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澳洲海歸回國起薪是本地大學生兩倍,國內財會專業第一選擇

根據海外人才專屬發展平臺LockinChina聯合全球名校中國職業發展聯盟(GUCCU), 以及招聘兄弟會, 在北京聯合發佈了《2017海外人才就業分析報告》顯示:澳洲留學生在海歸找工作的過程中勤奮程度排名第二名, 起薪是本地大學生的2倍, 其中國內財會專業是中國企業的第一選擇。

就業率

82%高就業率

在採訪了495名從澳洲高校畢業的中國留學生後, 發現82%的學生順利地找到了工作;在對雇主的調查中,

93%推薦澳洲高校的畢業生。 在受訪的學生中, 只有12%還未就業, 仍在找工作當中。 與此同時, 中國大學生的總體失業率為22%。

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 中國企業國際化早已成為近年來持續升溫的話題。 而在中國企業的國際化進程中, 人才的重要程度遙遙領先於其他因素, 能否組成適合的團隊已是企業發展的關鍵性決策。 因此, 具有海外留學工作經歷的人才, 將是實現國際化戰略的核心人物。

也就是說, 中國需要“海歸”, 中國市場也對“海歸”有吸引力, “回國”順理成章。 至於回到中國的原因, 則各有不同。

Lockin China 《2017海外人才就業分析報告》顯示, 54.8%的海歸主要看重中國經濟形勢發展好, 還有超過40%的人認為家庭、朋友圈都在中國, 因此選擇歸國發展。

薪資

起薪為本地大學生的兩倍

中國是澳洲國際留學生最大的生源市場, 占了國際留學生總入學人數的30%。 在中國, “海歸”大學生的平均起薪為本地大學生的兩倍。

但中國和韓國的雇主都認為, 澳洲的院校應當更加注重為學生提供工作經驗。

受訪的72位中國雇主中, 67%持這一看法; 只有一位對在澳洲留過學的有中國學生不滿意, 稱這類員工流動性很高。

留澳華生中, 3%在受訪時仍在繼續學習, 還有3%則既未學習, 也沒找工作。 在已經就業的留澳學生中, 88%是在與專業對口的領域內工作。 同時還對300名留學澳洲的韓國學生進行了類似調查, 結果發現91%已經進入職專, 2%待業。 韓國是澳洲國際教育的第三大生源國, 僅次於印度, 占了總入學人數的5%。

行業

商科、管理類和金融經濟

根據Lockin China報告顯示, 海歸仍舊熱衷於學習商科、管理類和金融經濟專業, 工程技術專業和電腦行業也是留學生重點選擇的專業。

14.8%的海歸期待回到中國後進入金融行業, 緊隨其後的是互聯網行業, 占比11.2%;排在第三的是文化教育行業, 占比7.7%, 這與海歸具有的語言的優勢是分不開的。

但是對於企業來說, 最需要海歸人才的行業與海歸的期待卻有所出入。 根據報告, 最需要海歸的行業並非金融行業, 而是製造業, 製造業中13.6%的企業都表示需要海歸;其次是材料科學和互聯網行業, 分別有12.5%和12%的企業表示自己的部分職位,更傾向於招聘海歸人才;而只有7.2%金融行業的企業表示對海歸有強烈的需求。

2017年2月,中國教育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工業和資訊化部聯合印發的《製造業人才發展規劃指南》也表示出,中國對製造業人才的需要。

期望

年薪在7~12萬

Lockin China的CEO Crystal表示,超過40%的海歸期望自己的年薪在7~12萬(人民幣 下同)這個區間內,相比較之前幾年,海歸的薪資需求趨於理智。畢業於英國的海歸對自己的薪資期待大多維持在7-9萬的區間內,而美國的畢業生則最期待9~12萬級別的年薪。

除了薪資,海歸最關注的福利集中在“年假”、“入職培訓”和“住房福利”上。留學生大多願意留在一線城市,受近年來高房價的影響,“住房福利”也進入海歸考量企業的備選因素中。

至於所選城市,上海在全球化人才、全球化企業兩個維度上均位列第一。在領英平臺上,上海的外籍員工數量是北京的2倍。而北京憑藉著與領英全球最佳工作50強榜單匹配度最高的工作機會,超過上海,成為全球化工作機會最多的城市。

另外,根據Lockin China 的調查,“很少加班”這一項並沒有成為海歸著重考慮的因素,由此看來很多企業關於海歸“不願加班”、“不接地氣”的印象並不能代表整個海歸群體,迫不及待想做一些事情恐怕才是海歸人群的心聲。

態度

澳洲留學生第三勤奮

根據Lockin China 網站上的投遞資料,畢業于英國的同學找工作最勤奮,平均每個人投遞了50.35個職位;其次是澳洲,平均投遞45.35個職位;排在第三的是美國的同學,平均投遞43.8個職位。

最吸引海歸的職位是管培生,其次是人力資源和市場類的職位;相反,銷售類的職位最不好招,其次是電腦相關行業和機械製造業,一直處於供大於求的情況,Lockin China認為電腦和製造業人才一直是各個國家需求最強烈的人才類型,因此這些人才留在海外發展的幾率會大很多,中國國內的相關職位相比較下來,並不是很容易招到適合的人才。

