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國產牛奶,到底能不能放心喝?

近日, 中國乳製品工業協會就網路謠言抹黑中國乳業發表了一則聲明, 聲明糾正了近日關於"蒙牛純牛奶剛剛被查出黃麴黴菌超標"的不實謠言, 因為經查, 近幾年來, 監管部門公佈的乳製品品質不合格的名單中, 從未有蒙牛純牛奶被查出黃麴黴菌超標的信息。

儘管資訊不實, 但這則謠言讓許多不明原委的消費者誤以為中國知名乳企出現了品質安全問題, 差點又引發了中國乳業的信任危機。

關於牛奶黃麴黴菌超標謠言, 早在2016年就有不法分子散佈于網上。 據內蒙古和林格爾縣法院依法審理查明, 犯罪嫌疑人許某某於2016年10月從網上下載了2011年一段涉黃麴黴菌的舊新聞視頻進行加工, 通過修改之後在網路上廣泛傳播, 僅僅10餘天中, 視頻被1000餘家微信號轉發, 多篇轉發稿件的閱讀量達到“10萬+”。

日前, 該謠言視頻炮製者許某某被判處10個月有期徒刑,

並處罰金及沒收作案工具。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準的提高, 喝牛奶成為了許多人加強身體健康的生活習慣, 媽媽們對寶寶吸食進身體裡的乳製品要求更高, 可是, 10年前的那起三聚氰胺事件讓人至今心有餘悸, 使得民眾對國產乳製品十分敏感,

一有風吹草動就開始質疑其安全問題。

國產乳製品污染:

信任不是一夜之間崩塌的

中國農業部原副部長、中國奶業協會會長高鴻賓曾經這樣推介國產牛奶, “2017年國家食藥監總局對乳製品企業進行抽查, 所檢測的專案全部合格, 合格率達到100%。 我國很多乳企牛奶品質水準已經超過國際知名的企業。 ”

事實上, 中國乳業不止一次向公眾宣傳它們值得信賴, 但是為什麼民眾對國產牛奶就是不放心呢?

羅馬不是一日建成的, 對國產牛奶的信任也不是一夜之間崩塌的。

一切都源於2008年中國乳製品三聚氰胺污染事件。 事故起因是很多食用三鹿集團生產的奶粉的嬰兒被發現患有腎結石, 隨後在其奶粉中被發現化工原料三聚氰胺。

根據公佈數位, 截至2008年9月, 因使用嬰幼兒奶粉而接受門診治療諮詢且已康復的嬰幼兒累計39,965人, 事件迅速惡化, 包括伊利、蒙牛、光明在內多個品牌的乳製品發現被三聚氰胺污染, 這件事還引起國際上高度關注和對乳製品安全的擔憂,

也重創了中國製造商品信譽, 多個國家禁止了中國乳製品進口。 《每週品質報告》調查發現, 事情發生3年後仍有7成中國民眾不敢買國產奶。

三聚氰胺事件沒過多久, 蒙牛招牌牛奶“特侖蘇”又身陷“OMP”疑雲。 “特侖蘇”蒙語即是“金牌牛奶”之意, 其最大賣點是添加了OMP, 也就是造骨牛奶蛋白。然而從這個概念被宣傳始,就被人質疑其安全威脅,危言聳聽者更稱其可能“致癌”。

2009年,爭議終於塵埃落定,衛生部會同多個部門的專家研討後認為,這一產品沒有健康危害,但OMP不是現行國家衛生標準允許使用的食品原料,“特侖蘇”涉嫌誇大宣傳,違反了食品衛生法的有關規定。

2015年,輝山牛奶又被曝光出其中含有超量的硫氰酸鈉(適量可有效抑菌),但過量會對人體造成極大傷害,國家禁止在牛奶中人為添加硫氰酸鈉,關於輝山“毒牛奶”事件在一定範圍內發酵。

而後,輝山乳業召開發佈會,認為河北食藥監局存在違規、檢測結果不實等問題,並表示已經拿到國家權威部門檢測報告,證明輝山產品全部合格。與此同時,河北食藥監局也突然轉變態度稱,輝山產品沒有問題。一時間輝山牛奶事件又陷入“羅生門”。

從發生在2008年的三聚氰胺事件至今,“國產奶”一直沒有恢復元氣,除了以上比較著名的事件,還偶有假冒品牌嬰幼兒奶粉的事件發生。無論是監管者還是乳品企業,都應該從三聚氰胺事件中吸取深刻教訓,重建民眾對國產奶的信任基礎,可沒想到,關於國產奶的謠言還是時不時地刺激民眾的敏感神經,儘管經過檢查,不論是企業還是官方都有聲明證明謠言是假的,但都不可否認,民眾對國產奶的不信任,是真的。

國產乳製品安全:其實真的可以放心

2008年以後,我國乳製品品質明顯提高。

根據資料,2013—2015年,我國對15個省份的近萬批次生鮮乳進行評估,從幾個關鍵指標來看,三聚氰胺:連續七年沒有發現三聚氰胺等違禁添加物,合格率保持在100%;黃麴黴毒素M1:這是全球乳業普遍關注的指標,評估顯示,國產奶和進口奶差距不大。

2017年3月,中國奶業協會副秘書長楊秀文在一次活動中表示,中國的牛奶可以放心食用的,通過近幾年的努力,中國奶業在規模化養殖等方面推進迅速,國產奶可以放心喝。

以往中國奶業發生問題主要就是由於養殖行業小、散、亂,三聚氰胺事件之後,經過多年努力,中國奶業品質安全水準有了很大提高,推進“種養加”一體化和規模化進程成效顯著。規模化養殖比例已經從過去的20%提升到了現在的50%,規模化、機械化擠奶率超過90%。

