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Google都被您刷屏了!“我們不糊塗,依舊記得您”

1月13日, 打開google流覽器, 驚奇地發現它的頁面上, 出現了一個中國人, 同時, 還有“穀歌”的中文拼音。

這位榮登google首頁的中國人, 正是中國中文拼音之父——周有光。 2017年1月14日淩晨3點, 周有光去世, 享年112歲。 為了紀念其逝世一周年, 谷歌特意將其頁面Logo翻譯成拼音Gǔ Gē。

如果不是他, 恐怕今天的我們還不能如此暢快便捷地在電腦、手機上聊天, 拼音音譯也可能會推遲很久才會出現。 在周有光接受“中文拼音方案”之前, 中國人使用的注音系統還是英國人威妥瑪在1886年創建的“威氏拼音”, 但畢竟是西方人製作的注音體系, 對於中國人而言,

使用起來並不能完全符合現代漢語規範。 世界還會將“Beijing”稱為“Peking”, 將“Chongqing”稱為“Chungking”。

據瞭解, Google Doodle 每天都會改版穀歌搜索的主頁, 按照當天發生的大事件或者歷史上當天發生的大事件製作塗鴉, 用以紀念改變人類歷史進程的事件, 或為人類做出了突出貢獻的人, 例如有紀念科學巨匠以撒牛頓的。 周有光娶了張允和, 沈從文娶了張兆和, 葉聖陶曾說, “九如巷張家的四個才女, 誰娶了她們都會幸福一輩子”, 這或許正是他們的寫照。

▲周有光張允和結婚照

張允和, 安徽合肥人, 長於蘇州, 是當代著名昆曲研究家, 也是著名的“張家四姐妹”中的“二姐”。 周有光說, “我跟她從做朋友到戀愛到結婚, 可以說是很自然, 也很巧, 起初都在蘇州, 我到上海讀書, 她後來也到上海讀書。 後來更巧的是我到杭州, 她也到杭州。 常在一起, 慢慢地、慢慢地自然地發展, 不是像現在‘衝擊式’的戀愛, 我們是‘流水式’的戀愛, 不是大風大浪的戀愛。 ”

周老還曾在書中說, “結婚前, 我寫信告訴她, 說我很窮, 恐怕不能給你幸福。

她說幸福要自己求得, 女人要獨立, 女人不依靠男人。 她當時的思想也比較開明。 ”談到婚後生活, 周老說, “的確, 我們的婚姻生活是很和諧的。 到了北京, 一直到我老伴去世, 我們每天上午10點鐘喝茶, 有的時候也喝咖啡, 吃一點小點心。 喝茶的時候, 我們兩個‘舉杯齊眉’, 這當然是有一點好玩, 更是雙方互相敬重的一種表達。 下午三四點鐘, 我們又喝茶, 又‘舉杯齊眉’。 有朋友來家裡特別是記者, 看到我們‘舉杯齊眉’, 都覺得有趣得不得了。 ”

2002年8月14日, 94歲的張允和去世。 2017年11月, 周有光、張允和夫婦的骨灰落葬故鄉常州。

周有光外甥女:

“當初是舅舅堅持用羅馬字母作拼音”

正值先生逝世一周年之際, 紅星新聞記者採訪了周有光九妹的女兒毛曉園。

在北京某建築研究院工作的她與周老接觸頗多。 “這麼多年和舅舅在一起, 讓我深深感到:我是一滴水, 舅舅似大海。 ”

這天, 毛曉園只能在微信寄託思親之情:“舅舅, 你在那邊可好, 你遠離了塵世間的嘈雜, 與至愛的父母姐妹妻兒在一起, 無牽掛, 好安靜。 ”

一早, 周有光的親人們也看到了Google搜尋引擎換成周有光的新聞。 毛曉園說, 感謝大家還記得周有光老人。 今天會如何祭奠周老, 家人們是否還會相聚周老生前居住的房子?毛曉園透露, 周老在北京的故居已被賣出, 北京只剩周老外甥女們, 親人們都分散在各地, 大家無盡的懷念都放在心中。

▲“上帝糊塗, 把我忘了!”這曾是周有光最愛說的一句話

14日, 毛曉園向紅星新聞記者發來她撰寫一篇回憶舅舅周有光的文章, 其中提到一段往事——

當時, 毛曉園小孫子在波士頓上幼稚園, 他的老師是中國臺灣人, 她在學校教孩子們英語、西班牙語, 也想嘗試教中文拼音, 並創造了一種很巧妙的方法, 可以讓學生自動區分同一個字母在英語和中文拼音中的發音。 當老師得知周有光是他們的親戚後異常興奮,2013年專門來北京拜訪周有光,“舅舅說,非常高興你來和我聊天,在一問一答中,舅舅把中國從清代開始注意拼音字母,到1955年開始研究中文拼音,再到1982年成為國際使用標準的歷史,講得一清二楚。他笑著說:‘當初有人說,就26個字母的中文拼音你們搞了3年,太笨了!其實這裡面的學問還是很多的,到現在來看,想搞出一個比這個拼音更好的也不容易。經過這麼多年,中文拼音經住了考驗。’”

據毛曉園回憶:“那天,舅舅還說美國的國會圖書館是世界性的,當年就有70萬冊中文書,在中文拼音成為國際通用標準後,(他們)因圖書目錄更換索引問題專門請舅舅去了一趟華盛頓,他們說把70萬冊圖書目錄改用中文拼音索引是個浩大工程,我們現在還沒有經費,舅舅說沒有錢可以先不動,但是要把方案定下來等有了錢再做。過了幾年,他們花了三千萬美元終於完成了全部索引的更換。在和舅舅聊天的一個小時中,老師深受感動,她說108歲的老人,這麼有精神,記憶力這麼清晰,能見到這麼儒雅的老知識份子是我的榮幸!”

