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未來真的已來 未來已來 2018年手機發展趨勢預測

時間轉眼來到2018年, 距離春節也已經沒有幾天, 即使在這短短幾天, 依然會有新機與我們見面, 大家也可以趁著這個時間為自己挑選一款心怡的手機作為新年禮物。 2018年, 距離智慧手機的出現已經有十個年頭, 十年間智慧手機這個每天被我們握在手心裡的東西經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螢幕尺寸越來越大, 功能越來越多, 拍照越來越好...手機越來越成為我們個人生活的智慧控制中心。 2017手機基本圍繞著全面屏這個大方向展開, 而今年智慧手機的發展趨勢是什麼呢?我們不妨先在這裡預測一下。

全面屏依然是主流

2017年下半年, 全面屏大戰全面爆發, 並且迅速從中高端旗艦機蔓延至中低端千元機, 這種普及速度是史無前例的, 金屬機身沒有、1080p螢幕沒有、雙攝沒有、指紋沒有、PDAF對焦沒有、3D曲面玻璃沒有, 而全面屏卻做到了。

小米MIX2

相對簡單的工藝和相對較低的成本卻能為消費者帶來體驗上的巨大提升, 這種事情自然是手機廠商最樂意看到的, 因此全面屏火爆不是沒有原因的。 而這股火爆的氣氛勢必會從2017年蔓延至2018年, 因此2018年的手機市場全面屏依然會是主流的發展方向和廠商們競爭的焦點。

三星Galaxy Note 8

全面屏毫無疑問代表著未來手機的發展方向, 現在還處於全面屏發展的初期, 市面上各種形態的全面屏手機都有, 有三星S8的保留額頭和下巴的(目前市面上大多數安卓手機均採用這種形態)、有小米MIX2去掉額頭和左右邊框只保留下巴的, 也有iPhone X只在頂部保留一個“劉海的”,

還有夏普AQUOS S2額頭保留一個小圓同時還有下巴的, 而無論現在全面屏什麼樣, 最終都會實現大一統, 實現正面全是螢幕的終極形態。

千呼萬喚始出來的屏下指紋

相較普通螢幕手機, 全面屏的優勢毫無疑問是巨大的, 但是萬物沒有絕對, 全面屏對於十年形成的智慧手機造型有著巨大的改變, 手機屏占比越來越高勢必會擠佔手機正面其他零部件的區域, 前置攝像頭、聽筒、感測器、底部導航鍵都不能倖免, 而不能倖免的還有正面指紋。

手機指紋是一項偉大的發明創造, 它第一次將生物識別運用於手機上, 大大增加了手機的安全性。 然而, 將指紋真正引入手機並將其發揚光大的蘋果在iPhone X上革了自己的命, 取消了指紋。 而國產安卓手機們則紛紛將正面指紋移到了背部, 而背部指紋影響手機的整體美觀度而且在體驗上也比正面指紋相差巨大。

因此,人們對屏下指紋的呼聲和期待才會如此高。從去年開始,屏下指紋的消息一直不斷傳出,但是相較於全面屏或者之前的指紋,屏下指紋技術難度更高,因此在iPhone X和三星Galaxy Note 8都沒有實現屏下指紋,而vivo實現了。

去年下半年vivo便展出了屏下指紋技術,在今年的CES 2018上,vivo對這項技術進行了進一步的完善並展出,而且最重要的是,vivo此次展出的屏下指紋無論在解鎖準確度還是速度上都非常出色,解鎖速度已經基本和正常指紋解鎖速度無異,並且搭載屏下指紋的vivo X20 Plus UD本月便會開賣,這意味著最快本月消費者便可以體驗到搭載屏下指紋技術的手機了。

從此,背部指紋或許真的要和我們說再見了。

AI之戰

2017年手機發佈會上,廠商們談的最多的除了全面屏外,就是AI了,而且不僅僅是手機發佈會,智慧電視、智慧音箱、機器人等都大談特談AI,似乎一夜間,人工智慧便來到了我們身邊。

