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領秀戶外山西行之一:華夏民居第一宅,王家歸來不看院!

做為驢友, 並不僅僅對險峻的高山危崖感興趣, 我們也對沉澱著中國歷史文化的名勝古跡心嚮往之。 它們或顯于繁華都市, 或藏於偏僻鄉野, 不論在哪裡, 我們都願意去尋訪。

途經太行山脈的時候, 一個隧道接一個隧道, 有的隧道竟達七、八公里長, 高速公路的路橋像一條矯健的巨龍纏繞在一座又一座深山峽谷之間, 堪稱壯觀。

過了太行山, 進入山西, 地況明顯起了變化, 與河北平原不同,

山西呈現出高原的特徵, 常見深溝大壑、黃土高坡, 晉陝特有的民居方式——窯洞在公路兩邊出現。

王家大院位於山西省晉中市靈石縣靜升鎮。 做為華夏文明的搖籃, 山西的每一個地名都頗有來歷。 大的不說, 就講講所屬縣的來歷。

隋開皇十年,

隋文帝楊堅北巡挖河道, 獲一巨石, 似鐵非鐵, 似石非石, 色蒼聲錚, 以為靈瑞, 遂命名為“靈石”, 此地設縣, 縣名靈石縣。 這個石塊現在還保存在縣文化藝術中心右側, 據考據應系古代降落的一塊隕石, 千百年來, 當地鄉民視為“神石”, 常來焚香膜拜, 祈求平安。

所屬鎮的鎮名也頗有來歷, 與不遠處的綿山有關。 綿山的故事咱們後面再講, 簡單地說一下, 就是晉文公放火燒山把介子推給誤殺後, 後悔不已, 將環綿山之地中的兩個村子取名為“旌介”、“旌善”, 晉文公的意思是“為志吾過, 且旌善人”。 後來由於旌介、旌善兩個村名名字相近, 容易誤讀誤寫, 旌善便易名為“靜升”, 取意“居靜穆祥和、歌舞昇平之地”。 村所屬鎮也因此叫靜升鎮。

為什麼囉裡囉嗦地講了縣名又講鎮名?與我們將要到訪的王家大院有關係嗎?當然有,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 我想, 號稱“民間故宮”的王家大院, 其形成不是一代之功, 有著深厚的地理文化等諸多因素的積累。 中國之大, 它能座落在靜升鎮, 而不是別的什麼地方,

一定是有原因的。

個人認為, 起碼有三個原因:

一是文化原因。 由於當地崇尚忠孝節義等文化積累, 王家大院才會人才輩出, 才能像一棵枝繁葉茂的大樹, 深深地紮根於此處。

二是地理原因。 王家大院地處晉中盆地, 土地肥美, 物產富庶, 交通便利, 商業發達。 物質基礎決定上層建築,有錢了才能建造出如此宏偉壯觀的建築群,發達了才會制定出一整套的守業規則,形成特有的家族文化。

三是歷史原因。此處是兵家必爭之地,一打起仗來,官軍與盜匪往來騷擾,逼得當地人採取築堡聯巷的方式進行防範。事實上,整個王家大院就是一個城堡,廣布城牆城垛,禦敵能力強悍。

王家大院的先祖號稱來自太原王氏。

喜歡讀史的人應該知道,太原王氏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高門大族。在注重門第的魏晉南北朝直到隋唐,太原王氏都非常顯赫,與隴西李氏、趙郡李氏、清河崔氏、博陵崔氏、范陽盧氏、滎陽鄭氏等七族並列為五姓七族高門。隴西李氏就是李唐王朝的起源。當年,唐高宗李治立武則天為皇后,廢出身于太原王氏的王皇后,除了寵愛武媚娘外,也有借機打壓其它門閥貴族的意思,畢竟,他們的聲望太高了,高得連皇帝也害怕。

也不知是偽造履歷,還是太原王氏已敗落,到了元朝,王家大院的始祖——王實老先生,已經成為一個賣豆腐的小老百姓,從外地遷居到靜升鎮。由於經營有道加上勤儉持家,王實逐漸有了積蓄,開始建房置地。

據說當時有高人指點,王家祖宅的風水特別好,後代才會越來越發達。到了明朝天啟年間,王家已是“士農工商,英才輩出;士者經史傳家,農者沃產豐盈,工者徹通諸藝,商者據資萬千”。

