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他的戰鬥豈止在沙場

———記龍岩市原閩粵贛邊老同志聯誼會常務副會長廖國偉

詹鄞森

廖國偉夫婦合影

他, 參加了閩西遊擊隊與國民黨正規軍的最後一仗;

他, 參加了剿滅國民黨唐宗匪部的戰鬥, 最後肅清了閩西匪患;

他像一團火, 為老區建設工作殫精竭慮, 為落實受迫害的老同志政策奔走呼籲, 支持老同志著書立傳。

採訪龍岩市原閩粵贛邊老同志聯誼會常務副會長廖國偉, 很難。 85歲的老人, 已幾次住院。 但經不起筆者的軟磨硬纏, 最後只好同意我到他家聊聊。

《紅色文化週刊》從2016年推出閩粵贛邊老同志的口述歷史系列報導以來, 20多篇重頭稿件篇篇引起強烈反響。 廖國偉作為其中一員, 他默默做好幕後溝通工作、搞好服務, 提供採訪人員名單、資訊,

就是不讓採訪他自己。

在他家裡, 最多的就是紅色文化書籍、資料、報刊。 他最敬重項南, 正在看連城縣項南研究會編輯的《風範》一書, 封面是項南塑像, 紅色碑座上是項南題詞“不要人誇顏色好, 只留清氣滿乾坤”, 廖老說, 習總書記在十九大記者招待會上, 就引用這句詩。 政聲人去後, 豐碑在人間, 共產黨人, 最需要的就是這種情操。

他的話匣子終於打開, 歷史的烽煙與現實交織在一起……

閩西遊擊隊與國民黨正規軍

的最後一仗

1933年11月, 廖國偉出生在永定湖雷的羅潭村。 他原籍內山荷花村, 全村12個自然村全是革命基點村, 是當年劉永生、馬發賢等遊擊隊長期活動的地方。 紅軍長征後, 國民黨對支持紅軍遊擊隊的群眾, 進行瘋狂報復,

實行“三光政策”, 大搞移民並村, 把內山的群眾全部趕到公路邊的大村莊。 廖國偉家也被迫搬遷到羅潭村, 那時他看到的都是血與火, 壓迫與反抗。

他家裡窮, 就幾家湊起來, 一家出幾斗米請私塾先生, 讀“人之初”啟蒙。 到四年級他才考進湖雷小學, 畢業後考上了永定初級農校。

1949年4月, 村裡幾個人私下議論說, 參加遊擊隊去。 廖國偉與他們一起, 就這樣入伍投身革命。 他先編入永和埔遊擊隊, 後又編入閩西南聯合司令部15團。 別人看他個子高大, 才當了幾個月戰士, 他就被提為班長。

新中國前夜, 正是國民黨節節敗退時節, 擁有美式裝備的國民黨正規軍胡璉兵團流竄到閩西, 進入永定縣城和湖雷、撫市、坎市一帶, 做垂死掙扎。

閩西南聯合司令部的司令員邱錦才, 15團團長陳菊、副團長李白克等, 都是能打硬仗的好漢, 他們把所屬部隊分為八個連隊, 以“親密團結英勇作戰”作為八個連隊的代號。 廖國偉被編入“英”隊。 為了形成拳頭, 更有力量, 又進行全團動員, 自願報名, 組建特別勇敢、不怕死的突擊連, 專啃硬骨頭, 廖國偉被任命為一排一班的班長。 突擊連的武器、裝備相對較好, 每排配一挺輕機槍, 活動在永定與龍岩交界的龍潭、田地一帶, 襲擊駐適中敵人的哨所, 伏擊九州漳龍線來往的敵人車輛, 阻擊前來進攻田地之敵, 6月間部隊經培豐轉移到高陂西陂村。

