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15位交大老教授的信,習總書記作指示啦|小布專訪之十三——丘大謀

近日, 西安交通大學15位老教授給習近平總書記寫信, 彙報學習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體會和弘揚奉獻報國精神的建議。 習近平總書記收到來信後, 作出重要指示——

向當年回應國家號召、獻身大西北建設的交大老同志們致以崇高的敬意, 祝大家健康長壽、晚年幸福。 也希望西安交大師生傳承好西遷精神, 為西部發展、國家建設奉獻智慧和力量。

今天

小布為大家奉上第十三位教授的專訪

——丘大謀教授

丘大謀教授, 今年83歲, 內燃機專業, 遷校時為機械零件教研室教師。

如果是你, 聽說要從生活、工作條件都非常優越的上海,

遷到當時仍很荒涼的西北古城, 你會怎麼想?丘大謀跟小布講起了當年聽到交大西遷的消息後, 他當時的想法:“對我們來講西遷也沒有什麼大問題, 因為我們是年輕人嘛, 上海生活條件是好, 但是國家需要, 我們堅決服從中央的決定, 我們很擁護, 當時也沒猶豫。 ”

|交大西遷時的基建現場|

1957年, 丘大謀隨第二批西遷大軍來西安, 遷校時, 他還領到一個艱巨的任務。

↓↓↓

“遷校的時候, 教研室分配我負責實驗室的搬遷, 要把實驗室全部搬到西安去, 實驗室的儀器設備很多, 像顯微鏡、熱處理爐等, 任務非常艱巨。 讓我負責這麼大的事情, 我也感覺很光榮, 下決心一定把這件事情做好。 ”

遷校初期, 百業待興, 生活、工作上的困難可想而知。 當年的場景, 雖然60多年過去了, 丘大謀依然歷歷在目, 印象深刻。

“當時交大校園周邊還都是沙丘、蘋果園和農田, 很荒涼、很空曠, 只有幾棟教學大樓, 家屬區的宿舍還沒有建好, 買菜沒有菜場, 買東西沒有商店, 連到城裡去的公共汽車都沒有, 要走著去,困難確實很多。”

|西遷後的交大校園一角|

丘大謀回想著當年的狀況,跟小布說,但大家並不畏懼,生活上的困難都不在話下,只想著趕快把實驗室建好,把課上好,學校各科目的教學工作絲毫沒有耽誤。

“現在回想起來的確很困難,但是當時想到哪裡都有困難,上海也有困難,只是情況不相同而已,所以我們就是高高興興地響應黨的號召,努力把事情做好,把學生教出來,為國家培養出更多的建設人才來,別的就沒有想太多,我們對交大確實感情很深啊!”

|今日的交大教學主樓|

很快,在西北這片廣袤而充滿希望的土地上,一座科學殿堂逐漸有了自己的大模樣、大格局。一代代西安交大人懷揣著“胸懷大局、無私奉獻、弘揚傳統、艱苦創業”的西遷精神,甘於寂寞、樂於奉獻,用激情、熱血和青春芳華,鑄就了中國高等教育史上戰略佈局調整的成功範例。

來到西安這麼多年,怎麼就突然想起來給習近平總書記寫信呢?丘大謀教授跟小布分享了他的想法。

“黨的十九大召開之後,我們學習了十九大精神,大家就在思考該怎麼把國家建設得更好。我們要積極回應十九大的號召,以後為建設西安、建設西北、建設國家做出更好的貢獻,所以就寫了這封信。”

|交大“飲水思源”碑|

讓丘大謀激動的是,習總書記真的給他們回信了!“國家這麼重視我們,我很感動,也讓我更有幹勁了。體力活我是幫不上忙了,但我的腦力還能再發揮發揮餘熱,再為國家做點貢獻”。

回望過往,展望未來,丘大謀教授很是感慨,他說的一段話,也深深打動了小布——

“年輕的時候全家遷過來,在西北、在西安這片土地上奮鬥了一輩子。積極回應遷校號召來到西安,是個人的抉擇,是時代的呼喚,更是國家的需要。雖然現在看來,在物質方面自己與很多當年留在上海的同學相比有一定差距,但是自己沒有後悔。人活著就要有點精神,有句話講‘前人栽樹後人乘涼’,自己當初的抉擇是值得的,很自豪自己是遷校行列中的一員,為了祖國的建設發展,我無怨無悔。”

|如今技術先進的實驗室|

|西安交通大學北門|

丘大謀教授也為新一代交大人提出了期望——當代青年人更需要把個人發展融入國家發展當中,並成為自己的使命擔當,希望新一代交大人擔負起傳承西遷精神的責任,在交大“雙一流”建設和中國西部科技創新港建設中,在服務國家發展大局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人物介紹

