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瘋狂的石頭 河灘上有群"撿玉人” 在刺骨水中“淘寶”

硒玉雕出的玉雕。

雕琢玉石。

楊才芳家裡堆滿了撿來的石頭。

玉石的鑒定報告。

楊治明時, 楊才芳早已把自己浸泡在冰冷刺骨的河水中, 從每一次彎腰中, 仔細尋覓心愛的寶貝。

楊才芳說, 以前, 他穿筒靴撿, 彎十次腰, 八次能撿到寶貝!而且只撿不帶皮的“裸料”。 而現在, 他穿水褲撿, 因為礫石灘上已經很難發現“出彩”的寶貝, 所到之處, 水越來越深!

但一個共識是:沿四面山北麓的筍溪河河谷、塘河河谷等河床下, 仍埋藏著豐厚的“寶藏”。

人們家裡的玉石塊越來越多, 多的達數噸, 少的也有幾百公斤。 而幾乎每個塘河人,

都能掏出幾件自己撿來、自己打磨的吊墜、手把件來……51歲的江蘇南通人時從興, 辭去了原來的工作, 和妻子來到中山古鎮, 開起了加工、銷售硒玉的專賣店。 近年來, 加工小作坊相繼有了硒玉的身影, 一個產業市場悄然形成。

但一個顯而易見的問題, 也終於被擺上桌面!硒玉到底是不是玉?如果是玉, 它又是怎樣的玉?

楊治明決定, 拿去鑒定!

2015年, 楊治明先後去過北京、深圳, 找到中國地質大學、國家地質實驗測試中心、國際珠寶玉石品質監督檢驗中心、微量元素檢測中心等進行鑒定。

鑒定結果讓人欣喜不已!

楊治明出示了一份國家珠寶玉石品質監督檢驗中心2015年11月出具的報告, 上面寫著:符合GB/T16552-2010、GB/T16553-2010玉石國標標準, 認定為石英質玉。

出產于昆侖山脈的昆侖白玉、玉髓、瑪瑙等, 也屬於石英質玉。

而接下來, 來自國土資源部重慶礦石資源監督檢測中心的一份報告顯示, 這種產于江津小河中的玉石塊, 硒元素含量高達0.021%。

硒是一種半透明的元素, 它以水為介質, 通過玉石毛孔浸潤進去後, 使玉石的肉質變得特別的細膩油潤通透。 硒本就是潤玉的高手。

“硒玉”、“渝硒玉”由此得名!

好玉

推至全世界

○如何為江津玉石命名, 如何引入市場機制進行推廣

○如何將其更好地與藝術結合, 如何打造玉石文化, 是接下來最重要的問題

用“工匠精神”, 彰顯玉文化精髓

“硒玉”在2015年前後引發瘋狂!楊治明說, 那時, “撿玉人”不遠千里而來, 浙江、北京、上海、成都、貴陽……好多人辭了工作, 專門以撿玉為職業,有的在附近租間房長住,有的在河灘上搭帳篷撿玉,最瘋狂的時候,整個河灘,密密麻麻都是人!重慶寶玉石產業協會副秘書長陳璐和專家們,曾幾次到過江津的河灘、石料廠,專程尋訪硒玉的蹤跡。

江津的石英質玉,雖然成分不同,品質不同,但它類似於和田籽料的形成過程,岩石從山上掉下來,通過溪流的沖刷後形成。而讓陳璐驚喜的是,品相好的江津石英質玉,能達到瑪瑙的級別。但“十玉九裂”,這種石英質玉,裂隙比較多,要想選到一塊好料,並不容易。但總體來說,江津石英質玉的精度不錯,是雕刻的好材料。

國家級青年玉雕大師黃楊洪、重慶籍上海海派玉雕大師程四海,都曾到過江津,還拿了江津的石英質玉回去雕刻,用好的料子,有好的創意,雕出來的作品,異常精美。

陳璐有一個觀點:石之美者為玉,玉之美在意蘊。

再好的石頭,總歸是石頭,冰冷的石頭是沒有美感和生命可言的,“炒石頭”,並沒有多大意義,而應該追崇“工匠精神”。唯有通過能工巧匠之手,才能於方寸之間彰顯中國文化精髓,才能把美好的東西帶給我們的生活。

如今,54歲的楊治明,已很少下河撿玉。

一直從事木雕的他,開始潛心研究玉雕,組建了自己的玉雕工作室。2016年,楊治明還參加了蘇州工藝美術學院“2016年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群研修研習培訓計畫”,學習傳統雕刻。