手機作為幾乎最先嘗試先進科技的電子產品,人工智慧自然也不會落後。雖然如今手機已經足夠智能,但是加入AI後,情況便會大不一樣,比如你使用手機時間越長,手機就會越“懂你”,可以和你聊天,幫你提前處理一些生活、工作的事情等等。

在這方面,華為的麒麟970加入了神經網路計算處理單元NPU,在移動端首次實現了當地語系化的AI計算,NPU在NPU在AI計算方面有著CPU和GPU無可比擬的天生優勢。而華為麒麟970並不是唯一AI晶片,iPhone X上的A11處理器同樣是一款,蘋果將AII處理器稱為仿生晶片,採用2+4的6核心設計,擁有43億電晶體,並且搭載神經網路單元,而且A11仿生晶片中的中的CPU、GPU、性能控制器、神經網路單元、ISP等均為蘋果自主設計。

除了華為麒麟晶片和蘋果A11晶片,高通最新發佈的旗艦晶片驍龍845和三星2018年最新旗艦處理器Exynos 9810均在AI方面有著巨大的提升。

一場AI大戰即將來臨,就在2018年。

面部識別,這個看臉的世界

在取消了正面指紋後,面部識別成為很多廠商選擇的一個方案,點亮螢幕,看著螢幕無需其他操作就能解鎖,在體驗方面確實是指紋的一個不錯的備選方案,但是...

如果將安全性加入進去,可能情況就不是很樂觀了。目前,市面上大多數面部識別手機僅僅是調取了使用者的面部的平面資訊,這樣雖然在解鎖速度上很快,但是安全性較差,用照片即可解鎖。而在這方面蘋果在iPhone X上為大家做出了一個教(炫)科(技)書(般)式的示範。

相較安卓手機二維式的面部識別,iPhone X上的Face ID是三維的,其正面頂部的原深感攝像頭系統通過30000多個肉眼看不可見的光點投射在用戶臉部,繪製出獨一無二的“面譜”,紅外鏡頭則讀取點陣圖案並捕捉其紅外圖像,然後將資料發送至A11仿生晶片中的安全隔離區,確認是都和已知的“面譜”匹配。而泛光感應元件則可借助不可見的紅外光線,幫助在黑暗中也能識別用戶的臉。因此,iPhone X上的Face ID不僅在安全性方面是安卓手機的面部解鎖不能相比的,而且即使在晚上黑暗中依然能夠解鎖,這同樣是安卓手機面部識別解鎖目前還無法做到的。

2018年,相信越來越多的手機廠商會在自家手機上加入面部識別功能,而且與2017年不同的是,2018年面部識別在安全性方面也將會有大的進步,一起拭目以待。

AR:一種未來的對話模式

想像一下,如果你想要在通過手機在網上買一件衣服,現在的方法則是挑選品牌、樣式然後再選擇尺碼,最後下單,而你穿上衣服什麼樣,尺碼到底合不合適,只能收到衣服後穿上才能發現。而如果將來你再在網上買衣服,選中一件後,即可進行“試穿”,看看好不還看,聽起來很不可思議?而這就是AR的魅力。

在這方面,蘋果領先一步,早早推出了ARkit平臺,吹響進軍AR的號角,並且在iPhone X上將其付諸實踐。而隔壁的穀歌也不甘示弱,推出ARcore,可以預見一場AR的激烈競爭即將展開。

因此,人們對屏下指紋的呼聲和期待才會如此高。從去年開始,屏下指紋的消息一直不斷傳出,但是相較於全面屏或者之前的指紋,屏下指紋技術難度更高,因此在iPhone X和三星Galaxy Note 8都沒有實現屏下指紋,而vivo實現了。