當初,選用羅馬字母作為中文拼音的字母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毛曉園聽舅舅說過,當時,主張用漢字筆劃式字母的人是大多數,少數人贊成用斯拉夫字母,只有舅舅和極少數人主張用羅馬字母。 “在會上,毛主席問我:‘周有光,你到底贊成不贊成?’我不敢反對毛主席,但我可以不說話。毛主席再次問我,我還是不說話。毛主席見我不說話,就明白了,於是宣佈休會。”

袁鐘瑞轉述說,事後胡喬木到周老家問意見,周老說,他寫過一本小冊子《字母的故事》,請他拿回去給毛主席看看。

下次再開會時,毛主席主動提出,中文拼音還是採用羅馬字母好,國際通用;而且毛主席還說服了別人同意採用羅馬字母。

後來說起這件事,周老還樂哈哈地笑著說:“毛主席借了我一本書,到現在也沒有還!”

毛曉園說,和舅舅一起工作過二十多年的袁鐘瑞先生是國家語委原推普處處長,中國語文現代化學會秘書長,他的評價是:

回想57年前,由於周有光先生的堅持,才使我們的中文拼音採用了國際最通用的羅馬字母,這件事意義實在重大!如果今天我們的拼音用的是漢字筆劃式字母,或者是斯拉夫字母或者別的什麼字母,如何能夠方便地使用國際通用的電腦鍵盤?如何方便地將中文的人名地名轉換成國際通用的羅馬字母?如何高效率地實現中國語文的現代化?越想越覺得周先生真偉大!

毛曉園說,舅舅真是功德無量!

END

紅星新聞記者丨陳謀

編輯丨汪垠濤

當老師得知周有光是他們的親戚後異常興奮,2013年專門來北京拜訪周有光,“舅舅說,非常高興你來和我聊天,在一問一答中,舅舅把中國從清代開始注意拼音字母,到1955年開始研究中文拼音,再到1982年成為國際使用標準的歷史,講得一清二楚。他笑著說:‘當初有人說,就26個字母的中文拼音你們搞了3年,太笨了!其實這裡面的學問還是很多的,到現在來看,想搞出一個比這個拼音更好的也不容易。經過這麼多年,中文拼音經住了考驗。’”

據毛曉園回憶:“那天,舅舅還說美國的國會圖書館是世界性的,當年就有70萬冊中文書,在中文拼音成為國際通用標準後,(他們)因圖書目錄更換索引問題專門請舅舅去了一趟華盛頓,他們說把70萬冊圖書目錄改用中文拼音索引是個浩大工程,我們現在還沒有經費,舅舅說沒有錢可以先不動,但是要把方案定下來等有了錢再做。過了幾年,他們花了三千萬美元終於完成了全部索引的更換。在和舅舅聊天的一個小時中,老師深受感動,她說108歲的老人,這麼有精神,記憶力這麼清晰,能見到這麼儒雅的老知識份子是我的榮幸!”

當初,選用羅馬字母作為中文拼音的字母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毛曉園聽舅舅說過,當時,主張用漢字筆劃式字母的人是大多數,少數人贊成用斯拉夫字母,只有舅舅和極少數人主張用羅馬字母。 “在會上,毛主席問我:‘周有光,你到底贊成不贊成?’我不敢反對毛主席,但我可以不說話。毛主席再次問我,我還是不說話。毛主席見我不說話,就明白了,於是宣佈休會。”

袁鐘瑞轉述說,事後胡喬木到周老家問意見,周老說,他寫過一本小冊子《字母的故事》,請他拿回去給毛主席看看。

下次再開會時,毛主席主動提出,中文拼音還是採用羅馬字母好,國際通用;而且毛主席還說服了別人同意採用羅馬字母。

後來說起這件事,周老還樂哈哈地笑著說:“毛主席借了我一本書,到現在也沒有還!”

毛曉園說,和舅舅一起工作過二十多年的袁鐘瑞先生是國家語委原推普處處長,中國語文現代化學會秘書長,他的評價是:

回想57年前,由於周有光先生的堅持,才使我們的中文拼音採用了國際最通用的羅馬字母,這件事意義實在重大!如果今天我們的拼音用的是漢字筆劃式字母,或者是斯拉夫字母或者別的什麼字母,如何能夠方便地使用國際通用的電腦鍵盤?如何方便地將中文的人名地名轉換成國際通用的羅馬字母?如何高效率地實現中國語文的現代化?越想越覺得周先生真偉大!

毛曉園說,舅舅真是功德無量!

END

紅星新聞記者丨陳謀

編輯丨汪垠濤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