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最新發現:130億年前的新生兒星系,長得什麼樣?

天文望遠鏡, 本質上就是人類瞭解宇宙的時空穿梭機, 當然只能回望的宇宙回望鏡, 越看越遠, 越遠越舊。

——這一次人類看到了130億年前, 宇宙最早星系的運動狀態。

這一研究成果最新發佈(1月10日)在《自然》雜誌官網上。

由英國劍橋大學主導的一個國際研究團隊, 動用了位於智利北部沙漠地帶的阿塔卡瑪大型毫米波/亞毫米波陣列(ALMA), 觀測到130億年前的新生兒星系。

為什麼說是新生兒星系呢?

因為目前我們測定的可觀測宇宙年齡有138億年, 而最新觀測到的星系是在光行時間——130億年之後, 如今才被人類發現的。

這就意味著:我們現在看到的它倆樣子——其實是130億年前的模樣, 也就是我們宇宙誕生僅僅8億年之後, 就已形成的星系, 自然屬於新生兒星系了——宇宙間最早的一批星系。

科學家通過分析ALMA天文臺收集到的遠紅外線光譜資訊, 你可以理解為新生兒星系的個人資料庫, 從而探知到它的基本狀況, 主要有幾個特點——

新生兒星系就像漩渦一樣旋轉, 這跟我們現在看到成熟的星系, 比如銀河系的旋轉方式很類似。

體量相對較小——只相當於我們銀河系的1/5大小。

恒星形成又快又高, 要比人類已知的年輕星系, 比如星暴星系的恒星形成率還要高。

新生兒星系並不像科學家預期的那樣混亂不堪, 相反秩序井然。

問題來了, 如今發現了新生兒星系, 這就意味著宇宙先誕生了星系, 之後才誕生的恒星嗎?還是先有恒星, 之後才出現了星系?

說實話, 這是個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問題, 一個尚無定論的爭議命題。 目前宇宙學家有兩種模型解釋:

①從上到下模型

這一模型認為, 宇宙早期, 首先形成的是一個大尺度結構, 比如一團星系雲,然後經過數億年演化,坍縮成能夠形成恒星的星系雲團。

例子就是最新發現的130億年前的新生兒星系。

②從下到上模型

該模型認為,首先形成的是恒星,之後在引力作用下聚集成了球狀星團,再進一步聚集成星系。

例子就是NASA天體物理學家亞歷山大·卡什林斯基(Alexander Kashlinsky)在2005年利用斯皮策太空望遠鏡探測發現:「根據微波背景輻射的偏振測量結果表明,當宇宙年齡只有兩億年時,第一代恒星就開始形成了。」

不過,第一代恒星都會以大品質短壽命作為終結,幾乎無法觀測到。

根據目前觀測宇宙學的種種努力,這兩種模型都是不完善的,都缺乏強有力的觀測證據證實。

宇宙是一個極其複雜的整體。

所以說,包括上帝他老人家、各種大神、超級外星文明在內,人類假想出來的各種超自然力量,都不可能是宇宙的創造者。因為他們本身不可能比真實的宇宙更複雜。

比如一團星系雲,然後經過數億年演化,坍縮成能夠形成恒星的星系雲團。

例子就是最新發現的130億年前的新生兒星系。

②從下到上模型

該模型認為,首先形成的是恒星,之後在引力作用下聚集成了球狀星團,再進一步聚集成星系。

例子就是NASA天體物理學家亞歷山大·卡什林斯基(Alexander Kashlinsky)在2005年利用斯皮策太空望遠鏡探測發現:「根據微波背景輻射的偏振測量結果表明,當宇宙年齡只有兩億年時,第一代恒星就開始形成了。」

不過,第一代恒星都會以大品質短壽命作為終結,幾乎無法觀測到。

根據目前觀測宇宙學的種種努力,這兩種模型都是不完善的,都缺乏強有力的觀測證據證實。

宇宙是一個極其複雜的整體。

所以說,包括上帝他老人家、各種大神、超級外星文明在內,人類假想出來的各種超自然力量,都不可能是宇宙的創造者。因為他們本身不可能比真實的宇宙更複雜。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