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蛙寶網已無法提現,類“錢寶網”模式是如何“套路”的?

最近蛙寶網已經無法提現, 投資者的“發財夢”也泡湯了, 而早在2017年12月6日, 菲凡烽火臺就在公眾號的問答欄提示過“蛙寶網”的風險:問答 | 蛙寶網、合發房銀、亞元靠譜嗎?

蛙寶網網站無法打開 投資者夢碎

專家認為, 蛙寶網表面上看是平臺與遊戲廠商合作, 用戶通過領取遊戲任務賺取推廣費的模式, 但實際上這只是一個幌子, 平臺給用戶高額的收益只可能來自後期加入者的本金。

“網站在2017年12月28日和2017年12月29日短時間內出現了大量的VIP客戶提現擠兌現象……自2018月1月3日開始, 我公司以實際收到的客戶投資本金為基數, 客戶可以按照實際本金的10%向網站發起提現申請, 公司每月會安排一次打款……”

2017年12月30日, 當錢寶網“炸雷”之後, 跟錢寶網模式有諸多相似之處的蛙寶網出現了客戶提現擠兌的情況。 蛙寶網在官網上緊急發佈了上述這則公告, 但公告內容不僅沒有安撫到投資者, 反而像是一張“病危通知書”, 將投資者推入了恐慌的深淵。

一周之後, 蛙寶網無法打開, 諸多投資者夢碎一地。

用戶:信用卡欠下幾十萬

官網顯示, 蛙寶網隸屬於江蘇維納達軟體技術有限公司。 查詢工商資料發現, 蛙寶網成立於2013年3月,

註冊資本3000萬元, 股東為深圳維納達科技文化有限公司(持股70%)、孫文(持股30%);前者成立於2015年5月, 註冊資本5000萬元, 孫文持股55%。

“最擔心的事情最終還是發生了。 ”2017年12月26日, 南京錢寶網張小雷投案自首(1月4日, 《法治週末》曾以《錢寶網坍塌後的眾生相》為題進行了報導), 蛙寶網的投資者李天(化名)看到新聞報導後, 內心有些許不安。 他知道錢寶網, 也曾研究過錢寶網的模式, 清楚蛙寶網跟其模式非常相似, 都是通過“領任務“獲取高額收益, 但他仍有一些僥倖心理, “蛙寶網應該不至於吧”。

經過一夜思考, 李天還是決定於12月27日把蛙寶網帳戶裡的89萬元提出來, 但等了一天, 提現都沒有成功。 這是他投資蛙寶網三年來第一次出現提現不到賬的情況, 接著他在蛙寶網官方QQ群中看到, 多位投資者遇到了同樣的情況, 他立刻明白過來, 蛙寶網出事了!

“怎麼辦?”李天大腦一片空白, “它模式跟錢寶網一樣, 出事也就是這幾天了, 我只想把本金拿出來, 那都是從信用卡裡套的錢啊。 ”

12月30日, 蛙寶網在官網上公佈了上述公告,

單方面宣佈清盤, 稱以每月10%的比例返還投資者本金, 並於2018年1月2日開始執行。

李天和一眾投資者們在焦慮中度過了元旦假期, 但到了2018年1月2日當天, 投資者發現蛙寶網僅僅更改了部分網站程式, 提現、返還本金等並沒有實際進展。 沒有人再抱有僥倖心理, 各個維權群、報案群開始組建, 投資者彼此間傳達著關於報案、公司領導動向等資訊。

有個2000人的報案QQ群, 在組建不到兩天后就已經滿員, 恐慌的情緒蔓延到所有投資者。 新群不斷建立, 有的投資者不斷尋找並加入新群, 以期盡可能多地搜尋蛙寶網的資訊。

1月6日,蛙寶網徹底打不開,平臺的領導、工作人員在官方群中也集體“消失”,無論投資者怎麼詢問,沒有人再回應一句。

李天現在滿腦子想的都是自己信用卡欠下的20多萬元,“目前我平臺帳戶裡總共有89萬元,其中只有35萬元是我的本金,其他都是這三年來在平臺投資所獲取的各種收益。”李天向法治週末記者說起自己的投資情況,不時發出苦笑和歎氣聲,“就因為貪圖平臺的高收益,所以不斷投錢,沒錢就從信用卡上套現,現在好了,連本金帶收益什麼都沒了。”

法治週末記者在採訪中發現,跟李天一樣從信用卡借錢投資的投資者數量非常多,他們欠下的信用卡債務普遍都在十萬元以上,平日裡靠平臺收益去還帳;也有不少人把全部身家都投入到平臺中的;更有甚者,在錢寶網和蛙寶網上都投了錢,如今生活舉步維艱。

