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一文看懂張小龍微信公開課演講,微信下一步計畫全在這裡!

在2018年微信公開課pro上, 騰訊高級副總裁張小龍介紹了過去微信在小程式、小遊戲、公眾號等方面的佈局, 並透露了微信2018年的走向。

以下是根據張小龍演講所整理的9個重點, 涵蓋微信、公眾號、小遊戲, 小程式, 價值觀等等。

1、隱私保護很重要, 從不看聊天記錄

微信從不做系統推送, 不討好用戶, 不誘導用戶, 甚至包括不想做太多的活動去感動你, 然後帶來一些流量。

2、微信公眾APP將會發佈

微信已經在做公眾號的獨立App, 且將很快發佈。 不會做資訊流, 確實想過提高用戶查找所訂閱公眾號的效率, 但這並不是要做資訊流。

3、讚賞是給作者的, 作者將成為獨立欄目

讚賞即將回歸。 接下來可能會直接對作者進行讚賞。

4、小程式不會取代APP

小程式跟 App 是兩種不同的應用組織方式, 不認為小程式是要來取代 App 的。

5、小程式沒有入口

小程式的真正入口在於線下——掃描二維碼。

未來還可能通過智慧眼鏡掃描, 直接打開小程式, 實現“眼見即所得”。

6、用完即走

用完即走的本質是任何一個工具都是幫助用戶完成一個任務。 當我們完成一個任務以後, 我們當然希望用戶能做別的事情, 而不是耗在一個工具裡。

7、玩“跳一跳”是一件正經事

當時, 開發跳一跳小遊戲, 主要是為了探索小程式和小遊戲威力, 結果超出了我們的預期, 現在跳一跳的DAU(日活躍用戶)已經達到1.7億。

張小龍表示希望在微信平臺裡面有很多高水準的小遊戲, 玩一個小遊戲變成一個正經事, 而不是一個純粹的浪費時間的事情。

8、抵制小遊戲外掛

在跳一跳火爆的時候, 微信打擊外掛採取了很特別的辦法, 看使用者是否有成長曲線。

9、跳一跳3000分以上來PK

現在能夠打到 3000 分以上的用戶到我們的辦公室, 當著我們的面打一下, 並且他可以獲得一個很特別的禮品。

以下是張小龍演講全文:

大家好!我是張小龍。 歡迎大家來到微信公開課。

剛剛出現的是我打遊戲的畫面, 被大家看到了, 那個不是我最好的水準,

因為有點緊張, 我最高分曾打到6000多分。

當然我是練習了很久了, 並不是我比大家更厲害, 而是我有很多時間去練習, 這個遊戲我覺得挺好玩, 我自己在遊戲裡面獲得了一個稱號, 叫“無聊大師”, 像上個星期我打了到6000分, 我發現我獲得了一個稱號叫“立地成佛”, 一不小心變成了佛系。

玩這個遊戲的時候, 因為我們在朋友的排行榜可以看到, 所以很多朋友會問我, 你這個分數是自己打出來的嗎?是不是一個外掛或者直接修改後面的資料庫得來的分數, 但這個引發了我挺多思考。

跳一跳這個遊戲其實我們只是把它當成一個Demo來做, 其實是微信新版本裡為了體現微信的小程式、小遊戲這樣一個平臺的威力, 所以我們其實是很匆忙做了一款特別簡單的遊戲。

這個遊戲發佈以後, 其實它的效果有點超出我們的預期, 我們自己開玩笑說, 這個遊戲突然變成了有史以來可能使用者規模最大的一個遊戲, 因為它的DAU大概到了1點幾億。

但同時出現了很多外掛, 我沒有想到這麼小的一款遊戲也會有那麼多外掛, 我朋友圈的朋友也打出了特別高的分, 但是我相信不是他自己打出來的。

1

跳一跳遭遇很多外掛, 引發的兩點思考

第一方面, 當我看到我的朋友用外掛打了一個很高的分的時候, 我的意識裡對他的信任度可能會降低一點點, 朋友之間的信任會出現問題;

另外一個角度來說, 像在跳一跳這樣一個小的遊戲裡面, 如果一個用戶看到裡面有一堆外掛得了很高的分, 對其他一些每天在練習,試圖把自己的水準提高,而打一個高分的人就很不公平,他可能就沒有動力繼續去練習,繼續超越自己個人的最高分數。

所以這樣一個行為,外掛行為其實破壞整個系統的規則,並且讓規則立即變得失效。

所以,我們這個小遊戲發佈以後,我們就開始花了很多很多時間來打擊外掛。

對於外掛來說,其實這種對抗是無止境的,你今天用這種能力對抗,可能第二天外掛又提高了一種新的辦法。

我們採取了一些特別的辦法,這裡可以洩露一點點,對於這樣一個遊戲來說,其實它的成長是非常艱苦的,我並不認為有任何一個人可以不經過練習就立即達到一個非常好的水準。

按照這一點,我們會判斷每個人是不是有一個成長曲線,如果不符合這樣一個成長曲線,我們認為這個可能是你作弊的一種行為。所以大家應該看到了,最近朋友裡面的外掛高分突然就少了。

我們也看了一下,系統裡面超過3000分的大概有30個人左右,我們遊戲的同事跟我說,希望通過我在這裡發一個邀請,在目前這樣一個時間點,我們想請現在能夠打到3000分以上的用戶到我們的辦公室,當著我們的面打一下,並且他可以獲得一個很特別的禮品。

當然其實我們是想看一下,人類在這樣一種運動裡面,最快的一個進步速度可以有多快。

順帶說一下,可能很多人會奇怪為什麼我把跳一跳的分數打的這麼高?它看起來似乎是一個很無聊的遊戲,但是在我看來,它可以讓我很放鬆、很平靜,是一個放鬆的手段。

可能跟大家對它的認知不一樣,很多人對它的認知是這個東西讓人更緊張了,心跳加速了,但是在我看來完全不會,“跳一下”、“跳一下”只是一個很平靜的過程而已,所以大家如果花一點的時間,練到一定的水準以後,你也會像我一樣把這個遊戲當做讓自己放鬆的一個辦法。

2

對於產品的幾點思考

這是我在公開課的第三個年頭,其實我特別開心每年可以有這樣一個機會,跟在座的各位聊一下關於微信的一些思考。

好的產品會自己說話

我一直認為一個好的產品是自己會說話的,但現在我認為微信到如今將近10億用戶的一個時間點,也許我們在適當的時候,應該把我們背後的一些理念、一些自己的想法,如果能更清晰地表達出來,有助於用戶和整個生態對我們的理解。

但我還是認為“好的產品自己會說話”,所以大家也看到這麼幾年以來,我們從來沒有開過自己的發佈會。

我記得很早以前微信有一個版本,它的啟動頁是一個大幕,然後它拉開了,出來一些文字,我一直認為那樣的一個東西才是微信的發佈會,就是每一次一個新版本,出現我們想要表達的東西,那就是微信的發佈會,就像這次我們在啟動頁裡面說,玩一個小遊戲才是正經事。

為什麼我們會說玩一個小遊戲才是正經事?就像剛才解釋的一樣,對我來說,它是一個很放鬆的方法,我也很期待這樣一個小遊戲,因為它簡單到讓你可以有一個面對自己,一個最個人的時刻。

大家在微信上的時間,因為你可能會有很多的消息要處理,朋友圈裡有很多資訊要你去點贊、評論,可能還有很多工作的資訊也夾雜在裡面。

這個時候玩這樣一個小遊戲,反而是一個非常正經的事情,當然我們也期待有更多的小遊戲能像跳一跳這樣,跳一跳不是我們刻意做的遊戲,它只是我們小遊戲平臺的一個實驗,我們希望有更多的協力廠商遊戲能夠像跳一跳這個遊戲一樣得到用戶的喜愛。

微信怎麼做一個最好的工具?關鍵是做好對或錯的選擇

回顧一下微信到底是什麼,微信的未來會是什麼樣的?