去年下半年vivo便展出了屏下指紋技術,在今年的CES 2018上,vivo對這項技術進行了進一步的完善並展出,而且最重要的是,vivo此次展出的屏下指紋無論在解鎖準確度還是速度上都非常出色,解鎖速度已經基本和正常指紋解鎖速度無異,並且搭載屏下指紋的vivo X20 Plus UD本月便會開賣,這意味著最快本月消費者便可以體驗到搭載屏下指紋技術的手機了。

從此,背部指紋或許真的要和我們說再見了。

AI之戰

2017年手機發佈會上,廠商們談的最多的除了全面屏外,就是AI了,而且不僅僅是手機發佈會,智慧電視、智慧音箱、機器人等都大談特談AI,似乎一夜間,人工智慧便來到了我們身邊。

手機作為幾乎最先嘗試先進科技的電子產品,人工智慧自然也不會落後。雖然如今手機已經足夠智能,但是加入AI後,情況便會大不一樣,比如你使用手機時間越長,手機就會越“懂你”,可以和你聊天,幫你提前處理一些生活、工作的事情等等。

在這方面,華為的麒麟970加入了神經網路計算處理單元NPU,在移動端首次實現了當地語系化的AI計算,NPU在NPU在AI計算方面有著CPU和GPU無可比擬的天生優勢。而華為麒麟970並不是唯一AI晶片,iPhone X上的A11處理器同樣是一款,蘋果將AII處理器稱為仿生晶片,採用2+4的6核心設計,擁有43億電晶體,並且搭載神經網路單元,而且A11仿生晶片中的中的CPU、GPU、性能控制器、神經網路單元、ISP等均為蘋果自主設計。

除了華為麒麟晶片和蘋果A11晶片,高通最新發佈的旗艦晶片驍龍845和三星2018年最新旗艦處理器Exynos 9810均在AI方面有著巨大的提升。

一場AI大戰即將來臨,就在2018年。

面部識別,這個看臉的世界

在取消了正面指紋後,面部識別成為很多廠商選擇的一個方案,點亮螢幕,看著螢幕無需其他操作就能解鎖,在體驗方面確實是指紋的一個不錯的備選方案,但是...

如果將安全性加入進去,可能情況就不是很樂觀了。目前,市面上大多數面部識別手機僅僅是調取了使用者的面部的平面資訊,這樣雖然在解鎖速度上很快,但是安全性較差,用照片即可解鎖。而在這方面蘋果在iPhone X上為大家做出了一個教(炫)科(技)書(般)式的示範。

相較安卓手機二維式的面部識別,iPhone X上的Face ID是三維的,其正面頂部的原深感攝像頭系統通過30000多個肉眼看不可見的光點投射在用戶臉部,繪製出獨一無二的“面譜”,紅外鏡頭則讀取點陣圖案並捕捉其紅外圖像,然後將資料發送至A11仿生晶片中的安全隔離區,確認是都和已知的“面譜”匹配。而泛光感應元件則可借助不可見的紅外光線,幫助在黑暗中也能識別用戶的臉。因此,iPhone X上的Face ID不僅在安全性方面是安卓手機的面部解鎖不能相比的,而且即使在晚上黑暗中依然能夠解鎖,這同樣是安卓手機面部識別解鎖目前還無法做到的。

2018年,相信越來越多的手機廠商會在自家手機上加入面部識別功能,而且與2017年不同的是,2018年面部識別在安全性方面也將會有大的進步,一起拭目以待。

AR:一種未來的對話模式

想像一下,如果你想要在通過手機在網上買一件衣服,現在的方法則是挑選品牌、樣式然後再選擇尺碼,最後下單,而你穿上衣服什麼樣,尺碼到底合不合適,只能收到衣服後穿上才能發現。而如果將來你再在網上買衣服,選中一件後,即可進行“試穿”,看看好不還看,聽起來很不可思議?而這就是AR的魅力。

在這方面,蘋果領先一步,早早推出了ARkit平臺,吹響進軍AR的號角,並且在iPhone X上將其付諸實踐。而隔壁的穀歌也不甘示弱,推出ARcore,可以預見一場AR的激烈競爭即將展開。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