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大連理工大學用教育搭起國際舞臺

“很慶倖自己選擇大連理工大學, 讓我實現了種種意想不到的可能;感激母校的包容, 讓我開啟了一段段嶄新的人生故事。 我的留學生活是美好和難忘的, 導師知識豐富, 待人友好, 能夠開動我的大腦, 讓我在專業上進步很快, 受益很多。 ”來自烏克蘭的博士研究生歐麗雅, 作為國際畢業生代表, 在2016屆畢業典禮上用流利的漢語述說了留學大工5年來的難忘點滴。

“大連有著浩瀚的大海, 是一座非常美麗、時尚的城市, 這座城市對外國人很友好, 在這裡就像在我的家鄉一樣感到踏實、溫暖。 我願意成為俄中文化交流的使者,

為兩國的友誼努力。 ”曾登上央視《星光大道》的舞臺, 來自俄羅斯的留學生阿妮亞(羅百靈)如是說。

歐麗雅和阿妮亞的話, 代表了眾多來大連理工大學留學的世界各地留學生的心聲。 那麼, 是什麼力量讓其廣受海外學子點贊, 與國際教育學院創新來華留學生培養模式密不可分。

服務國家戰略, 精製“路線圖”

“來華留學生教育是培養‘知華、友華’人士的重要途徑, 是高等教育國際化和提升國家軟實力的重大舉措之一。 ”談到來華留學生培養, 國際教育學院院長郝海開門見山, 一語中的。

當今世界正處在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之中。 新一輪科技和產業革命正在孕育, 新的增長動能不斷積聚, 各國利益深度融合, 和平、發展、合作、共贏成為時代潮流。 2017年, 教育部發佈了《推進共建“一帶一路”教育行動》, 設立“絲綢之路”中國政府獎學金, 旨在為沿線各國專項培養行業領軍人才和優秀技能人才, 全面提升來華留學人才培養品質, 把中國打造成為深受沿線各國學子歡迎的留學目的地國。

國際教育學院緊緊抓住機遇, 依託學校優勢學科, 創新獎學金招生模式, 申報並獲批 “絲綢之路獎學金”專案, 獲批招生人數居遼寧省首位, 增強了學校招收培養基礎建設專門人才的吸引力。 2017年9月, 36名國際學生已分別就讀於土木工程、水利工程、道橋、交通管理等專業。

目前, 我國基礎設施建設、能源等各個領域國際合作日趨緊密。 “隨著國際化進程的推進, 我國大型企業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國際業務不斷拓展, 急需一大批懂中文、通專業, 瞭解中國文化而又有當地背景的本土化人才。 因此, 依託學校強勢學科, 立足特色專業, 開展來華留學生教育模式的創新與實踐, 具有重要意義。 ”郝海如此闡釋國際教育學院的發展趨勢。

大連市是“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向北開放的重要節點, 大連理工大學入選國家一流大學建設A類高校, 12個學科進入QS世界大學學科排名全球500強……緊密依託這些優勢, 國際教育學院攜手兄弟學部、學院, 積極拓展留學生招收管道, 共同打造精品專案,

著力打造具備跨文化背景和跨文化溝通能力, 通曉國際規則, 具有國際視野、國際競爭力、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的高層次人才, 打造特色鮮明、優勢突出的來華留學生高等教育基地。

鎖定比較優勢, 打造“競爭力”

“以先進辦學理念為引領, 注重頂層設計和科學統籌規劃, 確立了以‘國際化、複合型、應用型’‘三要素’為目標的來華留學生人才培養方案。 ”國際教育學院副院長郭曉郁說。

在課程結構方面, 國際教育學院設置了中國文化教育課程、學科基礎課程、專業方向課程等多個模組。 以本科教學審核評估工作為契機, 對留學生教學管理工作進行了全方位梳理。 強化了與各學部院系的聯動機制, 規範留學生日常教學培養管理。

按照多元文化背景下來華留學生特點和人才培養規律,學院擔當使命傳播文化,注重創新方式方法,將思政工作與知識傳授、文化活動相結合,達到傳播中國聲音,強化知華友華情感培養、服務世界一流大學建設目標。大力開展中國國情類課程建設,目前已開設6門中國文化類課程、10門文化體驗類特色課程。

將工作內容巧妙融入課堂,如在《中國概況》課上加入“向世界發出中國聲音”的授課章節,在《中國文化》課加入“從絲綢之路到一帶一路”等章節;在漢語課程中以語料形式呈現黨的十九大精神,在《漢語綜合》、《報刊閱讀》、《新聞聽力和中國文化》課程中以閱讀材料、視聽材料等形式將黨的十九大精神隱含在課堂知識講授與課堂討論活動中,達到潛移默化的工作效果。

