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長壽養生之道,保護脾胃是關鍵|中山講堂預告(一)

溫補學派代表人物之一李忠梓曾言“先天之本在腎, 後天之本在脾胃”。 脾胃是身體的根本, 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那麼, 養生與脾胃有何關聯?日常生活中我們應該如何調治?

南方醫科大學中西醫結合醫院脾胃病科主任醫師文小敏博士介紹, 胃主受納, 脾主運化, “脾為胃行其津液”, 共同完成飲食物的消化吸收及其精微的輸布, 從而滋養全身。 通俗來講, 脾胃功能好, 氣血才能充足, 人能健康長壽, 少生病甚至晚生病, 因此保養脾胃至關重要。

脾胃是全身氣血生化之源

“脾胃為全身氣血生化之源。 脾主藏, 胃主通, 二者相互配合, 維持人體機能正常運轉。 要是脾胃有問題, 全身上下都會受影響。 ”文小敏進一步解釋, 從中醫角度來說, 脾胃有三大生理功能, 一是受納運化, 脾胃是氣血生化之源, 中醫講氣血陰陽, 氣血陰陽平和的人體才能健康和長壽, 另外它還有一個重要的功能就是氣化,

相當於西醫的新陳代謝。 二是升清降濁, 它是氣血運動形式;三是通調水道。

脾胃不好的人有哪些表現呢?文小敏表示, 廣東地域濕氣重, 患者比較常見的就是胃納呆滯、腹脹和二便不利。 “來就診常主訴胃口不佳, 不想吃東西,

便秘或者拉稀, 如有濕熱的話, 還會有舌苔增厚。 ”

脾臟不好表現出來就是氣血陰陽的失調, 主要症狀有便秘、盜汗 、乏力、腹痛、精神萎靡、面色蒼白或潮紅、畏寒、消瘦等;而胃部失調主要是胃氣虛、胃陰虛、胃寒證、胃熱證等, “胃寒證比如胃痛, 飲熱水或者熱湯、姜湯就能緩解;胃熱證就是進食多且易消化, 大便黏稠。 ”

生活中, 我們見到很多“大腹便便”的人群, 文小敏表示他們也與脾胃失調有關。 “因為脾胃主要是通調水道, 而脾胃功能虛弱者, 體內糟粕不能及時排出, 在體內堆積成病理產物, 導致腹部肥胖。 ”

三位一體, 養護脾胃

文小敏指出, 暴飲暴食、恣食肥甘厚膩、情緒不穩、缺少運動都會損傷脾胃。 因此, 保護脾胃要從飲食、運動、情志等三個方面著手。

飲食:三餐有時、清淡飲食、季節進補、食宜熟軟、寒溫得宜、食宜清潔。 “清淡飲食並非只吃素, 也可以吃雞、魚、肉, 建議採取清淡的做法, 即以蒸煮為主, 少炒菜少油炸。 也可以根據季節進行食補來調理脾胃。 以冬季為例, 可以吃一些羊肉滋補身體。

運動:注意動靜結合, 順其自然, 循序漸進。 可以根據四季規律來調整自己的作息時間, 在春季, 晨練以太陽出來為宜。 夏季, 補充水分, 運動要適度, 留下足夠的時間靜養。 秋季運動後多喝開水。 冬季等太陽升起來的時候再運動, 不宜戶外運動, 運動時要防凍。

情志:中醫講有七情,在養生方面一是要養氣:做到不生悶氣,不生怨氣,不泄陽氣,不泄精氣。二是要養性:做到淡泊名利,舒暢情志;安分守已,知足常樂;不計得失,樂觀向上;心存善意,樂於助人。

專家簡介:文小敏,脾胃病科專家,主任醫師、教授、醫學博士、研究生導師。南方醫科大學中西醫結合醫院國家治未病中心主任,全國第三批優秀中醫臨床人才、廣東省中醫藥局重點專科脾胃病學術帶頭人、廣東省第二批名中醫師承專案指導老師。

擅長:胃腸病、呼吸系統疾病及各種濕熱病,如感冒、咳嗽、氣管炎、胃腸病、中醫虛證、濕熱病證的診治。

本次講堂設立在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 時間:1月20日10點 歡迎過來聽講!也可以添加小編QQ2088997552,入群領取健康禮包。

廣東科技報記者 龍超 通訊員 吳佳儀

責任編輯 姚贊原

情志:中醫講有七情,在養生方面一是要養氣:做到不生悶氣,不生怨氣,不泄陽氣,不泄精氣。二是要養性:做到淡泊名利,舒暢情志;安分守已,知足常樂;不計得失,樂觀向上;心存善意,樂於助人。

專家簡介:文小敏,脾胃病科專家,主任醫師、教授、醫學博士、研究生導師。南方醫科大學中西醫結合醫院國家治未病中心主任,全國第三批優秀中醫臨床人才、廣東省中醫藥局重點專科脾胃病學術帶頭人、廣東省第二批名中醫師承專案指導老師。

擅長:胃腸病、呼吸系統疾病及各種濕熱病,如感冒、咳嗽、氣管炎、胃腸病、中醫虛證、濕熱病證的診治。

本次講堂設立在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 時間:1月20日10點 歡迎過來聽講!也可以添加小編QQ2088997552,入群領取健康禮包。

廣東科技報記者 龍超 通訊員 吳佳儀

責任編輯 姚贊原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