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進了臘月就是年

2018年1月17日 農曆臘月初一​


從今天起, 我們迎來了農曆十二月, 也就是民間俗稱的“臘月”。

氣象專家稱, 進入“寒冬臘月”, 意味著人們迎來了一年中最冷的時節。

而一進“臘月”, 年以倒計時的腳步臨近, 人們就要開始“忙年”了。

十二月是一年中的最後一個月份, 俗稱為歲尾, 有臘冬、臘月、冰月、嚴月、除月、季冬、殘冬、末冬、嘉平、窮節、星回節等30多種稱呼。 其中, 人們最熟悉和熟知的當屬“臘月”。

兒時的一首童謠其中這樣唱過:“小孩小孩你別饞, 過了臘八就是年。 ”年三十之前, 祈福新春, 其實每一天都有講究, 然而, 那些有老講兒的習俗你都知道嗎?今兒, 就跟你嘮一嘮。

臘月的由來

十二月是一年中的最後一個月份, 俗稱為歲尾, 有臘冬、臘月、冰月、嚴月、除月、季冬、殘冬、末冬、嘉平、窮節、星回節等30多種稱呼。 其中, 人們最熟悉和熟知的當屬“臘月”。

臘月民俗多

臘月裡的漢族民俗很多。 《臘月歌》中唱道:

臘 月 歌

二十三, 糖瓜粘

二十四, 掃房子

二十五, 磨豆腐

二十六, 去割肉

二十七, 宰公雞

二十八, 把面發

二十九, 蒸饅頭

三十晚上熬一宿

大年初一扭一扭

臘月初八

十二月初八, 我國人民有吃“臘八粥”的習俗。 據說臘八粥傳自印度。 古時, 臘八粥在是用紅小豆、糯米煮成, 後來材料逐漸增多。 有的農民還要將臘八粥甩灑在門、籬笆、柴垛等上面, 以祭祀五穀之神。 至今, 我國江南、東北、西北廣大地區人民仍保留著吃臘八粥的習俗。 所用材料多為糯米、紅豆、棗子、栗子、花生、白果、蓮子百合等煮成甜粥。 也有加入桂圓、龍眼肉、蜜餞等同煮的。 冬季吃一碗熱氣騰騰的臘八粥, 既可口又有營養。

​​

臘月二十三

十二月二十三, 俗稱“小年”, 是民間祭灶的日子。 祭灶的風俗, 由來甚久。 灶君, 在夏朝就已經成了民間尊崇的一位大神。 有的地區人們陳設香臘刀頭和糖點果品敬供“灶神”等。 自周朝開始, 皇宮也將祭灶列入祭典, 在全國立下祭灶的規矩, 成為固定的儀式了。 其實, 現代的人們大都不信奉“神靈”之類, 這樣做只是沿襲古代的某些習俗, 或者只是趣味罷了。

臘月二十四

十二月二十四,告別“小年”,就該做迎接過年的準備了。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掃塵”,即年終大掃除,北方稱“掃房子”,南方叫“撣塵”。按民間的說法:因“塵”與“陳”諧音,新春掃塵有“除陳布新”的涵義,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窮運”、“晦氣”統統掃出門,以一番新的氣象辭舊迎新。這一習俗寄託著人們破舊立新的願望和辭舊迎新的祈求,也是中華民族在漫長歷史中積累的在冬季講究衛生,預防疾病的傳統美德。

臘月二十五

民諺稱:“臘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 因豆腐與“頭富”音相似,所以被寄予了新年要“富貴”的希望。說起“磨豆腐”,實際上是人們準備春節期間必備“年貨”的開始。有人說,“豆腐能治中國人的鄉愁、思鄉病。”春節盛宴即將開始,菜單上怎能少了傳統年味——豆腐!

臘月二十六

民諺稱:“臘月二十六,殺豬割年肉”,說的是這一天主要籌備過年的肉食。以前,普通老百姓的日子都比較窮苦,而且家裡的人又都比較多,好不容易盼到快過年了,家裡的勞力們紛紛開始殺豬,沒有養豬的人家,就到集市上去割一塊肉回家。由於當時經濟不發達,人們往往在年節中才能吃到肉,故此稱為“年肉”。“年肉”講究要吃紅燒肉,肉本身就代表著富裕的意思,紅燒肉則更能表示來年的日子紅紅火火、富裕十足。

臘月二十七

民諺稱:“臘月二十七,宰雞趕大集”。這一天,家家戶戶除了要宰殺自家的家禽,還要趕集上店、集中採購。與平日以購缺賣餘為主要目的的趕集相比,臘月二十七趕集主要是買賣年節物品,例如:鞭炮、春聯、香燭、燒紙、牛羊肉、贈送小孩子的各種玩具禮品、女孩子的各種頭花飾物等等。這一天,各地的集市都十分紅火熱鬧。

臘月二十八

關於臘月二十八的漢族民諺稱:“臘月二十八,把面發”,“臘月二十八,打糕蒸饃貼花花”,各家各戶是要開始準備過年的主食了。各地風俗有所不同,有的地方在臘月二十八過年,而太原人要蒸好“糕兒饃饃兩笸籮”;河北人則是“蒸棗花”,預備除夕祭禮祖宗,作供品;河南人也是“二十八,蒸饃炸圪塔”。只有北京人慢半拍,在這天才“把面發”,等到二十九才“蒸饅頭”。


