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熱點|人民日報:2018互聯網八大猜想

編者按

5G時代加速來臨, 人工智慧嵌入日常生活, 政務新媒邁向“社群化”, 知識付費迎產業爆發期, 自媒體行業洗牌在即, “直播+”開啟行業下半場, 網聯登場規範互聯網金融, 互聯網慈善進入監管元年。 2017年, 這些曾經的猜想, 在發展中被一一印證, 在網路中、生活裡次第綻放。

走進2018, 我們寫下新問號:新聞還有怎樣的新玩法, “冰火兩重天”的共用行業何去何從;我們湧起新期待:人工智慧還將帶來哪些驚喜, 百姓如何享受大資料紅利, 個人隱私怎樣得到根本保護;我們期待新回應:網上政務服務何處發力, 自媒體怎樣回歸內容為本,

互聯網又將為生活增添什麼樣的便利。

憧憬與嘗試, 挑戰與創新, 改變無處不在隨時發生, 唯一不變的是——答案總是比猜想更為精彩。

1

大資料紅利普惠生活

2018年, 大資料將進一步從城市管理的“高級參謀”化身惠及日常生活的“貼心管家”。 集納個人醫療資訊彙編電子健康檔案, 隨用隨取便於異地會診;把公共服務網點位置搬上資料“活地圖”, 按圖索驥即可便捷到達;通過分析學生學習過程資料並靈活調整教學計畫, 因材施教將更加精准;使用者流覽習慣的資料化, 則將繼續提升社交網路、新聞推送、廣告行銷的個性化和智慧化水準。

隨著未來大資料在保障和改善民生領域“一展身手”, 公共服務進一步提升聰明度, 便民應用進一步提高貼近性, 將令普通人享受到更多資料紅利。

2

新玩法攪熱媒體融合

2018年, 新聞還會有怎樣的新玩法, 讓人期待多多。 無人機航拍、VR/AR、人工智慧等技術的融入, 將繼續更新新聞產品的表現形態;大資料手段的合理應用會產生精准的使用者畫像,

新聞資訊的生產、分發將更加智慧;融媒體產品的交互性越來越強, 新聞將不再只是單純提供資訊, 更會在特定的場景下被逐漸賦予新的功能。

新聞新花樣層出, 媒體新玩法頻現, 但使用者對優質新聞內容的需求從來沒有改變。

未來, 只有那些有事實、有溫度、有價值、有品質的優質新聞產品, 才能貼近公眾、走進人心, 佔據傳播的制高點。

3

智慧產品串起智聯網

2018年, 隨著人工智慧研發和應用的深入, 智慧音箱、智慧型機器人、無人駕駛汽車等“黑科技”產品將嶄露頭角, 並以更自然、更實用的方式融入生活。 不僅如此, 隨著5G、物聯網等技術的飛速發展, 不同場景下的智慧產品將串聯成“智聯網”, 產生“1+1>2”的效果。 比如, 智慧音箱除了可以播放新聞和音樂, 還能成為智慧家居“指揮部”, 用戶只用對智慧音箱發號施令, 不用伸手、不出房間, 就能遙控位於家中各處的窗簾、電燈、空調或熱水器。

從互聯網到物聯網, 從物聯網到智聯網, 人工智慧在飛速發展的道路上, 不可忽視安全問題。 人工智慧產品應像一位元披著隱身衣的可靠助手, 帶來無處不在的便利, 卻決不能在隱身衣的庇護下肆意妄為, 危害個人資訊安全、生命財產安全和整個網路的安全。

4

網上政務精打服務牌

國辦印發《政務資訊系統整合共用實施方案》排出時間表, 要求國家電子政務外網於2018年6月底前基本具備跨層級、跨地域、跨系統、跨部門、跨業務的支撐服務能力。資料多跑路、辦事少跑腿,更通暢的資訊共用意味著更優質的服務體驗。未來,同地通辦、異地可辦,群眾辦事將不必糾結空間距離;部門協作、一號受理,跨部門申請將告別“水土不服”的尷尬。更全面的辦事類別、更明確的辦事流程、更智慧的諮詢答疑,期待2018年網上政務能提供更便捷的服務,收穫公眾更多的好口碑。

5

共用行業專注硬需求

2018年,中國共用經濟市場預計將趨於理性,去年湧現的一些較好的發展模式,或將進入收穫期。

住房領域,共用住宅在深圳興起,通過提供線上短租服務,盤活大量閒置房產資源;製造業領域,國家智慧鑄造產業創新中心推出“行業共用工業雲”,提供企業雲資訊化系統解決方案;醫療領域,北京地區30家試點醫院啟動電子病歷共用調閱工作……共用市場方興未艾,將迎來更多機遇。

6

“掌”上新生活更加便捷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推動互聯網、大資料、人工智慧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2018年,各種新技術、新應用將加速從創新構想向商業應用邁進,人們將擁抱更便捷的新生活。

導航時,行車路線選擇將更智能更暢通;網購中,個性化推薦將更準確地“猜”出你的需求;想去旅遊,將會得到一份量身定做的攻略;線上學習,可以享受私人定制的學習計畫;智慧家居、線上醫療等,也將加速發展,解決更多生活痛點。盡享“萬物互聯”紅利的同時,也不能忽視背後隱藏的風險,一些新技術應用在呈現多彩互聯生活的同時,也將在新的一年繼續完善,為民眾提供更智慧、更便捷、更安全的線上新生活。

