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臘月初一,春節前奏!來山西品年味炫古城,賞年俗十宗“最”

時間不緊不慢, 歲月不慌不忙, 今天已是臘月初一。 臘月, 是春節的前奏曲, 從喝臘八粥開始, 然後人們要掃房、請香、祭灶、封印、寫春聯、辦年貨, 直到除夕夜。

“鞭炮聲聲除舊歲”, 在城裡呆久了, 似乎早已忘卻了久違的過年味道。 傳統的過年食品, 漂亮貼紙窗花, 寓意吉祥的年畫, 還有鞭炮聲……所有這些鄉土原味, 唯有到旅途中尋覓。 “到山西過大年”一定能體會到原汁原味的鄉土風情。

龍騰盛世、古城萬盞花燈展、縣衙燈展。 你可以帶著家人一起走古城, 賞花燈;也可以步入縣衙、觀燈展、彩燈謎、抽大獎。 爆竹聲聲伴隨著粗獷的鑼鼓樂, 掛紅燈、放花炮、敲鑼鼓、演大戲。 放眼三晉大地, 一片喜慶的過年氣氛。 相信您一定會由衷地感歎一句, 年來了!

在臘月初一, 糖糖帶您品年味兒、賞年俗, 讓您過足大年癮!

品年味炫古城


平遙古城

平遙古城已有2700年的歷史, 為中國目前保存最為完整的四座古城之一, 是目前我國唯一以整座古城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獲得成功的古縣城。 在平遙古城內誕生了全國第一家票號。

新年裡的平遙古城, 家家戶戶張燈結綵, 老老少少一起剪窗花, 貼窗花, 城裡一片通紅。

明清大街上的“社火節”, 拋繡球、抬花轎、晉劇、秧歌等各種民間演出輪番表演。

這裡的每一分熱鬧, 都把人帶到傳統生活中去, 千年的場景, 歷歷再現。

平遙三寶:古城,麵食和牛肉

在平遙古城不僅可以住客棧、吃年飯、包餃子、寫春聯、貼窗花、點旺火,而且可以欣賞晉劇、秧歌、縣太爺拜年、財神爺賜福等平遙特色表演;觀看街道靚化以及建築物輪廓燈裝飾;還可以參與游古城送吉祥以及燈謎競猜等娛樂休閒動。

喬家大院

一部名片《大紅燈籠高高掛》,讓這座深宅大院和高高掛起來的大紅燈籠都深深刻在了不少人的腦海裡。喬家大院原名“在中堂”,最突出的特點是房屋結構大方美觀,建築古樸精緻。大院原本是當地一富商的私宅,始建於清代。

春節,喬家大院還將增添新春熱鬧的氣息。景觀大道處彩樓高聳、彩旗飄飄,紅紅火火的燈籠映照喜慶的窗花,絢麗多彩的燈光襯托古樸的建築。百壽圖前,祁太秧歌、社火表演輪番上演。

五臺山

五臺山,中國四大佛山之首,俗稱“金五台”,如果暑期來五臺山,感受到的是處處清涼。那麼冬季來五臺山,你感受到的則是處處清靜。,春節來五臺山可以為新年祈福。如果想在參禪悟禪的遊玩過程中,感受“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的意境,那你一定要冬遊五臺山。

五臺山新春祈福,上香、禮佛、供燈,新春發現尋常看不見的美!

上香

燒香的含義是什麼?

第一、表示虔誠恭敬供養三寶,以此示範接引眾生。第二、表示傳遞資訊於虛空法界,感通十方三寶加持。第三、表示燃燒自身,普香十方,提醒佛門弟子無私奉獻。第四、表示點燃了佛教徒的戒定真香,含有默誓勤修"戒、定、慧",息滅"貪、嗔、癡",佛並不嗜好世間大香貴香,但卻喜歡佛弟子的戒、定真香。

禮佛

禮佛三拜,表達對諸佛菩薩的禮敬、感恩,而從柔軟、徐緩而安詳的彎腰禮佛動作裡,感受到禮佛者的安定與謙卑,拜佛含有四層意義:感應禮拜、恭敬禮拜、懺悔禮拜、無相禮拜。

供燈

燈是智慧、光明的表徵。燃燈供佛始以佛說,是佛門中重要的供養具之一。點起佛前燈,滅除心頭火,以此大智慧,照破眾無明。通過在佛前供燈,能夠迅速積聚福報,焚盡無明業障。

