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食品安全10大熱點公佈,董酒、王老吉被科學家、院士點名批評

普洱茶“致癌”?喝白酒能抗癌嗎?和王老吉“可延長壽命10%”?......1月12日, 由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中國科協共同指導, 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主辦的“2017年食品安全熱點科學解讀媒體溝通會”在北京舉行, 10大食品安全熱點發佈, 來自食品科技屆的院士、專家、學者一一點評, 尤其是對曾宣傳“喝白酒能抗癌”的董酒、喝王老吉延長壽命的企業負責人點名批評!

此次對2017年食品安全熱點的解讀, 是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自2012年首次啟動年度食品安全熱點解讀媒體溝通會後的第七年, 在整體上延續了以往權威、專業的特徵及協力廠商的定位。

會議邀請了4位元中國工程院院士到場, 分別是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總顧問陳君石研究員, 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原所長陳宗懋研究員, 北京工商大學校長孫寶國教授, 大連工業大學國家海洋食品工程技術中心主任朱蓓薇教授, 他們與多位食品科技界的專家共同參與熱點話題的解讀與交流, 亦體現出活動所達成的食品科技界共識。

1、董酒宣傳喝白酒能抗癌被批評急功近利炒作

2017年11月, 董酒與江南大學聯合召開發佈會, 借用“科研成果”之名宣佈董酒裡含有很高的地衣素, 並稱董酒有抗菌、抗毒、抗腫瘤、抗凝血、降膽固醇功效。 此事一出, 胡說有理於2017年11月5日率先獨家報導提出質疑, 隨後引來全國各大媒體跟進。

而在今天, 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營養與食品衛生學系主任馬冠生教授指出, 首先, 白酒是中國飲食文化寶庫中的重要構成, 飲酒在中國社會是一個可被接受的社會行為。 但是企業宣傳過程當中, 企業存在著誇大宣傳,

個別媒體過度解讀的現象。

“這次事件出來是由於在白酒當中發現了地衣素”, 馬冠生指出, 地衣素是一種非揮發性的大分子脂肽類化合物, 具有生物活性功能。 但在白酒當中發現地衣素不等同於白酒就具有相應的生物活性功能, 也不能得出在白酒中發現活性成分,

所以飲酒就有益健康的邏輯推論。 因此, 我們在報導當中, 出現喝白酒抗癌的說法, 既沒有科學依據, 也沒有準確表述該項科學研究成果的真實性。

“另外, 產品中的功能成份存在量效關係。 無論食品中有害成分還是有益成分, 對健康的影響都存在著量效關係, 不講量效關係大談對健康的效應, 缺乏基礎和證據, 等於是無稽之談”。 馬冠生指出, 白酒當中發現生物活性物質, 如果含量非常低, 人體攝入量非常少, 對健康的影響微乎其微, 而過量攝入酒精反而是對身體有害的。

在會上, 馬冠生還毫不客氣地指出, 企業與科技界的合作應該是鼓勵, 但是切忌急功近利地炒作。 近年來, 我國企業也意識到科技是產業健康轉型的有力支撐,

逐步加大了與科技界合作以及科學研究, 像這種情況我們應該加以鼓勵。 但是有些企業為了實現推廣銷售的目的, 存在急功近利的現象。 有的是以新聞發佈會或者所謂公益行動等形式推介產品, 有的涉嫌誇大宣傳, 這樣就違背了科學研究的原則和初衷, 因此取得的效果往往是適得其反。 因此我們在應用這些科學研究結果的時候還是要充分考慮怎麼去合理地使用。

馬冠生同時也提醒消費者, 酒精不是白酒, 是1類致癌物, 研究證據發現適量飲酒對心血管有一定的保護作用, 但是我們也不建議為了健康而去喝酒, 在我國膳食指南當中對適量有一個建議, 對於男性來說, 每天25克的酒精是適合的,考慮到它對健康的方方面面,如果喝酒的話對於男性是25克,對於女性是15克。

2、“王老吉延長壽命10%”遭院士抨擊

2017年12月初,廣藥集團董事長李楚源在財富國際科技頭腦風暴大會上公開宣佈:國家863計畫研究結果表明,喝王老吉可延長壽命大約10%。此言一出,網友炸鍋。

而在今天,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工商大學校長孫寶國解讀此熱點新聞指出,把涼茶做成紅罐飲料應該說是一個非常好的嘗試,但是延長壽命這個說法有三個方面不符合事實:

