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100萬家京東便利店,劉強東的如意算盤靠譜嗎?

文/maomaobear

日前, 京東集團創始人劉強東10日宣佈, 百萬京東便利店計畫正式出爐, 未來五年京東將在全國開設超過100萬家京東便利店,

其中多數會在以前電商覆蓋不到的農村地區。 京東開始加快線上線下融合步伐, 搶佔農村市場。

阿裡提出新零售已經有段時間了, 最近阿裡也在通過不斷收購實現的自己的佈局, 此時京東推出百萬便利店計畫意欲何為?劉強東的如意算盤能打得響嗎?

一、京東便利店是幹什麼的?

按照劉強東公佈的門店資訊, 京東便利店的功能包括京東代購、網上代下單、代收貨, 話費充值, 火車票、飛機票、旅遊酒店預訂等, 個護美妝、日化洗護、紙品清潔等的銷售和百貨批零等。

而且未來京東會發佈標準化的“京東便利店”的統一形象。 成為京東線下版本的創新綜合體。

但是, 按照京東便利店的店主描述, 京東便利店就是另外一個樣子了。

店主自己原本就擁有一家小商店, 後來店主兼任 “京東推廣員”幫助一些不大會操作京東電商平臺購物的消費者進行代購、收退貨。

在京東成為合作點之後, 雙方業務的往來主要是在進貨層面。 有一些商品在京東平臺上進貨, 另外一些從其他管道進貨。 在配送上, 與京東商城購物一樣, 達到一定金額店主享受免運費服務。

目前已經開出的使用京東標識的門店有很大一部分就是這樣一步步發展起來。

所以, 所謂的100萬京東便利店, 並不是京東去布點開新店, 而是京東把以前已經開設多年的各種小商店逐步發展成京東便利店。 雖然劉強東說的很全, 但是是實質上還是一個批發與零售的關係。 京東掌握進貨管道,

倉儲物流, 做這些京東便利店的批發商, 這些京東便利店覆蓋實體人群, 説明京東完成銷售, 覆蓋一些以前網路覆蓋不了的人群。

二、劉強東的如意算盤

為什麼京東要搞百萬便利店呢?這要從京東的財報說起。

從京東最新的財報來看, 京東的增速在快速下滑。 京東2016GMV增速是47%, 而2015年是84%, 2014年是107%。 這個下降速度是驚人的, 按照這個速度, 幾年後京東的GMV就會停滯, 甚至負增長。

從收入角度來看, 京東也是七個季度增速一直下滑。 從2014年4季度到上一季度, 其收入增長從73%一路下滑到38%, 近乎腰斬。

顯然, 線上市場的增長已經快到頭了, 而京東剛剛實現盈利, 還是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下的盈利。

同時, 京東物流的成本居高不下, 京東的履約成本從2015年的140億增加到209億,

增速50%, 快於同期自營部分GMV的46%, 物流成本越來越高。

京東的盈利一直是沒法看的, 支持那麼高市值的希望在於增長率, 而增長率停滯下來, 利潤又不行, 京東的投資價值就沒有了。

所以, 劉強東現在要拼命擴展管道, 這個百萬便利店計畫就是準備線上線下一起來。 線上增長停滯, 那就覆蓋線下以前覆蓋不到的市場, 特別是農村市場。

劉強東想要利用線下市場, 強行把營業額拉上去, 同時把自己的倉儲物流盡可能的利用起來, 維持住高增長。

保持增長才能有故事可講, 才能維持住資本市場的股價, 畢竟不怎麼賺錢的公司還是很依賴資本市場的。

三、理想很美好, 現實很骨感

劉強東這個百萬便利店的計畫聽起來是很嚇人的。

100萬不是什麼小數字, 要知道, 中國的行政村一共才50多萬個。 即使按照100萬便利店一半農村的計畫, 京東也是要村村通的節奏。 而問題是, 這個牛吹出去容易兌現難啊。

2016年, 京東曾經說, 他要在2016年全面鋪開“京東家電專賣店”, 預計開設20000家, 成為覆蓋範圍最廣、競爭力最強的農村電商行銷服務平臺。 要徹底啟動家電管道的“毛細血管”, 更能提升縣鄉鎮級農村消費者的生活品質, 成為惠農、惠商的重要舉措, 為供給側改革書寫農村新篇章。

而事實上, 真正到2016年底, 2017年初的時候, 京東的說法變成了京東家電專賣店達到了千家的規模。

恩, 預計20000家, 實際達到千家規模, 5%的目標完成率。

按照這個比例, 京東百萬便利店計畫大約能兌換成5萬的樣子。 京東現在也是一年6582億的盤子了,靠5萬家便利店維持京東的增長勢頭是不太可能的。

而便利店這個東西還有個雙刃劍在裡面。

京東2016年能實現盈利(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依靠的是協力廠商引入,收取各項費用。京東協力廠商平臺已經到45%的比例了, 而且增長速度快於京東自營業務,京東其實已經算是半自營了。但是協力廠商一引入,產品品質控制就會有點問題,網友能創造出“二手東”的叫法並非偶然。

京東吸引人在於其是大商家、行貨正品、放心,所以價格可以高一點。在引入協力廠商之後,產品品質的問題會降低大眾的信心,影響其溢價。

而引入線下便利店之後,京東要控制百萬級別(實際可能是5萬級別)線下管道的產品和使用者體驗基本是不可能的。

因為這些線下店不是京東入股投資,而是人家本來就開店,只是和你京東合作,部分進貨。而這些店一旦掛上京東便利店的名字,任何不法或者侵害消費者權益的行為都要算到京東頭上。損害京東的商譽。

可怕的這個損害不僅僅是線下的,也會蔓延到線上。影響人們對京東網站產品的信心。

為了保持增長的可能性,去冒這個險,劉強東真的想清楚了嗎?

(聲明:作者獨家授權新浪網使用,請勿轉載。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新浪網立場。)

京東現在也是一年6582億的盤子了,靠5萬家便利店維持京東的增長勢頭是不太可能的。

而便利店這個東西還有個雙刃劍在裡面。

京東2016年能實現盈利(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依靠的是協力廠商引入,收取各項費用。京東協力廠商平臺已經到45%的比例了, 而且增長速度快於京東自營業務,京東其實已經算是半自營了。但是協力廠商一引入,產品品質控制就會有點問題,網友能創造出“二手東”的叫法並非偶然。

京東吸引人在於其是大商家、行貨正品、放心,所以價格可以高一點。在引入協力廠商之後,產品品質的問題會降低大眾的信心,影響其溢價。

而引入線下便利店之後,京東要控制百萬級別(實際可能是5萬級別)線下管道的產品和使用者體驗基本是不可能的。

因為這些線下店不是京東入股投資,而是人家本來就開店,只是和你京東合作,部分進貨。而這些店一旦掛上京東便利店的名字,任何不法或者侵害消費者權益的行為都要算到京東頭上。損害京東的商譽。

可怕的這個損害不僅僅是線下的,也會蔓延到線上。影響人們對京東網站產品的信心。

為了保持增長的可能性,去冒這個險,劉強東真的想清楚了嗎?

(聲明:作者獨家授權新浪網使用,請勿轉載。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新浪網立場。)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