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房山區文化活動中心 讓群眾樂享文化大餐

2016年底, 位於昊天北大街的CSD多了一位元造型別致的鄰居——房山區文化活動中心。 這座總建築面積27310平方米, 集文化活動、圖書閱覽、教育培訓、資料獲取、資訊傳輸、娛樂休閒、團隊活動、科學普及等於一體的大型文化活動綜合體, 以其全年免費對外開放, 堅持公益性、便捷性、服務性的原則, 精心服務群眾文化生活, 在短短一年時間裡, 逐漸成為了市民徜徉書海、品味知識饕餮, 走進藝術、滿足精神文化需求的首選。 中心全年接待市民約94萬人次, 舉辦公益文化講座100場;開設藝術培訓班165個班次, 受益3.2萬人, 有效發揮了文化活動中心的作用。

累計辦理聯合讀者卡1.6萬餘個, 借閱圖書44萬餘冊

徜徉書海品書香

“耕讀傳家久, 詩書繼世長”。 耕, 基於生存;讀, 關乎精神。 無論居廟堂之高, 抑或處江湖之遠, “閑來即讀書”, 不可或缺。 繁華又快節奏的城市中, 若想找個坐擁萬卷圖書,

又不被打擾的閱讀之地, 散落在都市叢林中的圖書館, 無疑會成為人們的最佳選擇。 找一個空座, 攤一本好書, 在書香裡, 停下匆忙的腳步, 尋求寧靜的時光, 讓知識留駐在腦海裡, 是何等的愜意自在。

位於文化活動中心中的圖書館新館自開館試運行以來,

以種類豐富的館藏圖書、寬敞明亮的館舍、先進的設備設施吸引了大批讀者到館。 家住加州水郡社區的祁琴便是圖書館的常客, 只要有時間, 她會每天準時出現在圖書館二層少兒圖書親子閱讀區, 陪著兩歲8個月的兒子魏子祁讀書。 她告訴記者, 孩子很喜歡閱讀, 儘管年齡小, 卻已聽媽媽講了不少繪本故事, 還會有模有樣地模仿複述。 “有了家門口的圖書館, 孩子自己就要求我帶他來看書, 並會定期借閱一些繪本到家裡閱讀。 讀書可以開發智力、開拓視野、培養好習慣, 在陪他讀繪本的過程中也密切了親子關係, 特別棒。 ”

一年來, 圖書館累計辦理聯合讀者卡16114個, 借閱圖書44萬餘冊;推出免費借閱、諮詢、上網、活動、學堂等服務, 設立24小時自助圖書館, 讀者可以隨時到館自助借閱, 極大地方便了廣大讀者。 同時, 採取“走出去”的服務方式, 開展了“送書進農村”“送書進校園”“送書進軍營”“送書進企事業單位”等系列送書下鄉工作, 全年共送書下鄉24次、送書冊次17950冊;舉辦讀者活動123場次,

參與活動成人、兒童共計2.85萬餘人次;開展“分享閱讀 交換快樂”房山區換書進校園活動, 共有1950名小學生參與換書, 交換圖書2700餘冊。

舉辦百場公益講座,開設藝術培訓班受益3.2萬餘人次

活動百花齊放,群眾“醉”在其間

除了海量圖書滿足市民對知識的渴求,文化活動中心的另一大亮點便是形式多樣的品牌文化活動,使其成了京城西南角的“香餑餑”,不僅開設的十多個藝術課程總在一兩小時內被搶訂一空,就連隨兒女遷居到豐台、西城的老街坊們也時常結伴回來聽一晌午課。

受熱捧的背後是文化中心找到了盤活公共資源的“密匙”,即通過創新運營機制,實現與優質社會藝培機構置換資源,免費向對方提供授課場所,由對方提供師資,再以低於市場價的收費標準為當地居民提供藝術培訓。如此一來,不僅課程類型更為多樣,而且場館使用率也由最初不足兩成提升到如今接近半數。

數字變化帶來的,是老百姓享受公共文化服務的便捷。楊俊文退休前是房山區送變電工人,周圍人根本不知道她心底一直藏著顆文藝的心,老人特別喜歡詩詞、國學方面的內容。“文化中心一開業,我就想著報名去學習,可名額太少一直沒排上。”好在之後開設的藝術學堂數量由每週一次增加到兩次,她才如願得償。楊俊文笑言,自己的新年願望是“這個班可千萬別停辦了”。