臘月二十八除了要發麵以外,還要“貼花花”,也就是貼年畫、貼春聯和貼窗花。其中貼春聯的習俗源於古代的“桃符”,因為古人以桃木為辟邪之木。後來,隨著造紙術的問世,才出現了以紅紙代替桃木的張貼春聯的習俗。

臘月二十九

民諺稱:“二十九 ,蒸饅頭”。二十八做好了發麵,二十九就要開始蒸饅頭了。這個蒸饅頭在過去來說不是隨隨便便地做,而是要精心準備、認真用心,因為做出來的饅頭是要跟相親鄰居交換,因此,一定要做得又好看又好吃,這才有面子,也才吉利,非常地有講究。

​​

臘月三十

中國農曆有大小月之分,所謂大月是三十天,小月只有二十九天。2018年的臘月三十是除夕。所以過年的各種準備活動都要在這天進行完。在整個年節中,三十這天可以說是最忙碌的一天。

臘月

臘月裡,應著各種民風民俗,中國人的“年”越來越近了。一年的收穫還滿意嗎?回家的車票買到了嗎?給家人的過年禮物準備好了嗎?酉雞 (農曆 丁酉年) 雞年的最後一個月了,收拾心情,準備回家過年了!


臘月二十四

十二月二十四,告別“小年”,就該做迎接過年的準備了。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掃塵”,即年終大掃除,北方稱“掃房子”,南方叫“撣塵”。按民間的說法:因“塵”與“陳”諧音,新春掃塵有“除陳布新”的涵義,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窮運”、“晦氣”統統掃出門,以一番新的氣象辭舊迎新。這一習俗寄託著人們破舊立新的願望和辭舊迎新的祈求,也是中華民族在漫長歷史中積累的在冬季講究衛生,預防疾病的傳統美德。

臘月二十五

民諺稱:“臘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 因豆腐與“頭富”音相似,所以被寄予了新年要“富貴”的希望。說起“磨豆腐”,實際上是人們準備春節期間必備“年貨”的開始。有人說,“豆腐能治中國人的鄉愁、思鄉病。”春節盛宴即將開始,菜單上怎能少了傳統年味——豆腐!

臘月二十六

民諺稱:“臘月二十六,殺豬割年肉”,說的是這一天主要籌備過年的肉食。以前,普通老百姓的日子都比較窮苦,而且家裡的人又都比較多,好不容易盼到快過年了,家裡的勞力們紛紛開始殺豬,沒有養豬的人家,就到集市上去割一塊肉回家。由於當時經濟不發達,人們往往在年節中才能吃到肉,故此稱為“年肉”。“年肉”講究要吃紅燒肉,肉本身就代表著富裕的意思,紅燒肉則更能表示來年的日子紅紅火火、富裕十足。

臘月二十七

民諺稱:“臘月二十七,宰雞趕大集”。這一天,家家戶戶除了要宰殺自家的家禽,還要趕集上店、集中採購。與平日以購缺賣餘為主要目的的趕集相比,臘月二十七趕集主要是買賣年節物品,例如:鞭炮、春聯、香燭、燒紙、牛羊肉、贈送小孩子的各種玩具禮品、女孩子的各種頭花飾物等等。這一天,各地的集市都十分紅火熱鬧。

臘月二十八

關於臘月二十八的漢族民諺稱:“臘月二十八,把面發”,“臘月二十八,打糕蒸饃貼花花”,各家各戶是要開始準備過年的主食了。各地風俗有所不同,有的地方在臘月二十八過年,而太原人要蒸好“糕兒饃饃兩笸籮”;河北人則是“蒸棗花”,預備除夕祭禮祖宗,作供品;河南人也是“二十八,蒸饃炸圪塔”。只有北京人慢半拍,在這天才“把面發”,等到二十九才“蒸饅頭”。


臘月二十八除了要發麵以外,還要“貼花花”,也就是貼年畫、貼春聯和貼窗花。其中貼春聯的習俗源於古代的“桃符”,因為古人以桃木為辟邪之木。後來,隨著造紙術的問世,才出現了以紅紙代替桃木的張貼春聯的習俗。

臘月二十九

民諺稱:“二十九 ,蒸饅頭”。二十八做好了發麵,二十九就要開始蒸饅頭了。這個蒸饅頭在過去來說不是隨隨便便地做,而是要精心準備、認真用心,因為做出來的饅頭是要跟相親鄰居交換,因此,一定要做得又好看又好吃,這才有面子,也才吉利,非常地有講究。

​​

臘月三十

中國農曆有大小月之分,所謂大月是三十天,小月只有二十九天。2018年的臘月三十是除夕。所以過年的各種準備活動都要在這天進行完。在整個年節中,三十這天可以說是最忙碌的一天。

臘月

臘月裡,應著各種民風民俗,中國人的“年”越來越近了。一年的收穫還滿意嗎?回家的車票買到了嗎?給家人的過年禮物準備好了嗎?酉雞 (農曆 丁酉年) 雞年的最後一個月了,收拾心情,準備回家過年了!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