首先,王老吉延壽10%的研究並不是863計畫研究的方向,也不是這個研究課題裡的主要研究內容。這個課題研究的是功能食品安全的核心問題,研究的是安全問題。 第二,王老吉涼茶延壽10%也不是863這個課題研究的結論,對於“延長壽命”這一說法既無科學依據,更不是國家“863”研究計畫的研究成果。

第三,做安全研究用的是動物實驗,用的是大鼠,得出來的結論也只是對大鼠,也不是適合人類的。如果對人類健康有影響,對大鼠、猴子都要做實驗,還要做人體的實驗,但是這些實驗都沒有做,所以這個結果是不成立的。現在不光說王老吉延長壽命10%,沒有一種食品甚至藥品能夠延長10%。這是我給的三個解讀。

孫寶國強調,保健食品聲稱保健功能,應當具有科學依據;不得含有虛假內容,不得涉及疾病預防、治療功能。另外,企業不應該對科研成果隨意加工、按照自己的想像進行宣傳。

孫寶國同時提醒消費者,應理性對待關於"延壽"的結論。延壽的影響因素很多,絕對不可能通過一個食品或者幾個食品來延長壽命。我們可以做的是享受生活,提高生活的品質,這是最好的選擇,不能被廣告誤導。

3、其他熱點食品安全問題:

①保健食品魚龍混雜

在強大的利益驅動下,保健食品行業一度出現魚龍混雜的現象。保健食品行業非法添加、假冒偽劣現象久成頑疾;虛假宣傳、違規聲稱現象屢禁不止。目前,最嚴重的問題不僅僅局限于食品安全問題,欺詐性行銷是目前危害最大的主要問題

朱蓓薇指出,我國保健食品行業主要存在三個問題。即個別企業在生產過程中違法添加藥物、個別企業在市場銷售過程中誇大宣傳,老年人群為主要受害群體、少數媒體成為保健食品誇大宣傳的平臺。

朱蓓薇認為,應加強對保健食品的科普宣傳,讓消費者知道保健食品不是藥品,並無治療疾病的功效,並有適宜人群和特殊食用條件的限制。

②、普洱茶致癌論再起波瀾

2017年8月一篇:“喝茶能防癌還是致癌”的文章再次引發消費者對普洱茶的關注,文章認為普洱茶中有各種黴菌,其中存在對人體有害的黃麴黴毒素。

陳宗懋認為,學術探討不應聳人聽聞,對於科學問題的探討應該科學、嚴謹,對有爭議資訊的發佈,應有基本的學術界共識,不應給社會造成恐慌,給產業帶來影響。普洱茶中黃麴黴毒素風險可控,消費者可以放心飲用。

③、“網紅食品”顯現安全問題

2017年8月,因含有國家管制藥品成分,廣東佛山市公安局南海分局對一款名為“哢哇潮飲”的網紅飲料進行了查處。無獨有偶,被追捧的當紅餐飲品牌“一籠小確幸”,也因食品安全問題,其在上海的店面全部停止營業,並從各大餐飲平臺上消失。8月15日,國家食藥總局官網公佈,“三隻松鼠”於2017年1月22日生產的開心果(225g/袋)被檢出黴菌超標,其檢出值為70 CFU/g,超出國家標準1.8倍。

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的青年工作委員會副主任委員鐘凱認為,有些“網紅食品”、保健食品利用互聯網平臺銷售,游離于現有監管體系之外,容易滋生欺詐、傳銷和食品安全問題。儘管互聯網平臺也是食品違法違規行為的受害者,但從消費者的角度來看,平臺應該肩負更大的社會責任,同時消費者權益受損時應當負連帶責任。

④、鹹魚致癌引發“吃貨”恐慌

2017年10月30日,國家食品藥品監管總局官方網站發佈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公佈的致癌物清單初步整理清單。其中,被沿海省份喜食的中式鹹魚位列1類致癌物清單中。此外,我們日常生活中容易接觸到的含酒精飲料、檳榔果、家庭燒煤室內排放、二手煙草煙霧等都在名單之中。該名單一經發佈,引發廣泛傳播,人們對國際癌症研究機構發佈的致癌等級高低與致癌能力強弱之間的關係等問題產生疑惑,鹹魚還能否正常食用?成為關注焦點。

