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永川這個鎮成中國名鎮!

重慶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

有3000多年的歷史,

名鎮名村的資源也很豐富, 各有特色。

如何保護、利用這些名鎮名村,

使其不僅能留得下原住民,

還能讓人們在假期裡願意去旅遊“打卡”?

記者近日從市城鄉建委獲悉,

《名鎮名村建設標準》

(徵求意見稿)

已經出爐,

正面向大眾徵求意見。

不能盲目單一發展旅遊

所謂“名鎮名村”, 是指擁有獨特文化、自然景觀、產業景觀等特色資源優勢的鎮和村, 能夠比較完整地反映重慶歷史文化、傳統風貌。 包括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名村、中國傳統村落、重慶市級歷史文化名鎮、全國特色景觀旅遊名鎮名村、全國特色景觀旅遊名村等。

“名鎮名村的保護規劃, 涉及自然、文化、歷史、產業等多個方面, 要因地制宜地制定產業發展等, 不宜盲目單一的發展旅遊。 ”市城鄉建委有關人士表示, 比如名鎮名村的新增建築, 應將長遠發展作為前提, 結合人口發展、三產融合等, 並考慮鎮、村的環境承載能力。

保護第一, 也可合理建新

去名鎮名村, 大家最想看到原汁原味的老重慶, 而不是大量的“假古董”。

名鎮名村的保護主要是兩方面:一是實體保護, 包括整體風貌、歷史遺存、傳統建築或歷史建築, 以及具備產業構成及產業景觀資源特色的自然環境、生產場所和生產設施等;二是傳統文化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

如何保留名鎮名村的風貌?徵求意見稿中指出, 首先應遵循“保護第一, 搶救為主”的原則, 根據其歷史遺存的歷史價值、建築保存情況、規模大小進行評定和分類, 對於已被登錄為文物, 或是尚未登錄但歷史價值較高的歷史遺存, 應遵循“原真性、整體性”的保護原則, 進行重點保護。

其次, 應符合“利用為輔、合理建新”的要求。 也就是說, 在不改變影響風貌特徵的情況下, 可以賦予舊建築新的使用功能, 使其為現代生活與旅遊服務。

名鎮名村要增設停車場壩

不管是住在名鎮名村的村民, 還是前往休閒觀光的遊客, 都需要有完善的基礎設施, 才能讓村民住得舒服, 讓遊客感到方便。

徵求意見稿中, 要求名鎮名村在新區建設和舊區改建時,

同步規劃建設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 其中, 鎮村基礎設施包括道路、園林綠化、供氣、供水、排水、通信、生活垃圾分類和收運、公共廁所等;公共服務設施包括車站、市場、村鎮服務中心等。

名鎮名村會吸引大量的遊客, 特別是週末和假期客流更多。 因此, 道路和停車場的建設也成了重要的內容。 徵求意見稿要求, 村內公共路網整治後應滿足不同的通車、錯車要求, 但不宜盲目擴大村道寬度, 避免景觀尺度的破壞。

那麼到底有哪些名鎮和村落呢?

快來一起看看!

重慶這些鎮上榜中國歷史文化名鎮

永川區:松溉鎮

松溉鎮, 位於重慶永川市最南端的長江北岸, 因鎮內有松子山、溉(jì )水而取名松溉。 松溉建鎮歷史悠久, 鎮史輝煌。

松溉古鎮有著上千年歷史, 是永川地區唯一的水碼頭, 至今仍保留有26條老街, 油光可鑒的青石板路就有十裡長, 在全國也十分罕見。

渝北區:龍興鎮

龍興鎮位於重慶市渝北區東南部, 距重慶市中心區36公里, 是重慶市歷史文化名鎮、現代城鎮與古鎮老街民居、祠堂、寺廟、寨子得到完美的結合,

具有獨特的民俗文化氣息和顯著的人文景觀特色。

九龍坡:走馬鎮

走馬鎮, 因修築於一座形似奔馬的山崗之上而得名。 其歷史可追溯到漢代, 至明代中葉開始鼎盛起來, 距今已有上千年的歷史。 走馬鎮的古驛道, 距離這條驛道最初出發時的秦漢時代已有2000餘年。一塊塊3米來長、0.5米余寬的青石古驛道上,清晰的馬蹄印隨處可見,來自印度的象牙、雲南的茶葉、重慶的山貨,都曾在這條路上川流不息。

北碚區:金刀峽鎮

金刀峽鎮位於重慶市北碚區東北部,距重慶解放碑87公里,至重慶江北國際機場57公里,另有北華公路縱貫其間。地勢東西為低山,中部為丘陵,境內最高海拔1316米,為北碚的最高海拔,最低海拔311米。亞熱帶溫暖濕潤氣候,年平均氣溫17.5度,是國家級風景旅遊區。