不僅如此,中國乳品企業的加工生產設備在國際上都是一流的,而乳製品的生產、流通等環節也可以說是全程監管。

在嬰幼兒乳粉方面,國家實行藥品等級的監管,於2013年底出臺了新版嬰幼兒奶粉實施細則,淘汰了一批落後企業,奶粉生產集中度進一步提高,到2016年,被業界稱為“史上最嚴”奶粉新政的《嬰幼兒配方乳粉產品配方註冊管理辦法》公佈,嬰幼兒奶粉的生產已實現“月月抽檢、月月發佈”。

現在,國產嬰幼兒奶粉市場佔有率逐步實現回升,消費者的信心也在逐步恢復,2008年—2014年進口奶粉市場份額為55%—60%以上,國產奶粉只占40%左右;2015年國產奶粉占比已達53%。

不是非洋奶不可,民眾對於國產牛奶的信心一直都在重建,但奶業的特殊性卻讓消費者猶如驚弓之鳥。公眾一直期待著放心的生產過程和透明有力的監管,信賴感和安全感不是來自於宣傳和強調,需要企業自強、行業自律和政府監管的合力。儘管關於許多國產奶的謠言讓一些乳品企業莫名“躺槍”,但這從某種程度上卻是對整個行業長期警示,為了我們的“放心奶”,不敢有絲毫懈怠。

編輯:劉曦文

也就是造骨牛奶蛋白。然而從這個概念被宣傳始,就被人質疑其安全威脅,危言聳聽者更稱其可能“致癌”。

2009年,爭議終於塵埃落定,衛生部會同多個部門的專家研討後認為,這一產品沒有健康危害,但OMP不是現行國家衛生標準允許使用的食品原料,“特侖蘇”涉嫌誇大宣傳,違反了食品衛生法的有關規定。

2015年,輝山牛奶又被曝光出其中含有超量的硫氰酸鈉(適量可有效抑菌),但過量會對人體造成極大傷害,國家禁止在牛奶中人為添加硫氰酸鈉,關於輝山“毒牛奶”事件在一定範圍內發酵。

而後,輝山乳業召開發佈會,認為河北食藥監局存在違規、檢測結果不實等問題,並表示已經拿到國家權威部門檢測報告,證明輝山產品全部合格。與此同時,河北食藥監局也突然轉變態度稱,輝山產品沒有問題。一時間輝山牛奶事件又陷入“羅生門”。

從發生在2008年的三聚氰胺事件至今,“國產奶”一直沒有恢復元氣,除了以上比較著名的事件,還偶有假冒品牌嬰幼兒奶粉的事件發生。無論是監管者還是乳品企業,都應該從三聚氰胺事件中吸取深刻教訓,重建民眾對國產奶的信任基礎,可沒想到,關於國產奶的謠言還是時不時地刺激民眾的敏感神經,儘管經過檢查,不論是企業還是官方都有聲明證明謠言是假的,但都不可否認,民眾對國產奶的不信任,是真的。

國產乳製品安全:其實真的可以放心

2008年以後,我國乳製品品質明顯提高。

根據資料,2013—2015年,我國對15個省份的近萬批次生鮮乳進行評估,從幾個關鍵指標來看,三聚氰胺:連續七年沒有發現三聚氰胺等違禁添加物,合格率保持在100%;黃麴黴毒素M1:這是全球乳業普遍關注的指標,評估顯示,國產奶和進口奶差距不大。

2017年3月,中國奶業協會副秘書長楊秀文在一次活動中表示,中國的牛奶可以放心食用的,通過近幾年的努力,中國奶業在規模化養殖等方面推進迅速,國產奶可以放心喝。

以往中國奶業發生問題主要就是由於養殖行業小、散、亂,三聚氰胺事件之後,經過多年努力,中國奶業品質安全水準有了很大提高,推進“種養加”一體化和規模化進程成效顯著。規模化養殖比例已經從過去的20%提升到了現在的50%,規模化、機械化擠奶率超過90%。

不僅如此,中國乳品企業的加工生產設備在國際上都是一流的,而乳製品的生產、流通等環節也可以說是全程監管。

在嬰幼兒乳粉方面,國家實行藥品等級的監管,於2013年底出臺了新版嬰幼兒奶粉實施細則,淘汰了一批落後企業,奶粉生產集中度進一步提高,到2016年,被業界稱為“史上最嚴”奶粉新政的《嬰幼兒配方乳粉產品配方註冊管理辦法》公佈,嬰幼兒奶粉的生產已實現“月月抽檢、月月發佈”。

現在,國產嬰幼兒奶粉市場佔有率逐步實現回升,消費者的信心也在逐步恢復,2008年—2014年進口奶粉市場份額為55%—60%以上,國產奶粉只占40%左右;2015年國產奶粉占比已達53%。

不是非洋奶不可,民眾對於國產牛奶的信心一直都在重建,但奶業的特殊性卻讓消費者猶如驚弓之鳥。公眾一直期待著放心的生產過程和透明有力的監管,信賴感和安全感不是來自於宣傳和強調,需要企業自強、行業自律和政府監管的合力。儘管關於許多國產奶的謠言讓一些乳品企業莫名“躺槍”,但這從某種程度上卻是對整個行業長期警示,為了我們的“放心奶”,不敢有絲毫懈怠。

編輯:劉曦文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