丘大謀,1955年從哈爾濱工業大學研究生畢業,1955年8月分配到交通大學鏡像教研室當教師。1957年隨交大第二批西遷到西安。西安交大潤滑理論及軸承研究所教授、博導。

1956年,交通大學師生員工響應黨和國家號召,從上海遷往西安。61年來,西安交通大學堅持“紮根西部、服務國家、世界一流”的定位和目標,為國家特別是西部地區培養了大批優秀人才,創造了許多重大科技成果,並形成了以“胸懷大局、無私奉獻、弘揚傳統、艱苦創業”為主要內容的西遷精神。

今天的西安交大,正致力於建成大師薈萃、學子神往、棟樑輩出、影響卓著的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學,已成為大西安一張閃亮的城市名片和城市品牌。

西安將與西安交大師生員工一起,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西安交大西遷精神作出的重要指示,弘揚傳承好西遷精神,為西部發展、國家“一帶一路”建設貢獻力量!

文:英飛 | 編輯:答案

部分圖片和資料來自網路

點擊查看往期文章精選

要走著去,困難確實很多。”

|西遷後的交大校園一角|

丘大謀回想著當年的狀況,跟小布說,但大家並不畏懼,生活上的困難都不在話下,只想著趕快把實驗室建好,把課上好,學校各科目的教學工作絲毫沒有耽誤。

“現在回想起來的確很困難,但是當時想到哪裡都有困難,上海也有困難,只是情況不相同而已,所以我們就是高高興興地響應黨的號召,努力把事情做好,把學生教出來,為國家培養出更多的建設人才來,別的就沒有想太多,我們對交大確實感情很深啊!”

|今日的交大教學主樓|

很快,在西北這片廣袤而充滿希望的土地上,一座科學殿堂逐漸有了自己的大模樣、大格局。一代代西安交大人懷揣著“胸懷大局、無私奉獻、弘揚傳統、艱苦創業”的西遷精神,甘於寂寞、樂於奉獻,用激情、熱血和青春芳華,鑄就了中國高等教育史上戰略佈局調整的成功範例。

來到西安這麼多年,怎麼就突然想起來給習近平總書記寫信呢?丘大謀教授跟小布分享了他的想法。

“黨的十九大召開之後,我們學習了十九大精神,大家就在思考該怎麼把國家建設得更好。我們要積極回應十九大的號召,以後為建設西安、建設西北、建設國家做出更好的貢獻,所以就寫了這封信。”

|交大“飲水思源”碑|

讓丘大謀激動的是,習總書記真的給他們回信了!“國家這麼重視我們,我很感動,也讓我更有幹勁了。體力活我是幫不上忙了,但我的腦力還能再發揮發揮餘熱,再為國家做點貢獻”。

回望過往,展望未來,丘大謀教授很是感慨,他說的一段話,也深深打動了小布——

“年輕的時候全家遷過來,在西北、在西安這片土地上奮鬥了一輩子。積極回應遷校號召來到西安,是個人的抉擇,是時代的呼喚,更是國家的需要。雖然現在看來,在物質方面自己與很多當年留在上海的同學相比有一定差距,但是自己沒有後悔。人活著就要有點精神,有句話講‘前人栽樹後人乘涼’,自己當初的抉擇是值得的,很自豪自己是遷校行列中的一員,為了祖國的建設發展,我無怨無悔。”

|如今技術先進的實驗室|

|西安交通大學北門|

丘大謀教授也為新一代交大人提出了期望——當代青年人更需要把個人發展融入國家發展當中,並成為自己的使命擔當,希望新一代交大人擔負起傳承西遷精神的責任,在交大“雙一流”建設和中國西部科技創新港建設中,在服務國家發展大局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人物介紹

丘大謀,1955年從哈爾濱工業大學研究生畢業,1955年8月分配到交通大學鏡像教研室當教師。1957年隨交大第二批西遷到西安。西安交大潤滑理論及軸承研究所教授、博導。

1956年,交通大學師生員工響應黨和國家號召,從上海遷往西安。61年來,西安交通大學堅持“紮根西部、服務國家、世界一流”的定位和目標,為國家特別是西部地區培養了大批優秀人才,創造了許多重大科技成果,並形成了以“胸懷大局、無私奉獻、弘揚傳統、艱苦創業”為主要內容的西遷精神。

今天的西安交大,正致力於建成大師薈萃、學子神往、棟樑輩出、影響卓著的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學,已成為大西安一張閃亮的城市名片和城市品牌。

西安將與西安交大師生員工一起,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西安交大西遷精神作出的重要指示,弘揚傳承好西遷精神,為西部發展、國家“一帶一路”建設貢獻力量!

文:英飛 | 編輯:答案

部分圖片和資料來自網路

點擊查看往期文章精選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