巴南區:豐盛鎮

豐盛古鎮,位於重慶市東南邊陲,在明末清初開始建立,曾是重慶去南川、涪陵的重要驛站,以其獨特的魅力吸引著來自五湖四海的朋友。

江津區:中山鎮、白沙鎮、塘河鎮

白沙鎮歷史悠久,早在5000年前先民就在此生息繁衍。東漢時期,人口聚居並形成村落。

中山古鎮,是重慶市十大歷史文化名鎮,它座落在雲貴高原末端,人稱江津的老山界.這個天賜的藍 寶石,鑲嵌在貴州、四川、重慶省市的交界處。這裡自然風光秀麗,文化歷史悠久,旅遊資源豐富。

塘河鎮,位於重慶江津西南渝川結合地帶,重慶市風景名勝區黑石山----滾子坪境內,東北面與白沙鎮毗鄰,緊靠成渝鐵路和長江黃金水道,西南面與四川合江接壤。

酉陽縣:龍潭鎮

龍潭鎮歷史悠久,早在漢高祖五年(前202年)就有巴人居住。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鎮址由附近勃海鄉遷於此,乾隆年間,江西、湖南、湖北移民大量遷入,民國初時已有1400戶人家。抗日戰爭時期,國民政府一些機構遷此,人口激增,有“小南京”之稱。龍潭鎮是酉陽重要水陸交通口岸,1.45公里長的龍潭河岸有十多處碼頭,因貨運發達,故有“貨龍潭”之說。昔日的“七宮八廟”現保存較好的僅為萬壽宮和禹王廟。

榮昌區:路孔鎮

古鎮得名來源於一段民間傳說,相傳明朝有位叫曾傲的和尚,雲遊到此,見河對岸一帶風景宜人,適於修身養性,決定在此建座寺廟。發覺坡邊有六個石孔,似與河中相通,便往石孔倒入糠殼上試一試,不久糠殼果然從河中冒出,於是就把這裡叫作 "六孔河 ",後來又喊做" 路孔河" 。路孔場、路孔鄉、路孔鎮也因此得名。

銅梁區:安居鎮

古鎮距今有1500多年的歷史,是重慶市北部重要的口岸城鎮,自古便有“安居依山為城,負龍門,控鐵馬,仰接遂普,俯瞰巴渝,涪江曆千里而入境。”安居古鎮背依俊秀的山脈,北臨平靜而悠遠的涪江、瓊江,烏木溪穿鎮而過,是古鎮位於山與水構成的整體環境中。樓郭下船牆蟻聚,兩江上渡舟往來,構成一幅天然畫卷。

綦江區:東溪鎮

東溪鎮位於長江上游地區、重慶綦江區南部、貴州大婁山脈北端,與貴州省習水縣接壤,是萬盛石林、銅鼓灘漂流、南川金佛山、江津四面山等景區的重要中轉地。素有“渝南第一山水古鎮”的美譽,是中國國家歷史文化名鎮、“重慶十大名鎮”之一。

巫溪縣:甯廠鎮

寧廠鎮,位於巫溪縣,依山傍水而建,是中國的“上古鹽都,巫巴故鄉”。《華陽國志校補圖注》:"當虞夏之際,巫國以鹽業興",距今約5000年之久。天然鹽鹵泉自鎮北寶源山洞流出,從先秦鹽業興盛以來,甯廠古鎮因鹽設立監、州、縣,明清時成為中國十大鹽都之一。

合川區:淶灘鎮

淶灘鎮位於美麗的渠江邊,是重慶市級風景名勝區淶灘----雙龍湖風景區的重要組成部分,重慶小十景之一,距重慶城區85公里,交通十分方便。

石柱縣:西沱鎮

西沱鎮位於石柱縣北部的長江之濱,原名西界沱,古為“巴州之西界”,因地臨長江南岸回水沱而得名。

潼南區:雙江鎮

潼南區雙江鎮,因猴溪、浮溪如玉帶環腰而得名,自古便是西南地區的軍事、商貿要地。雙江鎮擁有全國歷史文化名鎮、重慶市十大精品旅遊工程、重慶市紅色旅遊線等眾多品牌。

開州區:溫泉鎮

溫泉鎮,古名溫湯井,是一個有兩千多年歷史的文化名鎮。是連接雲陽、巫溪、城口、川東、陝南、鄂西的重要通道,距開州區城區27公里。

黔江區:濯水鎮

濯水鎮位於重慶市渝東南(黔江區),距黔江縣城32公里,是重慶市百個經濟強鎮、商貿重鎮和中心集鎮之一。黔江區濯水鎮於2014年2月19日被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和國家文物局公佈為第六批中國歷史文化名鎮。

還有這些村落、小鎮上榜

(來自重慶晨報)

距離這條驛道最初出發時的秦漢時代已有2000餘年。一塊塊3米來長、0.5米余寬的青石古驛道上,清晰的馬蹄印隨處可見,來自印度的象牙、雲南的茶葉、重慶的山貨,都曾在這條路上川流不息。

