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探訪神秘消失的古文明殘片:婆羅浮屠建造與廢棄之謎

佛教產生於西元前6—前5世紀的印度, 後開始向亞洲各地傳播。 迄今所知的最大佛像群是印尼的“婆羅浮屠”, 梵文意思為“丘陵上的佛塔”, 俗稱“千佛塔”。 其工程之浩大、建築之壯觀, 可與中國的長城、埃及的金字塔以及柬埔寨的吳哥古跡相媲美, 被稱為古代東方的“四大奇觀”之一, 也是世界上最大的佛教建築之一。

婆羅浮屠位於印尼爪哇島中部, 日惹市西北約40千米處。 如果把它精美的浮雕連接起來, 長度可達3000多米。 佛塔高居於海拔3150米的群山之上, 登臨塔頂可望見煙波浩渺的印度洋海面。 這座輝煌壯麗的“千佛塔”,

在熱帶叢林的石塊和野草之中荒廢了800多年, 早已被人們遺忘, 直到近代才被西方的考古學家和探險家重新發現。

1814年, 當時的英國駐爪哇總督湯瑪斯•拉弗爾斯爵士發現了被碎石和雜草掩蓋的佛塔, 在他清除了周圍的碎石和雜草後, 婆羅浮屠才為人們重新認識。

此後, 不斷有來自西方的探險者發現新的線索。 1907—1911年, 荷蘭考古學家希歐多爾•範•埃爾普開始對它進行第一次修復工作。 他拆除並重建了三個圓臺和窣堵波, 並出土了一大批石獅、佛頭以及其他雕像。 通過他的努力, 三年後, 婆羅浮屠已經基本重現了當年的輝煌。

1968年, 法國考古學家格羅斯利爾發出警告, 由於雨水和河流的長期沖刷, 龐大的婆羅浮屠將“出現驚人的泥土和雕刻塌方”。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 在印尼政府的要求下,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為挽救這一遺跡向國際社會發出了呼籲。 最後在聯合國和印尼國內各界的援助下, 20世紀70年代人們開始對佛塔進行大規模修復。 工作人員借助電腦技術將石塊進行復位,

在10年時間裡總共搬運了100萬塊石頭, 這樣, 這個世上最大的佛殿——一本用石頭寫就的佛學經典才得以舊貌換新顏。 據說, 修復婆羅浮屠的總費用高達2000多萬美元。

在1973年開始的修復工程中, 為了在婆羅浮屠的台基下澆築混凝土板, 工人們首先將百萬余塊石材卸下來,

利用電腦進行登記, 並存放在倉庫裡。 在重新放回原處以前, 工人們首先用乾燥的刷子將石材表面清理乾淨。 如果石材上的污痕和滋生的生物頑固不化難以清除, 還要使用中性的化學溶劑。 之後潮濕的石頭被放在太陽下曬乾, 必要時還會使用機器烘乾。 最後, 石材需經除草劑處理, 才能放歸原位。

據相關統計, 建造婆羅浮屠共用了55000立方米本地出產的玄武岩。 這些石材中包括總面積為2500平方米的1460塊浮雕, 504尊人身大小的佛像, 一座主塔、72座穿孔塔和1472座象徵性小塔, 32尊石獅子, 1740個三角形飾物, 100個滴水嘴和數百個其他裝飾石料。

8世紀時的爪哇, 強盛的夏連特王朝的統治者皈依了大乘佛教之後, 便使用當時最先進的技術,

大約在800年左右建造了這座設計精良的石頭佛塔。 佛塔是用附近河谷中的安山岩和玄武岩砌成的。 建築採用大乘和密宗教義的結合形式, 整個佛塔猶如一個巨大的花式蛋糕。 建造佛塔共用了近225萬塊岩石, 底層用每塊重約1噸的巨石鋪就, 總體積達5.5萬立方米。 塔底呈正方形, 周長約120米, 總面積將近1.5公頃。 原高42米的塔因主佛塔頂端觸雷而被毀掉, 留下的部分只有近35米。 成千上萬名工匠、雕刻師和藝術家參與了該塔的建築, 工期將近80年。