根據《2017海外人才就業分析報告》,不少企業錄取海歸也會受到畢業國家的影響,比如說管培生這個職位大多會錄取美國畢業生,金融類企業的會選擇英國,財務會計的行業偏好澳大利亞,而製造業錄取德國海歸的比例最大。

另一方面,中國企業曾經對於海歸人群有眼高手低、不接地氣等的負面看法,隨著近年來越來越多的海歸人群走進中國職場,中國企業的HR的觀點也漸漸開始改變,更多的企業願意嘗試接受海歸,以及主動尋找海歸人群。

雇主

68%預計未來會增招留學生

在受訪的中國雇主中,87%認為,未來幾年將出現技工荒;68%預計未來會增招留學生;43%表示商業領域將出現技工荒;24%猜測工程和技術領域將面臨人手短缺的局面。受訪的中國雇主涵蓋了很多行業,但大多數的畢業生(46%)都是供職於銷售和行銷行業。中國的雇主稱,他們最看重留澳華生的國際視野以及與客戶溝通的能力。

在受訪的79位韓國雇主中,79%推薦招聘在澳洲鍍過金的畢業生;92%對此類職員表示滿意。但4%認為他們跳槽太頻繁了,另外4%聲稱他們的適應性還有待提高。52%要求讓學生擁有更多的實踐工作經驗。近半數預計會出現技工荒,且表示會增招留學生。

分別有12.5%和12%的企業表示自己的部分職位,更傾向於招聘海歸人才;而只有7.2%金融行業的企業表示對海歸有強烈的需求。

2017年2月,中國教育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工業和資訊化部聯合印發的《製造業人才發展規劃指南》也表示出,中國對製造業人才的需要。

期望

年薪在7~12萬

Lockin China的CEO Crystal表示,超過40%的海歸期望自己的年薪在7~12萬(人民幣 下同)這個區間內,相比較之前幾年,海歸的薪資需求趨於理智。畢業於英國的海歸對自己的薪資期待大多維持在7-9萬的區間內,而美國的畢業生則最期待9~12萬級別的年薪。

除了薪資,海歸最關注的福利集中在“年假”、“入職培訓”和“住房福利”上。留學生大多願意留在一線城市,受近年來高房價的影響,“住房福利”也進入海歸考量企業的備選因素中。

至於所選城市,上海在全球化人才、全球化企業兩個維度上均位列第一。在領英平臺上,上海的外籍員工數量是北京的2倍。而北京憑藉著與領英全球最佳工作50強榜單匹配度最高的工作機會,超過上海,成為全球化工作機會最多的城市。

另外,根據Lockin China 的調查,“很少加班”這一項並沒有成為海歸著重考慮的因素,由此看來很多企業關於海歸“不願加班”、“不接地氣”的印象並不能代表整個海歸群體,迫不及待想做一些事情恐怕才是海歸人群的心聲。

態度

澳洲留學生第三勤奮

根據Lockin China 網站上的投遞資料,畢業于英國的同學找工作最勤奮,平均每個人投遞了50.35個職位;其次是澳洲,平均投遞45.35個職位;排在第三的是美國的同學,平均投遞43.8個職位。

最吸引海歸的職位是管培生,其次是人力資源和市場類的職位;相反,銷售類的職位最不好招,其次是電腦相關行業和機械製造業,一直處於供大於求的情況,Lockin China認為電腦和製造業人才一直是各個國家需求最強烈的人才類型,因此這些人才留在海外發展的幾率會大很多,中國國內的相關職位相比較下來,並不是很容易招到適合的人才。

根據《2017海外人才就業分析報告》,不少企業錄取海歸也會受到畢業國家的影響,比如說管培生這個職位大多會錄取美國畢業生,金融類企業的會選擇英國,財務會計的行業偏好澳大利亞,而製造業錄取德國海歸的比例最大。

另一方面,中國企業曾經對於海歸人群有眼高手低、不接地氣等的負面看法,隨著近年來越來越多的海歸人群走進中國職場,中國企業的HR的觀點也漸漸開始改變,更多的企業願意嘗試接受海歸,以及主動尋找海歸人群。

雇主

68%預計未來會增招留學生

在受訪的中國雇主中,87%認為,未來幾年將出現技工荒;68%預計未來會增招留學生;43%表示商業領域將出現技工荒;24%猜測工程和技術領域將面臨人手短缺的局面。受訪的中國雇主涵蓋了很多行業,但大多數的畢業生(46%)都是供職於銷售和行銷行業。中國的雇主稱,他們最看重留澳華生的國際視野以及與客戶溝通的能力。

在受訪的79位韓國雇主中,79%推薦招聘在澳洲鍍過金的畢業生;92%對此類職員表示滿意。但4%認為他們跳槽太頻繁了,另外4%聲稱他們的適應性還有待提高。52%要求讓學生擁有更多的實踐工作經驗。近半數預計會出現技工荒,且表示會增招留學生。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