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關注|送80顆衛星升空,讓信號覆蓋全球 湖北省將組建全國首個天基物聯網

1月14日, 中國航太三江集團有限公司向記者獨家披露, 湖北省最大商業衛星公司——航太科工行雲科技有限公司已於2017年底在漢註冊成立。 該公司將打造我國首個天基物聯網。

目前, 行雲公司正實施“行雲工程”, 計畫分三個階段研製和發射80顆小衛星, 建設我國首個低軌窄帶通信衛星星座, 即天基物聯網, 信號可覆蓋全球。 這也將是我省第一個通信衛星星座。

據介紹, 全球超過80%的陸地及95%以上的海洋, 移動蜂窩網路無法覆蓋。 有了天基物聯網, 在偏遠的海洋、島嶼、沙漠等地也能輕鬆上網。 “屆時, 只需一個耳機塞大小的接收器,

插入手機耳機孔, 就能搜索到信號了。 ”中國航太三江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鏑表示。

行雲公司註冊資金3億元, 由中國航太三江集團有限公司、航太科工火箭技術有限公司等10個股東共同出資組建, 包括地方國企和民營資本。

根據世界著名諮詢公司麥肯錫的報告, 預計2025年前, 天基物聯網產值可達5600億美元至8500億美元。

解密“湖北造”天基物聯網

湖北省最大商業衛星公司——航太科工行雲科技有限公司, 已於2017年底在漢註冊成立。 該公司將打造我國首個天基物聯網。 作為武漢國家商業航太五大工程之一, 天基物聯網如何建?怎樣用?又如何實現商業價值?

“天基”物聯

手機隨時衛星上網

“糟糕, 手機沒信號!”荒郊野外,

不少“驢友”都曾遭遇斷網。

這時, 天基物聯網就要大顯身手了。 “只需一個耳機塞大小的接收器, 插入手機耳機孔, 就能搜索到天基物聯網信號了。 ”中國航太三江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鏑表示。

天基物聯網, 和地面物聯網相對應, 就是發射若干顆衛星上天組網, 以衛星為基站為地面使用者提供物聯網服務。 “天基物聯網應用範圍非常廣泛。 ”行雲公司負責人介紹, 尤其是地面網路無法覆蓋的偏遠地區和應急需要, 如為應急救災快速建立通信鏈路和指揮系統, 為戶外運動遇險人員搭建生命保護線, 為海洋漁政提供動態監測資訊, 為水利防汛系統管理防汛地區, 為勘探科考野外作業提供通信保障等。

2016年8月6日, 天通一號01星成功發射。

這是我國首顆移動通信衛星, 標誌著我國進入衛星移動通信的手機時代, 填補了國內空白。

和天通一號一樣, 天基物聯網發射的也是通信衛星。 不同的是, 前者是高軌寬頻衛星, 而天基物聯網屬低軌窄帶通信衛星。 低軌, 即衛星所處軌道;窄帶, 和寬頻相對, 因為帶寬窄, 不能即時傳輸語音和視頻資訊。

目前, 我國尚無自建的低軌衛星通信系統, 正在使用或準備使用的商用衛星系統均從國外引進。 該項目建成後, 將成為我國首個低軌通信衛星星座。

和現有通信衛星相比, “湖北造”天基物聯網終端小, 未來要實現“晶片化”, 指甲殼大甚至更小的晶片嵌入手機, 就能與衛星通聯。 其次是價格便宜, 隨著快舟火箭發射成本的進一步降低,

將有更多的商業衛星發射上天, 衛星應用將會更廣泛影響人們的生活。

多星組網

打造覆蓋全球的移動通信網

天基物聯網好用又便宜, 何時能建成?

按計劃, 該項目將發射80顆行雲小衛星, 分三個階段完成, 最終打造覆蓋全球的天基物聯網。

第一階段, 2017年1月, 該項目首顆技術驗證星“行雲試驗一號”衛星乘快舟一號甲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入軌。 今年, 再發射第二、三顆技術驗證星, 同步開展試運營、示範工程建設, 並擬開展物聯網示範城市建設。 第二階段和第三階段, 將分別發射12顆和68顆衛星。 “天基物聯網建設有路線圖, 但是沒有時間表。 最終發射情況, 要根據市場需求來定。 ”在接受湖北日報全媒記者採訪時,

張鏑表示, 只要有衛星上天, 就能提供服務, 並非要等到全部衛星發射升空, 才能使用天基物聯網。

張鏑解釋, 比如今年兩顆衛星發射後, 一些不需要即時資料的客戶就能使用網路;第二階段, 天基物聯網可以實現1小時提供一次資料;到第三階段, 網路全球覆蓋, 可即時提供資料, 所有客戶的需求都能滿足。 在計畫之外, 還可為客戶訂制衛星, 如果北極用戶需求大, 就可以研製發射一組極軌衛星。

競相湧入

資本看好天基物聯網

“預計2025年前, 天基物聯網的產值可達5600億美元至8500億美元。 ”這是世界著名諮詢公司麥肯錫給出的報告。

無獨有偶, 美國最權威衛星行業諮詢公司NSR預測, 未來10年, 亞洲將成為天基物聯網收入複合增長率唯一超過10%的區域, 2022年有1億至2億台物聯網設備有接入衛星的需求。

行雲公司在成立前,就受到眾多投資者的關注和追捧。公司註冊資金3億元,由中國航太三江集團有限公司、航太科工火箭公司等10個股東共同出資組建,包括地方國企和民營資本。

張鏑說,衛星是在太空中工作的電子產品,與火箭發射的高技術門檻相比,衛星的研製則相對簡單。國內不少科研院所、高校和企業都具備研製能力,僅社會資本投資的衛星公司就有二三十家。

造衛星容易,靠什麼盈利呢?

行雲公司負責人介紹,行雲公司的商業模式主要是賣終端和收取服務費,未來不斷向服務環節深化和延伸產業鏈條,從各類使用者增值服務中獲取收益。僅終端一項,近幾年全國將有980萬個終端安裝需求。目前,已有多家公司與行雲公司簽訂意向合同,將訂購200多萬個衛星接收終端。“我們理想的狀態是,衛星還沒發射,成本就要收回。”

行雲公司表示,還將致力於為國內外客戶提供衛星製造、衛星應用等服務,遠期業務範圍還將拓展到空間飛行器製造、近地衛星服務、深空經濟探索等領域。

2022年有1億至2億台物聯網設備有接入衛星的需求。

行雲公司在成立前,就受到眾多投資者的關注和追捧。公司註冊資金3億元,由中國航太三江集團有限公司、航太科工火箭公司等10個股東共同出資組建,包括地方國企和民營資本。

張鏑說,衛星是在太空中工作的電子產品,與火箭發射的高技術門檻相比,衛星的研製則相對簡單。國內不少科研院所、高校和企業都具備研製能力,僅社會資本投資的衛星公司就有二三十家。

造衛星容易,靠什麼盈利呢?

行雲公司負責人介紹,行雲公司的商業模式主要是賣終端和收取服務費,未來不斷向服務環節深化和延伸產業鏈條,從各類使用者增值服務中獲取收益。僅終端一項,近幾年全國將有980萬個終端安裝需求。目前,已有多家公司與行雲公司簽訂意向合同,將訂購200多萬個衛星接收終端。“我們理想的狀態是,衛星還沒發射,成本就要收回。”

行雲公司表示,還將致力於為國內外客戶提供衛星製造、衛星應用等服務,遠期業務範圍還將拓展到空間飛行器製造、近地衛星服務、深空經濟探索等領域。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