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人民陪審員視角中的調解四則

湖南法院網訊 調解是妥善處理民事糾紛的重要途徑。 人民陪審員由於自身所處的特殊位置, 有時可以利用其特殊角色, 在法律框架內, 在維護公平、公正, 維護合法權益的前提下, 針對不同案情, 採用不同方式去化解矛盾, 往往可以起到與法官思維互補, 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調查先行

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 人民陪審員做調解, 首先要調查當事人、瞭解案情的基本情況, 掌握調解的主動權, 做工作時才有底氣。

2016年夏天, 我參加一起鄰居間因土地使用權糾紛案件的陪審。 雙方因地邊界線問題產生糾紛已經3年多,

鎮、村曾三次調解, 均沒有達成共識, 當事人雙方矛盾升級, 最後一次造成一方輕傷。 在刑事案件審理一開始, 被告人說自訴人法院有親戚, 承辦法官怎麼解釋, 被告人也聽不進去, 我當庭告訴他:“今天我作為人民陪審員參加這起案件陪審, 你儘管放心, 不管哪方有熟人都不會影響你們案件的公正審理。 ”在第一次開庭審理中, 自訴人、被告人雙方均對土地問題糾纏不放, 且情緒激動。 我認為, 如果簡單審理此案, 土地糾紛問題仍解決不了, 後期隱患將會更大, 因此,我建議審判長休庭, 待我們徹底調查清楚後再宣判。

第二天上午, 我和審判長一起驅車來到雙方所在鎮、村, 找到相關領導, 又找到了自訴人和被告人的家屬,

由法院、鎮黨委、村支部及自訴人、被告方家人五方, 共同協商調解。 最後, 根據原、被告人爭議焦點, 我大膽地提出了調解方案, 方案提出後, 自訴人及被告人家屬雙方均表示同意。 趁熱打鐵, 我又陪同審判長、鎮黨委、村領導與原、被告人一同來到了山上, 對雙方土地進行實地測量, 並勸說他們要有一個好的姿態, 一切要向前看。 在實地測量過程中, 在有爭議的土地上作了明確的標記, 得到雙方的共同認可, 然後就地畫圖, 就地起草調解協定, 雙方當事人、參加處理糾紛的所有人員均在調解協議上簽了字。 一起爭議三年的糾紛劃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

二、焦點突破

調解也要找准要害, 牽住影響問題解決的“牛鼻子”, 提高調解效率。

這是一起交通事故賠償案, 被告不慎將原告一隻腳撞成骨折, 雙方經交警部門多次調解未達成協議, 原告訴至汨羅市人民法院。 在法院調解中, 原、被告就賠償數額達成一致, 但是在司法鑒定費用和訴訟費用承擔上分歧很大, 原告要求由被告全部承擔, 被告堅持雙方各承擔50%。 原告感到十分委屈, 情緒非常激動, 雙方矛盾激化。 法官及時休庭, 由我和另一名陪審員以人民陪審員的身份分別找原、被告進行調解。 我認為問題的焦點是被告, 我抓住交警隊判被告“負全責”這個鑒定結論, 反復做被告的工作, 明確告訴被告既然是全部過錯方, 理應承擔全部後果責任。 況且原告遭到身體傷害, 十分痛苦, 再讓他承擔不應承擔的費用是不公平的,

于情於法都說不過去。 在我的反復勸導下, 被告表示願意全額承擔鑒定費和訴訟費, 當庭達成協議, 調解成功, 原、被告握手言和。

三、以情動人

“感人心者, 莫先乎情”, 用刑罰懲戒犯罪, 讓罪犯對自己的罪責付出代價是一種手段, 但是根本還是要教育和挽救, 這才是目的, 所以我們調解時應當是鐵面柔情, 以情動人。 我參加審理的一起交通肇事案對我觸動很大, 一個人的犯罪可能毀了一個家庭, 在這個時候如果有人伸出手來拉一把, 幫一下, 就會避免悲劇的繼續發生。

