Chansky 博士指出:

“委託兒童完成任務可以使他們感到自己有能力,但是家務需要適合孩子年齡,因為重點是讓孩子體會成功。2歲的孩子可以拿起玩具,3歲的孩子可以把髒衣服放在籃子裡,4歲的孩子可以把碟子拿到水槽裡,5歲的孩子可以把垃圾桶裡的東西倒空, 6歲的孩子可以洗衣服……”

鼓勵孩子合理的冒險行為

父母們都想努力保護我們的孩子免受(或感覺到)傷害。比如孩子想學滑冰,但是擔心Ta會受傷,或者因為可能不像其他孩子那樣熟練打消Ta的積極性,破壞孩子的信心,父母會勸阻孩子不要輕易嘗試,其實這就是一種悲觀主義。

“你只需要開始放棄韁繩。”《家鄉和快樂:如何遠離父母可以幫助孩子成長》一書的作者Michael Thompson博士說,“讓您的孩子在後院獨自玩耍,或者在沒有您的陪同下進行學校實地考察。隨著時間的推移,嘗試建立更大的風險,比如攀登岩壁或去營地露宿。你一定想聽孩子回家說:'媽媽,我做到了!'”

給孩子自己解決問題的機會

當Reivich博士聽說另外一名二年級學生嘲笑她的女兒肥胖時,她的第一本能就是給女孩的父母打電話,但是她停了下來。

她說:“我想教Shayna自己獨立處理問題。”所以她鼓勵Shayna勇敢自己解決這個問題,於是Shayna向嘲笑她的女孩說:“第一,我不胖。第二,對一個朋友說這個不是一件好事。”另一個女孩道了歉,

Shayna回到家裡明顯表現得更加自信。

當你的孩子試圖學習一個新的單詞或花費很長時間來拼湊出一個謎題時,父母不要輕易伸出“援手”,“讓你的孩子在沒有你的説明的情況下試圖解決事情,將會提高Ta的成就感,也使Ta對未來能做什麼感到更加樂觀,”Reivich博士說。

教孩子學會擁抱鬥爭

對孩子們來說,一個小小的挫折可能足以讓他們永遠認識到自己的不足:“我不夠聰明。”“我足球踢得很差。”“我不能畫畫……

為了防止陷入這樣的困境,父母應該試圖改變孩子的觀點,讓他們以更積極的態度面對自己的不足,你可以對孩子說:“這件事兒起初很難學”,或者“我知道你還不能熟練運用減法,但是我相信早晚有一天你會的。

”也可以讓孩子知道不是只有Ta自己不會,“很多孩子都覺得這個很難”,或者“當我開始學習減法的時候,我也很難過”。記住要幫助孩子時刻保持希望。

瑞思學科英語Professor點評:

樂觀能使人戰勝困難,保持樂觀的態度對孩子來說是十分重要,好的人生態度能幫助孩子渡過難關。所以,要想讓孩子生活幸福,就要從小就要教會他們樂觀面對人生,對未來充滿希望。

“委託兒童完成任務可以使他們感到自己有能力,但是家務需要適合孩子年齡,因為重點是讓孩子體會成功。2歲的孩子可以拿起玩具,3歲的孩子可以把髒衣服放在籃子裡,4歲的孩子可以把碟子拿到水槽裡,5歲的孩子可以把垃圾桶裡的東西倒空, 6歲的孩子可以洗衣服……”

鼓勵孩子合理的冒險行為

父母們都想努力保護我們的孩子免受(或感覺到)傷害。比如孩子想學滑冰,但是擔心Ta會受傷,或者因為可能不像其他孩子那樣熟練打消Ta的積極性,破壞孩子的信心,父母會勸阻孩子不要輕易嘗試,其實這就是一種悲觀主義。

“你只需要開始放棄韁繩。”《家鄉和快樂:如何遠離父母可以幫助孩子成長》一書的作者Michael Thompson博士說,“讓您的孩子在後院獨自玩耍,或者在沒有您的陪同下進行學校實地考察。隨著時間的推移,嘗試建立更大的風險,比如攀登岩壁或去營地露宿。你一定想聽孩子回家說:'媽媽,我做到了!'”

給孩子自己解決問題的機會

當Reivich博士聽說另外一名二年級學生嘲笑她的女兒肥胖時,她的第一本能就是給女孩的父母打電話,但是她停了下來。

她說:“我想教Shayna自己獨立處理問題。”所以她鼓勵Shayna勇敢自己解決這個問題,於是Shayna向嘲笑她的女孩說:“第一,我不胖。第二,對一個朋友說這個不是一件好事。”另一個女孩道了歉,

Shayna回到家裡明顯表現得更加自信。

當你的孩子試圖學習一個新的單詞或花費很長時間來拼湊出一個謎題時,父母不要輕易伸出“援手”,“讓你的孩子在沒有你的説明的情況下試圖解決事情,將會提高Ta的成就感,也使Ta對未來能做什麼感到更加樂觀,”Reivich博士說。

教孩子學會擁抱鬥爭

對孩子們來說,一個小小的挫折可能足以讓他們永遠認識到自己的不足:“我不夠聰明。”“我足球踢得很差。”“我不能畫畫……

為了防止陷入這樣的困境,父母應該試圖改變孩子的觀點,讓他們以更積極的態度面對自己的不足,你可以對孩子說:“這件事兒起初很難學”,或者“我知道你還不能熟練運用減法,但是我相信早晚有一天你會的。

”也可以讓孩子知道不是只有Ta自己不會,“很多孩子都覺得這個很難”,或者“當我開始學習減法的時候,我也很難過”。記住要幫助孩子時刻保持希望。

瑞思學科英語Professor點評:

樂觀能使人戰勝困難,保持樂觀的態度對孩子來說是十分重要,好的人生態度能幫助孩子渡過難關。所以,要想讓孩子生活幸福,就要從小就要教會他們樂觀面對人生,對未來充滿希望。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