值得一提的是王家第十四代——王謙受、王謙和,這兄弟倆對中興王家功不可沒。

當中的漢裝老人雕像是王實,王實左邊身穿清朝官服、手持龍頭拐杖的是王謙受,王實右邊是王謙和。

王謙受的故事是這樣的:他早年外出闖蕩,生性機敏。清康熙十年,朝廷剛剛解除民間養馬禁令,王謙受立刻抓住機會,跑到長城以北去販馬,將馬販到內地。由於長期禁令,內地正好缺馬,這種生意當然大有賺頭。賺錢的生意人人都做想,但卻不是人人都能掙到這份錢。當時交通不便,關卡重重,路上盜匪叢生。王謙受憑著精明機警、能屈能伸,在闖關過卡的過程中,不僅獲利頗豐,還因此結交了不少官吏和綠林好漢,給自己積累了豐厚的人脈資源。

真正讓王謙受發達的,是在關鍵的時候站對了隊伍。當吳三桂起兵對抗清廷,王謙受與胞弟王謙和日夜兼程將24匹良馬送到平陽府衙,幫助清廷平叛。這個行為大受清廷讚賞,王家兄弟也得到回報,被委以軍需官的重任,負責籌集糧草馬匹。據解說員私下講,王家兄弟的行為被當地人解讀為:“24匹馬買了一個五品官、一個六品官”。王家兄弟不僅日進鬥金,而且由此走上官途,社會地位得以大大的提高。康熙六十一年,年逾古稀的王謙受參加了皇帝舉辦的“千叟宴”,被賜予龍頭手杖,一時榮耀無比。王家兄弟也被後人視為官商結合的典範。

在商言商,王家兄弟的選擇無可厚非。但花無百日紅,人無千代好,到了清朝道光年間,王家氣數漸盡,衰敗下來,王氏後人開始不思進取,書也不讀了,田也不種了,有的甚至抽鴉片傾家蕩產。隨著時代變遷,歷經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正宗的王家人已遠走它鄉,甚至流落國外,杳無音信。只留下偌大一座王家大院,供我們遊覽憑弔。

“牆裡桃花牆外笑,多情總被無情惱”也算是對王家大院歷史的寫照吧。

王家大院可不是只有一座院子,而是擁有 “五巷”、“五堡”、“五祠堂”的宏大建築群,而且五座古堡的院落分別以“龍”、“鳳”、“龜”、“麟”、“虎”五瑞獸來佈局,總面積達25萬平方米以上,比占地15萬平方米的北京故宮還要龐大!所以稱一句土皇帝絕不誇張!這規模別說是村莊了,很多小鎮也趕不上。有學者感歎:“王是一個姓,姓是半個國;家是一個院,院是半座城”。

王家大院現在主要開放的是高家崖、紅門堡兩組建築群,皆為黃土高坡上的全封閉城堡式建築。高家崖面積19752平方米(院落35座,房屋342間);紅門堡面積25000平方米(院落88座,房屋776間),連同孝義祠428平方米,總開放面積45000平方米。

整個建築群依山就勢,層樓疊院,錯落有致,氣量宏偉,磚雕、石雕、木雕工藝精湛,其建築技術、裝飾技巧、雕刻技藝超凡脫俗,具有很高的歷史、藝術價值和文化品位。

高家崖正門

高家崖本名視履堡,牌匾上書有“視履”二字。取自《易經·履卦》:“視履考祥,其旋元吉”,意思是說,行為要合乎禮的要求,隨時考察得失,才能一生大吉。

視履堡為啥叫高家崖呢?因為此地的地名就叫高家崖。高家崖三個字通俗易懂,而視履什麼的,在鄉下人口中怎麼叫怎麼彆扭!所以時間一長,外人都叫這個地方為高家崖!高家崖的先祖就是中興王家的王謙受、王謙和兩兄弟,所以在高家崖的始祖閣,當中供奉著始祖王實,左右供奉著謙受、謙和兄弟。

高家崖珍藏著一張大清地圖,那個時候,我們大中國可不是一隻小小的“公雞”,而是一片大大的“楓葉”。


“規圓矩方”是王家的家訓,也是守業的至寶。創業也許需要大膽創新,但守業一定要講規矩、守規則。做為一個傳家28代、守業700多年的大家族,值得我們學習和反思!

此院名“德馨軒”,是不是取自《陋室銘》中的“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呢?

大家看看這是啥?原來是大鐵釘,滿面牆都是!牆上打釘,是為了堅固牆面呢?還是有別的講究?解說員說就是為了堅固牆面,但我總覺得還有別的意思。


日晷

後花園

紅門堡與高家崖一橋相連,本名恒貞堡,語自《易經·恒卦》:“恒,亨,無咎。利貞,利有攸往。”恒貞意為堅持正道不變。

恒貞堡大門

這麼有文化的名字,為啥又被叫成紅門堡這麼俗呢?

