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紮起!金堂這些社區入圍2017成都最佳黨建引領示範社區(一)

推薦社區:金堂縣趙鎮街道三江社區

黨建引領基層治理 構建“360”活力社區

趙鎮街道三江社區轄區面積1.32平方公里, 總戶數4800余戶,

黨員200余人。

社區以“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為主線、以“四大四微”為抓手, 全力打造“360”活力社區, 不斷提升居民獲得感、幸福感。

“一個支部就是一座堡壘, 一名黨員就是一面旗幟。 ”三江社區黨總支書記韓英介紹說, 近年來, 社區堅持黨建引領, 搭建四級組織架構, 理順社區治理機制, 並將觸角延伸到社區院落, 同步健全業委會、協商會、院委會等末梢自治組織, 探索形成“大架構、微觸角”組織體系, 不斷築強社區治理組織基礎。

社區創設大黨委、改設黨總支、分設黨支部、細設黨小組四級組織架構;

同時將社區細分為四級單元網格, 建立六支工作隊伍, 分格定崗定人定責, 聯動開展治安巡邏、環境衛生、糾紛調解、文化活動等工作;同步訂立相關管理條約, 探索形成“大聯動、微治理”工作格局, 推動老舊院落由傳統自發管理向居民自治管理轉變, 不斷壯大社區治理枝幹體系。

此外, 三江社區積極轉變服務理念和服務方式, 著眼提升居民滿意度、獲得感, 以服務促治理, 搭建“社區微信公眾平臺、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平臺、黨員志願服務供需管理平臺、志願者服務平臺”。

同時整合各類資源, 引進社會組織, 進行多元治理, 在社區建立志願者驛站、日間照料中心、創意空間、兒童家園、“四點鐘學校”等, 為不同年齡階段居民提供服務。

在趙鎮街道的支持下,社區工作結合“親民、樂民、便民、惠民”的理念打造出了組織共建、活動共聯、資源分享的開放式“360活力社區”。

推薦社區:金堂縣淮口鎮龔家村

過去窮鄉僻壤無人問津 如今森林公園遠近聞名

龔家村的觀景平臺

淮口鎮龔家村是成都市第三輪第二批相對貧困村,全村7.5平方公里,轄23個村民小組,共899戶。

自2016年以來,龔家村以建設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最美節點為抓手,奮力建設“嶺上橄欖園,富美龔家村”,用智慧和汗水鑄就了成都市“東進”戰略背景下新農村建設的典範,實現了從一處無人問津的窮鄉僻壤向一座遠近聞名的森林公園的華麗蝶變。

“堅強的組織基礎,是社區永續發展的根本保障。我們將積極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凝聚各方力量,形成多元參與社區發展治理的良好局面。”龔家村第一書記鄭文波介紹說,我們將搶抓“東進”戰略淮州新城建設機遇,以建設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最美節點為目標,以和美、富美、優美、新美“四美村莊”建設為抓手,奮力開創龔家村發展治理新局面。

一是建強基層組織。在通過村級組織換屆選舉工作選優配強村“兩委”班子的基礎上,結合駐村幹部雙向選擇,爭取熟悉農村工作、熟悉產業發展的機關幹部擔任村黨總支副書記,儲備“能人型”後備幹部人才。

二是吸引多元參與。深化與尋農集電子商務公司等企業的溝通合作,進一步強化服務保障,用活用好電商銷售平臺,不斷提高農產品收益。

三是發動群眾參與。深化村民議事會、新村建設小組、設施提升小組、產業發展小組、環境衛生自治管理委員會等群眾自治組織作用,引導群眾摒棄“等靠要”思想。

主動參與新村建設、環境整治、扶貧開發和基層治理等工作,在新村配套建設、汙水處理廠點位選址等事項中建言獻策。

推薦社區:金堂縣隆盛鎮黃桷椏村

黨組織總攬全域 破解集中居住區管理難題

創鑫家園位於金堂縣隆盛鎮黃桷椏村,是全域土地整改後該鎮“九村一社區”群眾集中居住點。社區占地230餘畝,2012年建成並投入使用,共有住戶810戶,是一個以“拆遷安置,多村混居”的開放式混居型社區。

據黃桷椏村黨支部書記李林根介紹,近年來,針對社區物業管理體制、運作機制混亂,文體活動不豐富、治安壓力大等問題,隆盛鎮黃桷椏村以破解農村集中居住區公共事務無人管、無錢管、無制度管、無平臺管等“四無管”問題為核心。通過系統化、規範化、常態化治理,逐步建立了“組團式管理、訂單式服務、共用式發展”的農村基層治理新模式,有效地調動了各方力量參與社區發展治理工作。

一是推行組團式管理,解決“最後一米”的問題。針對創鑫家園社區住戶來自全鎮“九村一社區”,彼此間相對陌生、訴求不一致等現狀,隆盛鎮充分發揮黨組織總攬全域、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大力推進“三個延伸”組團式管理,實現了以黨建促管理,以管理帶黨建的雙贏局面。