像楊俊文這樣受益于藝術學堂的市民不在少數,通過設置舞蹈、戲曲、聲樂、電鋼琴、電子琴、素描等14個門類、165個班次,受益群眾達到32622人次。同時,通過舉辦涉及傳統文化、人類進化、快樂假期、健康養生、魅力女人、家庭教育等方面的100場公益知識講座,直接受益群眾達9500餘人次。

藝術培訓之外,區文化活動中心還開展了貫穿全年的文化活動,不論是新年音樂會、春節系列文化活動“百姓大聯歡”、中秋詩會等傳統節日文化活動,還是“4·23世界讀書日”群眾誦讀、“我愛你中國”喜迎十九大2017年房山區群眾系列文化活動等特色活動,抑或是文化週末大舞臺等品牌文化活動,再或是“大美房山”2017年房山區書畫精品展等公益展覽、兒童劇《木偶奇遇記》等劇場演出、2017年《房山組歌》原創聲樂作品演唱會等文藝精品,全年接連不斷的活動和展覽,直接惠及群眾75.5萬人次,真正實現了文化惠民的宗旨,滿足了人民群眾的期盼和願望,豐富了基層和群眾的文化生活。

今年,區文化活動中心將以創建首都公共文化服務示範區為主線,以推進總分館制建設為抓手,推進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均等化、社會化,積極推進西山永定河文化帶建設,為房山區建設國際旅遊休閒區和首都公共文化服務示範區貢獻力量。

舉辦百場公益講座,開設藝術培訓班受益3.2萬餘人次

活動百花齊放,群眾“醉”在其間

除了海量圖書滿足市民對知識的渴求,文化活動中心的另一大亮點便是形式多樣的品牌文化活動,使其成了京城西南角的“香餑餑”,不僅開設的十多個藝術課程總在一兩小時內被搶訂一空,就連隨兒女遷居到豐台、西城的老街坊們也時常結伴回來聽一晌午課。

受熱捧的背後是文化中心找到了盤活公共資源的“密匙”,即通過創新運營機制,實現與優質社會藝培機構置換資源,免費向對方提供授課場所,由對方提供師資,再以低於市場價的收費標準為當地居民提供藝術培訓。如此一來,不僅課程類型更為多樣,而且場館使用率也由最初不足兩成提升到如今接近半數。

數字變化帶來的,是老百姓享受公共文化服務的便捷。楊俊文退休前是房山區送變電工人,周圍人根本不知道她心底一直藏著顆文藝的心,老人特別喜歡詩詞、國學方面的內容。“文化中心一開業,我就想著報名去學習,可名額太少一直沒排上。”好在之後開設的藝術學堂數量由每週一次增加到兩次,她才如願得償。楊俊文笑言,自己的新年願望是“這個班可千萬別停辦了”。

像楊俊文這樣受益于藝術學堂的市民不在少數,通過設置舞蹈、戲曲、聲樂、電鋼琴、電子琴、素描等14個門類、165個班次,受益群眾達到32622人次。同時,通過舉辦涉及傳統文化、人類進化、快樂假期、健康養生、魅力女人、家庭教育等方面的100場公益知識講座,直接受益群眾達9500餘人次。

藝術培訓之外,區文化活動中心還開展了貫穿全年的文化活動,不論是新年音樂會、春節系列文化活動“百姓大聯歡”、中秋詩會等傳統節日文化活動,還是“4·23世界讀書日”群眾誦讀、“我愛你中國”喜迎十九大2017年房山區群眾系列文化活動等特色活動,抑或是文化週末大舞臺等品牌文化活動,再或是“大美房山”2017年房山區書畫精品展等公益展覽、兒童劇《木偶奇遇記》等劇場演出、2017年《房山組歌》原創聲樂作品演唱會等文藝精品,全年接連不斷的活動和展覽,直接惠及群眾75.5萬人次,真正實現了文化惠民的宗旨,滿足了人民群眾的期盼和願望,豐富了基層和群眾的文化生活。

今年,區文化活動中心將以創建首都公共文化服務示範區為主線,以推進總分館制建設為抓手,推進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均等化、社會化,積極推進西山永定河文化帶建設,為房山區建設國際旅遊休閒區和首都公共文化服務示範區貢獻力量。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