南京的王鵬(化名)告訴法治週末記者,自己投入的本金就有70多萬元,但還沒來得及去平臺帳戶裡截圖留證,網站就打不開了,如今自己想報案,都沒辦法證明平臺帳戶裡的真實情況。

平臺:多種收益管道 89萬元一月收益可達6萬元

記者從多位元蛙寶網投資者處瞭解到,蛙寶網宣稱用戶可通過做遊戲任務、簽到等賺取收益,大致流程為:先註冊成為平臺用戶、向註冊帳戶裡充值資金、領取任務、獲取任務收益和簽到收益。

根據蛙寶網規則,使用者向平臺帳戶中充值資金後,1元錢等值於平臺上的1個納幣。在蛙寶網首頁,記者看到3個期限均為30天,任務收益分別是17納幣、170納幣、1700納幣,對應需繳納押金1000納幣、10000納幣、100000納幣;也就是說,繳納1萬元押金,30天后,能獲得170元收益。

除了任務收益外,投資者的簽到收益也非常可觀,根據蛙寶網的規則,總資產≤3萬納幣,簽到獲得獎勵基數為0.0433%,總資產≥120萬納幣,獲得獎勵基數為0.124%。

法治週末記者粗略計算,如果領取了期限30天的1萬元任務,30天的任務收益為170元,30天的簽到收益為129元,30天總收益為299元,綜合年化高達35.88%。

對於上述模式及收益情況,李天向法治週末記者進行了確認,他還補充道,除了任務收益和簽到收益外,投資者還會收到浮動收益。

談及平臺上展示的遊戲任務,李天直言這根本跟遊戲、做任務等沒有任何關係。

李天告訴法治週末記者,到2017年,自己投入的本金總共有35萬元,但帳戶里加上這幾年的收益總共的資金達89萬元,這還不包括期間提現出去還信用卡的錢。

“當我帳戶資金達到89萬元時,我每個月的各項收益顯示能拿到6萬元,其中每天的簽到收益就有1400元。”李天說,正是因為這種高得離譜的收益,自己才會不惜套現信用卡投資,“人性中都有貪婪的一面,蛙寶就是抓住了這一點,所以才會造成現在的局面。”

專家:做任務只是幌子 疑似龐氏騙局

網貸天眼一位元分析師在接受記者採訪時介紹,蛙寶網的做任務與錢寶網的看廣告一樣,都只是吸收資金的幌子,其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用高息吸引用戶充值,讓更多的人進來。這樣造成的結果就是,蛙寶平臺沉澱的資金越來越多。而其規則設計的高明之處在于,一旦投資者帳戶有更多的錢,首先想到的不是取出,而是放在裡面賺取更多的收益。

該分析師認為,如此巨大的資金池,在資金沒有具體投資方向的情況下,每天卻要支付投資者超高的利息,可以肯定的是,這就是一場旁氏騙局。

“蛙寶網的模式就是典型的龐氏騙局。它表面上看是平臺與遊戲廠商合作,用戶通過領取遊戲任務賺取推廣費的模式,但實際上這只是一個幌子。在沒有任何商業模式的前提下,蛙寶網根本無法創造價值、產生利潤,平臺給用戶高額的收益來自哪裡?只可能來自後期加入者的本金。”中國政法大學資本金融研究院副院長武長海告訴法治週末記者,這種以新補舊的模式,就是典型的龐氏騙局,涉嫌非法集資。

武長海表示,跟錢寶網一樣,蛙寶網之所以能存在這麼長時間而沒有出事,跟用戶每天都能看得到高額收益有直接關係,“這些平臺給出的高額收益誘惑力實在是太大了,新用戶不斷加入,老用戶不斷加大投入本金;並且新老用戶都不會輕易提現,因為帳戶裡只要有錢,就意味著每天都有高額的簽到收益,提現一天就意味著損失很多錢。平臺的設計完全抓住了用戶的弱點。”武長海說。

此外,武長海表示,在判斷這類貌似正常的商業活動是否屬於騙局或者涉嫌傳銷,監管部門在認定上也存在一定的困難。

“它是帶有金融性質的商業活動,具有一定的複雜性,金融監管部門還有地方工商管理部門都不好輕易對其作出判斷,因為沒有直接的依據;不僅如此,這類平臺往往還會做一些慈善捐助等社會活動,以期迷惑眾人。”武長海表示,上述因素都是這類平臺存活的土壤。

武長海表示,要想從根本上改變這種現狀,需從兩方面入手,首先,應當對正常的商業活動設立商務邏輯,如此一來,相關部門在執法時才能從根本上做到有法可依。

其次,要加大對投資者的教育,“即使錢寶網、蛙寶網都崩盤了,這類平臺的模式是非常容易複製的,平臺的創立者甚至受害者,可能都會另起爐灶,繼續使用同樣的手段來騙人。如果不加強風險教育,其他投資者可能會繼續上當受騙”。

