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擅長祛風濕的胡王使者,究竟是羌活還是獨活?

在古代醫書中, 記載著在唐代, 有一個叫做劉師貞的人, 它的哥哥患風濕病很多年, 常年都臥床不起。

在古代, 長兄如父, 劉師貞當然很著急了,

但是風濕即便是在現代都是很難治癒的疾病。 因此即便劉師貞遍尋名醫也很難找到治療方式。

晚上, 劉師貞夢見為治兄病, 自己四處訪醫, 忽然遇見一位老翁, 師貞上前求教道:“我兄患有嚴重風濕病, 雖經多方治療, 仍無良效, 請問有何辦法治療?”老翁道:“你兄所患風濕, 一般藥物是治不了的, 有一種藥物可治, 就是用胡王使者浸酒服可愈。 ”

說完後老翁就不見了。 師貞便知此是仙人托夢, 連忙記住藥名。 可是他查遍了所有的醫藥書籍也找不到胡王使者這種藥, 只好走訪名醫藥農, 竟無一人知道是何藥物, 師貞十分著急, 寢食不安。

或許是母親庇佑, 有一天晚上師貞又做了一個夢, 夢見逝世多年的老母親, 師貞向母親訴說了哥哥的病情。 並告知“曾有一仙人托夢授方, 用胡王使者浸酒服可治, 但無人知道胡王使者是何藥物?”其母連忙告知道:“胡王使者就是羌活。 ”

師貞醒後就用羌活浸酒給其兄飲服, 他哥哥的多年頑疾果真慢慢痊癒了, 從此, 人們便知道了羌活的祛風濕作用。

這個中藥的傳說在現在看來神化成分居多, 但是真實性暫時不去考究, 對於這個神話傳說最讓人疑惑的是它裡面的主體到底是哪種藥材?

從查詢到來的資料來看, 這個傳說的主角是羌活, 同時在一些記載中, 獨活也被稱為胡王使者。

首先我們來說說一直糾纏不清的“二活”。 羌活、獨活的來源是否相同, 在歷代本草著作中說法不一。 二活,是羌活和獨活的統稱。 歷代本草著作對兩者來源是否為一物,說法不一,目前對兩者的區分主要以生態學鑒別為主, 易受主觀因素影響。 就其功用方面的區別,通常認為,羌活擅治上半身風寒濕痹,獨活擅治下半身風寒濕痹,此說法過於片面。

筆者通過梳理歷代本草,結合現代藥理、臨床研究,認為羌活、獨活乃完全不同的兩味藥,其功用方面,羌活多走上焦,獨活善行下焦,分別用於治療上、下焦諸多疾病。

二活最早出現在《神農本草經》中:"獨活,一名羌活,一名羌青,一名護羌使者,生川穀。"羌活最早是作為獨活的異名而出現的,但是歷代本草中,對羌活、獨活的關係,兩者為一物還是二物,各醫家對其描述眾說紛紜。

魏晉時期的吳普《吳普本草》曰:"獨活,一名胡王使者。"陶弘景《名醫別錄》亦雲:"生雍州或隴西南安。"均認為羌活就是獨活的別稱。到了明代,對中藥學影響巨大的李時珍受汪機的影響,引用汪機《本草會編》原文:"《本經》獨活一名羌活,本非二物。"故在其《本草綱目·獨活》條中雲:"獨活以羌中來者為良,故有羌活、胡王使者諸名,乃一物二種也……後人以為二物者非矣。"認為羌活、獨活是一物二種,產地不同、稱謂各異而已,區別不大。同時代的《大明本草》亦贊同這種說法:"獨活,是羌活母也。"可見,對於羌活與獨活,歷代醫家認為是"一物二種"者不乏其人。

另外網路查詢胡王使者,搜索出來的百科資料為白頭翁,這是一個謬誤。關於白頭翁的古籍記載並沒有提到它有胡王使者這個名字,所有的藥典都是指向羌活與獨活。

二活最早出現在《神農本草經》中:"獨活,一名羌活,一名羌青,一名護羌使者,生川穀。"羌活最早是作為獨活的異名而出現的,但是歷代本草中,對羌活、獨活的關係,兩者為一物還是二物,各醫家對其描述眾說紛紜。

魏晉時期的吳普《吳普本草》曰:"獨活,一名胡王使者。"陶弘景《名醫別錄》亦雲:"生雍州或隴西南安。"均認為羌活就是獨活的別稱。到了明代,對中藥學影響巨大的李時珍受汪機的影響,引用汪機《本草會編》原文:"《本經》獨活一名羌活,本非二物。"故在其《本草綱目·獨活》條中雲:"獨活以羌中來者為良,故有羌活、胡王使者諸名,乃一物二種也……後人以為二物者非矣。"認為羌活、獨活是一物二種,產地不同、稱謂各異而已,區別不大。同時代的《大明本草》亦贊同這種說法:"獨活,是羌活母也。"可見,對於羌活與獨活,歷代醫家認為是"一物二種"者不乏其人。

另外網路查詢胡王使者,搜索出來的百科資料為白頭翁,這是一個謬誤。關於白頭翁的古籍記載並沒有提到它有胡王使者這個名字,所有的藥典都是指向羌活與獨活。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