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謎團2 遷徙:人類可能起源于喜馬拉雅

李後強/文

青藏高原位於中國西南部, 地理界線為昆侖山、喜馬拉雅山脈等, 海拔4000米以上, 面積約250萬平方公里, 雪山連綿, 冰川廣布, 是地理第一階梯。 最新研究顯示:喜馬拉雅山的形成最少有4.5億年。

科學家研究表明, 人類是從一種3億多年前漫遊在海洋中的史前鯊魚進化而來的。 這種名為棘魚屬的原始魚類是地球上包括人類在內的所有有頜類脊椎動物的共同祖先。 2013年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倪喜軍研究員等人證明:類人猿起源於約5500萬年前。 總之, 喜馬拉雅山脈早於人類誕生。 2015年科學家在《隱秘的喜馬拉雅:亞洲的奇境》報告中指出,

喜馬拉雅存在一種“會走路”的鱧魚, 它通體呈藍色, 個頭很小, 能夠在陸地上存活達四天。 大量事實表明, 人類可能起源於喜馬拉雅山脈。

世界上所有生物

可在喜馬拉雅山脈找到原型

從衛星看地球, 四川盆地就像是一艘停靠在青藏高原東岸的“諾亞方舟”, 因此四川被稱為青藏高原東大門。 西藏阿裡地區18000年前的象雄文化也是證據。 原始宗教可能最早起源于青藏高原, 顓頊改革宗教後, 隨著人類遷徙傳播到世界各地。 西藏到處是金字塔形的巨大山脈, 埃及人造金字塔是否受到青藏高原山形的啟示和影響, 值得探討。 生物學家研究發現, 世界上所有生物, 在喜馬拉雅山脈都可以找到原型,

即野生的原始標本, 只是與現在人工馴化的或者自然進化的生物有較大差異。 在喜馬拉雅還有夏爾巴人和藏族, 甚至發現了雪人的足跡。

古人類經過漫長進化, 一部分人逐漸遷徙到昆侖山一帶。 也有人認為黃帝誕生在昆侖山附近, 如甘肅。 遠古時代的人類還是遊牧民族, 沒有固定居所, 四處行走, 很多地方都留下了足跡, 這是造成今天許多地方爭搶同一個遠古名人的根本原因。 後來, 人類祖先的一部分順著黃河、長江向東遷徙, 到了中原和四川盆地, 走向亞洲和世界。 因此, 有北京周口店人, 有四川資陽人、重慶巫山人、雲南元謀人。 另外一部分到了古印度和兩河地區, 再走向非洲、歐洲, 直至全球。 1910年人們最早於巴基斯坦和印度交界的西瓦立克山區發現了臘瑪古猿化石,

後又在肯亞、希臘、土耳其、匈牙利、巴基斯坦和我國雲南省發現了臘瑪古猿化石。 經鑒定, 臘瑪古猿生存在1400萬年前至800萬年前。 中國境內發現的最早人類即元謀人, 距今約170萬年。

人類遷徙

從昆侖山再到四川盆地

四川盆地位於中國地理第二階梯, 約20萬平方公里, 海拔300至700米, 地理界線為雲貴高原、巫山、大巴山, 內部為低山、丘陵、平原。 四川盆地號稱千河之盆, 流域面積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1400多條, 不同規模的河流有5000多條, 又是紫色(紅色)盆地, 具有內陸海洋性氣候, 物產豐富, 最適合人類生存。

四川盆地在遠古時代也是海洋, 巴蜀圖語的著名符號“S”(或者“魚”),就是指海洋和水波。

人類從喜馬拉雅遷徙到昆侖山再到四川盆地, 在盆地創造了許多輝煌, 如“資陽人”, 還有三星堆文化、金沙遺址。 “資陽人”是中國發現的第三個古人類頭骨化石, 也是新中國發現的首枚古人類頭骨化石。 伴隨“資陽人”出土的, 還有大批石器、骨器, 特別是骨針、穿孔石珠、麂鹿角等文物。 “資陽人”被鑒定為約4萬年前的古人類, 和現代的人類有直接關係, 是古蜀人祖先。 “資陽人”的發掘說明在此之前, 古人早在四川盆地活動, 順著安寧河谷慢慢向南方擴散, 直至東南亞、南亞。 今天在安寧河谷發現的巨大石墓就是證據。