敵軍也集中駐在坎市的人馬, 組建加強營, 並與當地的反動民團, 形成上千人的勢力, 企圖洗劫西陂嶺。我軍早有準備,構築工事,上有邱錦才、陳菊指揮,下有不怕死的戰士,在西陂嶺打了一整天。我突擊連是主要阻擊力量,三排在天后宮頂上,從高處往下打;二排在塔後正面阻擊;一排在塔邊樟樹林河邊打擊河堤上來犯之敵,並為機動力量,佔領有利地形。當過紅軍連長的熊在文特別能戰鬥,在指導員李柳等直接指揮下,同志們打得很是英勇。廖國偉說:胡璉的軍隊,靠旗語指揮,旗子一揮,沖了上來;旗子一壓,退了下去,六0炮一發發打過來,把稻田裡的爛泥炸飛起來,很是嚇人。後來看敵人打了五六發炮彈,沒有打准,大家就更沉著了。當天傍晚,胡璉兵團逃回坎市,說可能不是遭遇土八路,而是洋八路來了。原來,戰士們打得起勁,把帽子翻回來戴,讓敵人誤會為正規解放軍。

第二天,胡璉兵團在閩西全面撤退。此役,打死打傷敵人30多人,我軍僅犧牲一位年輕的戰士小藍,上杭人。

這是閩西遊擊隊與國民黨正規軍的最後一仗。從此,閩粵贛邊縱隊在司令員劉永生、政委魏金水、副司令兼參謀長鐵堅等指揮下,全面反擊胡璉、劉汝明兩個兵團的殘敵,駐在閩粵贛的國民黨軍全線動搖,往廣東大埔、汕頭等地撤退逃竄。最後,閩粵贛邊縱隊在南下部隊配合下,獨自解放了粵東和閩西南38個縣市,為廣東和福建解放作出了重大貢獻。

廖國偉說,這次永定西陂嶺戰鬥,對我的鍛煉很大,我特別欽佩邱錦才、李白克等領導,他們既能指揮打仗,又能動員群眾,說話很有鼓動性。

剿滅國民黨唐宗匪部

肅清閩西最後匪患

“說得好好的,當地封建把頭、土匪、宗族長,於某月某日到文亨坑子堡,接受談判,下山投降,突然就變卦不來了……”廖國偉說起當年連城的剿匪,依然聲調不高,視若等閒。

龍岩剛解放,連城的封建勢力仍十分頑固,國民黨的殘餘兵匪與當地土豪劣紳勾結,組成了龐大的土匪政治集團,活動十分倡狂,突襲進城殘殺、綁架幹部,煽動區中隊叛變,群眾遭殃。匪首唐宗原是國民黨少將師長,逃台後任少將高參,於1950年4月從臺灣潛回大陸,汕頭登陸後,經廣東南雄、贛州進入長汀,來到連城,自任閩粵贛三省“剿共總司令”,下設正副司令、正副參謀長、突擊大隊、警衛聯隊、大刀隊等。他到大陸僅數月時間,就把分散三省的土匪、封建把頭聯絡起來,整編成縱隊、支隊、聯隊、中隊、分隊等,叫囂要在1951年前消滅我龍岩警8團和各縣縣大隊,於是各地土匪又囂張起來。

廖國偉(左三)陪同老紅軍、原福州軍區副政委兼福建省革委會副主任卓雄,在永泰知青點視察,瞭解知青政策落實問題

閩西僅一個由遊擊隊整編起來的警備團,和各縣一個由獨立團組建的縣大隊,力量很弱。於是10兵團兼福建軍區又派來原擔任守衛海防任務的野戰部隊259團和253團,主要配合警8團,在閩西連城武平一帶剿匪。259團主要對付武平鐘少奎匪部。253團主要增援連城,消滅唐宗匪徒。廖國偉說,我原在4連,後調任6連副排長,曾代理排長。各縣大隊、區中隊(後改編為獨立營),積極配合,進行村村包圍、層層封鎖,形成剿匪的人民戰爭。

