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被中國年輕人拋棄的外企

前一段北方連降大雪, 連帶著一向溫暖如春的廈門也打起了哆嗦, 接連好幾天都陰雨連綿寒氣襲人, 令我的心情煞是鬱悶。 而加劇這種鬱悶的, 還有領英APP上的一則新聞:

2018年最新的“應屆大學生擇業傾向”分析報告顯示, 曾經雄踞榜首多年的外企, 早已被“國企”、“民企”所取代(尤其是互聯網行業的民企);

且其“江湖地位”居然在今年降到了冰點:最後一名!

“穩定”(國企/央企/事業單位), “發展空間大”、“成功機會多”(民企/初創公司)這些關鍵字, 正成為當下大學生選擇人生第一份工作時的首要訴求。

那些曾令無數職場人豔羨的所謂“跨國公司”的光環,

正在被新一代的大學生們拋在腦後。

一、被拋棄的“主角光環”, “倒數第一名“?

雖然外企在中國的“全面衰落”已是不爭的事實, 但“晚景”如此淒涼, 還是讓我多少有些意外。

難道曾經風光無限的在華跨國企業, 真的在職場小白的眼裡,

淪落到如此不堪的境地了嗎?那如今正在引領風騷, 代表中國商業主旋律的企業到底又是何方神聖呢?

作為在外企混了一輩子的老司機, 臨了臨了看著老東家們落了個如此下場, 我帶著幾許好奇, 和幾分落寞, 上網做起了功課:

1、先查企業實力

2017年全球500強公司排行榜中, 共有115家中國企業上榜:

TOP10:3家上榜, 分別為國家電網(2)和“兩桶油”(3/4), 100%國企;

TOP11-50:7家上榜, 分別是工商銀行(22), 中建(24), 建行(28), 農行(38), 平安保險(39), 上汽(41)和移動(42), 86%國企;

TOP51-100:8家上榜, 除華為一家民企外, 其餘都是國企, 占比88%。

也就是說, 在全球100強公司中, 中國有18家企業上榜, 除華為、平安外, 其餘皆為國企, 占比89%。

注意:以上排名是在全球範圍內的PK, 如果單單放在中國國內做比較, 那我有200%的理由相信:咱們國企的領先優勢更將是一騎絕塵笑傲群雄了!在咱的主場,

外企豈是“正規軍”的對手呢?!

2、再看媒體關注度

“共用“、“區塊鏈”, “新零售”、“樂視”、“樓市”、“茅臺”、“一帶一路”、“趣店”……搜索了一大圈, 除了比特幣, 滴滴買了UBER, 蘋果出了新手機, 外企裁員潮, 賈躍亭去米國繼續劈情操外, 我再沒有在“國內板塊”, 找到任何和外企相關的商業熱聞。

由此可見, 中國商業這碗雞湯, 少了跨國公司的蔥花點綴, 一樣可以做得香氣撲鼻精彩誘人!

二、葉利欽訪美痛哭的心情, 我經歷過

記得有次看《葉利欽傳》, 裡面有個橋段讓我印象非常深刻:

當葉利欽第一次訪美時, 為了更好地瞭解當地人的生活, 他讓車隊隨機停在了休斯頓街頭一家極其普通的超市門前。

當他進入超市, 看到裡面玲琅滿目的商品, 各種膚色的購物者悠閒從容的生活狀態時, 他無語地走回了自己的汽車, 然後躲在一個角落抱頭痛哭……

他那在腦海裡被灌輸和堅信了幾十年的信仰和價值觀, 瞬間就崩塌了。

因為他眼前看到的真實的一切, 再加上一息尚存的良知, 正以不可置疑的力量告訴自己——這, 才是一個好的制度應該有的樣子:

民主, 多元, 個人自由

這是葉利欽的經歷, 也是我自己的親身感悟。 雖然時間已經過去20多年了, 但我至今都無法忘記第一次去米國、歐洲、日本、新加坡時所經歷的三觀衝擊與震撼, 這其中就包括來自於在外企工作的親身體驗, 我第一次知道:

原來領導是可以直呼其名的, 是不用加職務、頭銜、敬語、名諱的,

而且在組織裡每個人最起碼看起來都是平等的!

原來“工作和生活是需要平衡”的;從本質上講, 每個人其實都在為自己工作;為家庭、個人健康、快樂所做出的努力是應該受到企業認可和鼓勵的;加班不但不值得表揚, 而且還是應該杜絕的!