與此同時,為解決留學生人才培養“入口”和“出口”問題,學院還搭建了多管道的招生平臺和校企合作就業招聘平臺,從而形成了完整的留學生人才培養體系。

打造特色品牌,暢想“中國夢”

包餃子、寫春聯、剪窗花……這是國際教育學院組織的2018中外師生新年晚會呈現的熱鬧場景。打造豐富多彩的第二課堂,開展留學生特色活動,讓國際學生暢想中國夢,這是國際教育學院一直宣導的理念。

不久前,塞內加爾留學生阿瑪杜憑藉《愛的旅程》斬獲第十九屆大連市高校外國留學生漢語演講比賽一等獎,並參加遼寧衛視新年節目的錄製。選手們流利的漢語,聲情並茂、形象生動地介紹了自己多姿多彩的留學生活、漢語學習中的酸甜苦辣以及對中國文化藝術的深刻認識,讓評委嘖嘖稱讚。這是留學生感知中國夢的縮影,多樣的活動在國際教育學院俯拾皆是。

組織學生積極參與“感知中國”等大型活動,促進學生直接正面瞭解中國;開展豐富的留學生校園文化活動,打造“留愛大工”活動品牌,以“中華傳統節日”系列活動、“國際文化節”為代表的留學生校園文化活動,已經逐漸成為有一定影響力的品牌。

2017年,國際教育學院組織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中國政府獎學金學生,積極參與由國家留學基金委主辦,旨在增進中國政府獎學金生對優秀中華歷史文化和改革開放成果瞭解的“感知中國”系列社會體驗活動,共有來自巴基斯坦、孟加拉、葉門等10餘個國家近60名留學生,走進位於丹東省鳳城市的中國幸福村莊—大梨樹,體味“幹字精神”。

當留學生們初入大梨樹時,眼前的青山綠水,阡陌縱橫讓他們驚歎不已,登上花果山俯瞰萬畝果園,一覽富饒新農村的勃勃生機;參觀幹字文化廣場,體味360個“幹”字和9.9米高的“幹”字所展現出的永不停息、永不滿足的幹字精神;遊歷藥王穀,認一認神奇的中國藥草,品一品甘冽的陰陽泉水;考察現代農業體驗區七彩田園,體味中國新農村科技農業的魅力;調研當地知名傢俱企業,領略中國新型企業的現代化的管理模式;真實的感受中國新農村的改天換地;走進民俗村,學習傳統陶藝、箭術、折紙,體驗中國傳統的民俗文化等等,無一不讓留學生們樂在其中,流連忘返,更讓他們真正深入的體會到了實幹促振興所帶來的豐碩成果。

在聆聽時任鳳山鄉、鳳城市委書記徐建華《我心目中的毛豐美》精彩講座時,留學生們紛紛對毛豐美同志的事蹟表示由衷敬佩,來自葉門的碩士研究生薩拉說到,“毛豐美的事蹟以及在“幹字”精神指引下的村莊,讓他站在了另一個角度,重新看待他的人生意義”。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近日來國際教育學院捷報頻傳,啟動留學生達沃斯創新創業實踐基地,簽約“來華留學品質認證”……截至目前,始於20世紀60年代的大連理工大學國際學生教育已累計各類來華留學生8000多名,覆蓋100多個國家,依託學校雄厚的科學研究實力和優質的教育教學資源,逐漸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國際學生非學歷教育和優質的國際學生學歷教育體系。2012年大連理工大學被遼寧省教育廳評定為“遼寧省來華留學生教育示範基地”。許多學生畢業後,成為跨國企業爭相聘用的“搶手貨”。郝海表示,國際教育的蓬勃開展,得益於學校國際化戰略指引、校領導高度重視和部門院系大力支持,學院將繼續扎實開展留學生工作,傾力打造“留學大工”品牌。

我們有理由相信,國際教育學院定會滿載著傳承紅色基因、促進文化交流的決心與使命,一路乘風破浪,駛向更遼闊燦爛的遠方!作者:張平媛編輯:尹楚寒校對:劉子楓責任編輯:周學飛

按照多元文化背景下來華留學生特點和人才培養規律,學院擔當使命傳播文化,注重創新方式方法,將思政工作與知識傳授、文化活動相結合,達到傳播中國聲音,強化知華友華情感培養、服務世界一流大學建設目標。大力開展中國國情類課程建設,目前已開設6門中國文化類課程、10門文化體驗類特色課程。