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技術總師吳永寧表示,對於如煙草這種類型的致癌能力極強的1類致癌物,國家採取嚴控吸煙。而對於鹹魚、燒烤、檳榔等1類致癌物,國家採取是儘量少食用的原則以減低暴露風險,對於個人愛好偶爾吃一點也沒有必要緊張,因為只有長期較大量食用才是高風險人群。

吳永寧還指出,建議大家儘量吃新鮮的魚及其製品。為了滿足口味偶爾吃點鹹魚無妨,但不要太多;食用時還可以多吃一些蔬菜、水果。

⑤、法國奶粉被召回

去年2月,法國政府於宣佈在包括中國在內的全球範圍內召回法國嬰兒奶粉製造商蘭特黎斯公司(Lactalis)生產的嬰兒奶粉。該奶粉疑受到沙門氏菌污染

中國檢驗檢疫科學研究院副院長兼總工程師陳穎表示,嬰幼兒配方乳粉生產企業應強化產品品質安全管理水準,以降低沙門氏菌等微生物污染的風險。同時,定期對從業人員進行健康檢查和食品安全培訓;加強生產加工環節中沙門氏菌及其他腸桿菌科微生物的風險監測,為食品安全風險評估和早期預警工作提供科學依據。

⑥、“無礬油條”鋁殘留超標9倍

2017年12月,上海市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官網發佈消息稱,在其對上海市油條進行消費體察過程中,發現部分餐飲機構所製作、售賣的油條產品存在鋁超標的情況,其中上海一家網紅餐飲店的“無礬油條”鋁超標9倍。

國家糧食局科學研究院譚斌研究員表示,無礬油條不等於無鋁油條。含鋁食品添加劑(硫酸鋁鉀或硫酸鋁銨,又名鉀明礬、銨明礬)可以在油條等油炸面製品中按生產需要適量使用,但要求鋁的殘留量≤100 mg/kg(幹樣品,以鋁計)。只要食品中鋁殘留量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就不會對人體健康產生危害。 在上海消保委發佈的消息中,共抽檢26個樣品,只有一個樣品鋁殘留量超標9倍,可以初步判定為超量使用含鋁食品添加劑——明礬所致。在未超標樣品中,9個宣稱無礬油條的鋁含量均值為6.1 mg/kg(3.97~9.73 mg/kg),未宣稱無礬的16個樣品的鋁含量均值為6.36 mg/kg (3.94~16.4 mg/kg),這些樣品中鋁殘留的可能來源,除了含鋁食品添加劑,也可能來源於食物中天然存在的鋁。

譚斌同時建議,相關部門加強食品安全風險交流,説明公眾正確認識膳食中鋁的攝入風險,通過平衡膳食控制含鋁食品的過量攝入。企業在生產、加工、儲存過程中,應嚴格遵守相關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和法規,嚴禁超範圍和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劑。另外,相關社會組織應嚴格執行新修訂的《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一十八條規定中“食品安全風險警示資訊和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及其調查處理資訊的影響限於特定區域的,也可以由有關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公佈。未經授權不得發佈上述資訊”的要求進行。

⑦、網路餐飲監管加強

網路訂餐近幾年來發展迅猛,外賣在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的同時,也滋生了食品安全等新問題。

對此,中國烹飪協會副會長馮恩援指出,網路餐飲快速發展面臨三大挑戰,即入網商家資質與餐食偷工減料問題,考驗網路平臺的管理智慧;外賣餐盒、配送箱的環保、安全問題,是必須跨越的門檻;對派送員安全送餐的教育與培訓,決定行業的社會影響。

馮恩援表示,國家對網路餐飲監管正在逐漸加強。網路平臺應擔負主體責任,發揮“以網管網”優勢,加強大資料分析,及時分享檢查監測、投訴舉報資訊,加強產業對接以全產業鏈的安全管控保障食品安全,同時推動公眾參與、社會共治和監管方式創新。

⑧掛麵可燃謠言再起

一段時間以來,有關掛麵可燃的報導時有發生,並將“掛麵可燃”的原因歸結為“添加了塑膠”等非法物質,或使用了對人體有害的添加劑,不明真相的網友紛紛效仿,並得出了相同的結論。

