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幸福的家庭,從好好說話開始

我們常說:說話是門藝術, 話要好好說。

但家庭往往是最容易被我們忽視的地方:越陌生, 越禮貌客氣;越親密, 越無所顧忌。

因為知道對方永遠不會怪我們, 我們反而將言語的刀子沖向家人。

家庭並不是無堅不摧的, 幸福的家庭需要經營, 一個家庭的幸福從好好說話開始。

1

夫妻間相處:尊重比責怪重要

小何離婚了, 因為受夠了老公的冷嘲熱諷。 結婚不到一年就離婚, 讓我們這些朋友也是很驚訝。 小何算是閃婚, 認識不到一個月就結。

剛談戀愛時, 小何老公處處呵護她, 讓她感動不已。 但結婚後, 兩個人的矛盾也就出來了。

原本在家當小公主養大的小何, 基本不會家務, 為了能讓老公吃可口的飯菜, 向我們討教學習做飯, 誰知她老公嘗一口, 就說“怎麼那麼難吃”;小何老公沒帶小何和朋友見過面, 小何問原因, 她老公說帶著她就像帶一個孩子, 別人會以為他拐賣“兒童”;剛進婆家, 由於語言差異, 很多時候小何只能安安靜靜聽著, 她老公沒有幫她融入, 卻抱怨她不會做人...種種尖銳的話讓小何傷透了心。

婚姻中的兩個人相伴多年以後, 總會認為無需顧忌與對方說話的語氣和態度。 原本的關心, 到了嘴邊就變成了埋怨與指責。

在一起時間久了, 耐心被消磨, 即使是出於好意, 但說話時也沒有考慮對方的感受, 只是一味的抱怨責怪,

久而久之的惡性循環, 家庭生活便會出現危機和裂縫。

夫妻之間的任何小問題都可能會變成影響家庭幸福的大麻煩, 即使是婚姻裡再親密的兩個人也是獨立的兩個的個體, 也會有各自的感受, 再親密的人也會被言語刺得不舒服。

向親人發脾氣,

是最愚蠢和懦弱的行為。

很多時候, 換一種說話方式, 兩個人的心情會截然不同。 好好說話, 多表達擔心, 少一些指責。

不要輕易動氣, 遇到矛盾不要相互叫嚷爭吵, 心平氣和就事論事, 多為對方考慮, 不要因為是最親密的人, 就說話不注意分寸, 甜言蜜語對夫妻很重要。

夫妻間好好說話, 生活也會越過越美滿。

2

與孩子相處:誇獎比打擊重要

上了五年級的悠悠努力了幾個月終於考了雙百, 高高興興拿著卷子回家給媽媽看。 誰知, 媽媽說“學那麼好有什麼用, 你看隔壁小燕每天做家務, 多勤奮啊!”悠悠的眼神一下子就暗淡。

心理學家蘇珊·福沃德博士曾在書中說“小孩是不會區分事實和笑話的, 他們會相信父母說的有關自己的話,

並將其變為自己的觀念”。

有不少父母“擅長”打擊教育, 但這種打擊教育並不能起到“為了孩子好”的目的, 反而會給孩子的成長帶來消極影響。

經常被打擊的孩子, 往往十分自卑, 常常陷入自我否定和自我懷疑的情緒中去。

來自父母的打擊, 所造成的傷害不僅體現在當下, 它更像一根針, 透過綿長的歲月之中, 時時刺在子女的心頭。

清代教育家顏元也曾說, “數子十過, 不如獎子一長。 ”

經常誇獎孩子, 給孩子積極的暗示與鼓勵, 孩子會表現地越來越出色。

在心理學中, 有一個詞語叫“皮格馬利翁效應”。 皮格馬利翁效應說的是:

讚美、信任和期待具有一種能量, 它能改變人的行為。

當一個人獲得另一個人的讚美時, 他便感覺獲得了社會支持,

從而增強了自我價值, 變得自信、自尊, 獲得一種積極向上的動力, 並盡力達到對方的期待。

同時, 在教育心理學中, 也有一個概念叫“翁格瑪麗效應”, 在被表揚的情況下, 受表揚者會不斷進步。

父母與孩子好好說話, 家庭才能幸福美滿。 為人父母不需要考試, 卻需要學習。

3

與父母相處:感恩比抱怨重要

在外幾個月的小元回農村。 剛進房間, 就看到滿地的花生殼。 一看就被老鼠光顧過了。 小元的房間向陽, 媽媽經常在裡面曬乾貨。 原本和媽媽就不親近的小元, 氣不打一處來, 沖到媽媽面前就是一通吼。 媽媽有點愣住了, 不知所措。 小元也意識到自己過分了, 花生殼掃一下就可以了, 隨即向媽媽道歉。 媽媽笑笑說沒事, 轉身給小元做愛吃的飯菜去了。

父母雖然給不了我們所有,但所給的一定是他們最好的。不論貧窮還是富有,父母都傾其所有給子女。

不要抱怨“爸爸應該是那樣的爸爸,媽媽應該是那樣的媽媽”。

如果你的父母沒能在物質上滿足你的要求,請別忘了,給你生命與愛,並把你哺育長大已經耗費了他們太多太多的生命與精力。

時代不同、思想不同、接受的教育不同、各自的經歷不同,所以我們與父母之間總有觀點、想法不同的地方。

不要嫌棄他們落後,埋怨他們老土,多一些尊重、理解和溝通,再多一些謙讓與感恩。

不少人受不了父母的囉嗦,甚至因為囉嗦責怪父母,其實這種囉嗦又何嘗不是愛。

叮囑你吃飯,嘮叨你穿衣,只有真正愛的人才會囉嗦你,父母絕不會去囉嗦一個於讓他們無關的人。

《詩經》裡說:“哀哀父母,生我劬勞。”

家庭需要一顆愛與感恩的心去創造。孝順,就是對父母好好說話。

能夠站在他們的角度考慮,理解他們的不安,安撫他們的焦慮。

與父母說話不要抱怨,不要意氣用事給父母添堵,要心平氣和,言語上多些體貼與感恩。

幸福的家庭,需要好好對待愛你與你愛的人,因為有愛,每句話要好好說。

轉身給小元做愛吃的飯菜去了。

父母雖然給不了我們所有,但所給的一定是他們最好的。不論貧窮還是富有,父母都傾其所有給子女。

不要抱怨“爸爸應該是那樣的爸爸,媽媽應該是那樣的媽媽”。

如果你的父母沒能在物質上滿足你的要求,請別忘了,給你生命與愛,並把你哺育長大已經耗費了他們太多太多的生命與精力。

時代不同、思想不同、接受的教育不同、各自的經歷不同,所以我們與父母之間總有觀點、想法不同的地方。

不要嫌棄他們落後,埋怨他們老土,多一些尊重、理解和溝通,再多一些謙讓與感恩。

不少人受不了父母的囉嗦,甚至因為囉嗦責怪父母,其實這種囉嗦又何嘗不是愛。

叮囑你吃飯,嘮叨你穿衣,只有真正愛的人才會囉嗦你,父母絕不會去囉嗦一個於讓他們無關的人。

《詩經》裡說:“哀哀父母,生我劬勞。”

家庭需要一顆愛與感恩的心去創造。孝順,就是對父母好好說話。

能夠站在他們的角度考慮,理解他們的不安,安撫他們的焦慮。

與父母說話不要抱怨,不要意氣用事給父母添堵,要心平氣和,言語上多些體貼與感恩。

幸福的家庭,需要好好對待愛你與你愛的人,因為有愛,每句話要好好說。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