管理集中的組織模型容易招致不可控的風險, 因此制約和平衡才是企業長久發展的體制保證。 一個過於依賴于某位卓越領導, 而非流程和機制的企業, 是不健康的。

創新從來都是自下而上的, 缺乏了寬鬆、自由的企業文化和組織架構做根基, 任何真正有實質意義的創新和變革都不可能出現——無論有多強、多好的長官意志都沒有用。

原來還要查查企業內部有無性騷擾、有無血汗工廠給我們供貨、組織員工搞搞團建、辦公室牆上貼幾張道德委員會的舉報電話……

三、企業的價值究竟是什麼,而職場人又該追求什麼

什麼是企業對社會的貢獻和價值?這是一個老生常談,但又意義深遠的問題。

讓自身能好好活下來,讓職場人有穩定的收入,從而有能力養家糊口維持一種有尊嚴的生活——我相信這是大多數初創型民企首先要解決的問題。

在這一點上,沒什麼情懷和逼格好講,只要不違背法律和基本商業規律,那麼在商言商,無論怎麼做都無可厚非。

前一段時間,我受邀去一家企業給職場小白們講職業規劃課。為保證教學效果,課前企業的HR提出要審核一下我的分享大綱。

當她在我的PPT裡看到“I work for myself”,“工作和生活的平衡”,“積極主動管理自己的老闆”時,嚇得花容失色,忙不迭要求我把它們統統刪掉!

理由是這些內容和他們的企業文化相悖:

我們鼓勵的是忠誠和責任!每一個員工都應該具有企業主人翁的精神,極強的執行能力,以及對團隊和上級的服從。在我們的企業,員工都是搶著加班的!

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當今殘酷的商業競爭中生存和發展下去!

你講的那一套都是不接地氣的外企思維,早就被現實證明在中國根本行不通了!改,趕快給我改!

好吧,看在你是金主的份上,看在老紙一家老小要吃飯的份上,我改還不行嘛。(哎,真是人窮志短啊)

經過刪減和潤色,HR總算點頭通過了我的課綱。當兩天的課程結束後,我一邊數著白花花的銀子(課酬),一邊在腦海裡浮現出上課時,那一張張對未來充滿好奇、幻想和憧憬的小盆友們的臉。

10年、20年以後,他們會變成什麼樣的人?到那時,我們的社會又會變成何種模樣?

當加班變得習以為常,當職場人的時間、權力被公司侵佔時,自己變得越來越麻木,甚至最終把這種妥協當成了一種習慣後,我們是否會對生活中所遇到的類似不公、侵佔和傷害,同樣麻木?我們是否越來越難容忍不同的聲音?未來要媚上媚權,還是媚真理、媚事實?

縱觀每個生命個體的成長軌跡,不難發現生在什麼家庭、和誰結婚、在哪家企業工作,這三個因素從根本上塑造了每個人的價值觀和信仰,並最終決定了整個社會的價值取向和政治體制。

企業的社會責任,並不僅僅在於商業成功、幫助弱勢群體吃飽穿暖,更需要創造、傳承和反映正確的社會價值觀。而每個上班族的職場發展甚至個人塑造,都與所處的企業價值觀、行業文化干係重大。甚至可以說——

什麼樣的企業,培養什麼樣的職場人。

我不是前清遺老,更不想迂腐地為行將“沒落”的外企終老山林盡忠守孝。外企在中國的衰落有其自身的原因,比如不接地氣、決策緩慢、盲目自大、不信任當地管理團隊等等。

每種企業組織的興衰,都受其內在的原因和外在商業規律的共同影響,我們無需太過激動或感傷。

但今天,我試圖把企業的成敗和價值,放到一個更高的層面、一個更廣闊的平臺來討論和審視:

開啟民智的,不應該只是教育,企業、組織、社會團體一樣難以免責。

於外企而言,除了先進的管理理念和方法論,它對每個在其中供職過的中國職場人來說,或許都曾是一次關於民主、個性、多元化的教育和薰陶。

讓無數人看到了差異性,從而或多或少地具備了獨立判斷的能力和思維——這種影響絕非僅限於企業組織和商業競爭中,更將延展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每個職場人,都該珍惜在不同的企業文化中摸索、碰撞、學習、交流,最終融會貫通的時光。

企業的興衰,說到底不過是一個社會制度的試紙,繼而影響和左右著制度的下一步走向。

而具體到每一個職場人的生涯成敗,說到底還要看在廣泛吸納各種行業規則、企業文化的前提下形成了怎樣的眼界和氣質。集大成者,才能歷久不敗。

最後,真誠祝願本土企業越來越好(不只是商業本身的成功),也祝外企能在中國“倖存”下去(而不限於博一個存在感)。

也真誠地希望每一個職場人,不管在什麼樣的企業文化、行業制度之下,都能學到所需、求得真經。

畢竟百花齊放雖沒有萬眾一心來得好看過癮,但卻是最具生命力的存在!