每天25克的酒精是適合的,考慮到它對健康的方方面面,如果喝酒的話對於男性是25克,對於女性是15克。

2、“王老吉延長壽命10%”遭院士抨擊

2017年12月初,廣藥集團董事長李楚源在財富國際科技頭腦風暴大會上公開宣佈:國家863計畫研究結果表明,喝王老吉可延長壽命大約10%。此言一出,網友炸鍋。

而在今天,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工商大學校長孫寶國解讀此熱點新聞指出,把涼茶做成紅罐飲料應該說是一個非常好的嘗試,但是延長壽命這個說法有三個方面不符合事實:

首先,王老吉延壽10%的研究並不是863計畫研究的方向,也不是這個研究課題裡的主要研究內容。這個課題研究的是功能食品安全的核心問題,研究的是安全問題。 第二,王老吉涼茶延壽10%也不是863這個課題研究的結論,對於“延長壽命”這一說法既無科學依據,更不是國家“863”研究計畫的研究成果。

第三,做安全研究用的是動物實驗,用的是大鼠,得出來的結論也只是對大鼠,也不是適合人類的。如果對人類健康有影響,對大鼠、猴子都要做實驗,還要做人體的實驗,但是這些實驗都沒有做,所以這個結果是不成立的。現在不光說王老吉延長壽命10%,沒有一種食品甚至藥品能夠延長10%。這是我給的三個解讀。

孫寶國強調,保健食品聲稱保健功能,應當具有科學依據;不得含有虛假內容,不得涉及疾病預防、治療功能。另外,企業不應該對科研成果隨意加工、按照自己的想像進行宣傳。

孫寶國同時提醒消費者,應理性對待關於"延壽"的結論。延壽的影響因素很多,絕對不可能通過一個食品或者幾個食品來延長壽命。我們可以做的是享受生活,提高生活的品質,這是最好的選擇,不能被廣告誤導。

3、其他熱點食品安全問題:

①保健食品魚龍混雜

在強大的利益驅動下,保健食品行業一度出現魚龍混雜的現象。保健食品行業非法添加、假冒偽劣現象久成頑疾;虛假宣傳、違規聲稱現象屢禁不止。目前,最嚴重的問題不僅僅局限于食品安全問題,欺詐性行銷是目前危害最大的主要問題

朱蓓薇指出,我國保健食品行業主要存在三個問題。即個別企業在生產過程中違法添加藥物、個別企業在市場銷售過程中誇大宣傳,老年人群為主要受害群體、少數媒體成為保健食品誇大宣傳的平臺。

朱蓓薇認為,應加強對保健食品的科普宣傳,讓消費者知道保健食品不是藥品,並無治療疾病的功效,並有適宜人群和特殊食用條件的限制。

②、普洱茶致癌論再起波瀾

2017年8月一篇:“喝茶能防癌還是致癌”的文章再次引發消費者對普洱茶的關注,文章認為普洱茶中有各種黴菌,其中存在對人體有害的黃麴黴毒素。

陳宗懋認為,學術探討不應聳人聽聞,對於科學問題的探討應該科學、嚴謹,對有爭議資訊的發佈,應有基本的學術界共識,不應給社會造成恐慌,給產業帶來影響。普洱茶中黃麴黴毒素風險可控,消費者可以放心飲用。

③、“網紅食品”顯現安全問題

2017年8月,因含有國家管制藥品成分,廣東佛山市公安局南海分局對一款名為“哢哇潮飲”的網紅飲料進行了查處。無獨有偶,被追捧的當紅餐飲品牌“一籠小確幸”,也因食品安全問題,其在上海的店面全部停止營業,並從各大餐飲平臺上消失。8月15日,國家食藥總局官網公佈,“三隻松鼠”於2017年1月22日生產的開心果(225g/袋)被檢出黴菌超標,其檢出值為70 CFU/g,超出國家標準1.8倍。

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的青年工作委員會副主任委員鐘凱認為,有些“網紅食品”、保健食品利用互聯網平臺銷售,游離于現有監管體系之外,容易滋生欺詐、傳銷和食品安全問題。儘管互聯網平臺也是食品違法違規行為的受害者,但從消費者的角度來看,平臺應該肩負更大的社會責任,同時消費者權益受損時應當負連帶責任。

④、鹹魚致癌引發“吃貨”恐慌

2017年10月30日,國家食品藥品監管總局官方網站發佈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公佈的致癌物清單初步整理清單。其中,被沿海省份喜食的中式鹹魚位列1類致癌物清單中。此外,我們日常生活中容易接觸到的含酒精飲料、檳榔果、家庭燒煤室內排放、二手煙草煙霧等都在名單之中。該名單一經發佈,引發廣泛傳播,人們對國際癌症研究機構發佈的致癌等級高低與致癌能力強弱之間的關係等問題產生疑惑,鹹魚還能否正常食用?成為關注焦點。