Tips:
五臺山小氣候多變,出行防雨防寒防曬
徒步朝台難度係數不大,各台都可以掛單,但是掛單吃齋後別忘記敬獻功德錢
結伴出行最好,旺季可在路上臨時結伴
尊重當地民俗、風俗、宗教禮儀及環境衛生

王家大院

王家大院的所在地靜升鎮,至今依舊保留著傳統的民俗活動。這些活動,足以點燃每一個人的熱情——熱火朝天的舞獅隊,藝高人膽大的獨龍杆,喜氣洋洋的旱船隊、跑驢人、推車者,配著那門簷上高懸的大紅燈籠,頗有著晉商鼎盛時期歡快與祥和的氣氛,你會感覺自己仿佛是穿越到了明清時代的街頭。

李家大院

每年還未到年關,李家大院已經是一片紅了。紅春聯、紅窗花、紅燈籠、紅年 畫,紅紅火火過大年的年味什麼時候也不能少。

剪紙、版畫、面塑、糖人、布藝、皮影等非遺民間藝術在院中各處展演,那些過去春節時我們喜愛的小物件、小零食讓我們對年的記憶碎片逐漸還原。

傳統的社火表演讓過去年關的熱鬧重現,秧歌、舞獅、變臉噴火、戲曲等精彩表演等有聲有色,是帶動節日氛圍的關鍵。

賞年俗十宗“最”

人說山西好風光,地肥水美五穀香。三晉大地不僅風光秀麗、人傑地靈,更是一個擁有悠久文化歷史。每逢新春佳節,在三晉大地上,都洋溢著濃濃的年味,充滿節日的味道。15.67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各地的年俗也多不相同。那麼,糖小編再帶您一起扒一扒山西春節年俗之最。

一、最漫長——兩個月

在太原南郊一帶,當地群眾過年足足要過夠兩個月。臘八節過後,人們就忙著準備過年了,節日的氣氛也越來越濃,一直會忙到除夕下午。除夕晚上,一家人會圍坐在一起,看春節聯歡晚會、吃餃子、放煙火,其樂融融。正月初一,真正的年來到了,一整天,人們都會四處遊走拜年。正月初二,在太原南郊是在外的遊子歸家祭祀先祖的日子。正月初三,是出嫁的女兒回娘家的日子。正月初五,又叫破五,人們燃放大量煙花爆竹,表示破除過年期間的眾多禁忌。在太原有句俗語叫“不出正月都是年”,整個正月裡,所有人家都會不斷走親戚或款待親友,處處都是歡聲與笑語。

二、最受罪——“背冰亮膘 ”

山西最南端,瀕臨黃河的芮城一帶,流傳著一種古老而奇特的民間社火活動——“背冰亮膘”。 他既是一種民間社火活動,同時也是一項祭祀活動。這種活動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了。每逢新春佳節,這裡的青壯年漢子們身著短褲,頭裹紅巾,手敲鑼鼓,肩背冰塊,效仿著古代作戰的隊形變換進行表演,手提鑼鼓,邊走邊打。凜冽的寒風中,漢子們胸部、胳臂、腿上的肌肉裸露在外,豐滿的肌肉,健壯的體魄讓人感覺到無窮的力量。融化了的冰水順著他們的軀體直往下滴,可漢子們依然雄赳赳,氣昂昂,形成一道驚心動魄的健與美的風景。故當地人又稱“煉鐵骨”。

三、最火熱——生旺火

大同人過年,到了除夕晚上,家家戶戶院落門前都要用大塊煤炭壘成一個塔狀,名曰旺火,祝賀全年興旺之意。裡面放柴,上面寫個大紅字條“旺氣沖天”。等午夜十二點,鞭炮齊鳴之時,將旺火點燃。您別認為是簡單的點燃一堆火,大同的旺火不僅規模之宏大,造型之講究,還具有四大特點:一、選煤精良。選用優質原煤,用機械或者人工挖掘出來,再精心切割成整齊方塊;二、造型美觀。聘請高明師傅將旺火壘成底小、肚大、頂尖、內空的寶瓶形狀,只有這樣,才能達到燃燒淨盡而旺火不塌;三、逐年增高。為了達到一年勝似一年之喻意,要求壘砌旺火時,每年都要比前一年增高一些;四、規模龐大。每年城內街道都要壘砌五六十座巨大旺火,其中最大者用80噸煤壘成,高達三丈,可謂規模龐大。