被告任某受雇于汨羅一家混凝土公司擔任貨車司機, 在汨羅市城西大道由南向北行駛至羅城路交叉口時遇紅燈, 因所駕駛車輛嚴重超載,

刹車失控, 闖紅燈, 與由東向西行駛的麵包車相撞, 造成二傷的交通事故。 庭審中, 任某對犯罪事實供認不諱, 願意接受法律的懲罰。 庭審結束, 任某被帶出法庭, 此時一位腿有嚴重殘疾的中年婦女突然跪在審判台前嚎啕大哭, 聲淚俱下的說:“任某是我們家的頂樑柱, 今後我們家沒法活了, 請法官開開恩”。 我立即將這名婦女扶起來, 一再對她說:“要相信法院會公正處理的”。

考慮到雇傭任某所在的混凝土公司承擔了民事賠償責任, 任某認罪服法的態度誠懇等情節, 合議庭一致同意從輕判處三年有期徒刑。 這件事讓我幾天都沒有平靜下來, 我認為其中必有庭審中無法涉及的家庭困境, 於是提出了回訪任某的建議, 這個建議立即得到了法官的支持。

於是,我首先對任某的家庭情況進行調查,得知任某家住玉池鄉梓木洞村的大山裡,父親體弱多病,母親腿有嚴重殘疾,一個弟弟上初中,為了擺脫貧困,父親高息借款讓任某考駕駛證。任某取得駕照後被一家混凝土公司雇用,一年下來可以掙個六七萬。就在全家都在盼望著過上好日子的時刻,任某肇事撞人闖下大禍,這對本已貧困的家庭無疑是雪上加霜。任某出事後,家裡的土地轉給了別人,父母拖著病弱的身體到汨羅市區打工,其弟弟因無錢供養面臨輟學。

由於家庭困難,連路費都沒有著落,家人一直都沒有到監獄探望任某,此時在監獄服刑的任某情緒很不穩定。瞭解到上述情況後,我帶上任某的母親驅車50多公里趕到監獄去回訪任某。任某與半年未見的母親終於相見,母子二人抱頭痛苦。任某表示有這麼多的好心人關心他,今後一定好好改造,爭取早日出獄,報答社會、父母和好心人。從監獄方面得知任某在獄中連買生活用品和內衣內褲的錢都沒有,我當即拿出300元錢交給了任某的教導員,幫助他解決生活上的困難。法律無情人有情,我們的回訪和救助行動使任某一家對生活重新燃起了希望,樹立起生活的信心和面對困難的勇氣。

四、多管齊下

對於一些複雜的案件,有必要多管齊下進行調解。在一起事故調解中,雙方當事人各執一詞,情緒激動,我和法官迅速分成兩組,將雙方隔離,我與庭長負責安撫受傷家屬的情緒。待雙方情緒穩定以後,將我國勞動合同法、工傷保險條例等相關內容向受傷家屬進行了詳細的解讀,讓家屬瞭解在法律上並不能被認定為工傷,讓公司承擔完全的責任沒有依據,應該本著友好的態度和公司方進行協商,才會收到好的效果。另一方面,雇傭方也不能一概不管,作為企業應該對員工有救助的義務,不管是不是工傷,企業應該要承擔更多的社會義務,要關心和愛護員工,特別是當員工面臨巨大困難的時候,應該為員工排憂解難,積極和家屬進行商討解決方案。

我們把雙方叫到一起,受傷家屬提出要求公司墊付目前治療費用的60%,直至出院。公司認為鑒於傷者目前的病情,出院遙遙無期,而且費用巨大,公司出不了這筆費用。綜合雙方情況後,我們建議公司目前按照醫療費的70%,支付到楊某出重症監護室,後期治療費用再進行商討,雙方初步達成一致意見後。

