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華為輪值CEO徐直軍:做智慧社會的使能者和推動者

飛象網訊(計育青/文)4月11日消息, 在今天舉行的2017華為全球分析師大會上, 華為副董事長、輪值CEO徐直軍表示:“我們正在走向智慧化的道路上, 迎來新一輪增長的拐點。 在走向智慧化的進程中, 華為有自己的清晰定位, 即做智慧社會的使能者和推動者。 ”

“到目前為止, 華為在研發上累計投入3100億人民幣, 而未來每年將投入100-200億美金, 同時加大在基礎領域的研究和投入, 使得我們更好的走向智慧化社會。 ”徐直軍表示。

徐直軍認為, 未來社會是智慧社會, 其具有三個特徵:萬物感知、萬物連接以及萬物智慧。 而華為在走向智慧社會的過程中, 定位自己為智慧社會的使能者。

事實上, 在走向智慧化征程早已開始。 如現在流行的IoT, 西門子在1995年就實現了M2M連接, 距今已經22年;第一個手機視頻由DoCoMo推出, 到現在有16年;亞馬遜早在11年前就推出第一個雲服務。 “在走向智慧社會中,

每一個產業都遭遇到挑戰, 但這必將成為趨勢, 也是產業的巨大機會。 任何企業如何抓住各種機會, 這是我們思考的問題, 也是華為發揮作用的地方。 ”

為此, 企業、政府等必須成為數位化企業或組織, 才能不掉隊。 未來數位化企業或組織, 都要與員工、合作夥伴面向客戶, 要提供ROADS體驗。

徐直軍表示, 一個數位化企業或組織, 還必須要實現以下幾點:

一是使能員工。 基於客戶需求, 技術發展, 具備敏捷創新需求, 快速反應滿足需求。

二是打造健康生態體系。 未來, 任何一個企業不能獨善其中, 要麼參與、要麼主導, 才能抓住機會, 得到更好發展。

三是實現智慧運營。 充分利用資料, 使得整個企業自動化決策、智慧決策, 提升決策效率和品質。

“只有數位化企業或組織, 把未來實現的目標定義清楚, 才會少犯錯誤。 ”徐直軍說。

從智慧終端機來講, 未來智慧終端機到底什麼形態?徐直軍認為, 至少有一點是從智慧走向智慧, 成為智慧助手。 以前手機只是打電話, 現在手機是使能“我”, 更智慧生活, 未來是一個“等著我”, 成為智慧助手的終端。

而在走向智慧化進程中, 從華為來講, 在定位為使能者中做什麼?放棄什麼?徐直軍表示, 華為的戰略聚焦在三個方面:

一個做多連接。 連接更多, 體驗更好。 華為面向未來一直努力的事情, 就是把人和物全面連接起來, 實現無縫連接。 但僅僅做連接還不夠, 還要讓連接體驗更好。

二是做大管道, 讓視頻無處不在。 讓視頻發揮更大作用, 是華為努力探索的問題。

華為一直強調, 使能運營商在視頻領域取得商業成功, 面向所有企業、行業, 打造視頻的生產系統, 提升生產和決策品質。 讓視頻推動管道和流量增長, 成為流量變現的途徑。

三是使能數位化。 使能運營商用“雲”使能客戶, 説明運營商使能支撐系統。 在這個過程中, 華為只有自己先實現數位化, 解決各種問題, 總結各種經驗和教訓, 才對行業和企業有價值。

在公有雲方面, 徐直軍表示, 華為一直採取兩個行動:在國內, 自己運用公有雲。 此外, 華為和全球運營商合作公有雲。

“很多人關心華為在公有雲上, 是否能堅定不移的走下去?我可以很肯定的告訴大家, 華為面向未來, 會堅定不移構建和打造開放可信的公有雲服務,

讓雲服務成為一個基本的商業模式。 ”徐直軍說。

“我們希望打造公有雲Family, 給自己, 同時也跟運營商一起合作運營公有雲。 在華為公有雲Family中, 聚焦重點行業, 打造公有雲生態。 華為將借助線上線下優勢, 走一條不同的公有雲發展道路。 ”

談到人工智慧, 徐直軍表示, 華為一直在做諾亞方舟實驗室, 但華為不把人工智慧作為新業務, 而是使能繼續, 探索新機制, 為客戶提供價值, 提升華為產品和解決方案的競爭力, 改善服務。

在IoT方面, 華為定位一直清晰, 是產品和不間斷提供商。 “我們在網路上, 在企業和家庭都有網管, 可以連接所有人和物。 華為還構建IOT管理平臺, 和運營商合作, 以雲方式提供給廣大合作夥伴。 為了解決所有企業、行業, 物聯網發揮價值問題,華為打造了物聯網生態,一起應對各行各業。華為不會做具體行業的應用、終端、轉售終端,也不會做各行各業的端到端集成。”

“總之,華為的定位非常清晰,就是在整個智慧化進程中,我們做一個智慧社會的使能者和推動者。”徐直軍表示。

物聯網發揮價值問題,華為打造了物聯網生態,一起應對各行各業。華為不會做具體行業的應用、終端、轉售終端,也不會做各行各業的端到端集成。”

“總之,華為的定位非常清晰,就是在整個智慧化進程中,我們做一個智慧社會的使能者和推動者。”徐直軍表示。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