婆羅浮屠浮雕構圖精美, 氣勢磅礴。 整個佛塔呈金字塔形, 可拾級而上, 共有9層, 外形呈階梯狀的錐體, 上面3層為圓形, 下面6層似方形, 方形壇包括一個正方形的塔基和5層帶邊牆的平臺, 並裝飾著數以千計的反映佛陀生活的雕刻。圓形平壇上面豎立著72座鐘形佛塔或佛龕,每座佛塔內都有一個環繞中央大塔而建的佛像,各層平壇向上依次收縮,頂部有一座鐘形主佛塔,底座直徑9.9米,高7米。佛教徒必須按特定的路線登婆羅浮屠:從東面進入,按順時針方向繞行。走向廟頂象徵著一個人逐步達到完美的精神境界。

每層塔的下部都有供人行走的圍廊,第1—5層回廊的左右壁面上還保存著《佛傳》、《本生事》、《華嚴五十三參之圖》等佛家精品,另外還有雕刻精美的浮雕共約2100多面。第一層著重描述佛的歷史,其餘各層都是對佛生前事蹟的描述。婆羅浮屠塔的浮雕中,最著名的是表現釋迦牟尼傳記的部分,前幾面浮雕描繪的是釋迦牟尼在天神的幫助下,做即將降臨凡世的準備,以及釋迦牟尼的母親夢見一個男子將要誕生,這個男子或者將成為世界征服者,或者將成為人類的偉大領袖。浮屠上還有1212面裝飾性的浮雕,表現了當時爪哇宮廷生活及人民生產、生活、風俗等場景。此外,還有許多栩栩如生的大象、孔雀、獅子的圖案。

婆羅浮屠的浮雕就像一幅幅雕刻在石頭上的史詩,其內容豐富多彩,有描繪佛陀生平聖跡的,有描繪佛教和佛教徒事蹟、故事的,也有描繪民間傳說的。

但是,人們無法理解的是,如此精美的婆羅浮屠寶塔,其壽命卻異常短暫。夏連特王朝在10世紀時便廢棄了這座佛塔,任其悄然崩塌、被叢林吞噬。這一切到底緣何而起呢?

即使是被世人重新認識,婆羅浮屠還是有許多未解之謎。因此,可以說直到今天,人們也並沒有真正瞭解它。

巨大佛塔的建造者們雖然用了近百年的時間來雕刻這座“石頭上的畫卷”,卻沒有留下任何關於它的文字記載。在印尼和印度等國的歷史典籍和佛教經典中,也沒有發現任何關於它的資料。因此,婆羅浮屠本身就成了一個巨大的歷史和文化之謎。現在人們對它的瞭解,所依據的只是由聯合國學者和專家在佛塔現場及別處考古所尋獲的一些古代碑石的基礎上考證和推測出來的看法。

婆羅浮屠建造於什麼年代?這一點始終沒有定論。考古學家們從跋羅婆文的碑銘上得知,這座佛塔大約建造於爪哇的夏連特王朝統治時期,即772—830年間,但具體時間卻無法確定。而關於它為何被廢棄,人們只知道,1006年發生了默拉皮火山噴發和地震,周圍的居民紛紛出逃,婆羅浮屠隨即被火山灰淹沒。再往後,這座世界上最為壯觀的佛教建築慘遭廢棄,最後消失于叢林之中。

建造婆羅浮屠的夏連特王朝人到底是怎樣一個民族?當初建造它的目的又是什麼?現代研究者尚未能徹底弄清。有人認為它是為了安奉佛陀舍利子而建造的;有人認為是作為帝王等統治階層的陵墓;也有人認為它是佛教徒們朝拜的聖地;此外,人認為它是帝王為弘揚佛教所做的功德。此外,人們雖然知道它是一處佛教建築,塔內的石雕也必然屬於佛教內容的演繹,但這裡的石雕數量眾多,內容也遠遠超出了人們對一般佛教故事的理解。實際上,婆羅浮屠的大多數佛像石雕究竟蘊含著什麼樣的意義,現代人至今並不能真正理解。在眾多的佛像石雕中,世人能夠理解的僅占20%,而剩下的80%,人們至今仍未破解。