7

自媒體回歸內容為本

2017年5月起,網信辦發佈一系列管理規定,旨在促進互聯網資訊服務健康有序發展,維護線民利益與網路安全。

新一年中,自媒體將加速“去粗取精”的進程,回歸“內容為本”。無論形式是圖文、短視頻、直播還是問答,無論內容是社會、娛樂、遊戲還是科技,無論免費還是付費,製作精良的優質、垂直內容將得到平臺扶植和粉絲追捧。原創乏力、粗製濫造的帳號將成為淘汰對象,一味博人眼球的低俗、獵奇、驚悚內容將遭到“淘汰”。

現在,越來越多的媒體平臺開始使用演算法推薦技術分發內容,一方面能精准滿足用戶需求,另一方面卻可能造成閉塞的“資訊繭房”。讓內容大餐既符合胃口又均衡營養,新一年中,這個問題如何解決,值得思考。

8

個人資訊升級保護傘

2017年,國家層面的個人資訊保護工作持續推進。有專家指出,2017年稱得上中國網路空間治理和個人資訊保護發展史上的突破年,2018年或將進入個人資訊保護的法治深化年。

電子商務法草案稿結束二審,保護消費者個人資訊已納入其中;《網路安全法》配套制度正在制定,對敏感個人資訊及其收集與使用行為的規範將更加明確具體;多位元人大代表建議2018年加快個人資訊保護法立法進程,並對部門職責進一步予以明確……

技術革新不斷演變出新挑戰。新的一年,個人資訊保護仍任重道遠,期待有關法律規定加速落地,讓個人資訊“保護網”不斷升級、更加有力。

來源 | 人民日報、網路傳播雜誌微信號

製作團隊

責編:王文健 蔡文慧

校對:劉 鐸

編委:點子正

編審:王兵偉

立足河北,放眼全國網評時事,理性表達

要求國家電子政務外網於2018年6月底前基本具備跨層級、跨地域、跨系統、跨部門、跨業務的支撐服務能力。資料多跑路、辦事少跑腿,更通暢的資訊共用意味著更優質的服務體驗。未來,同地通辦、異地可辦,群眾辦事將不必糾結空間距離;部門協作、一號受理,跨部門申請將告別“水土不服”的尷尬。更全面的辦事類別、更明確的辦事流程、更智慧的諮詢答疑,期待2018年網上政務能提供更便捷的服務,收穫公眾更多的好口碑。

5

共用行業專注硬需求

2018年,中國共用經濟市場預計將趨於理性,去年湧現的一些較好的發展模式,或將進入收穫期。

住房領域,共用住宅在深圳興起,通過提供線上短租服務,盤活大量閒置房產資源;製造業領域,國家智慧鑄造產業創新中心推出“行業共用工業雲”,提供企業雲資訊化系統解決方案;醫療領域,北京地區30家試點醫院啟動電子病歷共用調閱工作……共用市場方興未艾,將迎來更多機遇。

6

“掌”上新生活更加便捷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推動互聯網、大資料、人工智慧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2018年,各種新技術、新應用將加速從創新構想向商業應用邁進,人們將擁抱更便捷的新生活。

導航時,行車路線選擇將更智能更暢通;網購中,個性化推薦將更準確地“猜”出你的需求;想去旅遊,將會得到一份量身定做的攻略;線上學習,可以享受私人定制的學習計畫;智慧家居、線上醫療等,也將加速發展,解決更多生活痛點。盡享“萬物互聯”紅利的同時,也不能忽視背後隱藏的風險,一些新技術應用在呈現多彩互聯生活的同時,也將在新的一年繼續完善,為民眾提供更智慧、更便捷、更安全的線上新生活。

7

自媒體回歸內容為本

2017年5月起,網信辦發佈一系列管理規定,旨在促進互聯網資訊服務健康有序發展,維護線民利益與網路安全。

新一年中,自媒體將加速“去粗取精”的進程,回歸“內容為本”。無論形式是圖文、短視頻、直播還是問答,無論內容是社會、娛樂、遊戲還是科技,無論免費還是付費,製作精良的優質、垂直內容將得到平臺扶植和粉絲追捧。原創乏力、粗製濫造的帳號將成為淘汰對象,一味博人眼球的低俗、獵奇、驚悚內容將遭到“淘汰”。

現在,越來越多的媒體平臺開始使用演算法推薦技術分發內容,一方面能精准滿足用戶需求,另一方面卻可能造成閉塞的“資訊繭房”。讓內容大餐既符合胃口又均衡營養,新一年中,這個問題如何解決,值得思考。

8

個人資訊升級保護傘

2017年,國家層面的個人資訊保護工作持續推進。有專家指出,2017年稱得上中國網路空間治理和個人資訊保護發展史上的突破年,2018年或將進入個人資訊保護的法治深化年。

電子商務法草案稿結束二審,保護消費者個人資訊已納入其中;《網路安全法》配套制度正在制定,對敏感個人資訊及其收集與使用行為的規範將更加明確具體;多位元人大代表建議2018年加快個人資訊保護法立法進程,並對部門職責進一步予以明確……

技術革新不斷演變出新挑戰。新的一年,個人資訊保護仍任重道遠,期待有關法律規定加速落地,讓個人資訊“保護網”不斷升級、更加有力。

來源 | 人民日報、網路傳播雜誌微信號

製作團隊

責編:王文健 蔡文慧

校對:劉 鐸

編委:點子正

編審:王兵偉

立足河北,放眼全國網評時事,理性表達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