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小時候摔了一跤,40年了,為啥這傷口還沒癒合?

浙江線上-健康網1月16日訊40年前, 才3歲的小林摔了一跤, 右小腿受傷, “當時太小了, 可能家裡也沒重視, 沒有很好的處理傷口, 就成了頑疾!”如今長大的林先生說。

在這幾十年間, 林先生也遍訪了許多醫生, 可以肯定的是, 由於當年的那一次摔跤, 造成傷口感染, 一直難以癒合, 最後導致右小腿慢性骨髓炎, 可是多年來已經數不清治療了多少次, 卻一直不能根治。

“大概兩年前, 病情惡化, 在當地醫院又進行了三次手術, 但效果不理想。 ”林先生說, 醫生告訴他由於病灶很難完全清除乾淨, 因此非常容易復發。

三個多月前,

萬般無奈之下, 林先生找到了樹蘭(杭州)醫院手足顯微外科尋求幫助。

林先生右腿CT掃描結果

患病40年, 骨髓炎的病灶長度超15公分!如此嚴重的病情, 讓醫生們都很震驚, 直呼:“少見, 少見!”

常規的治療手段可能難以幫林先生痊癒, 甚至可能因為不斷手術,

造成病灶擴大, “或者可以嘗試下Masquelet誘導膜技術。 ”手足顯微外科黃小華提出了一個新思路。

什麼叫Masquelet誘導膜技術?

一直以來, 各種原因引起的大範圍長骨幹骨缺損的修復, 對於骨科來說是個大難題。 而誘導膜技術為大段骨缺損的治療提供了一種新方法。

所謂的Masquelet誘導膜技術, 即手術時在骨缺損區域內放置骨水泥(PMMA)間隔體, 消滅死腔。 經過一段時間後, 在骨水泥間隔體表面就能誘導形成一層非常重要的生物反應膜——簡稱誘導膜。 誘導膜類似骨膜, 其表面有豐富的成骨幹細胞及血管活性細胞。 在誘導膜內植骨可以形成新生有活性的骨。 用這樣的方法可以修復骨缺損, 相比過去單純的骨缺損區域內植骨, 有更高的成功率。

因此, 這種技術也被稱為膜誘導技術。

經過大量的臨床實踐, 膜誘導技術已經成為治療骨不連的重要手術, 並在國內及國外應用於臨床。 相對于骨延長或者骨搬移手術, 患者的舒適度比較高。

制定好手術方案, 黃小華醫生開始著手為林先生治療。 首先是清除病灶, 用抗生素骨水泥占位空腔, 形成誘導膜, 整個過程大約四周, 之後取出骨水泥, 完成“植入人工骨+自體骨+磷酸鈣+抗生素”一套方案。

“手術治療後, 我回家靜養, 心中默默祈禱此次能夠順利康復, 轉眼兩個月過去了, 我自己感覺傷口癒合得很好, 那天來找黃小華醫生複診, 他檢查後也說, 非常好, 沒有併發症。 我心裡突然一陣激動, 四十年的病已經成為壓在心中的一塊大石了,

如今終於可以放下了!”林先生喜極而泣, 一旁的黃小華醫生看到病人能夠康復, 也格外高興。

黃小華醫生也想借此提醒廣大市民朋友:一旦遇到摔傷等情況, 最好到醫院進行清創治療, 避免因受傷處理不當, 造成感染引起病灶的化膿菌毒進入血液而達骨組織, 誘發骨髓炎。

急性骨髓炎起病時有高熱、局部疼痛症狀, 之後轉為慢性骨髓炎時會有潰破、流膿、有死骨或空洞形成。 臨床上常見有反復發作, 嚴重影響身心健康和勞動能力。 重症患者更是危及生命, 有時不得不採取截肢的應急辦法, 致患者終生殘疾。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