我之前我們說過微信是一個工具,到現在我還是這麼認為,微信就是一個工具。我們的目標是要做互聯網上最好的工具,這個目標其實挺大,也挺難,因為我們確實只是希望做一個最好的工具,所以我們很少去談平臺,其實也很少談生態,對用戶來說平臺是什麼,生態是什麼他並不關心。

怎麼樣才能做到最好的工具?我覺得除了要有最專業的能力以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標準,就是我們會面臨有很多很多的決策,可能我們每天都要面臨很多決策。

作為一個最好的工具,我認為是經常要做出一種選擇,在你做出一個決策的時候你認為這樣做是對的,但是那樣做可能是利益最大化的,在對和錯以及利益最大化方面我們經常會做出這樣的選擇。

對微信來說,我認為我們每天在做的選擇裡面都遵循一個標準,就是這個事情是對的還是錯的,而不是說它是不是一個利益最大化的。

有很多人會說微信很克制,微信很有情懷,但是內部我們從來沒有說過“情懷”兩個字,也從來沒有說過我們要克制自己的欲望,因為做一個好的事情並不是克制什麼,而是要判斷什麼樣的事情是該做的,什麼是對的,什麼是對錯,這樣一系列的判斷很理性的過程。

而不是靠一個感覺我這樣很有情懷就好了,所以大家看到微信好像每一個版本的變化不是非常大,但是包含了很多選擇,更多是一種捨棄,很多事情我們做了,但是我們覺得不好,就捨棄了。

關於對錯,我記得以前有一句話大概是這樣說的,大人只講利益,小孩才談對錯,我覺得做產品也是這樣的,我們如果只是從利益的角度出發,可能會讓我們的產品越走越偏,變成它裡面只是一些利益的堆砌,這樣我認為會失去產品更本質的東西。

尊重用戶和個人,是微信必須堅持的

我覺得做好這樣一個產品,可能我們需要很多專業的能力,以及對於一個事情的判斷有很多,但是在產品之外,我覺得對微信來說,有一個價值點是我們所遵循的,就是尊重用戶,尊重個人。

在這一點上我蠻自豪的,我覺得微信在這一點上比其他很多產品做得更好,但是我們也經常用這一點提醒自己,這是我們最本質的一個東西,我們怎麼樣去堅持它。

之前看朋友圈,有朋友貼出來一個圖,是微信新註冊用戶收到的微信團隊發出的一段話,這段話是從QQ郵箱開始的傳統。

舉個例子,我們在很多產品裡面都會看到“您”這個字,但是在微信我們說不能對用戶稱“您”,而是“你”。我們並不需要用一個很尊敬的態度稱呼用戶,而是應該當朋友一樣稱呼,所以應該是一種很平等的關係,這個寫進我們的產品條約裡面去了。

後來再也沒有人敢在產品中對使用者過於尊敬,因為我們一旦對用戶過於尊敬,那說明我們可能懷有目的,可能需要騙一點什麼東西過來。

所以我們說尊重用戶和尊重每一個個人,意味著我們可能把用戶當做朋友,意味著我們必須給使用者提供最好的產品和服務,當然也意味著別的什麼——我在這裡可以簡單羅列一些:也意味著我們不會去看使用者的聊天記錄,從微信第一個版本的時候,它的系統就是這樣設計的。

我們覺得從技術的角度,大家可能會有很多需求,我們希望能夠做到聊天記錄雲端的同步,換一個手機,所有的聊天都還在那裡。我要感謝當時的Tony(騰訊創始人之一張志東),他說從安全性的角度來看,所有的聊天記錄都沒有保存其實是最好的,我們從那個時候開始,一直堅持我們的系統設計是不保留使用者的聊天記錄的。

當然很多用戶會挑戰我們,說我們居然連這樣一個雲端同步的能力都做不到,但是我們只有苦笑,因為我們相信從對用戶隱私保護的角度來說,系統裡面沒有使用者的聊天記錄其實是最安全的。

當然我們也更加不會有其他一些侵犯用戶隱私的行為,包括我們從來不會給使用者發任何的騷擾資訊。大家可以回顧一下,大家在微信裡面有沒有收到過任何一條系統下發的行銷資訊,應該是沒有的。

在尊重用戶的層面來說,我覺得我們算是業績做得最好的一個產品,當然它會體現到每一個小點裡面,包括我們不發任何系統的推送,我們不去做任何誘導的行為,也包括我們不允許協力廠商做任何誘導用戶的行為,甚至包括我們不想做太多的活動去感動你,然後帶來一些流量。

舉個例子,現在快到年底了,可能每個產品都會把自己換一個節日的LOGO,並且幫助你回顧過去一年的生活來感動你,但我們並不想做太多這樣的事情。我覺得故意去感動一個人也是挺不尊重他的表現。

整體來說,我覺得我們在產品裡面要保持特別高的專業度,同時我們希望真正能夠把用戶當成朋友看待,而不是把他當做一個聽從我們驅使的群體,這樣都不是太尊重他的表現。

對於微信,從它第一批用戶開始,直到現在,它已經經過了好幾年,甚至到了如今將近10億規模的時候,反而是我們自己要提醒自己更多,其實我們到現在還是把它當成一個幾年以前剛剛上市的一個產品來看待,我們希望能繼續保持這種心態。

3

關於“用完即走”

去年提到“用完即走”,我發現大家對於這個詞有特別多的一些誤解。大家都會說,因為大家都離不開微信,所以才會說“用完即走”,去年對這點可能沒有解釋得特別清楚,我其實只說了上半句話,用完即走,但其實還有下半句話,走了還會回來。

用完即走的本質是任何一個工具都是幫助用戶完成一個任務,越高的效率越好。當我們完成一個任務以後,我們當然希望用戶能做別的事情,而不是一定耗在一個工具裡。

比如說用微信,我們當然希望微信能給用戶帶來更多的幫助,但並不意味著我們希望用戶一直低效率地在微信裡處理事情,如果他一天資訊的處理要用兩個小時。

那我們應該幫助用戶盡可能在兩個小時之內處理完,而不是說一定要把兩個小時的任務變成三個小時,讓他在微信裡花費更多的時間,我認為如果那樣就不是一個用完即走的概念。

所以用完即走和用戶再回來,其實並不矛盾,相反只有當一個用戶在一個工具裡用得很愉悅,用得很高效,他才會下一次回過頭來使用這個工具。

我們現在說的小程式也是這樣的,小程式應該是説明使用者盡可能在短的時間裡面完成一個任務,並且離開這個小程式,這樣的話他才會有很好的體驗,下一次他會繼續回來用這樣一個小程式。

當小遊戲發佈的時候,也有人說小遊戲是不是用完即走?我覺得小遊戲也是小程式的一種,它跟過去的APP帶給用戶最大的不同是,它比過去APP使用都更為方便、更加快速。

像我們在一個群裡面,以前如果有人說我們鬥地主吧,我發現很有意思的地方是,大家並不是下一個鬥地主的APP,而是寧願買一個撲克牌回來。

我們在小程式做了一個鬥地主的小遊戲,往群裡一發,發現這個效果比APP好很多,因為對群裡每一個人來說,只要點開這樣一個小遊戲,立即可以跟朋友玩一局了,這樣一個體驗我覺得是比APP要好很多的一個體驗,並且它是一種真正的用完即走的概念,就是群裡面有這樣一個消息過來,點開用完了,不用再去管它。

4

關於“去中心化”

“去中心化”的概念,微信作為一個具有平臺屬性的工具,它肯定會有一些平臺性的內容,比如訂閱號、小程式等,這個時候我們需要有一種態度,即我們是怎麼面對這樣一些平臺內容的。

我們從很早以前就一直堅持我們的平臺是一個“去中心化”的平臺,我覺得“去中心化”與其說是平臺的策略,還不如說是一個觀念,這個觀念代表著我們去看待這個世界的方式。

在一個“去中心化”的世界裡,每個獨立的個體都有自己的思考,都有自己的大腦,我們認為這樣一種系統的健壯度,可能會遠遠超過只有一個大腦來驅動的系統。

當然也有很多人會說,微信自己就是一個最大的App了,所以微信本身是不是就是一個“中心化”的存在?