傳說王家某代院主人為圖吉利,將大門漆成了清朝三品官員以上才能用的紅色,結果被人告發,惹來禍端。好在王家朝中有人,暗中傳遞消息,趕在朝廷欽差到來前,急將紅色的大門改漆成綠色,這才免去了一場禍患。但鄉鄰卻堅持叫此堡為紅門堡,含為諷刺的意味。

紅門堡是北方典型的全封閉式城堡建築。用帶垛口的圍牆圍成長方形,南低北高,負陰抱陽。堡內建築古樸粗獷,具有明代遺風。東西方向有3條巷,把宅院分成了四排,以古代戶籍的“甲”編制,一排一甲共四甲。據稱,堡內佈局除了隱入一個“王”字,還潛以“龍”的造型:南堡門樓是龍頭,底甲東西的兩口水井是龍眼,橫貫南北的主道是龍身,鋪路的卵石如龍鱗,兩側對稱的小巷是龍爪,街北的老槐樹是龍尾。和東邊一橋相連的“鳳”佈局的高家崖,形成“龍鳳呈祥”、“龍遊鳳翔”之勢。

紅門堡建設耗時54年,共住了王家八代人。

站在紅門堡的城樓上遠眺,不遠處便是連綿不斷的綿山!

游完王家大院,日頭西沉,我們入住當地酒店,把酒言歡,洗去一天的塵土與勞累。明天,綿山去也!

物質基礎決定上層建築,有錢了才能建造出如此宏偉壯觀的建築群,發達了才會制定出一整套的守業規則,形成特有的家族文化。

三是歷史原因。此處是兵家必爭之地,一打起仗來,官軍與盜匪往來騷擾,逼得當地人採取築堡聯巷的方式進行防範。事實上,整個王家大院就是一個城堡,廣布城牆城垛,禦敵能力強悍。

王家大院的先祖號稱來自太原王氏。

喜歡讀史的人應該知道,太原王氏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高門大族。在注重門第的魏晉南北朝直到隋唐,太原王氏都非常顯赫,與隴西李氏、趙郡李氏、清河崔氏、博陵崔氏、范陽盧氏、滎陽鄭氏等七族並列為五姓七族高門。隴西李氏就是李唐王朝的起源。當年,唐高宗李治立武則天為皇后,廢出身于太原王氏的王皇后,除了寵愛武媚娘外,也有借機打壓其它門閥貴族的意思,畢竟,他們的聲望太高了,高得連皇帝也害怕。

也不知是偽造履歷,還是太原王氏已敗落,到了元朝,王家大院的始祖——王實老先生,已經成為一個賣豆腐的小老百姓,從外地遷居到靜升鎮。由於經營有道加上勤儉持家,王實逐漸有了積蓄,開始建房置地。

據說當時有高人指點,王家祖宅的風水特別好,後代才會越來越發達。到了明朝天啟年間,王家已是“士農工商,英才輩出;士者經史傳家,農者沃產豐盈,工者徹通諸藝,商者據資萬千”。

值得一提的是王家第十四代——王謙受、王謙和,這兄弟倆對中興王家功不可沒。

當中的漢裝老人雕像是王實,王實左邊身穿清朝官服、手持龍頭拐杖的是王謙受,王實右邊是王謙和。

王謙受的故事是這樣的:他早年外出闖蕩,生性機敏。清康熙十年,朝廷剛剛解除民間養馬禁令,王謙受立刻抓住機會,跑到長城以北去販馬,將馬販到內地。由於長期禁令,內地正好缺馬,這種生意當然大有賺頭。賺錢的生意人人都做想,但卻不是人人都能掙到這份錢。當時交通不便,關卡重重,路上盜匪叢生。王謙受憑著精明機警、能屈能伸,在闖關過卡的過程中,不僅獲利頗豐,還因此結交了不少官吏和綠林好漢,給自己積累了豐厚的人脈資源。

真正讓王謙受發達的,是在關鍵的時候站對了隊伍。當吳三桂起兵對抗清廷,王謙受與胞弟王謙和日夜兼程將24匹良馬送到平陽府衙,幫助清廷平叛。這個行為大受清廷讚賞,王家兄弟也得到回報,被委以軍需官的重任,負責籌集糧草馬匹。據解說員私下講,王家兄弟的行為被當地人解讀為:“24匹馬買了一個五品官、一個六品官”。王家兄弟不僅日進鬥金,而且由此走上官途,社會地位得以大大的提高。康熙六十一年,年逾古稀的王謙受參加了皇帝舉辦的“千叟宴”,被賜予龍頭手杖,一時榮耀無比。王家兄弟也被後人視為官商結合的典範。

