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院長下令:不得採購進口藥、新特藥和高價藥!

特約撰稿:持平

全文1452字, 3分鐘瞭解“藥占比”考核讓醫院遇難題

今年, 院長給全院下了新命令:無論何種原因不得購進進口藥、新特藥, 原則上不採購高價藥, 醫生不得用輔助藥, 約談要占比超過30%的醫生, 有的外科醫生因為藥占比超過了30%, 內科醫生只要月藥占比超過40%的停止工作。 對一些高值耗材或高價藥品必須院外藥店購買。 中成藥的數量也大大減少, 有段時間, 中成藥在該醫院都不見了蹤影。

上面這些現象出現的原因是降低藥占比和藥品零加成政策全面執行, 醫院面臨的壓力正越來越大。

醫院這樣應對藥占比和零加成政策

上面涉及的醫院是豫北一家縣醫院, 在當地也數一數二, 占一半以上的醫療市場。

2015年這裡就開始嚴格執行藥占比制度, 縣級醫院績效考核將縣級醫院藥占比指標定為40%以下, 而該院之前年度藥占比為50%以上, 如果超過考核指標將拿政府財政預算的退休工人資金兌現。

怎麼辦?於是該院院長就使出“擴大分母壓分子”的做法, 在職工會上要求醫生少開藥、不用高價藥而多開檢查化驗, 比如將血型檢驗也作為所有住院病人的常規檢查項目, CT、核磁及彩超成了該院的重要收入來源。 於是該院的年度藥占比僅僅19.89%, 是全省綜合醫院藥占比最低的醫院。 但實際上藥品總銷量並沒有減少, 全年業務收入1.4億,

其中藥品銷售近4800萬元, 仍是一筆不小的收入。

2015年末該院開始實行藥品零加價制度, 按照國家有關政策, 縣政府需要對醫院的零加價藥品一定比例補貼, 但半年過去卻未見政府補貼款的蹤影。 怎麼辦?於是院長找縣長“要賬”, 然而壯著膽子去卻灰心喪氣歸, 為什麼?

原來該縣是省級貧困縣, 縣財政緊張, 補貼的確有困難, 縣長看院長“一心為公”要賬, 於是就用“請你想辦法解決, 如果的確有困難, 我就讓別的同志去試試看”, 一句話讓院長灰溜溜返回。

所以, 只能自身想辦法。 要減少損失, 只有兩個途徑:少賣藥和多開檢查。 多開檢查之後, 影像檢查成了收入主要途徑, 但是國家也開始意識到這一點, 檢查、檢驗機構要開始獨立設置了,

按病種付費也開始逐步推行, 多開檢查的路子已經愈走愈窄。

於是, 這家醫院開始走剩下來的一條路徑:少開藥。 有人的或許說, 醫院也可以二次議價, 對於縣醫院來說, 這無異於癡人說夢。

按照藥品年銷售額, 縣醫院規模有限, 在和藥企的談判中處於弱勢, 藥企其實並不在乎一家縣醫院。 國家政策雖然強調大病不出縣, 要提高縣醫院的能力和水準, 並且要和三甲結成聯盟, 但是, 目前並無任何三甲醫院聯盟。

在藥品銷售額不高的情況下, 少用藥就成了唯一的選擇。

於是該醫院想方設法減少藥品進購及銷售——不進購進口藥、新特藥、高價藥, 醫生不用輔助藥, 有段時間該院中藥房的中成藥也幾乎是不見蹤影。

2017年該院換了院長, 又採取其他辦法來進一步壓低藥占比, 減少減輕政府財政負擔。 比如引進開展介入、微創等外科專案, 另外出臺新的“制約”政策, 對藥占比過高醫生進行約談, 內科醫生只要月藥占比超過40%的停止工作。 對一些必須高值耗材或高價藥品院外藥店購買。

醫改政策推行需要有改革

“三醫聯動”是醫改核心的措施之一, 三醫假若真的能夠聯動的話, 醫改就有成功的可能。 但是在現實中, 新醫改降低減少病人醫療消費的主要靶向是醫藥, 從集中招標採購到二次議價和“兩票制”, 從限制公立醫院藥品銷售指標(藥占比)到乾脆藥品零加價銷售等, 這些措施都是為了保證醫保基金不透支, 減輕政府的財政負擔或壓力。

但是, 零加成、藥占比在執行中往往變了味, 沒有減輕或變相加重了病人負擔。

筆者認為, 要想真正實現緩解百姓“看病難看病貴”目的目標, 就必須在病人的醫療消費專案組成上動腦筋, 比如實行按病種付費, 比如政府零加價補貼必須準時到位, 比如將藥占比、診療效果及病人平均消費與績效考核掛鉤, 而不能單純講藥占比。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