我覺得現在的移動互聯網跟前幾年比起來有一個很大的變化,互聯網剛起來的時候,每個人可以流覽無數的網頁,在各個網頁之間跳來跳去;但現在大家的時間和精力可能都集中在少數幾個頭部的App裡面,微信可能是這些頭部APP裡面用的人最多的,或者說最耗用戶時間的。

但即便如此,我也並不認為微信是一個“中心化”的存在,因為微信裡面可能會提供非常非常多的服務,這些服務都是由不同的公司來提供的,微信只是一個提供服務的地方,並且微信並不給這些服務提供一個特別中心化的流量,而是由用戶自己去發現。

微信平臺一直想遵循這樣一個原則,就是我們不應該去影響各個服務的存在,我們所做的應該是盡可能的讓更有價值的服務自己能夠浮現出來被用戶找到,而不是我們去左右,這也是我們剛才說的去尊重用戶的一個體現。所以之前的公眾號,我們也是這樣一個思路。

到目前為止,一個新的用戶在微信裡面,系統不會推薦他去訂閱某一個公眾號,將來也不會。同樣的,對於小程式、小遊戲來說,我們也希望是一個“去中心化”的平臺,我們把選擇的權力交給用戶自己來做。這是關於“去中心化”的思考。

5

關於公眾號的一些思考

我知道在座的朋友對於公眾號、小程式會有很多的期待。我們最近一年在小程式裡面投入了特別大的時間和精力,但公眾號還是很多人特別關注的,我自己也覺得在公眾號這裡,我們的進展可能會比小程式慢一點,但我們還是繼續在努力改進它,我也把大家對於公眾號的幾個期待,以及我們的行動簡單的說一下。

第一件事,是關於大家很期待的App

之前,有很多朋友在期待公眾號App的發佈,其實我們之前是做了一個App,但是我們一直沒有發佈,因為我覺得它還沒有完全達到我們的一個預期,當然我們也會看是不是對它的預期太高了。

大家也會看到,公眾平臺的發佈後臺其實是在PC裡面的,這其實是挺奇怪的一件事情,因為微信是為手機而生的,我們對於PC版本很慎重,我們故意不去做重它。

甚至在很早以前就說PC版本只是一個輸入的地方而已,它不應該是一個特別獨特的版本,但是對於公眾平臺的管理平臺,我們把它做成了一個PC端平臺,所以我認為我們很早以前就應該要出這樣的手機端了,只不過後來因為我們自己的原因一直沒有出,其實挺可惜的。

後來,當我們想要出的時候,我們反而會想,應該把電腦的東西直接移植過來,還是我們要針對手機平臺單獨設計一個更好的公眾號的App?在這個點上我們糾結了特別長的時間。

當然,現在這個App我們已經做得差不多了,可能很快會對外發佈出來。

第二件大家可能很關注事情,就是關於公眾號讚賞的事情

對讚賞這方面,我們在2017年跟蘋果做了一些很好的合作,可能是因為紅包和讚賞這樣的一些行為是比較有中國特色的,所以在早期的時候,像蘋果這樣的公司它不一定能體會到這樣一種功能,所以它可能挺難理解這樣一種中國特色的東西的。

後來經過一些協調,大家取得了一些共同的認知,所以我們很快會把“讚賞”恢復回來,並且我們會做一個很大的改動,就是對於讚賞來說,我們之前的讚賞其實是對一個公眾號做讚賞,但其實這裡的本質應該是對作者做讚賞才對。

所以這裡給大家一個思考,我們現在的讚賞對公眾號這樣一個行為,是對的嗎?還是我們應該直接對公眾號背後的作者讚賞?這是不是一回事。

在跟蘋果這次協調裡,反而讓我們思考更多的東西,我們覺得要改造我們的作者體系。在之前公眾號的體系裡,我們並沒有把作者當作一個獨立的單元來對待。我們新的改版中,讚賞將會是針對作者進行讚賞,而不是針對一個公眾號進行讚賞。

所以大家可以想像,將來在公眾平臺裡,你會看到作者是一個獨立的欄目,每個作者我們會看到他的介紹,看到他歷史上曾經發表過的文章,一個作者可以對不同的號進行投稿,所以作者會被我們更加重視的重構一下。

另外一個也有很多人提出來“公眾號只能寫長文”,我覺得這與我們早期公眾號沒有做一個獨立的APP有關。

因為如果是一個手機裡的APP,我們可能在很早以前就會想到我們應該更多的鼓勵用戶用手機做創作,而不是一定要在電腦上寫長文出來,我們也會想有沒有別的方式使我們在系統裡面產生一些短的內容,這是我們在公眾號體系裡面下一步會做思考的問題。

第三件事情,有人問訂閱號要不要做資訊流?

前段時間還有一個事情也讓我挺驚訝,很多人在討論訂閱號要不要做資訊流的問題,你們覺得應該做嗎?其實我們並沒有想過要把訂閱號作為一個所謂的資訊流。

訂閱號只是大家訂閱的一個集合,我們的想法是我們應該去改善一個用戶對於訂閱的所有東西的閱讀效率,對用戶訂閱的東西怎麼樣才能找到它,找到重點,這個是我們想要去做的,但到最後就變成大家以為訂閱號本身要做成一個所謂的資訊流,這個就很奇怪,這是兩回事情。

如果大家一定要去看所謂的資訊流,大家可以用我們的“看一看”,在裡面看一些資訊,但是訂閱號本身是用戶自己訂閱的,所以我們只會去改善閱讀效率,而不是胡亂變成不受掌控的資訊,以上是關於訂閱號的內容。

6

關於小程式

自從去年,我們在這裡提出小程式以後,這一年過得有點風風雨雨,但總的來說,我覺得我們最初的預想達到了。

最初的時候我們特別害怕,有了公眾號那樣一個積累,我們特別害怕提出一個新的概念,這個概念被炒的很火,有一堆人過來說這是一個風口,這是一個絕對不能錯失的機會,想盡一切辦法把它變成一種被透支的流量,然後它就掛掉了。

我們特別擔心這樣一種情況的出現,所以在去年的時候,我們其實看起來特別保守,說我們在小程式方面什麼都沒有,大家不要指望太大了,它真的只是針對線下這樣一個場景做的一種應用。

小程式作為新的平臺,我們寧願“先緊後松”

但是事實上這樣的效果很符合我們的預期,因為在朋友圈裡面已經發生了太多次各式各樣的、很奇怪的,我們預想不到的、行銷性很強的行為,使得我們屢屢要跟他做一些對抗,所以在小程式這樣一個新的平臺,我們寧願先緊後松,寧願在一開始採取一些更保守的策略。

我們在發佈以後,大家可以在小程式這裡不斷更新自己,逐步提供自己的能力,讓整個小程式平臺的能力能夠豐富起來。

一直到這個版本小遊戲的發佈,通過一個遊戲他才明白了什麼是小程式。我承認對很多普通用戶來說,他其實並不關心什麼是小程式,什麼是遊戲或者小遊戲,但我特別高興我們通過類似於跳一跳這樣的例子告訴他,他不用關心什麼是小程式,也不用關心什麼是小遊戲,對於他來說他能立即觸達,並且使用它。

關於小程式我還想多說幾句,對於小遊戲,應該說這是我們抱以最大希望的一個項目,也是我們花了最多的時間努力做好的一個事情,我們對它有足夠的耐心,可能比協力廠商更有耐心一些。

那是因為我覺得對一些面向未來的基礎的架構性設施來說,我並不覺得說我們設計好它的功能,用戶立馬捲入進來就獲得成功了。

相反,我覺得我們需要更長的週期鋪墊它,需要它慢慢成長起來,對於小程式我只能說,我們對這樣一個形態耐心非常足夠,我們希望能夠看到它一步一步成長起來,我們並不希望它突然變成一個被催肥的東西,所以我也希望大家能夠跟我們一樣,比較有耐心去看待它。

小程式是萬事萬物的一個表達語言

我們為什麼這麼看好它?所有的概念在上一次的公開課已經講的特別細了,在我們看來小程式還是代表了一種表達方式,我認為在未來萬事萬物可能都是包含資訊,所有的資訊都需要用某一種方式被人觸達,跟人溝通,小程式剛好是這樣一種資訊的組織方式或者說是一個資訊的載體。

所以小程式最終的目的不光是線上上可以玩一個遊戲或者獲取一個服務的資訊,對於線下,對更多的一個場景它就代表了我們所能接觸到的,所能見到的任何事物它背後的資訊以及對於它背後資訊訪問的方式。

所以我們希望通過小程式作為萬事萬物的一個表達語言,它就是做溝通的一種資訊組織方式,這是我對小程式更為抽象的一種表達。

微信擁有最好的時間和機會來做這個事情

對微信來說,我覺得我們有最好的機會來做,可能歷史上很多公司也曾經嘗試過要通過一種更輕量的方式讓人們更加方便地獲取資訊,但是我認為,我們甚至可能比其他包括手機廠商在內的更多平臺,更有一些優勢來做一種跨平臺,讓資訊無處不在,隨時可以訪問到的一種資訊技術的組織形式。

所以對於小程式來說,可能外界也會對它有一些誤解。

1.小程式不是專門為電商準備的

比如說很多人會把我們的一些系統性、平臺性的行為影射為當前的風口,但我們從來都不是為任何一個風口去做任何特定的事情,所以有些人說小程式是不是專門為電商準備的?

