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吉林康乃爾集團董事長宋治平:以拼的精神躋身“世界第一”陣營

引言:

值《中國企業報》創刊30周年之際, 為全面回顧這精彩紛呈的30年, 展望未來更加輝煌並承載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光榮夢想, 《中國企業報》將連續推出系列報導, 以“十九大精神進企業”為主題, 集中展示中國企業和企業家的改革發展創新的經典篇章, 分享《中國企業報》助力中國企業發展、與企業共同成長的心路歷程。

企業家寄語——

“大事”成全企業家事業, “小事”體現企業家精神。 多替政府分擔, 多參與社會公益, 多給員工關愛, 精神有了, 力量就有了。

“企業家精神可以有多種解讀, 但最終都可以凝結為一個‘拼’字。 ”人稱“苯胺女王”的吉林康乃爾集團董事長宋治平, 在接受《中國企業報》記者採訪時, 談起企業家精神的話題, 當場就表現出不一樣的“精氣神”。

宋治平在接受採訪當天, 上午在福建, 下午在北京, 隨後將連夜趕至江陰。 如此舟車勞頓, 只為甲醇制烯烴項目早日建成投產。

拼發展項目

“這個項目總投資額達127億元, 其中49億元投在吉林市, 其餘投資分別落在福州和江陰的開發區。 ”宋治平介紹, 產能達60萬噸/年的吉林甲醇制烯烴專案, 經過10個多月的緊鑼密鼓, 專案一期即將投產, 這意味著, 作為東北地區唯一準備運營的甲醇制烯烴專案, 不但有可能標新同類裝置建設的“世界速度”, 更重要的是康乃爾集團以現身說法證明, 高性價比的產能對產業鏈的優化不可或缺。

現在已經功成名就的宋治平, 早年當過小學老師、中學校長, 從事過國際貿易, 後來創辦化工設備廠, 合資興辦醋酸廠……十年創業路, 雖然每三年她就上個大臺階, 但真正改變自己的是從2000年創辦康乃爾、2005年籌畫上馬苯胺專案開始。

“一個企業家的能力和魄力, 在於他對關鍵專案以及對專案負載價值的準確把控。 ”宋治平介紹。

2010年8月, 宋治平帶著康乃爾人, 與人合作建設的年產18萬噸稀硝酸專案;2011年康乃爾二期苯胺項目, 又建成投產, 到此, 康乃爾以年產苯胺36萬噸, 一舉超越杜邦, 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苯胺供應商。 又經過4年多的滾動發展, 到了2015年, 宋治平決定啟動60萬噸甲醇制烯烴專案。

由此, 這個10年前還名不見經傳的化工企業, 通過專案與項目的接力, 躋身“世界第一”陣營。

拼綜合效益

企業僅有規模, 還不算真正成功。 企業有產值、有利潤、有社會貢獻才算有價值。

“如果我們不能做成自己的產業鏈, 我們的企業就只能給杜邦打工。 ”宋治平介紹,

聚氨酯(MDI)作為一種新材料, 應用廣泛, 但以杜邦為代表的歐美企業, 掌握產業話語權。 “從這個意義上講, 上馬MDI, 是補短板也是補短鏈。 ”宋治平說。

就拿吉林甲醇制烯烴專案來說, 有關機構預測, 總投資49億元、60萬噸的年產能建成後, 該項目將實現銷售收入48億元, 利潤6.3億元, 稅金4.5億元。 該專案將開闢一條化工原料來源的新路徑, 突破原有化工產業受乙烯、丙烯等基礎原料短缺的制約, 從而為相關產業鏈上的眾多化工企業及配套產業, 拓寬市場空間。

拼家國情懷

苯胺路上, 櫛風沐雨, 砥礪過後, 宋治平獲得了巨大成功:她被選為全國人大代表, 當上全國“三八”紅旗手、中國十大女傑, 獲得了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等。 隨著這些殊榮加身,

她的家國情懷日益深厚。

宋治平不僅是個創業的掌舵人, 還是四個孩子的母親, 除了自己親生兒子之外, 還從孤兒院收養了三個女兒。 多年後的今天, 三個女兒在她和丈夫的精心哺育下, 漸漸長大成人。

“人是需要感恩的, 來自家庭的愛讓我感覺到, 愛家和愛國是一體的。 ”宋治平說, 一個優秀的女企業家, 心中都有一份特殊的“家國情懷”。

宋治平的“家國情懷”也許不夠高大上, 但都暖人心、接地氣。 比如, 為了確保職工安全, 她投入600萬元, 給職工宿舍加裝特設裝置;她投入6000萬元, 建設工業汙水處理裝置, 確保每一滴污水不直排松花江;她投資500萬元安裝燃氣鍋爐, 實現廢氣回收利用, 讓水更清、天更藍……

這些年, 宋治平資助了120個貧困孩子讀書;先後為各類機構、災區捐款捐物超過2000萬元;2010年夏天吉林發生特大水災, 宋治平第一時間為災民捐款600萬元……

宋治平說,“大事”成全企業家事業,“小事”體現企業家精神。多替政府分擔,多參與社會公益,多給員工關愛,“精神有了,力量就有了”。

宋治平第一時間為災民捐款600萬元……

宋治平說,“大事”成全企業家事業,“小事”體現企業家精神。多替政府分擔,多參與社會公益,多給員工關愛,“精神有了,力量就有了”。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