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方志動態」冀祥德在中國社科院2017年度名優建設工程工作會議上作“名志”工作報告

1月12日, 中國社會科學院2017年度學術傳播陣地名優建設工程工作會議在國家方志館召開, 中國社會科學院(以下簡稱中國社科院)院長、黨組書記,

中國地方誌指導小組(以下簡稱中指組)組長王偉光出席會議並作主旨講話。 中國社科院副院長、黨組副書記王京清主持第一次全體會議, 院黨組成員張英偉作總結講話, 副院長、黨組成員蔡昉, 副秘書長韓大川出席會議。 中國社科院副院長、中指組常務副組長李培林因公請假, 先期於1月5日到中國地方誌指導小組辦公室(以下簡稱中指辦)對本次會議召開作出部署。 中國社科院院屬各單位主要負責同志、名優建設相關單位的分管負責同志參加會議。

王偉光在講話中指出, 實施名優建設工程是中國社科院黨組堅持馬克思主義, 加強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傳播陣地建設的一項全域性、戰略性舉措。

自2008年啟動以來, 已涵蓋了報刊出版館網庫志和學術評價, 其內涵和外延不斷豐富, 名優成果的品質和效益不斷提升, 名優品牌的知名度和影響力不斷擴大。 2017年, 各名優建設單位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5·17”重要講話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賀信精神, 推動名優建設工作實現了新突破。 其中, 名志建設成效顯著。 依法治志, 推動國務院辦公廳制定《全國地方誌事業發展規劃綱要(2015—2020年)》, 把全國地方誌工作納入法治化軌道。 出臺首部全國方志館建設的指導性檔, 在全國建成586家方志館, “方志中國”主題展覽對外開放。 中國國情網、中國地情網、中國方志網、《中國方志》報等方志文化傳播陣地相繼建成並產生重大影響。 以國家利益為導向,
實施《中國抗日戰爭志》國家社科基金專項工程、舉辦“南海主權, 有志為證”論壇, 編纂《中國南海志》《三沙市志》。 舉辦首屆中國地情論壇、名鎮論壇、名村論壇, 實施中國名鎮志文化工程等全國地方誌“十大工程”和中國方志文化走向世界工程, 在國內外產生積極影響。

王偉光指出, 2018年是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開局之年, 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施“十三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關鍵一年。 各名優建設單位, 要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強烈的歷史使命感, 扎扎實實推進各項工作, 努力開創哲學社會科學傳播工作新局面。 地方誌工作要從單純修志編鑒向“志、鑒、館、網、庫、用、刊、會、研、史”“十業並舉”轉變。 到2020年要實現省省有志鑒、市市有志鑒、縣縣有志鑒的目標。

啟動《中華人民共和國志》編纂可行性研究。 推動出臺《中國人民共和國地方誌法》。 積極推進國家方志館黃河分館和長江分館建設。 制定《地方史工作規定》, 逐步把地方史納入地方誌工作範疇。 推進全國資訊方志與數位方志建設工程, 建設集全國方志資訊發佈、中國地情資源宣傳、中國國情教育展示於一體的網站集群。 推動方志學一級學科建設, 依託中國社科院大學設立方志學專業, 與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培養方志學碩士、博士, 加大方志學博士後科研工作站建設力度, 為地方誌培養人才、儲備力量。

王偉光要求, 在下一步的“名志”工程建設中, 要努力做到三個“強化”:第一, 強化責任擔當, 形成人人擔當、層層負責的工作機制;第二,

強化頂層設計, 形成學術傳播陣地規劃管理的一盤棋格局;第三, 強化監督考核, 對照名優建設標準抓落實。

會上, 中指辦、中國社會科學雜誌社、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中國社科院圖書館、中國社科院評價中心等名優建設責任單位的代表分別作大會發言。 中指組秘書長, 中指辦黨組書記、主任冀祥德作《以“名志”工程引領全國地方誌事業轉型升級》的發言。 中指辦副主任劉玉宏、邱新立, 方志出版社總編輯于偉平參加會議。

冀祥德在發言中指出,2017年,中指辦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中央、中國社科院重要會議、重要文件精神,切實加強思想作風建設,繼續強化頂層設計,推動構建全國地方誌事業發展大格局,握牢“總抓手”,積極推進全國地方誌“十大工程”,圍繞國家利益、黨委政府中心工作和以人民為中心三個方面大力開拓創新,不斷彰顯地方誌的價值和魅力。提出並樹立“方志文化自信”,依託全國地方誌“十大工程”,圍繞“三個服務”,增強方志創新力,進一步擴大了方志影響力。

冀祥德指出,第五屆中指組成立以來,在王偉光組長、李培林常務副組長的正確領導下,全國地方誌系統認真落實王偉光組長“把冷板凳坐熱”“在冷部門幹出熱事業”的指示要求,經過四年多的艱苦奮鬥、砥礪奮進,形成了“直筆著信史,彰善引風氣”的方志人精神、“高鐵”般的方志速度、“品質效益並重”的方志效率、“家國天下”的方志情懷、“鐵肩擔道義”的方志擔當、“盛世修志,志載文明”的方志文化自信等“方志六有”,不斷提升方志傳播力。

冀祥德提出,當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全國地方誌事業也進入新時代,地方誌事業正從傳統的“一本書主義”到志鑒館史四駕馬車並駕齊驅,志、鑒、館、網、庫、用、會、刊、研、史“十業並舉”。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的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不斷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加強中外人文交流、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等重要論述對全國地方誌事業轉型升級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中指辦將緊緊抓住黨的十九大時期地方誌事業千載難逢的機遇,不忘“為當代提供資政輔治之參考,為後世留下堪存堪鑒之記述”之初心,牢記“修志問道,以啟未來”之使命,繼續推動地方誌事業轉型升級,努力實現地方誌“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

冀祥德在發言中指出,2017年,中指辦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中央、中國社科院重要會議、重要文件精神,切實加強思想作風建設,繼續強化頂層設計,推動構建全國地方誌事業發展大格局,握牢“總抓手”,積極推進全國地方誌“十大工程”,圍繞國家利益、黨委政府中心工作和以人民為中心三個方面大力開拓創新,不斷彰顯地方誌的價值和魅力。提出並樹立“方志文化自信”,依託全國地方誌“十大工程”,圍繞“三個服務”,增強方志創新力,進一步擴大了方志影響力。

冀祥德指出,第五屆中指組成立以來,在王偉光組長、李培林常務副組長的正確領導下,全國地方誌系統認真落實王偉光組長“把冷板凳坐熱”“在冷部門幹出熱事業”的指示要求,經過四年多的艱苦奮鬥、砥礪奮進,形成了“直筆著信史,彰善引風氣”的方志人精神、“高鐵”般的方志速度、“品質效益並重”的方志效率、“家國天下”的方志情懷、“鐵肩擔道義”的方志擔當、“盛世修志,志載文明”的方志文化自信等“方志六有”,不斷提升方志傳播力。

冀祥德提出,當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全國地方誌事業也進入新時代,地方誌事業正從傳統的“一本書主義”到志鑒館史四駕馬車並駕齊驅,志、鑒、館、網、庫、用、會、刊、研、史“十業並舉”。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的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不斷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加強中外人文交流、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等重要論述對全國地方誌事業轉型升級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中指辦將緊緊抓住黨的十九大時期地方誌事業千載難逢的機遇,不忘“為當代提供資政輔治之參考,為後世留下堪存堪鑒之記述”之初心,牢記“修志問道,以啟未來”之使命,繼續推動地方誌事業轉型升級,努力實現地方誌“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