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中國人壽:創新服務供給 更好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

“中國人壽創新驅動發展”系列報導之三

□記者 趙廣道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 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 保險作為現代經濟的重要產業和風險管理的基本手段, 對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既具備職責, 又肩負使命。 近年來, 中國人壽始終堅持“保險業姓保”的理念, 以服務大眾、保障民生為己任, 不斷創新豐富產品服務供給, 讓成果更多惠及人民。

創新保障形式

服務和改善民生

醫保報銷週期長、墊資負擔重、往返奔波勞累等是困擾異地就醫人員的一個大難題。

怎麼破解這個難題?作為中管金融保險企業, 中國人壽主動履行社會責任, 進行積極探索, 找到了破解這個難題的“金鑰匙”。 中國人壽通過主動對接國家衛生計生委, 與國家衛生計生委新農合異地就醫結算管理中心形成行業獨家合作, 建立1億元額度的跨省就醫新農合周轉金, 並通過高效結算服務, 縮短回款時間, 破解結算瓶頸, 緩解了醫療機構和參合省份資金周轉壓力, 使更多患者享受新農合跨省就醫結報服務, 減少墊付壓力和往返報銷之累。 為進一步便捷百姓, 中國人壽借助其獨家參與新農合跨省就醫聯網結報服務的優勢, 在行業內首家在貴州實現“基本醫保+大病保險”跨省就醫即時一站式結算,
在更大程度上減輕了參合農民的墊資壓力。

目前, 中國人壽為個人最高墊付金額超過18萬元, 人均墊付超過1萬元, 明顯減輕患者墊付壓力, 有效地緩解了“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現象。 資料顯示, 自2017年4月起, 中國人壽已完成9期周轉金撥付, 為9個省份累計墊付資金3600多萬元, 服務參合農民3200多人次。 為此, 國家衛生計生委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異地就醫結算管理中心還專門給中國人壽發了感謝信。

除了創新性地開展新農合跨省醫療異地結算業務外, 中國人壽還積極發揮保險作用, 減輕老百姓看病、養老的後顧之憂, 通過“小保費”發揮“大作用”, 做老百姓的護身符。 以大病保險經辦為例, 截至2017年底, 中國人壽已累計承保260多個大病保險項目,

覆蓋4.2億多人, 累計為1700多萬人次支付大病賠款400多億元, 通過醫療費用越高、報銷比例越高的制度設計, 打消了廣大人民群眾看不起病的焦慮, 為千家萬戶送去了“救命錢”。 同時, 還積極發揮專業優勢, 通過技術創新積極提供醫療經辦業務, 先後探索出具有行業影響力的“新鄉模式”“洛陽模式”和“鄭州模式”等典型模式。 在養老方面, 中國人壽在行業率先開展老年人意外傷害保險、長期護理保險等業務, 為老年群體提供風險保障, 積極發展安全性高、保障性強、滿足長期或終身領取要求的商業養老年金保險。 此外, 中國人壽還不斷延伸保險產業鏈服務, 積極打造“國壽嘉園”社區養老服務品牌,
在三亞海棠灣、蘇州陽澄湖、天津空港等地打造養老社區, 為客戶提供差異化、多元化的養老養生服務。

“民以食為天, 食以安為先”, 中國人壽在民生領域亦不斷創新。 比如, 中國人壽財險在寧波探索出了以公共性食責險為基礎、商業性食責險與強制性食責險為補充的多層次食品安全責任保險體系。 目前, 公共性食責險已覆蓋寧波全市。 除在產品體系上進行創新外, 還根據不同食品行業特點, 開發系列附加險產品並積極利用行銷員資源, 開創性地設立了400多人的協管隊伍, 聯合政府機關深入農村、社區、學校、企業開展現場巡查, 並向監管部門出具風險巡查建議書, 成為政府開展食品安全管理的“第三隻眼”, 將服務環節從事後賠付向事前管理轉移,