從1951年11月17日起,廖國偉這個排參與主攻唐宗司令部,圍攻了7天7夜,白天搜索,晚上駐下,點起篝火,包圍圈越來越小,僅一周就抓獲了土匪32名。到12月3日,藏在梅花山大豐山的唐宗實在饑餓難耐,派衛士出來偷挖地瓜,被我活捉,最後由該衛士帶路,把躲在山洞裡的唐宗活捉了。

廖國偉說,唐宗這人很傲慢,連城縣長馬力做他工作,他就是不開口,最後張鼎丞主席和軍區下令,把唐宗押送到福州公審後斃了。

此後,部隊轉戰到長汀四都、江西會昌、武平武北、桃溪等三縣交界處,消滅殘餘土匪。據不完全統計,半年多剿匪4000多人,繳獲步槍100余支、土炮20餘門,閩西匪患基本平息。

我黨的一次次吃虧

就在於極左路線危害

雖然已經84歲高齡,但老人家關心國是一刻也沒拉下。採訪廖國偉,就是一次學習十九大報告的過程,他說,十九大通過的中國共產黨章程,明確指出,党的建設必須堅持五項基本要求:第一條就是堅持黨的基本路線。反對一切“左”的和右的錯誤傾向,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他說,我們党吃了許多虧,就在於大量的“左”,搞得人心惶惶,損失很大。項南老書記曾說,一個“肅社黨”,一個湘江戰役,一個皖南事變,三個事件,閩西革命戰士犧牲很大,否則就不止是一個將軍之鄉,而是將軍之區。

廖國偉參與編寫的部分專著

廖國偉在長期的革命鬥爭實踐中,愛看書學習,愛逛書店,愛思考,從歷史中汲取經驗,深感左傾路線對黨的危害。他先後在龍岩第8軍分區幹部管理部當助理員,在福建省軍區兵役局、司令部辦公室當秘書、司令部動員處參謀,後調福州軍區任鄧克明副司令員專職秘書。“文革”中,因軍區一些極左分子懷疑鄧克明支持閩西所謂的“張藍賴反革命武裝集團”,突然決定調離廖國偉去永泰縣任武裝部政委兼革委會第一副主任。後又任永泰縣革委會主任、縣委書記,漳平武裝部政委兼縣委常委,一直到1980年轉業到龍岩地區民政局,任老區辦主任。30多年來,他滿腔熱情,從事老區建設工作,為閩西的脫貧致富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特別難得的是,在一次次複雜的政治運動中,他頭腦清醒,一次次抵制極左思潮,正確對待兩派群眾,在“文革”期間,他更是實事求是,一碗水端平,反對派性,反對群眾鬥群眾,正確對待人民內部矛盾,落實知青政策。因此保護了許多黨員、幹部和群眾。他目睹了我們黨內、軍內的一些同志因為不實之詞,被打成“叛徒”“特務”“走資派”等等,遭受了一次次打擊、迫害。他接觸了一些幹部的檔案,明確地對一位“東山戰鬥”英雄說,審幹時審查清楚了的,就不應該一次次揪著不放。檔案要實事求是,有的就有,沒有的就沒有,不實之詞應該刪除掉。

在永泰工作期間,他口碑很好,被認為是解放以來最好的縣委書記之一。

莆田籍的醫學院高材生、外科醫生吳金富,“文革”時下放武平,他做完手術後必須親自換藥,深受群眾歡迎。可是,他想調回原籍,回不去;想調到福州,更進不了。廖國偉聽說後讓他來永泰工作,但向武平調檔後,一位元分管組織的副書記說,此人社會關係複雜,不好用。廖國偉大膽啟用他,明確表示,我們就是要用他的技術為人民服務。後來,這人當上了永泰縣醫院院長、縣政協副主席。