在商言商,王家兄弟的選擇無可厚非。但花無百日紅,人無千代好,到了清朝道光年間,王家氣數漸盡,衰敗下來,王氏後人開始不思進取,書也不讀了,田也不種了,有的甚至抽鴉片傾家蕩產。隨著時代變遷,歷經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正宗的王家人已遠走它鄉,甚至流落國外,杳無音信。只留下偌大一座王家大院,供我們遊覽憑弔。

“牆裡桃花牆外笑,多情總被無情惱”也算是對王家大院歷史的寫照吧。

王家大院可不是只有一座院子,而是擁有 “五巷”、“五堡”、“五祠堂”的宏大建築群,而且五座古堡的院落分別以“龍”、“鳳”、“龜”、“麟”、“虎”五瑞獸來佈局,總面積達25萬平方米以上,比占地15萬平方米的北京故宮還要龐大!所以稱一句土皇帝絕不誇張!這規模別說是村莊了,很多小鎮也趕不上。有學者感歎:“王是一個姓,姓是半個國;家是一個院,院是半座城”。

王家大院現在主要開放的是高家崖、紅門堡兩組建築群,皆為黃土高坡上的全封閉城堡式建築。高家崖面積19752平方米(院落35座,房屋342間);紅門堡面積25000平方米(院落88座,房屋776間),連同孝義祠428平方米,總開放面積45000平方米。

整個建築群依山就勢,層樓疊院,錯落有致,氣量宏偉,磚雕、石雕、木雕工藝精湛,其建築技術、裝飾技巧、雕刻技藝超凡脫俗,具有很高的歷史、藝術價值和文化品位。

高家崖正門

高家崖本名視履堡,牌匾上書有“視履”二字。取自《易經·履卦》:“視履考祥,其旋元吉”,意思是說,行為要合乎禮的要求,隨時考察得失,才能一生大吉。

視履堡為啥叫高家崖呢?因為此地的地名就叫高家崖。高家崖三個字通俗易懂,而視履什麼的,在鄉下人口中怎麼叫怎麼彆扭!所以時間一長,外人都叫這個地方為高家崖!高家崖的先祖就是中興王家的王謙受、王謙和兩兄弟,所以在高家崖的始祖閣,當中供奉著始祖王實,左右供奉著謙受、謙和兄弟。

高家崖珍藏著一張大清地圖,那個時候,我們大中國可不是一隻小小的“公雞”,而是一片大大的“楓葉”。


“規圓矩方”是王家的家訓,也是守業的至寶。創業也許需要大膽創新,但守業一定要講規矩、守規則。做為一個傳家28代、守業700多年的大家族,值得我們學習和反思!

此院名“德馨軒”,是不是取自《陋室銘》中的“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呢?

大家看看這是啥?原來是大鐵釘,滿面牆都是!牆上打釘,是為了堅固牆面呢?還是有別的講究?解說員說就是為了堅固牆面,但我總覺得還有別的意思。


日晷

後花園

紅門堡與高家崖一橋相連,本名恒貞堡,語自《易經·恒卦》:“恒,亨,無咎。利貞,利有攸往。”恒貞意為堅持正道不變。

恒貞堡大門

這麼有文化的名字,為啥又被叫成紅門堡這麼俗呢?

傳說王家某代院主人為圖吉利,將大門漆成了清朝三品官員以上才能用的紅色,結果被人告發,惹來禍端。好在王家朝中有人,暗中傳遞消息,趕在朝廷欽差到來前,急將紅色的大門改漆成綠色,這才免去了一場禍患。但鄉鄰卻堅持叫此堡為紅門堡,含為諷刺的意味。

紅門堡是北方典型的全封閉式城堡建築。用帶垛口的圍牆圍成長方形,南低北高,負陰抱陽。堡內建築古樸粗獷,具有明代遺風。東西方向有3條巷,把宅院分成了四排,以古代戶籍的“甲”編制,一排一甲共四甲。據稱,堡內佈局除了隱入一個“王”字,還潛以“龍”的造型:南堡門樓是龍頭,底甲東西的兩口水井是龍眼,橫貫南北的主道是龍身,鋪路的卵石如龍鱗,兩側對稱的小巷是龍爪,街北的老槐樹是龍尾。和東邊一橋相連的“鳳”佈局的高家崖,形成“龍鳳呈祥”、“龍遊鳳翔”之勢。

紅門堡建設耗時54年,共住了王家八代人。

站在紅門堡的城樓上遠眺,不遠處便是連綿不斷的綿山!

游完王家大院,日頭西沉,我們入住當地酒店,把酒言歡,洗去一天的塵土與勞累。明天,綿山去也!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