三、企業的價值究竟是什麼,而職場人又該追求什麼

什麼是企業對社會的貢獻和價值?這是一個老生常談,但又意義深遠的問題。

讓自身能好好活下來,讓職場人有穩定的收入,從而有能力養家糊口維持一種有尊嚴的生活——我相信這是大多數初創型民企首先要解決的問題。

在這一點上,沒什麼情懷和逼格好講,只要不違背法律和基本商業規律,那麼在商言商,無論怎麼做都無可厚非。

前一段時間,我受邀去一家企業給職場小白們講職業規劃課。為保證教學效果,課前企業的HR提出要審核一下我的分享大綱。

當她在我的PPT裡看到“I work for myself”,“工作和生活的平衡”,“積極主動管理自己的老闆”時,嚇得花容失色,忙不迭要求我把它們統統刪掉!

理由是這些內容和他們的企業文化相悖:

我們鼓勵的是忠誠和責任!每一個員工都應該具有企業主人翁的精神,極強的執行能力,以及對團隊和上級的服從。在我們的企業,員工都是搶著加班的!

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當今殘酷的商業競爭中生存和發展下去!

你講的那一套都是不接地氣的外企思維,早就被現實證明在中國根本行不通了!改,趕快給我改!

好吧,看在你是金主的份上,看在老紙一家老小要吃飯的份上,我改還不行嘛。(哎,真是人窮志短啊)

經過刪減和潤色,HR總算點頭通過了我的課綱。當兩天的課程結束後,我一邊數著白花花的銀子(課酬),一邊在腦海裡浮現出上課時,那一張張對未來充滿好奇、幻想和憧憬的小盆友們的臉。

10年、20年以後,他們會變成什麼樣的人?到那時,我們的社會又會變成何種模樣?

當加班變得習以為常,當職場人的時間、權力被公司侵佔時,自己變得越來越麻木,甚至最終把這種妥協當成了一種習慣後,我們是否會對生活中所遇到的類似不公、侵佔和傷害,同樣麻木?我們是否越來越難容忍不同的聲音?未來要媚上媚權,還是媚真理、媚事實?

縱觀每個生命個體的成長軌跡,不難發現生在什麼家庭、和誰結婚、在哪家企業工作,這三個因素從根本上塑造了每個人的價值觀和信仰,並最終決定了整個社會的價值取向和政治體制。

企業的社會責任,並不僅僅在於商業成功、幫助弱勢群體吃飽穿暖,更需要創造、傳承和反映正確的社會價值觀。而每個上班族的職場發展甚至個人塑造,都與所處的企業價值觀、行業文化干係重大。甚至可以說——

什麼樣的企業,培養什麼樣的職場人。

我不是前清遺老,更不想迂腐地為行將“沒落”的外企終老山林盡忠守孝。外企在中國的衰落有其自身的原因,比如不接地氣、決策緩慢、盲目自大、不信任當地管理團隊等等。

每種企業組織的興衰,都受其內在的原因和外在商業規律的共同影響,我們無需太過激動或感傷。

但今天,我試圖把企業的成敗和價值,放到一個更高的層面、一個更廣闊的平臺來討論和審視:

開啟民智的,不應該只是教育,企業、組織、社會團體一樣難以免責。

於外企而言,除了先進的管理理念和方法論,它對每個在其中供職過的中國職場人來說,或許都曾是一次關於民主、個性、多元化的教育和薰陶。

讓無數人看到了差異性,從而或多或少地具備了獨立判斷的能力和思維——這種影響絕非僅限於企業組織和商業競爭中,更將延展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每個職場人,都該珍惜在不同的企業文化中摸索、碰撞、學習、交流,最終融會貫通的時光。

企業的興衰,說到底不過是一個社會制度的試紙,繼而影響和左右著制度的下一步走向。

而具體到每一個職場人的生涯成敗,說到底還要看在廣泛吸納各種行業規則、企業文化的前提下形成了怎樣的眼界和氣質。集大成者,才能歷久不敗。

最後,真誠祝願本土企業越來越好(不只是商業本身的成功),也祝外企能在中國“倖存”下去(而不限於博一個存在感)。

也真誠地希望每一個職場人,不管在什麼樣的企業文化、行業制度之下,都能學到所需、求得真經。

畢竟百花齊放雖沒有萬眾一心來得好看過癮,但卻是最具生命力的存在!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