廣東大埔人李白克,是1938年參加革命的老同志,曾任15團副團長兼軍分區作戰參謀,“三反五反”時,警備團某人搞極左,在長汀縣全團集中開大會,鬥倒團長游梅耀,把李也列為所謂的“不純分子”上報軍區政治部,要清理出隊伍,軍分區首長也感到不妥,讓其轉業到上杭縣任勞動科長,因他有祖傳的治療痔瘡醫技,後調省人民醫院,任痔瘡科主任、華東痔瘡醫療領導小組組長。但“文革”中又被作為“反動學術權威”揪鬥,下放永定洪山插隊,回來後安排到龍岩縣中醫院。但1979年退休後無處安家。廖國偉聽說後寫信給邱錦才等同志,要求為這位遊擊隊的團級幹部落實政策,終於以地專級待遇安排在幹休所安度晚年。

支持老同志著書立傳

就是為了傳承紅色基因

1993年廖國偉行政職務退休了,但人沒有離休。在省裡魏金水、伍洪祥、熊兆仁等老前輩支持下,他們組建了省閩西老促會和地區扶貧基金會等組織,繼續為老區作貢獻。1995年5月地區成立了原閩粵贛邊老同志聯誼會,邱錦才任會長,他任常務副會長。這一干,又是20多年過去了。

龍岩是老區、山區,為革命作出了巨大貢獻和犧牲,他一個個革命基點村跑,為他們排憂解難,政治上為一些五老人員落實政策,生活上適當照顧、補助,90%以上的革命基點村,他都走了、看了,全面調查、掌握革命基點村的基礎材料。前幾年他得知永定澤東樓的女主人阮唐嫲患上直腸癌在地區醫院住院,經濟十分困難,他出面專門為她寫報告,找領導批示,終於獲得民政局、老區辦各出5000元的補助……

為了老區儘快脫貧,他提出了修橋鋪路建學校、發展經濟、造林種果的思路,特別是提出在古田步雲、新羅萬安、連城賴源、長汀古城、四都等地墾複竹山的建議;他積極支持辦閩大,首創在龍岩師範辦師範生預備班,招收老區基點村子弟,照顧25-30分,加讀一年畢業後為老區服務,由老區辦出錢補助預備班。3年來培養了上百名山區教師。後來,省裡的福師大、農林大等幾所院校也照此辦起了預備班。

“為了加強革命傳統教育,宣揚老一輩的豐功偉績,老區辦特別重視支持為老同志著書立傳,編寫出版傳記,召開紀念會、籌建紀念館、辦報紙、拍電視等,弘揚紅色文化。”廖國偉說,這是千秋萬代的紅色文化工程,我只有身體力行,鞠躬盡瘁,盡一己之力。

1985年,他聯繫福建省軍區、黨史辦,在全國首創出版了《福建籍將軍》傳略一書,郭化若題寫書名,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7000多冊發行後一下被搶購一空,轟動全國。此後影響其他省也編寫起來。

他還支持《鐵漢魏金水》《“老貨”劉永生》《阮山詩歌選集》《陳仲平傳》、劉大夫詩文集《小草》、謝畢真《鴻爪》和《八閩開國將軍》續集等紅色書籍的出版,以及編寫《原閩粵贛邊老同志會員名錄》等,特別是《老貨劉永生》一書,廖國偉堅持要由國家級權威出版社出版,特意聯繫項南女兒項小米,改為解放軍文藝出版社出版,在全國發行,擴大影響。

最近,在市委、市政府及老同志謝畢真、鄭霖等關心支持及聯誼會領導的共同努力下,在中山公園建成了“崢嶸歲月”解放亭,廖國偉感到十分欣慰。他說,做這些工作,就是搶救歷史,留下歷史,傳承前輩精神,弘揚光榮傳統,也算我們不忘初心吧!