當然,這是不可能的。我承認其實會有很多的電商會用小程式這樣一個形態,做了很多很有創意的一些電商的應用,對此我們特別鼓勵,但是我們不會說小程式是專門為某一個領域去準備的。

就像小遊戲也是一個小程式,但是我們不會說小程式是為遊戲準備的,就像公眾平臺一樣,我們更多希望小程式是一個通用的平臺,我們不會專門去扶持一個平臺裡某一個領域的應用,我們希望把一個平臺做的足夠抽象,反而使得不同的行業可以在裡面獲得一些更好的、創新的空間。

2.微信不會給小程式做中心化的導流入口

大家還會有一些誤解的地方,是微信會不會給小程式做一些中心化的導流措施?其實我們還是那句話,我們希望小程式是一個基於去中心化而存在的一個更大的平臺。

當然,在新的版本裡面會發現,很多人說微信給了一個很大的入口,就是一個下拉的視窗,可以下拉到一個小程式出來了,對不對?在這裡我想給大家演示一個特別神奇的東西。

打開微信的第一頁,使勁往下拉,你會看到底下有一行字。很多人會說上面是一個入口,它到底是不是入口呢?

我不太願意回答,我是希望你往下拉,那個回答就貼在那裡了:“這不是入口”,它不是吃的,不能入口,它如果一個入口的話,那我們說了半天的“去中心化”豈不是毫無意義了嗎?所以它是一個什麼?

它只是一個工作列,是一個快捷方式,是我們對於小程式的一種切換快捷方式。如果大家用過Windows或者別的作業系統,你可以回想起來在不同應用間是怎麼做切換的。

通過上一個版本,我們做了兩個事情,第一個我們通過下拉這樣一個方式,使得小程式的切換更為簡單了。每一個小程式的右上角有一個圓形的按鈕,這個按鈕是用來關閉的,當然你長按它也可以看到一個任務的切換。

但是我們認為那個圓形的按鈕其實跟之前大的版本圓形按鈕很像,所以你一按它那個小程式就縮回去了。所以,這裡並不是一個中心化的入口,它只是我們對於小程式切換更好的一個工作列,是一種切換的方式。

3.小程式跟App是兩種不同的應用組織方式

還是會有人問我,小程式跟App之間是一個什麼樣的關係?我覺得小程式跟App是兩種不同的應用組織方式,我們並不認為小程式是要來取代App的,相反小程式是要去豐富APP的很多場景,在很多場景裡面可能一個App太重了,反而變得不方便,比如說你線上下看到一個東西,你非要針對這樣一個東西下載一個App的話,是一個挺難做的事情,門檻太高了。

就像我們之前說的,我們希望小程式的觸達是通過掃描一個二維碼,甚至在更遙遠的某一天,是通過一個眼鏡直接可以打開一個小程式,這是真正能夠做到所見即所得的事情,我們看到任何的事物可以立即打開小程式,我們希望是這樣的東西,而不是去下載一個App。

對於線下來說,我們更多是希望掃描二維碼,那麼對於線上來說是什麼樣的方式呢?當然大家首先想到是通過一個入口,但這不是我們的目標,對於線上我們一直在推動一個事情,大家也看到今年的微信和去年的微信有一個很大的差別是:

裡面有“搜一搜”功能,可能大家用得還不多,但是沒關係,我們也特別有耐心,我們希望這個功能打磨的越來越好,有更多的人慢慢用得多起來,搜一搜裡面包含了一個很重要的任務,是能夠搜到小程式的資料或者搜到小程式提供的服務。

如果大家現在打開手機搜一個航班號,其實你會看到一個結果,這個結果是關於這個航班的即時的資訊,這個資訊不是我們提供的,是一個小程式來提供的。我們把這個航班號的搜索直接轉移給了小程式去完成,並且把小程式的結果回饋回來了。所以在未來,我們希望有更多的線上小程式的觸達是通過搜索這樣一個能力做到的。

7

關於小遊戲

另外,這裡想提一下關於小遊戲,小遊戲也是特別多的人關注的東西,後面有關於小遊戲介紹的專場。

跳一跳發佈以後,我看到很多用戶的回饋,其中有一個回饋我覺得講的特別有意思,很多人說跳一跳有毒,想把它給卸載了,我就很開心,因為他卸載不掉它,因為他也是根本不需要去安裝的。

當然這個看起來好像引起用戶的困惑了,因為他不玩了,居然沒有辦法卸載它,但其實這才是小程式本身的定義,就是你不用它就可以了,並不存在要把它卸載這回事,它並不需要你卸載。

小遊戲是我們在小程式這樣一個平臺很好的實驗,我們希望通過小遊戲這樣一個平臺,能夠吸引到更多的遊戲開發廠商進來,並且是基於小遊戲所定義的這樣一個平臺規則。

我希望它是能夠讓用戶發現和體驗到更多更好的一些遊戲的存在,這次在小遊戲的發佈裡面有一個小遊戲叫做紀念碑穀,我覺得它的製作品質非常高。所以小遊戲應該是我們近期最大的探索,當然它還有很多問題需要我們一步一步解決,這裡還是挺值得我們去期待的。

我們希望在微信平臺裡面有很多高水準的小遊戲,玩一個小遊戲變成一個正經事,而不是一個純粹的浪費時間的事情。

8

關於企業微信

最後在這裡我想提一下關於企業微信。

外界可能對企業微信也會有很多的期待,其實我們自己在用微信的時候,我們自己也體會到很不方便的一點,我們微信裡被各種各樣工作的資訊所充滿了,特別對於騰訊來說,大家也知道有網上工作的習慣。

有了微信以後,我覺得大家的工作的強度更大了,並且更辛苦一些了,所以有時候我們自己內部也說,能不能把工作資訊轉移到企業微信裡面去?

企業微信這裡想要提的一點是,很多企業會提一個需求,我們怎麼樣通過企業微信接觸到企業之外的客戶,這些企業之外的客戶目前都是在用微信?

這裡就產生了一個需求,企業微信裡面的員工怎麼樣通過企業微信去直接跟微信的客戶發消息?

我們最近正在做這樣一個事情,就是讓微信和企業微信之間的消息可以互通,也就是一個微信的用戶加了一個企業微信的用戶,但是在他看過來並不用區分微信的帳號到底是在微信裡,還是在企業微信裡,所以我們正在做這樣一種消息的互通.

希望通過這一點能幫助企業員工,給他們更強的能力,使得他不必再用個人微信號去添加一些微信的顧客、微信客戶,而是用企業微信就可以做這樣一個事情,這是關於企業微信下一步的展望。

9

微信下一步的重要計畫:探索線下生活

其實說到這裡,我想我講的東西可能也差不多了。

我們剛才回顧了一下微信的基本態度,以及公眾號、小程式、小遊戲我們對它的一些看法,這裡我們還有下一步想要探索的事情,可以跟大家聊一下。

如果我們回顧一下整個互聯網的發展歷史,我們會看到互聯網是幫助人們更好的實現線上生活的一種全新的技術手段,我記得在最早的時候,我們上網,我們叫上網衝浪,當時你有一個電腦,有一個流覽器,有一個網線就可以上網衝浪,每個人都覺得很興奮,因為通過一個電腦你打開了一個全新的世界。

現在為什麼沒有這個提法了?因為現在每個人拿一個手機就在衝浪,這個時候我們也不把拿手機叫上網了,我們把它叫做“沉迷於手機”。

所以這裡面給人一些思考,最早的時候我們希望互聯網能夠幫助人們把生活搬到線上,更多的進行線上生活,包括這幾年共用經濟、智慧零售的發展,看起來都是把我們的生活引導到一個方向,就是線上生活。

包括我們自己,包括微信,也都是在整個互聯網或者說世界互聯網的領域發展的特別快,包括我們的線上支付等等,其實是比國外發展的更快一些,當然這些點都讓我們特別自豪,有的時候我們會想一個問題,為什麼我們會在移動互聯網的時代發展的更快一些?