黃帝居住在瓦屋山

張三豐、蘇軾等尋蹤而去

五帝之首的黃帝, 主要在四川盆地活動。 《巴蜀史志》2017年第4期報導,

四川學者向胤道根據若干歷史資料和四川發掘的物證及作者現場考證發現, 黃帝誕生在四川, 不僅確認嫘祖故鄉西陵氏朝雲之國其方位在古蜀川西川北一帶, 更重要是印證黃帝出生地在岷山汶川布瓦村附近一帶。 因為有岷江、雅礱江、金沙江等, 黃河、長江都在阿壩流過, 黃帝出生在汶川、茂縣附近應該可信, 黃帝后人大禹也出生在北川、汶川和茂縣一帶。 黃帝的“黃”可能與西部黃色土地有關, 本意為“黃地”。 四川盆地就是典型的紫色土地, 過去認為是紅色盆地、黃色盆地, 黃帝之名應該取自四川盆地的土色。

據《史記·五帝本紀》記載, “黃帝居軒轅之丘, 而娶西陵之女, 是為嫘祖”。 據考證, 嫘祖是四川鹽亭人, 帶領人們養蠶紡絲。 這裡的“軒轅”就是四川盆地,“丘”就是瓦屋山。

《山海經·海內西經》記載,“軒轅之國在窮山之際,其不壽者八百歲,在女子國北”。現在學界的基本觀點,《山海經》是先秦古籍怪書,記載了550座山,300多條河流,由戰國中後期到漢代中期的楚國人或巴蜀人所作,這說明作者很熟悉四川情況。八百歲,可能是指眉山市彭山區的先秦道家人物彭祖,他是黃帝的後人,顓頊的玄孫。“女子國”可能是“雅女國”“東女國”,即洪雅、雅安和丹巴美女群。

四川省社會科學院袁珂先生在注《楚辭·天問》中說,“窮”即“窮山”,就是“岷山”。三星堆可能是上古黃帝之國,縱目人就是黃帝,四川盆地可能是中華文明的發源地。

《山海經·海內西經》指出,黃帝居住的軒轅之丘,呈方形,“青丘國,其人食五穀,衣絲帛,其狐九尾”。古代絲帛只有四川產,蜀是絲帛原產地。三星堆的青銅神樹就是三層九枝,各有鳳鳥,似為狐九尾。晉代郭璞說,青丘國在岷山之南。我們認為,“窮山”可能是邛崍之山,“青丘國”可能是青神洪雅,瓦屋山就是黃帝居住之丘。蠶叢、老子、張道陵、張三豐、蘇軾等都尋蹤而去。瓦屋山腳下有“五鬥觀”和其他文物古跡,特別是木雕老君像,栩栩如生。黃帝把兩個兒子,青陽降居江水,昌意降居若水,一是因為四川河流眾多,二是黃帝是四川人,三是希望他們學習水的品格。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

這裡的“軒轅”就是四川盆地,“丘”就是瓦屋山。

《山海經·海內西經》記載,“軒轅之國在窮山之際,其不壽者八百歲,在女子國北”。現在學界的基本觀點,《山海經》是先秦古籍怪書,記載了550座山,300多條河流,由戰國中後期到漢代中期的楚國人或巴蜀人所作,這說明作者很熟悉四川情況。八百歲,可能是指眉山市彭山區的先秦道家人物彭祖,他是黃帝的後人,顓頊的玄孫。“女子國”可能是“雅女國”“東女國”,即洪雅、雅安和丹巴美女群。

四川省社會科學院袁珂先生在注《楚辭·天問》中說,“窮”即“窮山”,就是“岷山”。三星堆可能是上古黃帝之國,縱目人就是黃帝,四川盆地可能是中華文明的發源地。

《山海經·海內西經》指出,黃帝居住的軒轅之丘,呈方形,“青丘國,其人食五穀,衣絲帛,其狐九尾”。古代絲帛只有四川產,蜀是絲帛原產地。三星堆的青銅神樹就是三層九枝,各有鳳鳥,似為狐九尾。晉代郭璞說,青丘國在岷山之南。我們認為,“窮山”可能是邛崍之山,“青丘國”可能是青神洪雅,瓦屋山就是黃帝居住之丘。蠶叢、老子、張道陵、張三豐、蘇軾等都尋蹤而去。瓦屋山腳下有“五鬥觀”和其他文物古跡,特別是木雕老君像,栩栩如生。黃帝把兩個兒子,青陽降居江水,昌意降居若水,一是因為四川河流眾多,二是黃帝是四川人,三是希望他們學習水的品格。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