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致敬!這些托起“大國重器”的科學家們

2017年是中國科技圈碩果累累的一年:天舟一號發出首單“太空快遞”、首艘國產航母下水、世界首台光量子電腦誕生、C919大型客機一飛沖天、復興號高鐵馳騁在大地、我國首顆超寬頻無線射頻晶片成功量產……一系列科技創新領域的“大事件”令人目不暇接。

如果把視野打開, 近年來中國重大創新成果的名單會拉得很長:“中國天眼”、“悟空號”、“墨子號”、“蛟龍號”、神舟十一號和天宮二號……可上九天攬月, 可下深海探秘, 這是見證傳奇的難忘時光, 也是國人自信心不斷被點燃的夢想時刻。 大國創新, 當有重器。 當我們為創新突破紛紛點贊、振奮不已的時候,

更應問一句, 誰托起了“大國重器”?

人是科技創新最關鍵的因素。 C919的完美升空, 凝結著22個省市的近20萬人的不懈努力。 創新,從來不是一個人的戰鬥。 科學家、科研人員、工程技術人員、企業工人……每一個創新成果的背後, 都有著無數埋頭苦幹的身影, 有著眾多震撼人心的故事。 走近他們, 品讀他們, 理解他們, 常常會經歷一場靈魂的洗禮。

大國重器, 以生命鑄之。

羅陽(1961.6-2012.11.25), 男, 遼寧瀋陽人, 中共黨員, 研究員級高級工程師。 殲15艦載機工程總指揮。 瀋陽飛機工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黨委副書記。 2012年11月25日12時48分執行任務時, 突發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 經搶救無效, 在工作崗位上因公殉職, 終年51歲。

為了讓殲-15儘早在“遼寧艦”上實現起降, 作為研製現場總指揮的羅陽, 殫精竭慮, 勞心勞力, 工作直至生命的最後一息。 在艦載機成功著艦、國人以“航母style”揮灑激情的時候, 羅陽卻因突發心臟病猝然離世。 “播種,但不參加收穫”,無數像羅陽這樣的播種者、耕耘者用生命履行責任,

成就了一個又一個創新奇跡。

大國重器, 以奮鬥成之

程老先生在清華大禮堂前

程不時, 飛機設計師。 1930年出生於湖南醴陵。 1951年畢業於清華大學航空工程系, 航空航天部有突出貢獻的專家。 在40多年的飛機設計生涯中, 他負責過許多不同類型的飛機的總體設計, 其中包括中國第一架噴氣式飛機“殲教-1”;噴氣式大型運輸機“運-10”, c919客機等。

“運十”飛機的副總設計師程不時曾在開國大典之夜, 與清華大學航空工程系的同學們用一輛推車, 載著親手做的紙飛機燈籠通過檢閱台。 從“運十”飛機立項到C919沖上雲霄, 中國人的“大飛機夢”穿越了近半個世紀。 從青絲到白髮, 從夢想到現實, 一代又一代人披荊斬棘、砥礪前行。 再苦再難,

也不改初心、永不放棄, 直到把不可能變成可能。

大國重器, 以奉獻立之。

吳文俊(1919年5月12日-2017年5月7日), 1919年5月12日出生於上海, 祖籍浙江嘉興, 數學家, 中國科學院院士, 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研究員, 系統科學研究所名譽所長。

吳文俊畢業于交通大學數學系,

1949年, 獲法國斯特拉斯堡大學博士學位;1957年, 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1991年, 當選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2001年2月, 獲2000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吳文俊的研究工作涉及數學的諸多領域, 其主要成就表現在拓撲學和數學機械化兩個領域。 他為拓撲學做了奠基性的工作;他的示性類和示嵌類研究被國際數學界稱為“吳公式”, “吳示性類”, “吳示嵌類”, 至今仍被國際同行廣泛引用。

吳文俊先生始終篤信“不為獲獎而工作,應為工作而獲獎”, 這位被稱為“創新典範”的科學家, 直到90多歲還在學習研究, 還在為培育後學努力不止。 “我不想當社會活動家,我是數學家、科學家”。 在各個科研領域,正是因為許多像吳先生這樣淡泊名利的科技工作者甘於付出、甘當人梯, 才有了源源不竭的創新活力。

這些托舉起“大國重器”的科技工作者,他們不僅為國為民作出了驕人的業績,也以科技報國的信念、腳踏實地的創造、心無旁騖的專注、無怨無悔的奉獻,向社會貢獻了彌足珍貴的精神鈣質。他們是時代的英雄、民族的驕傲,是真正的明星。他們的名字不能忘卻,他們的故事不能沉沒,他們的精神更需弘揚。

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有前途的國家不能沒有先鋒。今天,在分眾化、差異化傳播趨勢下,更加需要我們講好英雄的故事、光大英雄的精神,讓社會多一些正氣、朝氣,少一些暮氣、戾氣,讓那種昂揚向上的力量激勵我們不斷前行。

才有了源源不竭的創新活力。

這些托舉起“大國重器”的科技工作者,他們不僅為國為民作出了驕人的業績,也以科技報國的信念、腳踏實地的創造、心無旁騖的專注、無怨無悔的奉獻,向社會貢獻了彌足珍貴的精神鈣質。他們是時代的英雄、民族的驕傲,是真正的明星。他們的名字不能忘卻,他們的故事不能沉沒,他們的精神更需弘揚。

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有前途的國家不能沒有先鋒。今天,在分眾化、差異化傳播趨勢下,更加需要我們講好英雄的故事、光大英雄的精神,讓社會多一些正氣、朝氣,少一些暮氣、戾氣,讓那種昂揚向上的力量激勵我們不斷前行。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