四、 最花哨——蒸花饃

每逢過年,運城聞喜人必不可少的就是蒸花饃,寓意生活吉祥如意。花饃的製作是頗為講究的,首先挑選上等的麥子,用比臉盆略大的鐵篩子篩去浮塵、石子、雜物等,倒進盛有清水的容器中精心淘洗兩三遍,倒入可以瀝水的竹編筐中,再在上面澆水。在發好的酵面中摻入適量的精粉,倒入溫水和勻,然後進行揉制。揉好面後用小剪刀、小梳子等工具,開始正式捏形。捏花饃沒有教材,也沒有什麼圖樣,全憑一代代藝人口傳心授,模樣全裝在他們的腦子裡。只見他們成竹在胸,經過一番搓、撚、擀、剪、切、捏、揪、壓、挑、卷等手法,花鳥草蟲、飛禽走獸便從他們的手底下活脫脫地變出來。捏好了形,下一步便是醒饃,也就是讓饃發虛。把捏制好的面塑品放在炕頭的籠圈中,用棉褥捂住,保持一定的溫度,待發虛適度後,上鍋蒸制。蒸制環節也特別有學問,像中國的武術一樣有一套路數,什麼水開上籠、籠圈封嚴、急火上氣、大小分蒸、落氣出籠等等。出了籠要趁熱上食品色,這樣顏色豔麗,不易褪色。待上好色晾乾,需要組裝的還要用竹簽把輔助的部分與襯托的花瓣等進行組合。這樣,經過點染描畫,組合搭配,剛才還是白描的面製品已經花紅葉綠,鳳翔魚遊,蛇盤獅吼,栩栩如生。

五、最閃亮——頂燈

當您在長治武鄉的街頭看到畫著猙獰的臉譜頭頂花燈的人時,別驚訝,這種奇特的造型每年正月都會在武鄉境內上演。而這項活動的名字正好取自表演地點,故稱為“武鄉頂燈”,如今已被列入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名單中。武鄉頂燈的一個特點就是它獨有的化妝形式——表演者無論正對或背對觀眾時,都會露出一幅或威武、或猙獰、或詼諧的面孔。隨著節奏的變化,頂燈表演隊形主要“大穿堂”、“九曲星”、“蛇蛻皮”等,如游龍戲珠,似蜿蜒蛇行,令人眼花繚亂,表演步法以傳統秧歌舞十字步為主,講究快跟快上、快進快退,被當地人稱為“不拉場”。

六、最虞誠——拜水神

在呂梁方山一帶,從每年的農曆臘月二十九就開始有民俗表演了。到了大年初一上午,當地人都要去水井旁拜水神。在村裡,水大都是從岩石縫裡流出來,為了祈求水源不斷,全村人要會在水井前獻上一份用白麵製作的貢品。而孩子們則身掛花包,脖子上拴著紅棗、蒜頭、黃豆相間的“項鍊”,寓意為吉祥,希望常年豐收。拜完水神,秧歌隊登臺了。村裡大都要演“道腔劇”,這是流傳了幾百年的娛樂活動,演員由喜好此活動的村民自行組織。好多演員都是村裡上了年紀的老人,戲衣、道具樣樣俱全。伴隨著引人入勝的“道腔劇”,傘頭秧歌、會則、嗩呐吹奏等一系列活動,構成了這裡年俗文化。

七、最熱鬧——逛廟會

洪洞人的年俗活動和其他地區相比,當數最熱鬧的了。人民在除夕交替時開始燃放各式花炮,響徹大地,全縣炮聲連綿起伏,花炮愈響,愈象徵著來年財運亨通,好運連年。除夕夜的活動也是千姿百態:擺設天地供桌、辭歲、守歲、迎歲……,這種慶祝活動一個接一個。洪洞最熱鬧的當屬逛廟會,洪洞城內大小廟觀二十餘處,每年春節最熱鬧處數:城隍廟、老爺廟、火神廟、千佛寺、呂祖祠、二郎廟、文廟等,廟內張燈結綵,香火繚繞。吸引兒童的有用紙做的彩色風車、風箏、泥塑的老虎、兔子等,泥燒制的雞、鴨,姑娘喜愛的玩耍“纏蜜”,男孩子有玻璃燒制的“琉璃嘣嘣”可吹,亦可用手吹響,“吹糖人”也很受歡迎。洪洞蘇堡民間藝人郭璞玉,是“吹糖人”的傳人,還有用手摔打的鞭炮,亦稱“摔炮”。

