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西部看劍|朗誦:金沙江追思

REC

我作為一名軍人, 來到金沙江邊, 最有意義的事, 莫過於追尋當年18軍足跡。 看看我們的先輩, 是怎樣越過這道天塹的。

《金沙江追思》

作者:楊彪 朗誦者:徐威利

太陽尚未露臉, 遠行的車隊馬達就轟鳴起來。 那寂靜中的轟響, 撞醒了沉睡的高原。 黎明狂吠的狗叫聲,

隨著清冷的晨風散去。

一路向西, 穿過巴塘縣城, 進入竹巴籠村。 村的西頭, 就是清澈的巴楚河匯入金沙江處。 從此, 再也見不到巴楚河玉潔冰心的身影了, 她有了新的名字:金沙江。

沿金沙江順流而下20多公里, 就是金沙江大橋。 過了大橋, 便是西藏。 因此, 大多數旅客來到橋頭, 都捨不得坐車飛馳而去。 而是要下車步行, 放慢腳步, 打開相機, 尋尋覓覓, 一步一回頭地向對岸走去。

同樣是10月, 今天的金沙江兩岸陽光普照, 江面風平浪靜。 1950年的那個10月, 金沙江沿岸卻戰雲密佈。 藏軍為防止解放軍度過金沙江, 沿江一千多裡佈防。 10月初, 解放軍進入巴塘。 在巴塘人民的支持下, 渡江準備十分順利。 6日, 渡江大軍已出其不意地開到了江邊。 此時, 敵軍還相信, 解放軍長途跋涉, 行軍疲勞, 水土不服, 飛也飛不過金沙江。

我站在大橋上, 向上游望去, 竹巴籠村在晨光下, 露出溫暖的紫色, 掩映在綠樹中。 江邊河灘上, 有巨大無比的柳樹, 隨風搖曳。 我想, 他們見證了那場渡江戰鬥, 應該記得18軍勇士的身影。

10月7日, 18軍的一五七團一、二營從巴塘西北的宋瓦卡美暗渡金沙江成功;三營正面從竹巴籠強渡金沙江成功。 10月11日, 駐守金沙江的藏軍第九代本格桑旺堆見敗局已定, 遂率部起義, 解放軍進駐芒康縣城。

我查閱歷史資料, 走在江邊, 體味當時渡江部隊裡軍人的心理。 本來是準備打個惡仗的,沒有想到的是,藏軍一觸即潰,渡江出乎意料地順利。

今天,走在大橋上,我看到許許多旅行者來到這裡的興奮。他們在橋面留言,記錄對個人來說不平常的一頁。仔細看看,恍然感覺到,四面八方的人們,開車騎車步行在往金沙江邊湧,他們為著心中的夢:愛情的、創業的、超度的……金沙江大橋,如今也承載著這麼多人的夢。只是,我想弱弱地提醒一句:朋友,在你留下心跡的同時,抬眼望望從前沒有橋就渡江的那支隊伍,那些軍人。

策劃:楊彪

解放軍報社西部戰區分社(微信號:xbzqfs)

本平臺原創內容,轉載請聯繫授權

投稿郵箱:xb@81.cn

本來是準備打個惡仗的,沒有想到的是,藏軍一觸即潰,渡江出乎意料地順利。

今天,走在大橋上,我看到許許多旅行者來到這裡的興奮。他們在橋面留言,記錄對個人來說不平常的一頁。仔細看看,恍然感覺到,四面八方的人們,開車騎車步行在往金沙江邊湧,他們為著心中的夢:愛情的、創業的、超度的……金沙江大橋,如今也承載著這麼多人的夢。只是,我想弱弱地提醒一句:朋友,在你留下心跡的同時,抬眼望望從前沒有橋就渡江的那支隊伍,那些軍人。

策劃:楊彪

解放軍報社西部戰區分社(微信號:xbzqfs)

本平臺原創內容,轉載請聯繫授權

投稿郵箱:xb@81.cn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