我覺得這也是跟中國這樣一個國情有一定關係的,因為我們生活在一個人口特別密集,並且大城市化的環境裡面,每個人都瘋狂的追求效率要更高一些,也就是說我們花了大量的時間線上上,我們可能除了工作之外,我們一有時間就拿出手機來,我們所有的業餘時間都下放到一個手機裡面。

所以微信一直在給我們這樣一些提示,包括很早以前我們就說放下手機,多和朋友見見面之類的東西,這些確實是我們的一些思考,包括微信在內,我們正在幫助人們越來越多實現了互聯網早期的夢想:

就是盡可能的線上生活,但是到現在我們開始懷疑這一點了,因為現在看起來每個人,甚至一個人他放假了出國旅遊,到了一個風景優美的旅遊景點還在看手機,也就是說我們越來越被手機控制了幾乎所有的時間。

這個事情如果再往下一步想,也許除了我們的大腦跟手機有一個關聯,可能其他的一些體驗變得都不重要了,有的時候我們會反思這一點,我們提供了足夠多的線上服務,我們最終的目標是不是希望人們完全把生活搬線上上去,這個就跟《駭客帝國》的場景差不多了,這個也是挺可怕的事情。

所以我們下一步在微信裡,可能會去做跟線上相反的另外一個事情,就是探索線下這樣一個事情。其實探索線下我們一直都有這樣的想法,所以在微信剛出來的時候有一個探索線下的功能,叫附近的人。

這是探索人,我們其實是更多希望能夠把目光放到附近各式各樣的生活設施裡面去,探索下面的生活,所以2018年我們希望能做一些新的嘗試,我認為探索線下的精彩生活,這是我們下一步想要嘗試的一個方向。

非常感謝大家,我覺得我今天非常高興在這裡跟大家分享一些微信和微信團隊背後的一些想法。

圖文來源於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若侵權,請及時與我們聯繫。

最農控股董事長藍翔自最農公社創辦以來,以天下健康為己任,從事有良心、有道德和堅持的新農業事業。以互聯網+農業+金融+小鎮的方式,以大旅遊、大健康、大農業、大資料為主題,以農業迪士尼樂園為核心,通過線上、線下整合農業產業鏈的資源,打造中國農業第一平臺。

對其他一些每天在練習,試圖把自己的水準提高,而打一個高分的人就很不公平,他可能就沒有動力繼續去練習,繼續超越自己個人的最高分數。

所以這樣一個行為,外掛行為其實破壞整個系統的規則,並且讓規則立即變得失效。

所以,我們這個小遊戲發佈以後,我們就開始花了很多很多時間來打擊外掛。

對於外掛來說,其實這種對抗是無止境的,你今天用這種能力對抗,可能第二天外掛又提高了一種新的辦法。

我們採取了一些特別的辦法,這裡可以洩露一點點,對於這樣一個遊戲來說,其實它的成長是非常艱苦的,我並不認為有任何一個人可以不經過練習就立即達到一個非常好的水準。

按照這一點,我們會判斷每個人是不是有一個成長曲線,如果不符合這樣一個成長曲線,我們認為這個可能是你作弊的一種行為。所以大家應該看到了,最近朋友裡面的外掛高分突然就少了。

我們也看了一下,系統裡面超過3000分的大概有30個人左右,我們遊戲的同事跟我說,希望通過我在這裡發一個邀請,在目前這樣一個時間點,我們想請現在能夠打到3000分以上的用戶到我們的辦公室,當著我們的面打一下,並且他可以獲得一個很特別的禮品。

當然其實我們是想看一下,人類在這樣一種運動裡面,最快的一個進步速度可以有多快。

順帶說一下,可能很多人會奇怪為什麼我把跳一跳的分數打的這麼高?它看起來似乎是一個很無聊的遊戲,但是在我看來,它可以讓我很放鬆、很平靜,是一個放鬆的手段。

可能跟大家對它的認知不一樣,很多人對它的認知是這個東西讓人更緊張了,心跳加速了,但是在我看來完全不會,“跳一下”、“跳一下”只是一個很平靜的過程而已,所以大家如果花一點的時間,練到一定的水準以後,你也會像我一樣把這個遊戲當做讓自己放鬆的一個辦法。

2

對於產品的幾點思考

這是我在公開課的第三個年頭,其實我特別開心每年可以有這樣一個機會,跟在座的各位聊一下關於微信的一些思考。

好的產品會自己說話

我一直認為一個好的產品是自己會說話的,但現在我認為微信到如今將近10億用戶的一個時間點,也許我們在適當的時候,應該把我們背後的一些理念、一些自己的想法,如果能更清晰地表達出來,有助於用戶和整個生態對我們的理解。

但我還是認為“好的產品自己會說話”,所以大家也看到這麼幾年以來,我們從來沒有開過自己的發佈會。

我記得很早以前微信有一個版本,它的啟動頁是一個大幕,然後它拉開了,出來一些文字,我一直認為那樣的一個東西才是微信的發佈會,就是每一次一個新版本,出現我們想要表達的東西,那就是微信的發佈會,就像這次我們在啟動頁裡面說,玩一個小遊戲才是正經事。

為什麼我們會說玩一個小遊戲才是正經事?就像剛才解釋的一樣,對我來說,它是一個很放鬆的方法,我也很期待這樣一個小遊戲,因為它簡單到讓你可以有一個面對自己,一個最個人的時刻。

大家在微信上的時間,因為你可能會有很多的消息要處理,朋友圈裡有很多資訊要你去點贊、評論,可能還有很多工作的資訊也夾雜在裡面。

這個時候玩這樣一個小遊戲,反而是一個非常正經的事情,當然我們也期待有更多的小遊戲能像跳一跳這樣,跳一跳不是我們刻意做的遊戲,它只是我們小遊戲平臺的一個實驗,我們希望有更多的協力廠商遊戲能夠像跳一跳這個遊戲一樣得到用戶的喜愛。

微信怎麼做一個最好的工具?關鍵是做好對或錯的選擇

回顧一下微信到底是什麼,微信的未來會是什麼樣的?

我之前我們說過微信是一個工具,到現在我還是這麼認為,微信就是一個工具。我們的目標是要做互聯網上最好的工具,這個目標其實挺大,也挺難,因為我們確實只是希望做一個最好的工具,所以我們很少去談平臺,其實也很少談生態,對用戶來說平臺是什麼,生態是什麼他並不關心。

怎麼樣才能做到最好的工具?我覺得除了要有最專業的能力以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標準,就是我們會面臨有很多很多的決策,可能我們每天都要面臨很多決策。

作為一個最好的工具,我認為是經常要做出一種選擇,在你做出一個決策的時候你認為這樣做是對的,但是那樣做可能是利益最大化的,在對和錯以及利益最大化方面我們經常會做出這樣的選擇。

對微信來說,我認為我們每天在做的選擇裡面都遵循一個標準,就是這個事情是對的還是錯的,而不是說它是不是一個利益最大化的。

有很多人會說微信很克制,微信很有情懷,但是內部我們從來沒有說過“情懷”兩個字,也從來沒有說過我們要克制自己的欲望,因為做一個好的事情並不是克制什麼,而是要判斷什麼樣的事情是該做的,什麼是對的,什麼是對錯,這樣一系列的判斷很理性的過程。

而不是靠一個感覺我這樣很有情懷就好了,所以大家看到微信好像每一個版本的變化不是非常大,但是包含了很多選擇,更多是一種捨棄,很多事情我們做了,但是我們覺得不好,就捨棄了。

關於對錯,我記得以前有一句話大概是這樣說的,大人只講利益,小孩才談對錯,我覺得做產品也是這樣的,我們如果只是從利益的角度出發,可能會讓我們的產品越走越偏,變成它裡面只是一些利益的堆砌,這樣我認為會失去產品更本質的東西。

尊重用戶和個人,是微信必須堅持的

我覺得做好這樣一個產品,可能我們需要很多專業的能力,以及對於一個事情的判斷有很多,但是在產品之外,我覺得對微信來說,有一個價值點是我們所遵循的,就是尊重用戶,尊重個人。

在這一點上我蠻自豪的,我覺得微信在這一點上比其他很多產品做得更好,但是我們也經常用這一點提醒自己,這是我們最本質的一個東西,我們怎麼樣去堅持它。

之前看朋友圈,有朋友貼出來一個圖,是微信新註冊用戶收到的微信團隊發出的一段話,這段話是從QQ郵箱開始的傳統。

舉個例子,我們在很多產品裡面都會看到“您”這個字,但是在微信我們說不能對用戶稱“您”,而是“你”。我們並不需要用一個很尊敬的態度稱呼用戶,而是應該當朋友一樣稱呼,所以應該是一種很平等的關係,這個寫進我們的產品條約裡面去了。