八、最獨特——頭腦和麵茶

左權人民的春節風俗和多數北方地區幾乎沒有什麼區別。但有兩樣習慣,卻是獨特的。一個是大年初一早上天亮之前吃頭腦。頭腦是山西名吃,用黃芪、羊肉、長山藥、黃酒等製成,傳說由傅山發明,算是一種滋補食品。但左權的頭腦卻很簡單,只是用豆腐和粉條同炒,吃時撒蔥末。另一個是大年初二早上喝茶。左權是用小米麵和玉米麵混和後炒成的一種“麵茶”,加水煮開,滿屋子有一種特別的香味。麵茶裡還要煮素餃子和豆腐條,總之都是素食,絕無半點葷腥。

九、最有序——祭祖先

絳縣每年大年初一的“祭祖”俗稱“獻神主”是最隆重的。神主畫在一個粗布卷軸畫上,左右一副對聯“追遠長存一片心慎重須盡三年孝”,橫批“追遠”。寓意懷念祖先吧。大年初一早上早早吃過餃子後,一家人就張羅著開始“獻神主”。通常由一個家族的男人們來張羅,女人們不插手。供桌上擺放好各式各樣的供品後,男人們按照輩分一排一排站好,先上香,然後磕頭,還要燒紙敬酒。要先給老祖先磕三個頭,然後晚輩給長輩拜年。拜完年後,全家人在院裡大放鞭炮表示慶賀。獻完神主後,就開始到鄰居家裡拜年,拜年的時候,也是要在神主前面給長輩鄰居磕頭,磕頭的時候,還是先給神主上香磕頭,然後才能拜年。到親戚家裡也是這樣。

十、最奇葩——“偷燈”

在呂梁柳林,剛過門不久的新媳婦兒,常常要在正月十五去那些多子多孫的人家偷燈,據說偷回燃著的燈,就一定能生出兒子來。十五的晚上,主人聽到院子裡有響動,知道是偷燈的來了。他們會屏住呼吸,儘量不發出大的響動,以免驚擾了偷燈的新媳婦。等到偷燈者得手返回時,主人才裝模作樣地咳嗽一聲,故意大聲喊道:“誰偷燈了?”偷燈者一聽便撒腿開跑。這時,如能跑動而燈不滅,是最圓滿的。這所謂“偷”來的人丁興旺。

生活好了、年味淡了

是如今過年時人們最常說的話

但如果你看過山西各地春節的熱鬧

大概就不會這樣說了

今年春節到山西

親自體驗年俗

重溫記憶中的年味兒

平遙三寶:古城,麵食和牛肉

在平遙古城不僅可以住客棧、吃年飯、包餃子、寫春聯、貼窗花、點旺火,而且可以欣賞晉劇、秧歌、縣太爺拜年、財神爺賜福等平遙特色表演;觀看街道靚化以及建築物輪廓燈裝飾;還可以參與游古城送吉祥以及燈謎競猜等娛樂休閒動。

喬家大院

一部名片《大紅燈籠高高掛》,讓這座深宅大院和高高掛起來的大紅燈籠都深深刻在了不少人的腦海裡。喬家大院原名“在中堂”,最突出的特點是房屋結構大方美觀,建築古樸精緻。大院原本是當地一富商的私宅,始建於清代。

春節,喬家大院還將增添新春熱鬧的氣息。景觀大道處彩樓高聳、彩旗飄飄,紅紅火火的燈籠映照喜慶的窗花,絢麗多彩的燈光襯托古樸的建築。百壽圖前,祁太秧歌、社火表演輪番上演。

五臺山

五臺山,中國四大佛山之首,俗稱“金五台”,如果暑期來五臺山,感受到的是處處清涼。那麼冬季來五臺山,你感受到的則是處處清靜。,春節來五臺山可以為新年祈福。如果想在參禪悟禪的遊玩過程中,感受“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的意境,那你一定要冬遊五臺山。

五臺山新春祈福,上香、禮佛、供燈,新春發現尋常看不見的美!

