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作業和休息是死敵?昆明家長用4招讓它們“化干戈為玉帛”

“洛陽親友如相問, 就說我在寫作業”“人生自古誰無死, 來生繼續寫作業”……面對作業, 有的孩子選擇了抄, 有的選擇了應付……夾在孩子和孩子作業之間的父母, 怎麼才能“兩邊不得罪”, 讓孩子做的是“和諧作業”呢?

01

以時間為準繩, 限定時間內完成不了就取消下一項活動

把孩子每天的常規活動分為幾個版塊, 如看動畫片時間、打球時間、上網時間、學習時間等, 在限定的時間內完成不了該做的作業, 那麼下一項活動便要取消。 當然, 也不是一點彈性空間也沒有, 如可以把家庭作業分成“我自己可以獨立完成的”和“我需要幫助的”, 孩子做不了的部分, 就可由父母從旁適當協助。

02

針對作業特點, 安排作業順序

如作業比較多樣, 有實踐作業、計算類作業、書寫類作業、體育作業等, 就把書寫類、計算類等作業放到晚一點的時候讓孩子去做。 這是因為在學校上課期間,

孩子對放學回家已經盼望很久, 甚至還沒放學時, 就已經在心裡想著回家該怎麼玩。 一回家, 又要進入一種與學校相同的學習模式, 這會讓孩子一下子因為希望的破滅而陷於絕望, 對作業產生厭煩情緒。

03

“呼朋引伴”, 營造氛圍

條件具備的前提下,

把住在附近的孩子召集到家裡來, 為孩子組織一個學習小組, 兩三個同學一起學習, 互相督促, 更為充實, 這樣比較有利於孩子的進步。

04

“小恩小惠”, 用小獎勵來激發孩子的作業興趣

這一招有讓孩子養成“無利不起早”的習慣的隱患和嫌疑, 但相比用懲罰來強迫孩子做作業, 算是兩害相權取其輕了。 當一份作業看起來很多時, 可以將其分成好幾份, 按份設獎。 每當孩子成功完成一份時給一個獎勵, 進度到某個環節時再給別的獎勵, 讓孩子有打遊戲通關的感覺, 減少對作業的反感。 當然, 獎勵也要把作業品質納入考核, 不能為了完成作業而完成作業。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