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技術總師吳永寧表示,對於如煙草這種類型的致癌能力極強的1類致癌物,國家採取嚴控吸煙。而對於鹹魚、燒烤、檳榔等1類致癌物,國家採取是儘量少食用的原則以減低暴露風險,對於個人愛好偶爾吃一點也沒有必要緊張,因為只有長期較大量食用才是高風險人群。

吳永寧還指出,建議大家儘量吃新鮮的魚及其製品。為了滿足口味偶爾吃點鹹魚無妨,但不要太多;食用時還可以多吃一些蔬菜、水果。

⑤、法國奶粉被召回

去年2月,法國政府於宣佈在包括中國在內的全球範圍內召回法國嬰兒奶粉製造商蘭特黎斯公司(Lactalis)生產的嬰兒奶粉。該奶粉疑受到沙門氏菌污染

中國檢驗檢疫科學研究院副院長兼總工程師陳穎表示,嬰幼兒配方乳粉生產企業應強化產品品質安全管理水準,以降低沙門氏菌等微生物污染的風險。同時,定期對從業人員進行健康檢查和食品安全培訓;加強生產加工環節中沙門氏菌及其他腸桿菌科微生物的風險監測,為食品安全風險評估和早期預警工作提供科學依據。

⑥、“無礬油條”鋁殘留超標9倍

2017年12月,上海市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官網發佈消息稱,在其對上海市油條進行消費體察過程中,發現部分餐飲機構所製作、售賣的油條產品存在鋁超標的情況,其中上海一家網紅餐飲店的“無礬油條”鋁超標9倍。

國家糧食局科學研究院譚斌研究員表示,無礬油條不等於無鋁油條。含鋁食品添加劑(硫酸鋁鉀或硫酸鋁銨,又名鉀明礬、銨明礬)可以在油條等油炸面製品中按生產需要適量使用,但要求鋁的殘留量≤100 mg/kg(幹樣品,以鋁計)。只要食品中鋁殘留量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就不會對人體健康產生危害。 在上海消保委發佈的消息中,共抽檢26個樣品,只有一個樣品鋁殘留量超標9倍,可以初步判定為超量使用含鋁食品添加劑——明礬所致。在未超標樣品中,9個宣稱無礬油條的鋁含量均值為6.1 mg/kg(3.97~9.73 mg/kg),未宣稱無礬的16個樣品的鋁含量均值為6.36 mg/kg (3.94~16.4 mg/kg),這些樣品中鋁殘留的可能來源,除了含鋁食品添加劑,也可能來源於食物中天然存在的鋁。

譚斌同時建議,相關部門加強食品安全風險交流,説明公眾正確認識膳食中鋁的攝入風險,通過平衡膳食控制含鋁食品的過量攝入。企業在生產、加工、儲存過程中,應嚴格遵守相關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和法規,嚴禁超範圍和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劑。另外,相關社會組織應嚴格執行新修訂的《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一十八條規定中“食品安全風險警示資訊和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及其調查處理資訊的影響限於特定區域的,也可以由有關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公佈。未經授權不得發佈上述資訊”的要求進行。

⑦、網路餐飲監管加強

網路訂餐近幾年來發展迅猛,外賣在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的同時,也滋生了食品安全等新問題。

對此,中國烹飪協會副會長馮恩援指出,網路餐飲快速發展面臨三大挑戰,即入網商家資質與餐食偷工減料問題,考驗網路平臺的管理智慧;外賣餐盒、配送箱的環保、安全問題,是必須跨越的門檻;對派送員安全送餐的教育與培訓,決定行業的社會影響。

馮恩援表示,國家對網路餐飲監管正在逐漸加強。網路平臺應擔負主體責任,發揮“以網管網”優勢,加強大資料分析,及時分享檢查監測、投訴舉報資訊,加強產業對接以全產業鏈的安全管控保障食品安全,同時推動公眾參與、社會共治和監管方式創新。

⑧掛麵可燃謠言再起

一段時間以來,有關掛麵可燃的報導時有發生,並將“掛麵可燃”的原因歸結為“添加了塑膠”等非法物質,或使用了對人體有害的添加劑,不明真相的網友紛紛效仿,並得出了相同的結論。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