後來再也沒有人敢在產品中對使用者過於尊敬,因為我們一旦對用戶過於尊敬,那說明我們可能懷有目的,可能需要騙一點什麼東西過來。

所以我們說尊重用戶和尊重每一個個人,意味著我們可能把用戶當做朋友,意味著我們必須給使用者提供最好的產品和服務,當然也意味著別的什麼——我在這裡可以簡單羅列一些:也意味著我們不會去看使用者的聊天記錄,從微信第一個版本的時候,它的系統就是這樣設計的。

我們覺得從技術的角度,大家可能會有很多需求,我們希望能夠做到聊天記錄雲端的同步,換一個手機,所有的聊天都還在那裡。我要感謝當時的Tony(騰訊創始人之一張志東),他說從安全性的角度來看,所有的聊天記錄都沒有保存其實是最好的,我們從那個時候開始,一直堅持我們的系統設計是不保留使用者的聊天記錄的。

當然很多用戶會挑戰我們,說我們居然連這樣一個雲端同步的能力都做不到,但是我們只有苦笑,因為我們相信從對用戶隱私保護的角度來說,系統裡面沒有使用者的聊天記錄其實是最安全的。

當然我們也更加不會有其他一些侵犯用戶隱私的行為,包括我們從來不會給使用者發任何的騷擾資訊。大家可以回顧一下,大家在微信裡面有沒有收到過任何一條系統下發的行銷資訊,應該是沒有的。

在尊重用戶的層面來說,我覺得我們算是業績做得最好的一個產品,當然它會體現到每一個小點裡面,包括我們不發任何系統的推送,我們不去做任何誘導的行為,也包括我們不允許協力廠商做任何誘導用戶的行為,甚至包括我們不想做太多的活動去感動你,然後帶來一些流量。

舉個例子,現在快到年底了,可能每個產品都會把自己換一個節日的LOGO,並且幫助你回顧過去一年的生活來感動你,但我們並不想做太多這樣的事情。我覺得故意去感動一個人也是挺不尊重他的表現。

整體來說,我覺得我們在產品裡面要保持特別高的專業度,同時我們希望真正能夠把用戶當成朋友看待,而不是把他當做一個聽從我們驅使的群體,這樣都不是太尊重他的表現。

對於微信,從它第一批用戶開始,直到現在,它已經經過了好幾年,甚至到了如今將近10億規模的時候,反而是我們自己要提醒自己更多,其實我們到現在還是把它當成一個幾年以前剛剛上市的一個產品來看待,我們希望能繼續保持這種心態。

3

關於“用完即走”

去年提到“用完即走”,我發現大家對於這個詞有特別多的一些誤解。大家都會說,因為大家都離不開微信,所以才會說“用完即走”,去年對這點可能沒有解釋得特別清楚,我其實只說了上半句話,用完即走,但其實還有下半句話,走了還會回來。

用完即走的本質是任何一個工具都是幫助用戶完成一個任務,越高的效率越好。當我們完成一個任務以後,我們當然希望用戶能做別的事情,而不是一定耗在一個工具裡。

比如說用微信,我們當然希望微信能給用戶帶來更多的幫助,但並不意味著我們希望用戶一直低效率地在微信裡處理事情,如果他一天資訊的處理要用兩個小時。

那我們應該幫助用戶盡可能在兩個小時之內處理完,而不是說一定要把兩個小時的任務變成三個小時,讓他在微信裡花費更多的時間,我認為如果那樣就不是一個用完即走的概念。

所以用完即走和用戶再回來,其實並不矛盾,相反只有當一個用戶在一個工具裡用得很愉悅,用得很高效,他才會下一次回過頭來使用這個工具。

我們現在說的小程式也是這樣的,小程式應該是説明使用者盡可能在短的時間裡面完成一個任務,並且離開這個小程式,這樣的話他才會有很好的體驗,下一次他會繼續回來用這樣一個小程式。

當小遊戲發佈的時候,也有人說小遊戲是不是用完即走?我覺得小遊戲也是小程式的一種,它跟過去的APP帶給用戶最大的不同是,它比過去APP使用都更為方便、更加快速。

像我們在一個群裡面,以前如果有人說我們鬥地主吧,我發現很有意思的地方是,大家並不是下一個鬥地主的APP,而是寧願買一個撲克牌回來。

我們在小程式做了一個鬥地主的小遊戲,往群裡一發,發現這個效果比APP好很多,因為對群裡每一個人來說,只要點開這樣一個小遊戲,立即可以跟朋友玩一局了,這樣一個體驗我覺得是比APP要好很多的一個體驗,並且它是一種真正的用完即走的概念,就是群裡面有這樣一個消息過來,點開用完了,不用再去管它。

4

關於“去中心化”

“去中心化”的概念,微信作為一個具有平臺屬性的工具,它肯定會有一些平臺性的內容,比如訂閱號、小程式等,這個時候我們需要有一種態度,即我們是怎麼面對這樣一些平臺內容的。

我們從很早以前就一直堅持我們的平臺是一個“去中心化”的平臺,我覺得“去中心化”與其說是平臺的策略,還不如說是一個觀念,這個觀念代表著我們去看待這個世界的方式。

在一個“去中心化”的世界裡,每個獨立的個體都有自己的思考,都有自己的大腦,我們認為這樣一種系統的健壯度,可能會遠遠超過只有一個大腦來驅動的系統。

當然也有很多人會說,微信自己就是一個最大的App了,所以微信本身是不是就是一個“中心化”的存在?

我覺得現在的移動互聯網跟前幾年比起來有一個很大的變化,互聯網剛起來的時候,每個人可以流覽無數的網頁,在各個網頁之間跳來跳去;但現在大家的時間和精力可能都集中在少數幾個頭部的App裡面,微信可能是這些頭部APP裡面用的人最多的,或者說最耗用戶時間的。

但即便如此,我也並不認為微信是一個“中心化”的存在,因為微信裡面可能會提供非常非常多的服務,這些服務都是由不同的公司來提供的,微信只是一個提供服務的地方,並且微信並不給這些服務提供一個特別中心化的流量,而是由用戶自己去發現。

微信平臺一直想遵循這樣一個原則,就是我們不應該去影響各個服務的存在,我們所做的應該是盡可能的讓更有價值的服務自己能夠浮現出來被用戶找到,而不是我們去左右,這也是我們剛才說的去尊重用戶的一個體現。所以之前的公眾號,我們也是這樣一個思路。

到目前為止,一個新的用戶在微信裡面,系統不會推薦他去訂閱某一個公眾號,將來也不會。同樣的,對於小程式、小遊戲來說,我們也希望是一個“去中心化”的平臺,我們把選擇的權力交給用戶自己來做。這是關於“去中心化”的思考。

5

關於公眾號的一些思考

我知道在座的朋友對於公眾號、小程式會有很多的期待。我們最近一年在小程式裡面投入了特別大的時間和精力,但公眾號還是很多人特別關注的,我自己也覺得在公眾號這裡,我們的進展可能會比小程式慢一點,但我們還是繼續在努力改進它,我也把大家對於公眾號的幾個期待,以及我們的行動簡單的說一下。

第一件事,是關於大家很期待的App

之前,有很多朋友在期待公眾號App的發佈,其實我們之前是做了一個App,但是我們一直沒有發佈,因為我覺得它還沒有完全達到我們的一個預期,當然我們也會看是不是對它的預期太高了。

大家也會看到,公眾平臺的發佈後臺其實是在PC裡面的,這其實是挺奇怪的一件事情,因為微信是為手機而生的,我們對於PC版本很慎重,我們故意不去做重它。

甚至在很早以前就說PC版本只是一個輸入的地方而已,它不應該是一個特別獨特的版本,但是對於公眾平臺的管理平臺,我們把它做成了一個PC端平臺,所以我認為我們很早以前就應該要出這樣的手機端了,只不過後來因為我們自己的原因一直沒有出,其實挺可惜的。