玉不琢,不成器!在楊治明看來,一塊美玉的誕生,是需要通過玉雕大師的奇思妙想、鬼斧神工,方才成為藝術。楊治明說,由於江津硒玉是一個新發現玉種,玉雕師傅數量少,雕刻工藝、技術水準普遍不高。目前的硒玉雕刻作品中,更是精品奇缺。

在2016年舉行的第三屆中國玉石雕刻“九龍杯”大賽中,楊治明以一件江津硒玉籽玉原石參賽,一舉獲得重慶賽區金獎。同場比賽,漆相龍也以江津硒玉玉雕作品《搖籃》榮獲重慶賽區金獎。

楊才芳則希望讓更多人認識硒玉、喜愛硒玉。

楊才芳堅持,硒玉是重慶獨有的玉種,是獨一無二的,它不是長江玉、更不是長江石,在元素構成上有著顯著區別。沉睡億萬年的寶貝,在幾年間忽然出現,與江津結緣,不正是“好山出好水,好水出好玉”嗎!楊才芳編了順口溜教人識玉:“江津是個好地方,富硒籽玉出帥鄉。細膩清透桂花紋,精雕細琢美名揚。”

他說:“硒玉改變了重慶不產玉的歷史;重慶也應該給硒玉一個有希望的未來!”

首先要給江津石英質玉一個名字

陳璐介紹,2017年,中國珠寶玉石行業協會就曾提出,推廣石英質玉。原因之一,就是和田等名貴玉種礦藏逐漸減少,需要有新玉種的出現。全國推廣很好的石英質玉,有新疆的金絲玉、雲南的黃龍玉、貴州的貴翠、北京的晶白玉等。

陳璐認為,推廣江津石英質玉,首先要給它一個名字。

“硒玉”也好,“桂花玉”也罷,都只是民間的說法。需要按照國家標準,再結合地方的實際,給它註冊一個名字,註冊成重慶的產業名片。

而更重要的一點,是玉石後續產生的藝術價值。重慶寶玉石協會也希望助推高雅玉雕藝術,一直在堅持舉辦中國玉石雕刻“九龍杯”大賽,每一年都有全國的玉雕大師參加。

陳璐介紹,2017年,四川美術學院雕塑系也開設了玉雕專業,這也是重慶第一個國家重點高校開設玉雕專業,這表明,社會在慢慢重視玉雕行業。

而江津石英質玉何去何從?陳璐認為,應該站在重慶的高度,走自己的道路,把江津石英質玉推向全國,甚至全世界!

其實,早在2014年,針對“硒玉”是不是玉的問題,江津區旅遊局就已做過類似的鑒定!鑒定結果為石英質玉,鑒定出來後,引發了很大的反響,也一度讓“硒玉”熱到了極點。

“當時,就有很多當地人、外地人慕名而來,甚至有人穿潛水衣下水撿玉。”江津區旅遊局副局長胡蘭介紹,當初鑒定,是基於旅遊的需要,希望打造有品質的旅遊產品。據他們瞭解,江津筍溪河、塘河等河床下,目前還有大量礦產的儲備。

胡蘭介紹,“硒玉”是玉,已是不爭的事實,但它儲量到底有多少?礦床分佈有多廣?市場價值有多大?這都還需要進一步研究、評估。一是需要價值評估;二是加大推廣;三是引入市場,通過引入市場機制,進行推廣。

胡蘭說,目前,硒玉仍處於一種被保護狀態。“普通市民撿石頭,我們沒有制止,但如果動用器械或者進行礦產開發,要有開發權。”所有的“打造”必須是在保護的前提下進行。江津區旅遊局也在思考,是否可以將硒玉作為“江津好禮”進行打造。他們考慮,下一步,依託白沙“重慶首個文化旅遊融合示範古鎮”,為硒玉引入藝術的東西。記者顧曉娟

專門以撿玉為職業,有的在附近租間房長住,有的在河灘上搭帳篷撿玉,最瘋狂的時候,整個河灘,密密麻麻都是人!重慶寶玉石產業協會副秘書長陳璐和專家們,曾幾次到過江津的河灘、石料廠,專程尋訪硒玉的蹤跡。

江津的石英質玉,雖然成分不同,品質不同,但它類似於和田籽料的形成過程,岩石從山上掉下來,通過溪流的沖刷後形成。而讓陳璐驚喜的是,品相好的江津石英質玉,能達到瑪瑙的級別。但“十玉九裂”,這種石英質玉,裂隙比較多,要想選到一塊好料,並不容易。但總體來說,江津石英質玉的精度不錯,是雕刻的好材料。