將工作內容巧妙融入課堂,如在《中國概況》課上加入“向世界發出中國聲音”的授課章節,在《中國文化》課加入“從絲綢之路到一帶一路”等章節;在漢語課程中以語料形式呈現黨的十九大精神,在《漢語綜合》、《報刊閱讀》、《新聞聽力和中國文化》課程中以閱讀材料、視聽材料等形式將黨的十九大精神隱含在課堂知識講授與課堂討論活動中,達到潛移默化的工作效果。

與此同時,為解決留學生人才培養“入口”和“出口”問題,學院還搭建了多管道的招生平臺和校企合作就業招聘平臺,從而形成了完整的留學生人才培養體系。

打造特色品牌,暢想“中國夢”

包餃子、寫春聯、剪窗花……這是國際教育學院組織的2018中外師生新年晚會呈現的熱鬧場景。打造豐富多彩的第二課堂,開展留學生特色活動,讓國際學生暢想中國夢,這是國際教育學院一直宣導的理念。

不久前,塞內加爾留學生阿瑪杜憑藉《愛的旅程》斬獲第十九屆大連市高校外國留學生漢語演講比賽一等獎,並參加遼寧衛視新年節目的錄製。選手們流利的漢語,聲情並茂、形象生動地介紹了自己多姿多彩的留學生活、漢語學習中的酸甜苦辣以及對中國文化藝術的深刻認識,讓評委嘖嘖稱讚。這是留學生感知中國夢的縮影,多樣的活動在國際教育學院俯拾皆是。

組織學生積極參與“感知中國”等大型活動,促進學生直接正面瞭解中國;開展豐富的留學生校園文化活動,打造“留愛大工”活動品牌,以“中華傳統節日”系列活動、“國際文化節”為代表的留學生校園文化活動,已經逐漸成為有一定影響力的品牌。

2017年,國際教育學院組織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中國政府獎學金學生,積極參與由國家留學基金委主辦,旨在增進中國政府獎學金生對優秀中華歷史文化和改革開放成果瞭解的“感知中國”系列社會體驗活動,共有來自巴基斯坦、孟加拉、葉門等10餘個國家近60名留學生,走進位於丹東省鳳城市的中國幸福村莊—大梨樹,體味“幹字精神”。

當留學生們初入大梨樹時,眼前的青山綠水,阡陌縱橫讓他們驚歎不已,登上花果山俯瞰萬畝果園,一覽富饒新農村的勃勃生機;參觀幹字文化廣場,體味360個“幹”字和9.9米高的“幹”字所展現出的永不停息、永不滿足的幹字精神;遊歷藥王穀,認一認神奇的中國藥草,品一品甘冽的陰陽泉水;考察現代農業體驗區七彩田園,體味中國新農村科技農業的魅力;調研當地知名傢俱企業,領略中國新型企業的現代化的管理模式;真實的感受中國新農村的改天換地;走進民俗村,學習傳統陶藝、箭術、折紙,體驗中國傳統的民俗文化等等,無一不讓留學生們樂在其中,流連忘返,更讓他們真正深入的體會到了實幹促振興所帶來的豐碩成果。

在聆聽時任鳳山鄉、鳳城市委書記徐建華《我心目中的毛豐美》精彩講座時,留學生們紛紛對毛豐美同志的事蹟表示由衷敬佩,來自葉門的碩士研究生薩拉說到,“毛豐美的事蹟以及在“幹字”精神指引下的村莊,讓他站在了另一個角度,重新看待他的人生意義”。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近日來國際教育學院捷報頻傳,啟動留學生達沃斯創新創業實踐基地,簽約“來華留學品質認證”……截至目前,始於20世紀60年代的大連理工大學國際學生教育已累計各類來華留學生8000多名,覆蓋100多個國家,依託學校雄厚的科學研究實力和優質的教育教學資源,逐漸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國際學生非學歷教育和優質的國際學生學歷教育體系。2012年大連理工大學被遼寧省教育廳評定為“遼寧省來華留學生教育示範基地”。許多學生畢業後,成為跨國企業爭相聘用的“搶手貨”。郝海表示,國際教育的蓬勃開展,得益於學校國際化戰略指引、校領導高度重視和部門院系大力支持,學院將繼續扎實開展留學生工作,傾力打造“留學大工”品牌。

我們有理由相信,國際教育學院定會滿載著傳承紅色基因、促進文化交流的決心與使命,一路乘風破浪,駛向更遼闊燦爛的遠方!作者:張平媛編輯:尹楚寒校對:劉子楓責任編輯:周學飛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