後來,當我們想要出的時候,我們反而會想,應該把電腦的東西直接移植過來,還是我們要針對手機平臺單獨設計一個更好的公眾號的App?在這個點上我們糾結了特別長的時間。

當然,現在這個App我們已經做得差不多了,可能很快會對外發佈出來。

第二件大家可能很關注事情,就是關於公眾號讚賞的事情

對讚賞這方面,我們在2017年跟蘋果做了一些很好的合作,可能是因為紅包和讚賞這樣的一些行為是比較有中國特色的,所以在早期的時候,像蘋果這樣的公司它不一定能體會到這樣一種功能,所以它可能挺難理解這樣一種中國特色的東西的。

後來經過一些協調,大家取得了一些共同的認知,所以我們很快會把“讚賞”恢復回來,並且我們會做一個很大的改動,就是對於讚賞來說,我們之前的讚賞其實是對一個公眾號做讚賞,但其實這裡的本質應該是對作者做讚賞才對。

所以這裡給大家一個思考,我們現在的讚賞對公眾號這樣一個行為,是對的嗎?還是我們應該直接對公眾號背後的作者讚賞?這是不是一回事。

在跟蘋果這次協調裡,反而讓我們思考更多的東西,我們覺得要改造我們的作者體系。在之前公眾號的體系裡,我們並沒有把作者當作一個獨立的單元來對待。我們新的改版中,讚賞將會是針對作者進行讚賞,而不是針對一個公眾號進行讚賞。

所以大家可以想像,將來在公眾平臺裡,你會看到作者是一個獨立的欄目,每個作者我們會看到他的介紹,看到他歷史上曾經發表過的文章,一個作者可以對不同的號進行投稿,所以作者會被我們更加重視的重構一下。

另外一個也有很多人提出來“公眾號只能寫長文”,我覺得這與我們早期公眾號沒有做一個獨立的APP有關。

因為如果是一個手機裡的APP,我們可能在很早以前就會想到我們應該更多的鼓勵用戶用手機做創作,而不是一定要在電腦上寫長文出來,我們也會想有沒有別的方式使我們在系統裡面產生一些短的內容,這是我們在公眾號體系裡面下一步會做思考的問題。

第三件事情,有人問訂閱號要不要做資訊流?

前段時間還有一個事情也讓我挺驚訝,很多人在討論訂閱號要不要做資訊流的問題,你們覺得應該做嗎?其實我們並沒有想過要把訂閱號作為一個所謂的資訊流。

訂閱號只是大家訂閱的一個集合,我們的想法是我們應該去改善一個用戶對於訂閱的所有東西的閱讀效率,對用戶訂閱的東西怎麼樣才能找到它,找到重點,這個是我們想要去做的,但到最後就變成大家以為訂閱號本身要做成一個所謂的資訊流,這個就很奇怪,這是兩回事情。

如果大家一定要去看所謂的資訊流,大家可以用我們的“看一看”,在裡面看一些資訊,但是訂閱號本身是用戶自己訂閱的,所以我們只會去改善閱讀效率,而不是胡亂變成不受掌控的資訊,以上是關於訂閱號的內容。

6

關於小程式

自從去年,我們在這裡提出小程式以後,這一年過得有點風風雨雨,但總的來說,我覺得我們最初的預想達到了。

最初的時候我們特別害怕,有了公眾號那樣一個積累,我們特別害怕提出一個新的概念,這個概念被炒的很火,有一堆人過來說這是一個風口,這是一個絕對不能錯失的機會,想盡一切辦法把它變成一種被透支的流量,然後它就掛掉了。

我們特別擔心這樣一種情況的出現,所以在去年的時候,我們其實看起來特別保守,說我們在小程式方面什麼都沒有,大家不要指望太大了,它真的只是針對線下這樣一個場景做的一種應用。

小程式作為新的平臺,我們寧願“先緊後松”

但是事實上這樣的效果很符合我們的預期,因為在朋友圈裡面已經發生了太多次各式各樣的、很奇怪的,我們預想不到的、行銷性很強的行為,使得我們屢屢要跟他做一些對抗,所以在小程式這樣一個新的平臺,我們寧願先緊後松,寧願在一開始採取一些更保守的策略。

我們在發佈以後,大家可以在小程式這裡不斷更新自己,逐步提供自己的能力,讓整個小程式平臺的能力能夠豐富起來。

一直到這個版本小遊戲的發佈,通過一個遊戲他才明白了什麼是小程式。我承認對很多普通用戶來說,他其實並不關心什麼是小程式,什麼是遊戲或者小遊戲,但我特別高興我們通過類似於跳一跳這樣的例子告訴他,他不用關心什麼是小程式,也不用關心什麼是小遊戲,對於他來說他能立即觸達,並且使用它。

關於小程式我還想多說幾句,對於小遊戲,應該說這是我們抱以最大希望的一個項目,也是我們花了最多的時間努力做好的一個事情,我們對它有足夠的耐心,可能比協力廠商更有耐心一些。

那是因為我覺得對一些面向未來的基礎的架構性設施來說,我並不覺得說我們設計好它的功能,用戶立馬捲入進來就獲得成功了。

相反,我覺得我們需要更長的週期鋪墊它,需要它慢慢成長起來,對於小程式我只能說,我們對這樣一個形態耐心非常足夠,我們希望能夠看到它一步一步成長起來,我們並不希望它突然變成一個被催肥的東西,所以我也希望大家能夠跟我們一樣,比較有耐心去看待它。

小程式是萬事萬物的一個表達語言

我們為什麼這麼看好它?所有的概念在上一次的公開課已經講的特別細了,在我們看來小程式還是代表了一種表達方式,我認為在未來萬事萬物可能都是包含資訊,所有的資訊都需要用某一種方式被人觸達,跟人溝通,小程式剛好是這樣一種資訊的組織方式或者說是一個資訊的載體。

所以小程式最終的目的不光是線上上可以玩一個遊戲或者獲取一個服務的資訊,對於線下,對更多的一個場景它就代表了我們所能接觸到的,所能見到的任何事物它背後的資訊以及對於它背後資訊訪問的方式。

所以我們希望通過小程式作為萬事萬物的一個表達語言,它就是做溝通的一種資訊組織方式,這是我對小程式更為抽象的一種表達。

微信擁有最好的時間和機會來做這個事情

對微信來說,我覺得我們有最好的機會來做,可能歷史上很多公司也曾經嘗試過要通過一種更輕量的方式讓人們更加方便地獲取資訊,但是我認為,我們甚至可能比其他包括手機廠商在內的更多平臺,更有一些優勢來做一種跨平臺,讓資訊無處不在,隨時可以訪問到的一種資訊技術的組織形式。

所以對於小程式來說,可能外界也會對它有一些誤解。

1.小程式不是專門為電商準備的

比如說很多人會把我們的一些系統性、平臺性的行為影射為當前的風口,但我們從來都不是為任何一個風口去做任何特定的事情,所以有些人說小程式是不是專門為電商準備的?

當然,這是不可能的。我承認其實會有很多的電商會用小程式這樣一個形態,做了很多很有創意的一些電商的應用,對此我們特別鼓勵,但是我們不會說小程式是專門為某一個領域去準備的。

就像小遊戲也是一個小程式,但是我們不會說小程式是為遊戲準備的,就像公眾平臺一樣,我們更多希望小程式是一個通用的平臺,我們不會專門去扶持一個平臺裡某一個領域的應用,我們希望把一個平臺做的足夠抽象,反而使得不同的行業可以在裡面獲得一些更好的、創新的空間。

2.微信不會給小程式做中心化的導流入口

大家還會有一些誤解的地方,是微信會不會給小程式做一些中心化的導流措施?其實我們還是那句話,我們希望小程式是一個基於去中心化而存在的一個更大的平臺。

當然,在新的版本裡面會發現,很多人說微信給了一個很大的入口,就是一個下拉的視窗,可以下拉到一個小程式出來了,對不對?在這裡我想給大家演示一個特別神奇的東西。

打開微信的第一頁,使勁往下拉,你會看到底下有一行字。很多人會說上面是一個入口,它到底是不是入口呢?

我不太願意回答,我是希望你往下拉,那個回答就貼在那裡了:“這不是入口”,它不是吃的,不能入口,它如果一個入口的話,那我們說了半天的“去中心化”豈不是毫無意義了嗎?所以它是一個什麼?

