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經常說孩子“笨”,孩子真的會變笨

在生活中, “真笨”成了很多父母說孩子的口頭禪。 即使有時這種說法帶著愛意, 但是孩子接受到的還是“笨”的資訊, 而這種資訊會漸漸在孩子的腦海裡紮根。 最終, 本來不笨的孩子也被我們說笨了。

案例

一位媽媽給女兒講一道數學應用題, 其實題目並不難, 但是文字有些繞, 導致女兒一直沒有弄明白題目的意思。 結果爸爸給她分析了一遍又一遍, 又畫圖、又舉例子, 可是女兒對題目還不是很理解。

最後, 爸爸終於失去了耐性, 無奈地說:“怎麼這麼簡單的一道題, 你就不明白呢?真是笨死了。 ”只見女兒委屈地站在一旁, 不作回答。 接著, 爸爸歎了口氣, 繼續說道:“算了, 你不用弄明白到底怎麼回事了, 你就照我說的列方程式, 解方程式就行了, 肯定沒錯。 ”

這位爸爸在給女兒講題的過程中, 逐漸失去了耐性, 所以責駡女兒“笨”。 其實, 並不是女兒真的笨, 而是我們總是站在成人的角度認為,

我們這樣說, 孩子就能理解, 或者憑藉孩子的能力, 他能夠獨立解決這道問題, 但實際上, 我們卻忽略了孩子的真實水準和理解能力。

試想如果孩子每天都淹沒在如此大量的負面暗示中, 他很可能會慢慢懷疑自己的能力,

並漸漸深信自己很笨、學習能力很差, 一種自卑感和自我懷疑就會漸漸佔據他的心靈。

他的潛意識也會產生“保護作用”, 拒絕新的資訊進入記憶庫中, 那麼他接受新知識的興趣也就喪失了, 那樣的話他就真成了“什麼都學不會的”笨孩子了。 因此, 我們千萬不要打擊孩子, 而是要相信他的能力。

1、不說打擊孩子的話

有一個女孩總是說自己記憶力不好, 問其原因, 她說是媽媽說的, 因為她總是忘記帶小黃帽;還有一個孩子總是說自己學習很爛, 因為他沒有考到媽媽要求的分數……

對認為自己記憶力不好、學習很爛的孩子來說, 他怎麼會有學習的興趣呢?

其實, 有時候, 就是我們成人不經意間的一句話已經對孩子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而我們卻沒有意識到。

所以, 在孩子面前, 我們一定要謹慎言行, 不要隨便就給他貼“笨”、“懶”、“腦子不好使”等負面標籤。

2、不在別人面前說孩子“笨”

有時我們總是喜歡拿孩子和別人比, “你看人家××比你還小1歲呢, 都能用英語和老外對話了。 ”“你看××這次考了雙百, 你再看你。 ”

而當別人誇我們的孩子時, 為了表示謙虛, 我們會說:“我女兒不行, 很笨的。 ”“我的兒子沒腦子, 整天就知道瞎玩兒。 ”這些話可能並不是我們的心裡話, 但是孩子聽到了, 很可能會信以為真, 認為自己真的很笨。

因此, 我們千萬不要在他人面前對自己的孩子作出“笨”、“記憶力差”等等負面評價, 而是要盡力維護他在別人心目中的美好形象。

3、不給孩子過高的期望

俗話說:“欲速則不達。”如果一開始,我們就給孩子制訂很高的目標,導致他拼盡全力也不能實現,最終其自信心會在一次次打擊中消失殆盡。到那個時候,不用我們說他笨,他自己從內心深處就會覺得自己很笨。

因此,如果真的為孩子著想,我們不要給孩子過高的期望,不妨把大目標分成幾個小目標,每個小目標都本著“跳一跳,夠得著”的原則。當他有一次成功的體驗時,他的信心就會增加一分,他也才會有動力奔向下一個更高的目標。

4、鼓勵孩子主動提問

當孩子在學習過程中遇到難題時,他很可能因為羞澀或者害怕別人取笑他而不敢提問。

這時,我們一定要告訴他,有不會的問題一點也不丟臉,但是如果沒有勇氣問老師、同學、父母,請求他們的幫忙,那麼這個問題將永遠得不到解答,最終損失的一定是自己。所以,遇到自己獨立解決不了的問題,一定要請教老師、同學或者父母,不要存有疑問。

而是要盡力維護他在別人心目中的美好形象。

3、不給孩子過高的期望

俗話說:“欲速則不達。”如果一開始,我們就給孩子制訂很高的目標,導致他拼盡全力也不能實現,最終其自信心會在一次次打擊中消失殆盡。到那個時候,不用我們說他笨,他自己從內心深處就會覺得自己很笨。

因此,如果真的為孩子著想,我們不要給孩子過高的期望,不妨把大目標分成幾個小目標,每個小目標都本著“跳一跳,夠得著”的原則。當他有一次成功的體驗時,他的信心就會增加一分,他也才會有動力奔向下一個更高的目標。

4、鼓勵孩子主動提問

當孩子在學習過程中遇到難題時,他很可能因為羞澀或者害怕別人取笑他而不敢提問。

這時,我們一定要告訴他,有不會的問題一點也不丟臉,但是如果沒有勇氣問老師、同學、父母,請求他們的幫忙,那麼這個問題將永遠得不到解答,最終損失的一定是自己。所以,遇到自己獨立解決不了的問題,一定要請教老師、同學或者父母,不要存有疑問。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