上香

燒香的含義是什麼?

第一、表示虔誠恭敬供養三寶,以此示範接引眾生。第二、表示傳遞資訊於虛空法界,感通十方三寶加持。第三、表示燃燒自身,普香十方,提醒佛門弟子無私奉獻。第四、表示點燃了佛教徒的戒定真香,含有默誓勤修"戒、定、慧",息滅"貪、嗔、癡",佛並不嗜好世間大香貴香,但卻喜歡佛弟子的戒、定真香。

禮佛

禮佛三拜,表達對諸佛菩薩的禮敬、感恩,而從柔軟、徐緩而安詳的彎腰禮佛動作裡,感受到禮佛者的安定與謙卑,拜佛含有四層意義:感應禮拜、恭敬禮拜、懺悔禮拜、無相禮拜。

供燈

燈是智慧、光明的表徵。燃燈供佛始以佛說,是佛門中重要的供養具之一。點起佛前燈,滅除心頭火,以此大智慧,照破眾無明。通過在佛前供燈,能夠迅速積聚福報,焚盡無明業障。

Tips:
五臺山小氣候多變,出行防雨防寒防曬
徒步朝台難度係數不大,各台都可以掛單,但是掛單吃齋後別忘記敬獻功德錢
結伴出行最好,旺季可在路上臨時結伴
尊重當地民俗、風俗、宗教禮儀及環境衛生

王家大院

王家大院的所在地靜升鎮,至今依舊保留著傳統的民俗活動。這些活動,足以點燃每一個人的熱情——熱火朝天的舞獅隊,藝高人膽大的獨龍杆,喜氣洋洋的旱船隊、跑驢人、推車者,配著那門簷上高懸的大紅燈籠,頗有著晉商鼎盛時期歡快與祥和的氣氛,你會感覺自己仿佛是穿越到了明清時代的街頭。

李家大院

每年還未到年關,李家大院已經是一片紅了。紅春聯、紅窗花、紅燈籠、紅年 畫,紅紅火火過大年的年味什麼時候也不能少。

剪紙、版畫、面塑、糖人、布藝、皮影等非遺民間藝術在院中各處展演,那些過去春節時我們喜愛的小物件、小零食讓我們對年的記憶碎片逐漸還原。

傳統的社火表演讓過去年關的熱鬧重現,秧歌、舞獅、變臉噴火、戲曲等精彩表演等有聲有色,是帶動節日氛圍的關鍵。

賞年俗十宗“最”

人說山西好風光,地肥水美五穀香。三晉大地不僅風光秀麗、人傑地靈,更是一個擁有悠久文化歷史。每逢新春佳節,在三晉大地上,都洋溢著濃濃的年味,充滿節日的味道。15.67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各地的年俗也多不相同。那麼,糖小編再帶您一起扒一扒山西春節年俗之最。

一、最漫長——兩個月

在太原南郊一帶,當地群眾過年足足要過夠兩個月。臘八節過後,人們就忙著準備過年了,節日的氣氛也越來越濃,一直會忙到除夕下午。除夕晚上,一家人會圍坐在一起,看春節聯歡晚會、吃餃子、放煙火,其樂融融。正月初一,真正的年來到了,一整天,人們都會四處遊走拜年。正月初二,在太原南郊是在外的遊子歸家祭祀先祖的日子。正月初三,是出嫁的女兒回娘家的日子。正月初五,又叫破五,人們燃放大量煙花爆竹,表示破除過年期間的眾多禁忌。在太原有句俗語叫“不出正月都是年”,整個正月裡,所有人家都會不斷走親戚或款待親友,處處都是歡聲與笑語。

二、最受罪——“背冰亮膘 ”