它只是一個工作列,是一個快捷方式,是我們對於小程式的一種切換快捷方式。如果大家用過Windows或者別的作業系統,你可以回想起來在不同應用間是怎麼做切換的。

通過上一個版本,我們做了兩個事情,第一個我們通過下拉這樣一個方式,使得小程式的切換更為簡單了。每一個小程式的右上角有一個圓形的按鈕,這個按鈕是用來關閉的,當然你長按它也可以看到一個任務的切換。

但是我們認為那個圓形的按鈕其實跟之前大的版本圓形按鈕很像,所以你一按它那個小程式就縮回去了。所以,這裡並不是一個中心化的入口,它只是我們對於小程式切換更好的一個工作列,是一種切換的方式。

3.小程式跟App是兩種不同的應用組織方式

還是會有人問我,小程式跟App之間是一個什麼樣的關係?我覺得小程式跟App是兩種不同的應用組織方式,我們並不認為小程式是要來取代App的,相反小程式是要去豐富APP的很多場景,在很多場景裡面可能一個App太重了,反而變得不方便,比如說你線上下看到一個東西,你非要針對這樣一個東西下載一個App的話,是一個挺難做的事情,門檻太高了。

就像我們之前說的,我們希望小程式的觸達是通過掃描一個二維碼,甚至在更遙遠的某一天,是通過一個眼鏡直接可以打開一個小程式,這是真正能夠做到所見即所得的事情,我們看到任何的事物可以立即打開小程式,我們希望是這樣的東西,而不是去下載一個App。

對於線下來說,我們更多是希望掃描二維碼,那麼對於線上來說是什麼樣的方式呢?當然大家首先想到是通過一個入口,但這不是我們的目標,對於線上我們一直在推動一個事情,大家也看到今年的微信和去年的微信有一個很大的差別是:

裡面有“搜一搜”功能,可能大家用得還不多,但是沒關係,我們也特別有耐心,我們希望這個功能打磨的越來越好,有更多的人慢慢用得多起來,搜一搜裡面包含了一個很重要的任務,是能夠搜到小程式的資料或者搜到小程式提供的服務。

如果大家現在打開手機搜一個航班號,其實你會看到一個結果,這個結果是關於這個航班的即時的資訊,這個資訊不是我們提供的,是一個小程式來提供的。我們把這個航班號的搜索直接轉移給了小程式去完成,並且把小程式的結果回饋回來了。所以在未來,我們希望有更多的線上小程式的觸達是通過搜索這樣一個能力做到的。

7

關於小遊戲

另外,這裡想提一下關於小遊戲,小遊戲也是特別多的人關注的東西,後面有關於小遊戲介紹的專場。

跳一跳發佈以後,我看到很多用戶的回饋,其中有一個回饋我覺得講的特別有意思,很多人說跳一跳有毒,想把它給卸載了,我就很開心,因為他卸載不掉它,因為他也是根本不需要去安裝的。

當然這個看起來好像引起用戶的困惑了,因為他不玩了,居然沒有辦法卸載它,但其實這才是小程式本身的定義,就是你不用它就可以了,並不存在要把它卸載這回事,它並不需要你卸載。

小遊戲是我們在小程式這樣一個平臺很好的實驗,我們希望通過小遊戲這樣一個平臺,能夠吸引到更多的遊戲開發廠商進來,並且是基於小遊戲所定義的這樣一個平臺規則。

我希望它是能夠讓用戶發現和體驗到更多更好的一些遊戲的存在,這次在小遊戲的發佈裡面有一個小遊戲叫做紀念碑穀,我覺得它的製作品質非常高。所以小遊戲應該是我們近期最大的探索,當然它還有很多問題需要我們一步一步解決,這裡還是挺值得我們去期待的。

我們希望在微信平臺裡面有很多高水準的小遊戲,玩一個小遊戲變成一個正經事,而不是一個純粹的浪費時間的事情。

8

關於企業微信

最後在這裡我想提一下關於企業微信。

外界可能對企業微信也會有很多的期待,其實我們自己在用微信的時候,我們自己也體會到很不方便的一點,我們微信裡被各種各樣工作的資訊所充滿了,特別對於騰訊來說,大家也知道有網上工作的習慣。

有了微信以後,我覺得大家的工作的強度更大了,並且更辛苦一些了,所以有時候我們自己內部也說,能不能把工作資訊轉移到企業微信裡面去?

企業微信這裡想要提的一點是,很多企業會提一個需求,我們怎麼樣通過企業微信接觸到企業之外的客戶,這些企業之外的客戶目前都是在用微信?

這裡就產生了一個需求,企業微信裡面的員工怎麼樣通過企業微信去直接跟微信的客戶發消息?

我們最近正在做這樣一個事情,就是讓微信和企業微信之間的消息可以互通,也就是一個微信的用戶加了一個企業微信的用戶,但是在他看過來並不用區分微信的帳號到底是在微信裡,還是在企業微信裡,所以我們正在做這樣一種消息的互通.

希望通過這一點能幫助企業員工,給他們更強的能力,使得他不必再用個人微信號去添加一些微信的顧客、微信客戶,而是用企業微信就可以做這樣一個事情,這是關於企業微信下一步的展望。

9

微信下一步的重要計畫:探索線下生活

其實說到這裡,我想我講的東西可能也差不多了。

我們剛才回顧了一下微信的基本態度,以及公眾號、小程式、小遊戲我們對它的一些看法,這裡我們還有下一步想要探索的事情,可以跟大家聊一下。

如果我們回顧一下整個互聯網的發展歷史,我們會看到互聯網是幫助人們更好的實現線上生活的一種全新的技術手段,我記得在最早的時候,我們上網,我們叫上網衝浪,當時你有一個電腦,有一個流覽器,有一個網線就可以上網衝浪,每個人都覺得很興奮,因為通過一個電腦你打開了一個全新的世界。

現在為什麼沒有這個提法了?因為現在每個人拿一個手機就在衝浪,這個時候我們也不把拿手機叫上網了,我們把它叫做“沉迷於手機”。

所以這裡面給人一些思考,最早的時候我們希望互聯網能夠幫助人們把生活搬到線上,更多的進行線上生活,包括這幾年共用經濟、智慧零售的發展,看起來都是把我們的生活引導到一個方向,就是線上生活。

包括我們自己,包括微信,也都是在整個互聯網或者說世界互聯網的領域發展的特別快,包括我們的線上支付等等,其實是比國外發展的更快一些,當然這些點都讓我們特別自豪,有的時候我們會想一個問題,為什麼我們會在移動互聯網的時代發展的更快一些?

我覺得這也是跟中國這樣一個國情有一定關係的,因為我們生活在一個人口特別密集,並且大城市化的環境裡面,每個人都瘋狂的追求效率要更高一些,也就是說我們花了大量的時間線上上,我們可能除了工作之外,我們一有時間就拿出手機來,我們所有的業餘時間都下放到一個手機裡面。

所以微信一直在給我們這樣一些提示,包括很早以前我們就說放下手機,多和朋友見見面之類的東西,這些確實是我們的一些思考,包括微信在內,我們正在幫助人們越來越多實現了互聯網早期的夢想:

就是盡可能的線上生活,但是到現在我們開始懷疑這一點了,因為現在看起來每個人,甚至一個人他放假了出國旅遊,到了一個風景優美的旅遊景點還在看手機,也就是說我們越來越被手機控制了幾乎所有的時間。

這個事情如果再往下一步想,也許除了我們的大腦跟手機有一個關聯,可能其他的一些體驗變得都不重要了,有的時候我們會反思這一點,我們提供了足夠多的線上服務,我們最終的目標是不是希望人們完全把生活搬線上上去,這個就跟《駭客帝國》的場景差不多了,這個也是挺可怕的事情。

所以我們下一步在微信裡,可能會去做跟線上相反的另外一個事情,就是探索線下這樣一個事情。其實探索線下我們一直都有這樣的想法,所以在微信剛出來的時候有一個探索線下的功能,叫附近的人。

這是探索人,我們其實是更多希望能夠把目光放到附近各式各樣的生活設施裡面去,探索下面的生活,所以2018年我們希望能做一些新的嘗試,我認為探索線下的精彩生活,這是我們下一步想要嘗試的一個方向。

非常感謝大家,我覺得我今天非常高興在這裡跟大家分享一些微信和微信團隊背後的一些想法。

圖文來源於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若侵權,請及時與我們聯繫。

最農控股董事長藍翔自最農公社創辦以來,以天下健康為己任,從事有良心、有道德和堅持的新農業事業。以互聯網+農業+金融+小鎮的方式,以大旅遊、大健康、大農業、大資料為主題,以農業迪士尼樂園為核心,通過線上、線下整合農業產業鏈的資源,打造中國農業第一平臺。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