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視頻業內部出現分野:頭部已謀劃乘風出海

激烈的市場競爭以及盈利的天花板, 讓短視頻企業開始謀求新的出路, 全球化似乎是企業發展壯大後必走的一步棋。 經過2017年的爆發式增長之後,

中國的短視頻市場競爭趨烈, 越來越多的短視頻企業和平臺開始將進軍海外作為發展的重要戰略方向。

洋蔥視頻聯合創始人聶陽德在接受《中國企業報》記者採訪時表示, 洋蔥視頻選擇出海是因為辦公室小野自身攜帶的國際基因, 如:小野的視頻沒有對白和字幕, 完全打破了語言限制;小野的視頻基於美食內容, 而美食是全世界人都喜愛的, 完全打破了文化限制。 同時, 聶陽德認為, 國際維度能提升小野的IP含金量和商業價值, 打破國內發展的天花板。

海外佈局

近日, 36kr研究院《2017短視頻行業研究報告》顯示, 2017年第三季度, 短視頻使用者使用總時長同比增速達311.3%, 滲透率為4.1%, 領跑其他所有細分行業。

隨著短視頻企業的增長加速,

國內的市場空間已滿足不了那些頭部短視頻企業的發展需求, 出海成為必行的一步。 和中國的手遊企業出海類似, 中國的短視頻企業也迎來了出海潮, 辦公室小野、何仙姑夫、一條、papi醬等企業都已經開始嘗試出海佈局。 正如何仙姑夫&貝殼視頻創始人兼CEO劉飛所言, 隨著國內短視頻內容的豐富性和多元化的提升, 適合出海的內容會更多。

辦公室小野堪稱出海短視頻中的一匹“黑馬”, 吸粉速度驚人。 據瞭解, 辦公室小野海外粉絲已超過600萬。 其在YouTube上粉絲已逾百萬, 已經連續9個月問鼎Chinese creator 第一名, 打破了YouTube華人的成長紀錄。 在Facebook平臺上, 根據官方的後臺資料顯示, 辦公室小野粉絲數達到372萬, 成為亞太粉絲第一的視頻博主,

亞太地區Facebook粉絲數第三的博主。

那麼, 什麼樣的短視頻內容才適合出海?一位元不願具名的業內人士告訴記者, 像辦公室小野、野食小哥、李子柒這種不需要臺詞的短視頻, 因為理解門檻較低, 能實現跨文化傳播, 更適合出海。 但是海外的競爭也相當激烈, 要想脫穎而出, 收穫更多的粉絲, 必須有特色和創意。

劉飛也認為適合出海的短視頻可以是有特定才藝的, 如手工、魔術, 或是專注特定領域的, 如展現農村、大學等場景的生活的。

國內企業出海一般首選港澳臺和東南亞等與中國語言和文化背景相通的市場。 如辦公室小野於2017年9月在香港進行全球首次Live秀, 而在“辦公室小野亞洲美食之旅”中, 其首站選擇了新加坡。

而對於海外短視頻的發行平臺選擇, 聶陽德透露, 海外的發行平臺比較集中, 最重要的就是YouTube和Facebook這兩個平臺。

當地語系化運營

除了短視頻內容生產企業, 各大短視頻平臺也於2017年開始相繼出海, 意圖通過佈局海外來增強自身優勢。

快手和頭條在該方面相當積極, 前者在印尼、韓國發力, 後者主要進軍美國市場。 2017年11月, 今日頭條與Musical.ly簽署協定, 全資收購後者。 這打響了今日頭條進軍海外短視頻市場的第一槍, 全球化逐步成為今日頭條的核心戰略之一。 但在國際市場上, 今日頭條也將直面Facebook、Google、Snapchat等互聯網巨頭的壓力。

2017年12月, 阿裡大文娛也正式宣佈短視頻出海戰略, 其UC短視頻全球化打法, 在兩印(印度、印尼)市場成績斐然。 阿裡巴巴文娛集團移動事業群輪值總裁黃浩,

擁有帶領UC成功出海的經驗, 他認為中國短視頻企業在發展中國家更具備有利優勢。 中國企業對用戶和市場變化的靈敏度以及快速變化的能力較強, 中國產品出海往往在當地語系化上更加出色。

據瞭解, 阿裡大文娛通過降維打法, 催化當地的內容生態發展, 同時, 強調全球化思路和當地語系化經營相結合的打法。

而對於短視頻內容製作企業來說, 和國內相比, 海外發展又存在哪些差異?聶陽德告訴記者, 在海外短視頻生態中, 平臺方、創作者、MCN各自的分工更加明確清晰, 對於創作者來說, 最核心的就是把內容做好, 應該說, 在海外做內容, 某種意義上來講, 更加純粹一些。 據悉, 洋蔥視頻目前在海外的年營收大概為千萬級人民幣。 聶陽德還透露,短視頻企業在海外的盈利途徑主要是流量和廣告分成;內容植入、活動及代言;版權售賣。

隨著中國短視頻企業的觸角伸向海外,在政策、商業法規、用戶偏好、文化背景等多種因素的影響下,出海之路也面臨著諸多挑戰。業內人士認為,當地語系化運營經驗是中國短視頻企業出海最大的門檻,然後就是版權積累。

聶陽德還透露,短視頻企業在海外的盈利途徑主要是流量和廣告分成;內容植入、活動及代言;版權售賣。

隨著中國短視頻企業的觸角伸向海外,在政策、商業法規、用戶偏好、文化背景等多種因素的影響下,出海之路也面臨著諸多挑戰。業內人士認為,當地語系化運營經驗是中國短視頻企業出海最大的門檻,然後就是版權積累。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