在調解過程中,我們始終本著公開、公平、公信的原則,多管齊下:一是背靠背調解法。第一次約談,雙方情緒激動,各說各的理,導致調解現場一片混亂,我們及時採取隔離措施,分組將雙方隔開,分頭做工作,等慢慢平復心情後,再坐在一起談,起到了較好的效果。二是居中裁判法。我們在調解過程中,始終坐在中間,講在中間,不偏不倚,是可以信賴的。三是冷靜思考法。當調解進入僵局的時候,我們採取了冷靜思考法,把法律規定和社會責任感都向雙方當事人講明,給他們一個思考的時間,雙方在冷靜了幾天以後,果然收到了效果,最終解決了糾紛。

(本文作者系汨羅法院人民陪審員)

這個建議立即得到了法官的支持。

於是,我首先對任某的家庭情況進行調查,得知任某家住玉池鄉梓木洞村的大山裡,父親體弱多病,母親腿有嚴重殘疾,一個弟弟上初中,為了擺脫貧困,父親高息借款讓任某考駕駛證。任某取得駕照後被一家混凝土公司雇用,一年下來可以掙個六七萬。就在全家都在盼望著過上好日子的時刻,任某肇事撞人闖下大禍,這對本已貧困的家庭無疑是雪上加霜。任某出事後,家裡的土地轉給了別人,父母拖著病弱的身體到汨羅市區打工,其弟弟因無錢供養面臨輟學。

由於家庭困難,連路費都沒有著落,家人一直都沒有到監獄探望任某,此時在監獄服刑的任某情緒很不穩定。瞭解到上述情況後,我帶上任某的母親驅車50多公里趕到監獄去回訪任某。任某與半年未見的母親終於相見,母子二人抱頭痛苦。任某表示有這麼多的好心人關心他,今後一定好好改造,爭取早日出獄,報答社會、父母和好心人。從監獄方面得知任某在獄中連買生活用品和內衣內褲的錢都沒有,我當即拿出300元錢交給了任某的教導員,幫助他解決生活上的困難。法律無情人有情,我們的回訪和救助行動使任某一家對生活重新燃起了希望,樹立起生活的信心和面對困難的勇氣。

四、多管齊下

對於一些複雜的案件,有必要多管齊下進行調解。在一起事故調解中,雙方當事人各執一詞,情緒激動,我和法官迅速分成兩組,將雙方隔離,我與庭長負責安撫受傷家屬的情緒。待雙方情緒穩定以後,將我國勞動合同法、工傷保險條例等相關內容向受傷家屬進行了詳細的解讀,讓家屬瞭解在法律上並不能被認定為工傷,讓公司承擔完全的責任沒有依據,應該本著友好的態度和公司方進行協商,才會收到好的效果。另一方面,雇傭方也不能一概不管,作為企業應該對員工有救助的義務,不管是不是工傷,企業應該要承擔更多的社會義務,要關心和愛護員工,特別是當員工面臨巨大困難的時候,應該為員工排憂解難,積極和家屬進行商討解決方案。

我們把雙方叫到一起,受傷家屬提出要求公司墊付目前治療費用的60%,直至出院。公司認為鑒於傷者目前的病情,出院遙遙無期,而且費用巨大,公司出不了這筆費用。綜合雙方情況後,我們建議公司目前按照醫療費的70%,支付到楊某出重症監護室,後期治療費用再進行商討,雙方初步達成一致意見後。

在調解過程中,我們始終本著公開、公平、公信的原則,多管齊下:一是背靠背調解法。第一次約談,雙方情緒激動,各說各的理,導致調解現場一片混亂,我們及時採取隔離措施,分組將雙方隔開,分頭做工作,等慢慢平復心情後,再坐在一起談,起到了較好的效果。二是居中裁判法。我們在調解過程中,始終坐在中間,講在中間,不偏不倚,是可以信賴的。三是冷靜思考法。當調解進入僵局的時候,我們採取了冷靜思考法,把法律規定和社會責任感都向雙方當事人講明,給他們一個思考的時間,雙方在冷靜了幾天以後,果然收到了效果,最終解決了糾紛。

(本文作者系汨羅法院人民陪審員)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