婆羅浮屠中絢麗多姿的千尊佛像,面對一代又一代的研究者,它卻始終緘默無言。

並裝飾著數以千計的反映佛陀生活的雕刻。圓形平壇上面豎立著72座鐘形佛塔或佛龕,每座佛塔內都有一個環繞中央大塔而建的佛像,各層平壇向上依次收縮,頂部有一座鐘形主佛塔,底座直徑9.9米,高7米。佛教徒必須按特定的路線登婆羅浮屠:從東面進入,按順時針方向繞行。走向廟頂象徵著一個人逐步達到完美的精神境界。

每層塔的下部都有供人行走的圍廊,第1—5層回廊的左右壁面上還保存著《佛傳》、《本生事》、《華嚴五十三參之圖》等佛家精品,另外還有雕刻精美的浮雕共約2100多面。第一層著重描述佛的歷史,其餘各層都是對佛生前事蹟的描述。婆羅浮屠塔的浮雕中,最著名的是表現釋迦牟尼傳記的部分,前幾面浮雕描繪的是釋迦牟尼在天神的幫助下,做即將降臨凡世的準備,以及釋迦牟尼的母親夢見一個男子將要誕生,這個男子或者將成為世界征服者,或者將成為人類的偉大領袖。浮屠上還有1212面裝飾性的浮雕,表現了當時爪哇宮廷生活及人民生產、生活、風俗等場景。此外,還有許多栩栩如生的大象、孔雀、獅子的圖案。

婆羅浮屠的浮雕就像一幅幅雕刻在石頭上的史詩,其內容豐富多彩,有描繪佛陀生平聖跡的,有描繪佛教和佛教徒事蹟、故事的,也有描繪民間傳說的。

但是,人們無法理解的是,如此精美的婆羅浮屠寶塔,其壽命卻異常短暫。夏連特王朝在10世紀時便廢棄了這座佛塔,任其悄然崩塌、被叢林吞噬。這一切到底緣何而起呢?

即使是被世人重新認識,婆羅浮屠還是有許多未解之謎。因此,可以說直到今天,人們也並沒有真正瞭解它。

巨大佛塔的建造者們雖然用了近百年的時間來雕刻這座“石頭上的畫卷”,卻沒有留下任何關於它的文字記載。在印尼和印度等國的歷史典籍和佛教經典中,也沒有發現任何關於它的資料。因此,婆羅浮屠本身就成了一個巨大的歷史和文化之謎。現在人們對它的瞭解,所依據的只是由聯合國學者和專家在佛塔現場及別處考古所尋獲的一些古代碑石的基礎上考證和推測出來的看法。

婆羅浮屠建造於什麼年代?這一點始終沒有定論。考古學家們從跋羅婆文的碑銘上得知,這座佛塔大約建造於爪哇的夏連特王朝統治時期,即772—830年間,但具體時間卻無法確定。而關於它為何被廢棄,人們只知道,1006年發生了默拉皮火山噴發和地震,周圍的居民紛紛出逃,婆羅浮屠隨即被火山灰淹沒。再往後,這座世界上最為壯觀的佛教建築慘遭廢棄,最後消失于叢林之中。

建造婆羅浮屠的夏連特王朝人到底是怎樣一個民族?當初建造它的目的又是什麼?現代研究者尚未能徹底弄清。有人認為它是為了安奉佛陀舍利子而建造的;有人認為是作為帝王等統治階層的陵墓;也有人認為它是佛教徒們朝拜的聖地;此外,人認為它是帝王為弘揚佛教所做的功德。此外,人們雖然知道它是一處佛教建築,塔內的石雕也必然屬於佛教內容的演繹,但這裡的石雕數量眾多,內容也遠遠超出了人們對一般佛教故事的理解。實際上,婆羅浮屠的大多數佛像石雕究竟蘊含著什麼樣的意義,現代人至今並不能真正理解。在眾多的佛像石雕中,世人能夠理解的僅占20%,而剩下的80%,人們至今仍未破解。

婆羅浮屠中絢麗多姿的千尊佛像,面對一代又一代的研究者,它卻始終緘默無言。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