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以現代綠色工業為支撐 促綠水青山變金山銀山

本報記者 劉慧

黨的十八大建立了將生態文明納入“五位一體”的大格局, 生態文明新時代來臨。 而前不久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於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也有專門的表述, “恢復綠水青山”“生態保護修復”“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均被重點提及。

綠水青山如何變成金山銀山?中國經濟時報記者近日獨家專訪了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常紀文, 他表示, “中國必須大力發展現代清潔工業, 為綠水青山如何變成金山銀山提供產業和經濟支撐。 在支撐條件中, 人才是關鍵因素。

變成金山銀山的幾個條件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 “加快生態文明建設, 只有恢復綠水青山, 才能使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 ”各地方資源稟賦不同, 生態文明新時代如何將資源轉變為財富?

在常紀文看來, 綠水青山要變成金山銀山, 首先, 需要生態的本底基礎好, 而且有地域優勢和自然與人文優勢, 譬如海南的海灘和東北的冰雪對遊客是有吸引力的。 其次, 需要有綠色工業方面的比較優勢。 舉個例子, 張家界景區只能支撐一片較小區域的經濟發展, 但要支撐起整個湖南省的經濟發展就很困難了。 因此, 中國作為一個大國, 各省域的發展還得依靠有比較優勢的綠色現代工業。

常紀文強調, 沒有人才就沒有科技創新和管理創新,

科技人才的聚集才能產生有比較優勢的工業。 因為發展階段不同, 東部地區有地理優勢、人才優勢和生態優勢, 西部地區由於人才吸引力欠缺, 就不太容易使發達地區經驗落地。 科技人才是生態文明發展的核心因素之一, 目前各地區僅僅依靠土地和稅收優惠政策拉動經濟增長的初級階段已經過去了, 依靠人才發展科技經濟、創新經濟的時代已經到來。 因此, 政府應該制定經濟、社會政策吸引本地需要的特色人才, 扶持特色人才發展, 讓其愉快地工作, 愉快地生活, 最終形成特色的比較專業優勢。

常紀文曾到基層調研, 發現很多地市都在發愁如何在短時間內使產業轉型升級, 但是著力培育特色人才梯隊、積蓄特色科技創新力量的少。

一個區域要保持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 現在看來, 沒有人才的集聚, 沒有產學研的結合, 是難以實現的。 2018年後的幾年, 中西部地區的哪個省域、市域能夠率先轉型成功, 關鍵要看政策是否寬鬆, 人才的吸引力是否強, 人才的前途是否有空間。

為了解決人才吸引力的問題, 常紀文建議, 中央可以加強改革, 適當放權, 加強中小城市的資源配置, 使城市資源特別是教育資源、醫療資源、就業資源均等化, 讓人才在中小城市也能過得像在大城市裡一樣幸福快樂。

總而言之, 讓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 要有地域比較優勢、產業比較優勢、人才比較優勢、制度比較優勢, 其中, 人才的比較優勢是核心。

“一個城市, 沒有人才就沒有科技創新, 沒有創新就沒有綠色工業。 但必須發展清潔工業, 而人才是核心競爭力。 ”常紀文說。

生態保護修復要體現經濟效益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 實施好“十三五”規劃確定的生態保護修復重大工程。 啟動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 引導國企、民企、外企、集體、個人、社會組織等各方面資金投入, 培育一批專門從事生態保護修復的專業化企業。 怎樣才能調動各界進行生態保護修復的積極性?常紀文在地方調研時發現, 生態修復面臨的最大問題, 一是資金來源問題, 二是生態修復的方向問題。 “一些地方把生態修復後的地塊做成公園、做成景觀、做成博物館, 開發地產也商業, 做成能源儲存基地,

有的甚至做成抽水電站, 不論做什麼, 經濟效益都很重要。 沒有經濟效益的生態修復專案, 難以讓地方的經濟具有可持續性。 錢從哪裡來?可以思考。 江蘇省徐州市的一些採礦塌陷地修復時, 讓政府擔保, 社會資本進入, 後來做了苗木基地, 實現了經濟和環境效益的良性迴圈。 政府的資金是有限的, 要讓社會資本看到經濟效益才會有積極性。 ”

最近, 各地的霧霾天有所減輕, 但要真正實現長久的藍天, 常紀文認為, 生態文明建設需要從自發、灌輸、自覺到自信。 江蘇、浙江、福建、上海、北京的生態保護意識是有的, 但很多欠發達地區還是靠灌輸, 基層幹部重視GDP, 中西部地區吸引人才非常不易, 需要進行體制改革、產權改革, 如土地的三權分置改革等,以股份合作的形式吸引資本和技術的支持。沒有資金青睞的產業,是沒有經濟效益的,是難以全面實現經濟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要求的,也是不可持久的。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還提出深入實施“水十條”,全面實施“土十條”。加快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健全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研究建立市場化、多元化生態補償機制,改革生態環境監管體制。環境保護部表示,應堅持新發展理念,將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部署納入2018年生態環境保護各項工作計畫中,並與“十三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水十條”、“土十條”等檔實施相銜接,提出有針對性的具體措施,明確預期目標和成效,確保各項工作任務落到實處、取得實效。

常紀文認為,中國要解決環境問題,“大氣十條”已經到期,取得了一些效果。到2020年要打贏藍天保衛戰,為“水十條”打下堅實基礎。各地方都應該制訂本地區的實施方案,每年都推進一部分。只有這樣,生態文明建設才能步步為營。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要加快形成推動高品質發展的指標體系、政策體系、標準體系、統計體系、績效評價、政績考核。”通過建立一定的環保監督體制機制,讓造成環境問題的主要源頭之一的各經濟發展部門或行業,都採取保護生態環境、推動綠色發展的實際行動。希望在未來30年,讓生態環境符合人體健康保護的需要,美麗中國最終實現。

如土地的三權分置改革等,以股份合作的形式吸引資本和技術的支持。沒有資金青睞的產業,是沒有經濟效益的,是難以全面實現經濟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要求的,也是不可持久的。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還提出深入實施“水十條”,全面實施“土十條”。加快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健全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研究建立市場化、多元化生態補償機制,改革生態環境監管體制。環境保護部表示,應堅持新發展理念,將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部署納入2018年生態環境保護各項工作計畫中,並與“十三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水十條”、“土十條”等檔實施相銜接,提出有針對性的具體措施,明確預期目標和成效,確保各項工作任務落到實處、取得實效。

常紀文認為,中國要解決環境問題,“大氣十條”已經到期,取得了一些效果。到2020年要打贏藍天保衛戰,為“水十條”打下堅實基礎。各地方都應該制訂本地區的實施方案,每年都推進一部分。只有這樣,生態文明建設才能步步為營。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要加快形成推動高品質發展的指標體系、政策體系、標準體系、統計體系、績效評價、政績考核。”通過建立一定的環保監督體制機制,讓造成環境問題的主要源頭之一的各經濟發展部門或行業,都採取保護生態環境、推動綠色發展的實際行動。希望在未來30年,讓生態環境符合人體健康保護的需要,美麗中國最終實現。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