山西最南端,瀕臨黃河的芮城一帶,流傳著一種古老而奇特的民間社火活動——“背冰亮膘”。 他既是一種民間社火活動,同時也是一項祭祀活動。這種活動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了。每逢新春佳節,這裡的青壯年漢子們身著短褲,頭裹紅巾,手敲鑼鼓,肩背冰塊,效仿著古代作戰的隊形變換進行表演,手提鑼鼓,邊走邊打。凜冽的寒風中,漢子們胸部、胳臂、腿上的肌肉裸露在外,豐滿的肌肉,健壯的體魄讓人感覺到無窮的力量。融化了的冰水順著他們的軀體直往下滴,可漢子們依然雄赳赳,氣昂昂,形成一道驚心動魄的健與美的風景。故當地人又稱“煉鐵骨”。

三、最火熱——生旺火

大同人過年,到了除夕晚上,家家戶戶院落門前都要用大塊煤炭壘成一個塔狀,名曰旺火,祝賀全年興旺之意。裡面放柴,上面寫個大紅字條“旺氣沖天”。等午夜十二點,鞭炮齊鳴之時,將旺火點燃。您別認為是簡單的點燃一堆火,大同的旺火不僅規模之宏大,造型之講究,還具有四大特點:一、選煤精良。選用優質原煤,用機械或者人工挖掘出來,再精心切割成整齊方塊;二、造型美觀。聘請高明師傅將旺火壘成底小、肚大、頂尖、內空的寶瓶形狀,只有這樣,才能達到燃燒淨盡而旺火不塌;三、逐年增高。為了達到一年勝似一年之喻意,要求壘砌旺火時,每年都要比前一年增高一些;四、規模龐大。每年城內街道都要壘砌五六十座巨大旺火,其中最大者用80噸煤壘成,高達三丈,可謂規模龐大。

四、 最花哨——蒸花饃

每逢過年,運城聞喜人必不可少的就是蒸花饃,寓意生活吉祥如意。花饃的製作是頗為講究的,首先挑選上等的麥子,用比臉盆略大的鐵篩子篩去浮塵、石子、雜物等,倒進盛有清水的容器中精心淘洗兩三遍,倒入可以瀝水的竹編筐中,再在上面澆水。在發好的酵面中摻入適量的精粉,倒入溫水和勻,然後進行揉制。揉好面後用小剪刀、小梳子等工具,開始正式捏形。捏花饃沒有教材,也沒有什麼圖樣,全憑一代代藝人口傳心授,模樣全裝在他們的腦子裡。只見他們成竹在胸,經過一番搓、撚、擀、剪、切、捏、揪、壓、挑、卷等手法,花鳥草蟲、飛禽走獸便從他們的手底下活脫脫地變出來。捏好了形,下一步便是醒饃,也就是讓饃發虛。把捏制好的面塑品放在炕頭的籠圈中,用棉褥捂住,保持一定的溫度,待發虛適度後,上鍋蒸制。蒸制環節也特別有學問,像中國的武術一樣有一套路數,什麼水開上籠、籠圈封嚴、急火上氣、大小分蒸、落氣出籠等等。出了籠要趁熱上食品色,這樣顏色豔麗,不易褪色。待上好色晾乾,需要組裝的還要用竹簽把輔助的部分與襯托的花瓣等進行組合。這樣,經過點染描畫,組合搭配,剛才還是白描的面製品已經花紅葉綠,鳳翔魚遊,蛇盤獅吼,栩栩如生。

五、最閃亮——頂燈

當您在長治武鄉的街頭看到畫著猙獰的臉譜頭頂花燈的人時,別驚訝,這種奇特的造型每年正月都會在武鄉境內上演。而這項活動的名字正好取自表演地點,故稱為“武鄉頂燈”,如今已被列入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名單中。武鄉頂燈的一個特點就是它獨有的化妝形式——表演者無論正對或背對觀眾時,都會露出一幅或威武、或猙獰、或詼諧的面孔。隨著節奏的變化,頂燈表演隊形主要“大穿堂”、“九曲星”、“蛇蛻皮”等,如游龍戲珠,似蜿蜒蛇行,令人眼花繚亂,表演步法以傳統秧歌舞十字步為主,講究快跟快上、快進快退,被當地人稱為“不拉場”。