有效解決了政府監管力量不足問題, 減少了食品安全風險隱患, 充分保障了“從農田到餐桌”的食品安全。

創新扶貧形式

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

近日, 中國人壽保險(集團)公司辦公室收到了一封特殊的紅頭信——湖北省丹江口市委、市政府給中國人壽發來的扶貧工作的感謝信。

就在收到這封信不久前, “國壽—丹江口綠色扶貧產業基金”在丹江口市成功簽約。 通過綠色扶貧產業基金這個平臺, 中國人壽帶去的不僅僅是資金, 還帶去了專業的投資和先進的企業管理。 初期總額2億元的基金, 將重點投資丹江口市對扶貧帶動作用明顯的現代農業產業等領域, 實現丹江口市由“輸血式扶貧”向“造血式扶貧”的加速轉變。

綠色扶貧基金只是中國人壽創新扶貧方式的一個縮影。近年來,中國人壽持續探索扶貧創新,根據自身優勢結合各地特點,因地制宜開展保險扶貧、產業扶貧、精准扶貧、電商扶貧。尤為值得關注的是,自2016年起,中國人壽在原有4名掛職扶貧縣副縣長、1名駐村第一書記的基礎上,主動向定點扶貧縣提出增加對口幫扶貧困村,增派駐村第一書記,劃撥駐村幫扶基金,通過派出幹部,帶去先進的管理知識和技術,積極做好諸如廣西天等縣綜合農業合作社、火龍果種植產業項目、現代特色農業示範區辣椒博覽園建設等產業扶貧項目,幫助當地產業升級、創收盈利。近日,中國人壽董事長楊明生專程看望了中國人壽丹江口市支公司駐村幹部朱家平,勉勵駐村幹部要不斷開發更多更豐富的綠色農副產品,並借助中國人壽的電商平臺優勢銷售到全國各地,為當地村民們打開一條脫貧之路。資料顯示,2017年,中國人壽在4個定點扶貧縣的保險扶貧項目覆蓋人口超過42萬,風險保額逾700億元。

在全面互聯的時代背景下,中國人壽的扶貧工作亦不斷與時俱進,積極通過互聯網等手段説明當地特色產品借船出海。比如,在中國人壽丹江口市油坊溝村黨員活動中心,就設立了中國人壽電商物流服務點,當地的土特產借助中國人壽的電商平臺優勢銷售到全國各地。資料顯示,2017年,中國人壽電商扶貧僅在“國壽i購”上的銷售額就超過1200余萬元,實現了對特色種植產業的精准幫扶。

綠色扶貧基金只是中國人壽創新扶貧方式的一個縮影。近年來,中國人壽持續探索扶貧創新,根據自身優勢結合各地特點,因地制宜開展保險扶貧、產業扶貧、精准扶貧、電商扶貧。尤為值得關注的是,自2016年起,中國人壽在原有4名掛職扶貧縣副縣長、1名駐村第一書記的基礎上,主動向定點扶貧縣提出增加對口幫扶貧困村,增派駐村第一書記,劃撥駐村幫扶基金,通過派出幹部,帶去先進的管理知識和技術,積極做好諸如廣西天等縣綜合農業合作社、火龍果種植產業項目、現代特色農業示範區辣椒博覽園建設等產業扶貧項目,幫助當地產業升級、創收盈利。近日,中國人壽董事長楊明生專程看望了中國人壽丹江口市支公司駐村幹部朱家平,勉勵駐村幹部要不斷開發更多更豐富的綠色農副產品,並借助中國人壽的電商平臺優勢銷售到全國各地,為當地村民們打開一條脫貧之路。資料顯示,2017年,中國人壽在4個定點扶貧縣的保險扶貧項目覆蓋人口超過42萬,風險保額逾700億元。

在全面互聯的時代背景下,中國人壽的扶貧工作亦不斷與時俱進,積極通過互聯網等手段説明當地特色產品借船出海。比如,在中國人壽丹江口市油坊溝村黨員活動中心,就設立了中國人壽電商物流服務點,當地的土特產借助中國人壽的電商平臺優勢銷售到全國各地。資料顯示,2017年,中國人壽電商扶貧僅在“國壽i購”上的銷售額就超過1200余萬元,實現了對特色種植產業的精准幫扶。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