國家級青年玉雕大師黃楊洪、重慶籍上海海派玉雕大師程四海,都曾到過江津,還拿了江津的石英質玉回去雕刻,用好的料子,有好的創意,雕出來的作品,異常精美。

陳璐有一個觀點:石之美者為玉,玉之美在意蘊。

再好的石頭,總歸是石頭,冰冷的石頭是沒有美感和生命可言的,“炒石頭”,並沒有多大意義,而應該追崇“工匠精神”。唯有通過能工巧匠之手,才能於方寸之間彰顯中國文化精髓,才能把美好的東西帶給我們的生活。

如今,54歲的楊治明,已很少下河撿玉。

一直從事木雕的他,開始潛心研究玉雕,組建了自己的玉雕工作室。2016年,楊治明還參加了蘇州工藝美術學院“2016年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群研修研習培訓計畫”,學習傳統雕刻。

玉不琢,不成器!在楊治明看來,一塊美玉的誕生,是需要通過玉雕大師的奇思妙想、鬼斧神工,方才成為藝術。楊治明說,由於江津硒玉是一個新發現玉種,玉雕師傅數量少,雕刻工藝、技術水準普遍不高。目前的硒玉雕刻作品中,更是精品奇缺。

在2016年舉行的第三屆中國玉石雕刻“九龍杯”大賽中,楊治明以一件江津硒玉籽玉原石參賽,一舉獲得重慶賽區金獎。同場比賽,漆相龍也以江津硒玉玉雕作品《搖籃》榮獲重慶賽區金獎。

楊才芳則希望讓更多人認識硒玉、喜愛硒玉。

楊才芳堅持,硒玉是重慶獨有的玉種,是獨一無二的,它不是長江玉、更不是長江石,在元素構成上有著顯著區別。沉睡億萬年的寶貝,在幾年間忽然出現,與江津結緣,不正是“好山出好水,好水出好玉”嗎!楊才芳編了順口溜教人識玉:“江津是個好地方,富硒籽玉出帥鄉。細膩清透桂花紋,精雕細琢美名揚。”

他說:“硒玉改變了重慶不產玉的歷史;重慶也應該給硒玉一個有希望的未來!”

首先要給江津石英質玉一個名字

陳璐介紹,2017年,中國珠寶玉石行業協會就曾提出,推廣石英質玉。原因之一,就是和田等名貴玉種礦藏逐漸減少,需要有新玉種的出現。全國推廣很好的石英質玉,有新疆的金絲玉、雲南的黃龍玉、貴州的貴翠、北京的晶白玉等。

陳璐認為,推廣江津石英質玉,首先要給它一個名字。

“硒玉”也好,“桂花玉”也罷,都只是民間的說法。需要按照國家標準,再結合地方的實際,給它註冊一個名字,註冊成重慶的產業名片。

而更重要的一點,是玉石後續產生的藝術價值。重慶寶玉石協會也希望助推高雅玉雕藝術,一直在堅持舉辦中國玉石雕刻“九龍杯”大賽,每一年都有全國的玉雕大師參加。

陳璐介紹,2017年,四川美術學院雕塑系也開設了玉雕專業,這也是重慶第一個國家重點高校開設玉雕專業,這表明,社會在慢慢重視玉雕行業。

而江津石英質玉何去何從?陳璐認為,應該站在重慶的高度,走自己的道路,把江津石英質玉推向全國,甚至全世界!

其實,早在2014年,針對“硒玉”是不是玉的問題,江津區旅遊局就已做過類似的鑒定!鑒定結果為石英質玉,鑒定出來後,引發了很大的反響,也一度讓“硒玉”熱到了極點。

“當時,就有很多當地人、外地人慕名而來,甚至有人穿潛水衣下水撿玉。”江津區旅遊局副局長胡蘭介紹,當初鑒定,是基於旅遊的需要,希望打造有品質的旅遊產品。據他們瞭解,江津筍溪河、塘河等河床下,目前還有大量礦產的儲備。

胡蘭介紹,“硒玉”是玉,已是不爭的事實,但它儲量到底有多少?礦床分佈有多廣?市場價值有多大?這都還需要進一步研究、評估。一是需要價值評估;二是加大推廣;三是引入市場,通過引入市場機制,進行推廣。

胡蘭說,目前,硒玉仍處於一種被保護狀態。“普通市民撿石頭,我們沒有制止,但如果動用器械或者進行礦產開發,要有開發權。”所有的“打造”必須是在保護的前提下進行。江津區旅遊局也在思考,是否可以將硒玉作為“江津好禮”進行打造。他們考慮,下一步,依託白沙“重慶首個文化旅遊融合示範古鎮”,為硒玉引入藝術的東西。記者顧曉娟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