另一方面是推行訂單式服務,解決“服務欠精准”的問題。全面深化以“一平臺、三機制”為核心內容的“社區扁平化管理服務模式”,把社會管理抓到位、把公共服務送到家。所謂“一平臺、三機制”就是設立社區便民服務中心這一大平臺,建立“一崗多能、分片包乾、資訊共用”三大機制,把政務服務下沉和村(社區)事務延伸全部集中到平臺辦理。

三是推行共用式發展。社區發展治理要取得實效,必須讓群眾參與進來,讓群眾能坐下來談。為此,在理順社區治理關係方面,進一步明確了黨支部的領導核心作用、業委會的主體作用,構建了“1+1+N”(支部+業委會+物管、社會組織等)的治理格局。在議事機制方面,既完善了業委會議事程式、社區樓棟代表會議議事程式等議事機制,也建立了社區事務公示機制,確保社區“事務共同管理、難題共同解決、任務共同承擔、成果共同分享”。

圖文綜合自華西都市報、縣社治委、縣文明辦、趙鎮、淮口鎮、隆盛鎮

在趙鎮街道的支持下,社區工作結合“親民、樂民、便民、惠民”的理念打造出了組織共建、活動共聯、資源分享的開放式“360活力社區”。

推薦社區:金堂縣淮口鎮龔家村

過去窮鄉僻壤無人問津 如今森林公園遠近聞名

龔家村的觀景平臺

淮口鎮龔家村是成都市第三輪第二批相對貧困村,全村7.5平方公里,轄23個村民小組,共899戶。

自2016年以來,龔家村以建設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最美節點為抓手,奮力建設“嶺上橄欖園,富美龔家村”,用智慧和汗水鑄就了成都市“東進”戰略背景下新農村建設的典範,實現了從一處無人問津的窮鄉僻壤向一座遠近聞名的森林公園的華麗蝶變。

“堅強的組織基礎,是社區永續發展的根本保障。我們將積極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凝聚各方力量,形成多元參與社區發展治理的良好局面。”龔家村第一書記鄭文波介紹說,我們將搶抓“東進”戰略淮州新城建設機遇,以建設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最美節點為目標,以和美、富美、優美、新美“四美村莊”建設為抓手,奮力開創龔家村發展治理新局面。

一是建強基層組織。在通過村級組織換屆選舉工作選優配強村“兩委”班子的基礎上,結合駐村幹部雙向選擇,爭取熟悉農村工作、熟悉產業發展的機關幹部擔任村黨總支副書記,儲備“能人型”後備幹部人才。

二是吸引多元參與。深化與尋農集電子商務公司等企業的溝通合作,進一步強化服務保障,用活用好電商銷售平臺,不斷提高農產品收益。

三是發動群眾參與。深化村民議事會、新村建設小組、設施提升小組、產業發展小組、環境衛生自治管理委員會等群眾自治組織作用,引導群眾摒棄“等靠要”思想。

主動參與新村建設、環境整治、扶貧開發和基層治理等工作,在新村配套建設、汙水處理廠點位選址等事項中建言獻策。

推薦社區:金堂縣隆盛鎮黃桷椏村

黨組織總攬全域 破解集中居住區管理難題

創鑫家園位於金堂縣隆盛鎮黃桷椏村,是全域土地整改後該鎮“九村一社區”群眾集中居住點。社區占地230餘畝,2012年建成並投入使用,共有住戶810戶,是一個以“拆遷安置,多村混居”的開放式混居型社區。

據黃桷椏村黨支部書記李林根介紹,近年來,針對社區物業管理體制、運作機制混亂,文體活動不豐富、治安壓力大等問題,隆盛鎮黃桷椏村以破解農村集中居住區公共事務無人管、無錢管、無制度管、無平臺管等“四無管”問題為核心。通過系統化、規範化、常態化治理,逐步建立了“組團式管理、訂單式服務、共用式發展”的農村基層治理新模式,有效地調動了各方力量參與社區發展治理工作。

一是推行組團式管理,解決“最後一米”的問題。針對創鑫家園社區住戶來自全鎮“九村一社區”,彼此間相對陌生、訴求不一致等現狀,隆盛鎮充分發揮黨組織總攬全域、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大力推進“三個延伸”組團式管理,實現了以黨建促管理,以管理帶黨建的雙贏局面。

另一方面是推行訂單式服務,解決“服務欠精准”的問題。全面深化以“一平臺、三機制”為核心內容的“社區扁平化管理服務模式”,把社會管理抓到位、把公共服務送到家。所謂“一平臺、三機制”就是設立社區便民服務中心這一大平臺,建立“一崗多能、分片包乾、資訊共用”三大機制,把政務服務下沉和村(社區)事務延伸全部集中到平臺辦理。

三是推行共用式發展。社區發展治理要取得實效,必須讓群眾參與進來,讓群眾能坐下來談。為此,在理順社區治理關係方面,進一步明確了黨支部的領導核心作用、業委會的主體作用,構建了“1+1+N”(支部+業委會+物管、社會組織等)的治理格局。在議事機制方面,既完善了業委會議事程式、社區樓棟代表會議議事程式等議事機制,也建立了社區事務公示機制,確保社區“事務共同管理、難題共同解決、任務共同承擔、成果共同分享”。

圖文綜合自華西都市報、縣社治委、縣文明辦、趙鎮、淮口鎮、隆盛鎮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