一個人,參加真刀真槍的戰鬥,不可能有太多機會。但是,不忘初心,砥礪前行,卻是一輩子的戰場和追求。

企圖洗劫西陂嶺。我軍早有準備,構築工事,上有邱錦才、陳菊指揮,下有不怕死的戰士,在西陂嶺打了一整天。我突擊連是主要阻擊力量,三排在天后宮頂上,從高處往下打;二排在塔後正面阻擊;一排在塔邊樟樹林河邊打擊河堤上來犯之敵,並為機動力量,佔領有利地形。當過紅軍連長的熊在文特別能戰鬥,在指導員李柳等直接指揮下,同志們打得很是英勇。廖國偉說:胡璉的軍隊,靠旗語指揮,旗子一揮,沖了上來;旗子一壓,退了下去,六0炮一發發打過來,把稻田裡的爛泥炸飛起來,很是嚇人。後來看敵人打了五六發炮彈,沒有打准,大家就更沉著了。當天傍晚,胡璉兵團逃回坎市,說可能不是遭遇土八路,而是洋八路來了。原來,戰士們打得起勁,把帽子翻回來戴,讓敵人誤會為正規解放軍。

第二天,胡璉兵團在閩西全面撤退。此役,打死打傷敵人30多人,我軍僅犧牲一位年輕的戰士小藍,上杭人。

這是閩西遊擊隊與國民黨正規軍的最後一仗。從此,閩粵贛邊縱隊在司令員劉永生、政委魏金水、副司令兼參謀長鐵堅等指揮下,全面反擊胡璉、劉汝明兩個兵團的殘敵,駐在閩粵贛的國民黨軍全線動搖,往廣東大埔、汕頭等地撤退逃竄。最後,閩粵贛邊縱隊在南下部隊配合下,獨自解放了粵東和閩西南38個縣市,為廣東和福建解放作出了重大貢獻。

廖國偉說,這次永定西陂嶺戰鬥,對我的鍛煉很大,我特別欽佩邱錦才、李白克等領導,他們既能指揮打仗,又能動員群眾,說話很有鼓動性。

剿滅國民黨唐宗匪部

肅清閩西最後匪患

“說得好好的,當地封建把頭、土匪、宗族長,於某月某日到文亨坑子堡,接受談判,下山投降,突然就變卦不來了……”廖國偉說起當年連城的剿匪,依然聲調不高,視若等閒。

龍岩剛解放,連城的封建勢力仍十分頑固,國民黨的殘餘兵匪與當地土豪劣紳勾結,組成了龐大的土匪政治集團,活動十分倡狂,突襲進城殘殺、綁架幹部,煽動區中隊叛變,群眾遭殃。匪首唐宗原是國民黨少將師長,逃台後任少將高參,於1950年4月從臺灣潛回大陸,汕頭登陸後,經廣東南雄、贛州進入長汀,來到連城,自任閩粵贛三省“剿共總司令”,下設正副司令、正副參謀長、突擊大隊、警衛聯隊、大刀隊等。他到大陸僅數月時間,就把分散三省的土匪、封建把頭聯絡起來,整編成縱隊、支隊、聯隊、中隊、分隊等,叫囂要在1951年前消滅我龍岩警8團和各縣縣大隊,於是各地土匪又囂張起來。

廖國偉(左三)陪同老紅軍、原福州軍區副政委兼福建省革委會副主任卓雄,在永泰知青點視察,瞭解知青政策落實問題

閩西僅一個由遊擊隊整編起來的警備團,和各縣一個由獨立團組建的縣大隊,力量很弱。於是10兵團兼福建軍區又派來原擔任守衛海防任務的野戰部隊259團和253團,主要配合警8團,在閩西連城武平一帶剿匪。259團主要對付武平鐘少奎匪部。253團主要增援連城,消滅唐宗匪徒。廖國偉說,我原在4連,後調任6連副排長,曾代理排長。各縣大隊、區中隊(後改編為獨立營),積極配合,進行村村包圍、層層封鎖,形成剿匪的人民戰爭。