北碚區:金刀峽鎮

金刀峽鎮位於重慶市北碚區東北部,距重慶解放碑87公里,至重慶江北國際機場57公里,另有北華公路縱貫其間。地勢東西為低山,中部為丘陵,境內最高海拔1316米,為北碚的最高海拔,最低海拔311米。亞熱帶溫暖濕潤氣候,年平均氣溫17.5度,是國家級風景旅遊區。

巴南區:豐盛鎮

豐盛古鎮,位於重慶市東南邊陲,在明末清初開始建立,曾是重慶去南川、涪陵的重要驛站,以其獨特的魅力吸引著來自五湖四海的朋友。

江津區:中山鎮、白沙鎮、塘河鎮

白沙鎮歷史悠久,早在5000年前先民就在此生息繁衍。東漢時期,人口聚居並形成村落。

中山古鎮,是重慶市十大歷史文化名鎮,它座落在雲貴高原末端,人稱江津的老山界.這個天賜的藍 寶石,鑲嵌在貴州、四川、重慶省市的交界處。這裡自然風光秀麗,文化歷史悠久,旅遊資源豐富。

塘河鎮,位於重慶江津西南渝川結合地帶,重慶市風景名勝區黑石山----滾子坪境內,東北面與白沙鎮毗鄰,緊靠成渝鐵路和長江黃金水道,西南面與四川合江接壤。

酉陽縣:龍潭鎮

龍潭鎮歷史悠久,早在漢高祖五年(前202年)就有巴人居住。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鎮址由附近勃海鄉遷於此,乾隆年間,江西、湖南、湖北移民大量遷入,民國初時已有1400戶人家。抗日戰爭時期,國民政府一些機構遷此,人口激增,有“小南京”之稱。龍潭鎮是酉陽重要水陸交通口岸,1.45公里長的龍潭河岸有十多處碼頭,因貨運發達,故有“貨龍潭”之說。昔日的“七宮八廟”現保存較好的僅為萬壽宮和禹王廟。

榮昌區:路孔鎮

古鎮得名來源於一段民間傳說,相傳明朝有位叫曾傲的和尚,雲遊到此,見河對岸一帶風景宜人,適於修身養性,決定在此建座寺廟。發覺坡邊有六個石孔,似與河中相通,便往石孔倒入糠殼上試一試,不久糠殼果然從河中冒出,於是就把這裡叫作 "六孔河 ",後來又喊做" 路孔河" 。路孔場、路孔鄉、路孔鎮也因此得名。

銅梁區:安居鎮

古鎮距今有1500多年的歷史,是重慶市北部重要的口岸城鎮,自古便有“安居依山為城,負龍門,控鐵馬,仰接遂普,俯瞰巴渝,涪江曆千里而入境。”安居古鎮背依俊秀的山脈,北臨平靜而悠遠的涪江、瓊江,烏木溪穿鎮而過,是古鎮位於山與水構成的整體環境中。樓郭下船牆蟻聚,兩江上渡舟往來,構成一幅天然畫卷。

綦江區:東溪鎮

東溪鎮位於長江上游地區、重慶綦江區南部、貴州大婁山脈北端,與貴州省習水縣接壤,是萬盛石林、銅鼓灘漂流、南川金佛山、江津四面山等景區的重要中轉地。素有“渝南第一山水古鎮”的美譽,是中國國家歷史文化名鎮、“重慶十大名鎮”之一。

巫溪縣:甯廠鎮

寧廠鎮,位於巫溪縣,依山傍水而建,是中國的“上古鹽都,巫巴故鄉”。《華陽國志校補圖注》:"當虞夏之際,巫國以鹽業興",距今約5000年之久。天然鹽鹵泉自鎮北寶源山洞流出,從先秦鹽業興盛以來,甯廠古鎮因鹽設立監、州、縣,明清時成為中國十大鹽都之一。

合川區:淶灘鎮

淶灘鎮位於美麗的渠江邊,是重慶市級風景名勝區淶灘----雙龍湖風景區的重要組成部分,重慶小十景之一,距重慶城區85公里,交通十分方便。

石柱縣:西沱鎮

西沱鎮位於石柱縣北部的長江之濱,原名西界沱,古為“巴州之西界”,因地臨長江南岸回水沱而得名。

潼南區:雙江鎮

潼南區雙江鎮,因猴溪、浮溪如玉帶環腰而得名,自古便是西南地區的軍事、商貿要地。雙江鎮擁有全國歷史文化名鎮、重慶市十大精品旅遊工程、重慶市紅色旅遊線等眾多品牌。

開州區:溫泉鎮

溫泉鎮,古名溫湯井,是一個有兩千多年歷史的文化名鎮。是連接雲陽、巫溪、城口、川東、陝南、鄂西的重要通道,距開州區城區27公里。

黔江區:濯水鎮

濯水鎮位於重慶市渝東南(黔江區),距黔江縣城32公里,是重慶市百個經濟強鎮、商貿重鎮和中心集鎮之一。黔江區濯水鎮於2014年2月19日被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和國家文物局公佈為第六批中國歷史文化名鎮。

還有這些村落、小鎮上榜

(來自重慶晨報)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