六、最虞誠——拜水神

在呂梁方山一帶,從每年的農曆臘月二十九就開始有民俗表演了。到了大年初一上午,當地人都要去水井旁拜水神。在村裡,水大都是從岩石縫裡流出來,為了祈求水源不斷,全村人要會在水井前獻上一份用白麵製作的貢品。而孩子們則身掛花包,脖子上拴著紅棗、蒜頭、黃豆相間的“項鍊”,寓意為吉祥,希望常年豐收。拜完水神,秧歌隊登臺了。村裡大都要演“道腔劇”,這是流傳了幾百年的娛樂活動,演員由喜好此活動的村民自行組織。好多演員都是村裡上了年紀的老人,戲衣、道具樣樣俱全。伴隨著引人入勝的“道腔劇”,傘頭秧歌、會則、嗩呐吹奏等一系列活動,構成了這裡年俗文化。

七、最熱鬧——逛廟會

洪洞人的年俗活動和其他地區相比,當數最熱鬧的了。人民在除夕交替時開始燃放各式花炮,響徹大地,全縣炮聲連綿起伏,花炮愈響,愈象徵著來年財運亨通,好運連年。除夕夜的活動也是千姿百態:擺設天地供桌、辭歲、守歲、迎歲……,這種慶祝活動一個接一個。洪洞最熱鬧的當屬逛廟會,洪洞城內大小廟觀二十餘處,每年春節最熱鬧處數:城隍廟、老爺廟、火神廟、千佛寺、呂祖祠、二郎廟、文廟等,廟內張燈結綵,香火繚繞。吸引兒童的有用紙做的彩色風車、風箏、泥塑的老虎、兔子等,泥燒制的雞、鴨,姑娘喜愛的玩耍“纏蜜”,男孩子有玻璃燒制的“琉璃嘣嘣”可吹,亦可用手吹響,“吹糖人”也很受歡迎。洪洞蘇堡民間藝人郭璞玉,是“吹糖人”的傳人,還有用手摔打的鞭炮,亦稱“摔炮”。

八、最獨特——頭腦和麵茶

左權人民的春節風俗和多數北方地區幾乎沒有什麼區別。但有兩樣習慣,卻是獨特的。一個是大年初一早上天亮之前吃頭腦。頭腦是山西名吃,用黃芪、羊肉、長山藥、黃酒等製成,傳說由傅山發明,算是一種滋補食品。但左權的頭腦卻很簡單,只是用豆腐和粉條同炒,吃時撒蔥末。另一個是大年初二早上喝茶。左權是用小米麵和玉米麵混和後炒成的一種“麵茶”,加水煮開,滿屋子有一種特別的香味。麵茶裡還要煮素餃子和豆腐條,總之都是素食,絕無半點葷腥。

九、最有序——祭祖先

絳縣每年大年初一的“祭祖”俗稱“獻神主”是最隆重的。神主畫在一個粗布卷軸畫上,左右一副對聯“追遠長存一片心慎重須盡三年孝”,橫批“追遠”。寓意懷念祖先吧。大年初一早上早早吃過餃子後,一家人就張羅著開始“獻神主”。通常由一個家族的男人們來張羅,女人們不插手。供桌上擺放好各式各樣的供品後,男人們按照輩分一排一排站好,先上香,然後磕頭,還要燒紙敬酒。要先給老祖先磕三個頭,然後晚輩給長輩拜年。拜完年後,全家人在院裡大放鞭炮表示慶賀。獻完神主後,就開始到鄰居家裡拜年,拜年的時候,也是要在神主前面給長輩鄰居磕頭,磕頭的時候,還是先給神主上香磕頭,然後才能拜年。到親戚家裡也是這樣。

十、最奇葩——“偷燈”

在呂梁柳林,剛過門不久的新媳婦兒,常常要在正月十五去那些多子多孫的人家偷燈,據說偷回燃著的燈,就一定能生出兒子來。十五的晚上,主人聽到院子裡有響動,知道是偷燈的來了。他們會屏住呼吸,儘量不發出大的響動,以免驚擾了偷燈的新媳婦。等到偷燈者得手返回時,主人才裝模作樣地咳嗽一聲,故意大聲喊道:“誰偷燈了?”偷燈者一聽便撒腿開跑。這時,如能跑動而燈不滅,是最圓滿的。這所謂“偷”來的人丁興旺。

生活好了、年味淡了

是如今過年時人們最常說的話

但如果你看過山西各地春節的熱鬧

大概就不會這樣說了

今年春節到山西

親自體驗年俗

重溫記憶中的年味兒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