從1951年11月17日起,廖國偉這個排參與主攻唐宗司令部,圍攻了7天7夜,白天搜索,晚上駐下,點起篝火,包圍圈越來越小,僅一周就抓獲了土匪32名。到12月3日,藏在梅花山大豐山的唐宗實在饑餓難耐,派衛士出來偷挖地瓜,被我活捉,最後由該衛士帶路,把躲在山洞裡的唐宗活捉了。

廖國偉說,唐宗這人很傲慢,連城縣長馬力做他工作,他就是不開口,最後張鼎丞主席和軍區下令,把唐宗押送到福州公審後斃了。

此後,部隊轉戰到長汀四都、江西會昌、武平武北、桃溪等三縣交界處,消滅殘餘土匪。據不完全統計,半年多剿匪4000多人,繳獲步槍100余支、土炮20餘門,閩西匪患基本平息。

我黨的一次次吃虧

就在於極左路線危害

雖然已經84歲高齡,但老人家關心國是一刻也沒拉下。採訪廖國偉,就是一次學習十九大報告的過程,他說,十九大通過的中國共產黨章程,明確指出,党的建設必須堅持五項基本要求:第一條就是堅持黨的基本路線。反對一切“左”的和右的錯誤傾向,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他說,我們党吃了許多虧,就在於大量的“左”,搞得人心惶惶,損失很大。項南老書記曾說,一個“肅社黨”,一個湘江戰役,一個皖南事變,三個事件,閩西革命戰士犧牲很大,否則就不止是一個將軍之鄉,而是將軍之區。

廖國偉參與編寫的部分專著

廖國偉在長期的革命鬥爭實踐中,愛看書學習,愛逛書店,愛思考,從歷史中汲取經驗,深感左傾路線對黨的危害。他先後在龍岩第8軍分區幹部管理部當助理員,在福建省軍區兵役局、司令部辦公室當秘書、司令部動員處參謀,後調福州軍區任鄧克明副司令員專職秘書。“文革”中,因軍區一些極左分子懷疑鄧克明支持閩西所謂的“張藍賴反革命武裝集團”,突然決定調離廖國偉去永泰縣任武裝部政委兼革委會第一副主任。後又任永泰縣革委會主任、縣委書記,漳平武裝部政委兼縣委常委,一直到1980年轉業到龍岩地區民政局,任老區辦主任。30多年來,他滿腔熱情,從事老區建設工作,為閩西的脫貧致富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特別難得的是,在一次次複雜的政治運動中,他頭腦清醒,一次次抵制極左思潮,正確對待兩派群眾,在“文革”期間,他更是實事求是,一碗水端平,反對派性,反對群眾鬥群眾,正確對待人民內部矛盾,落實知青政策。因此保護了許多黨員、幹部和群眾。他目睹了我們黨內、軍內的一些同志因為不實之詞,被打成“叛徒”“特務”“走資派”等等,遭受了一次次打擊、迫害。他接觸了一些幹部的檔案,明確地對一位“東山戰鬥”英雄說,審幹時審查清楚了的,就不應該一次次揪著不放。檔案要實事求是,有的就有,沒有的就沒有,不實之詞應該刪除掉。

在永泰工作期間,他口碑很好,被認為是解放以來最好的縣委書記之一。

莆田籍的醫學院高材生、外科醫生吳金富,“文革”時下放武平,他做完手術後必須親自換藥,深受群眾歡迎。可是,他想調回原籍,回不去;想調到福州,更進不了。廖國偉聽說後讓他來永泰工作,但向武平調檔後,一位元分管組織的副書記說,此人社會關係複雜,不好用。廖國偉大膽啟用他,明確表示,我們就是要用他的技術為人民服務。後來,這人當上了永泰縣醫院院長、縣政協副主席。

廣東大埔人李白克,是1938年參加革命的老同志,曾任15團副團長兼軍分區作戰參謀,“三反五反”時,警備團某人搞極左,在長汀縣全團集中開大會,鬥倒團長游梅耀,把李也列為所謂的“不純分子”上報軍區政治部,要清理出隊伍,軍分區首長也感到不妥,讓其轉業到上杭縣任勞動科長,因他有祖傳的治療痔瘡醫技,後調省人民醫院,任痔瘡科主任、華東痔瘡醫療領導小組組長。但“文革”中又被作為“反動學術權威”揪鬥,下放永定洪山插隊,回來後安排到龍岩縣中醫院。但1979年退休後無處安家。廖國偉聽說後寫信給邱錦才等同志,要求為這位遊擊隊的團級幹部落實政策,終於以地專級待遇安排在幹休所安度晚年。

支持老同志著書立傳

就是為了傳承紅色基因

1993年廖國偉行政職務退休了,但人沒有離休。在省裡魏金水、伍洪祥、熊兆仁等老前輩支持下,他們組建了省閩西老促會和地區扶貧基金會等組織,繼續為老區作貢獻。1995年5月地區成立了原閩粵贛邊老同志聯誼會,邱錦才任會長,他任常務副會長。這一干,又是20多年過去了。

龍岩是老區、山區,為革命作出了巨大貢獻和犧牲,他一個個革命基點村跑,為他們排憂解難,政治上為一些五老人員落實政策,生活上適當照顧、補助,90%以上的革命基點村,他都走了、看了,全面調查、掌握革命基點村的基礎材料。前幾年他得知永定澤東樓的女主人阮唐嫲患上直腸癌在地區醫院住院,經濟十分困難,他出面專門為她寫報告,找領導批示,終於獲得民政局、老區辦各出5000元的補助……

為了老區儘快脫貧,他提出了修橋鋪路建學校、發展經濟、造林種果的思路,特別是提出在古田步雲、新羅萬安、連城賴源、長汀古城、四都等地墾複竹山的建議;他積極支持辦閩大,首創在龍岩師範辦師範生預備班,招收老區基點村子弟,照顧25-30分,加讀一年畢業後為老區服務,由老區辦出錢補助預備班。3年來培養了上百名山區教師。後來,省裡的福師大、農林大等幾所院校也照此辦起了預備班。

“為了加強革命傳統教育,宣揚老一輩的豐功偉績,老區辦特別重視支持為老同志著書立傳,編寫出版傳記,召開紀念會、籌建紀念館、辦報紙、拍電視等,弘揚紅色文化。”廖國偉說,這是千秋萬代的紅色文化工程,我只有身體力行,鞠躬盡瘁,盡一己之力。

1985年,他聯繫福建省軍區、黨史辦,在全國首創出版了《福建籍將軍》傳略一書,郭化若題寫書名,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7000多冊發行後一下被搶購一空,轟動全國。此後影響其他省也編寫起來。

他還支持《鐵漢魏金水》《“老貨”劉永生》《阮山詩歌選集》《陳仲平傳》、劉大夫詩文集《小草》、謝畢真《鴻爪》和《八閩開國將軍》續集等紅色書籍的出版,以及編寫《原閩粵贛邊老同志會員名錄》等,特別是《老貨劉永生》一書,廖國偉堅持要由國家級權威出版社出版,特意聯繫項南女兒項小米,改為解放軍文藝出版社出版,在全國發行,擴大影響。

最近,在市委、市政府及老同志謝畢真、鄭霖等關心支持及聯誼會領導的共同努力下,在中山公園建成了“崢嶸歲月”解放亭,廖國偉感到十分欣慰。他說,做這些工作,就是搶救歷史,留下歷史,傳承前輩精神,弘揚光榮傳統,也算我們不忘初心吧!

一個人,參加真刀真槍的戰鬥,不可能有太多機會。但是,不忘初心,砥礪前行,卻是一輩子的戰場和追求。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