1月6日,蛙寶網徹底打不開,平臺的領導、工作人員在官方群中也集體“消失”,無論投資者怎麼詢問,沒有人再回應一句。

李天現在滿腦子想的都是自己信用卡欠下的20多萬元,“目前我平臺帳戶裡總共有89萬元,其中只有35萬元是我的本金,其他都是這三年來在平臺投資所獲取的各種收益。”李天向法治週末記者說起自己的投資情況,不時發出苦笑和歎氣聲,“就因為貪圖平臺的高收益,所以不斷投錢,沒錢就從信用卡上套現,現在好了,連本金帶收益什麼都沒了。”

法治週末記者在採訪中發現,跟李天一樣從信用卡借錢投資的投資者數量非常多,他們欠下的信用卡債務普遍都在十萬元以上,平日裡靠平臺收益去還帳;也有不少人把全部身家都投入到平臺中的;更有甚者,在錢寶網和蛙寶網上都投了錢,如今生活舉步維艱。

南京的王鵬(化名)告訴法治週末記者,自己投入的本金就有70多萬元,但還沒來得及去平臺帳戶裡截圖留證,網站就打不開了,如今自己想報案,都沒辦法證明平臺帳戶裡的真實情況。

平臺:多種收益管道 89萬元一月收益可達6萬元

記者從多位元蛙寶網投資者處瞭解到,蛙寶網宣稱用戶可通過做遊戲任務、簽到等賺取收益,大致流程為:先註冊成為平臺用戶、向註冊帳戶裡充值資金、領取任務、獲取任務收益和簽到收益。

根據蛙寶網規則,使用者向平臺帳戶中充值資金後,1元錢等值於平臺上的1個納幣。在蛙寶網首頁,記者看到3個期限均為30天,任務收益分別是17納幣、170納幣、1700納幣,對應需繳納押金1000納幣、10000納幣、100000納幣;也就是說,繳納1萬元押金,30天后,能獲得170元收益。

除了任務收益外,投資者的簽到收益也非常可觀,根據蛙寶網的規則,總資產≤3萬納幣,簽到獲得獎勵基數為0.0433%,總資產≥120萬納幣,獲得獎勵基數為0.124%。

法治週末記者粗略計算,如果領取了期限30天的1萬元任務,30天的任務收益為170元,30天的簽到收益為129元,30天總收益為299元,綜合年化高達35.88%。

對於上述模式及收益情況,李天向法治週末記者進行了確認,他還補充道,除了任務收益和簽到收益外,投資者還會收到浮動收益。

談及平臺上展示的遊戲任務,李天直言這根本跟遊戲、做任務等沒有任何關係。

李天告訴法治週末記者,到2017年,自己投入的本金總共有35萬元,但帳戶里加上這幾年的收益總共的資金達89萬元,這還不包括期間提現出去還信用卡的錢。

“當我帳戶資金達到89萬元時,我每個月的各項收益顯示能拿到6萬元,其中每天的簽到收益就有1400元。”李天說,正是因為這種高得離譜的收益,自己才會不惜套現信用卡投資,“人性中都有貪婪的一面,蛙寶就是抓住了這一點,所以才會造成現在的局面。”

專家:做任務只是幌子 疑似龐氏騙局

網貸天眼一位元分析師在接受記者採訪時介紹,蛙寶網的做任務與錢寶網的看廣告一樣,都只是吸收資金的幌子,其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用高息吸引用戶充值,讓更多的人進來。這樣造成的結果就是,蛙寶平臺沉澱的資金越來越多。而其規則設計的高明之處在于,一旦投資者帳戶有更多的錢,首先想到的不是取出,而是放在裡面賺取更多的收益。

該分析師認為,如此巨大的資金池,在資金沒有具體投資方向的情況下,每天卻要支付投資者超高的利息,可以肯定的是,這就是一場旁氏騙局。

“蛙寶網的模式就是典型的龐氏騙局。它表面上看是平臺與遊戲廠商合作,用戶通過領取遊戲任務賺取推廣費的模式,但實際上這只是一個幌子。在沒有任何商業模式的前提下,蛙寶網根本無法創造價值、產生利潤,平臺給用戶高額的收益來自哪裡?只可能來自後期加入者的本金。”中國政法大學資本金融研究院副院長武長海告訴法治週末記者,這種以新補舊的模式,就是典型的龐氏騙局,涉嫌非法集資。

武長海表示,跟錢寶網一樣,蛙寶網之所以能存在這麼長時間而沒有出事,跟用戶每天都能看得到高額收益有直接關係,“這些平臺給出的高額收益誘惑力實在是太大了,新用戶不斷加入,老用戶不斷加大投入本金;並且新老用戶都不會輕易提現,因為帳戶裡只要有錢,就意味著每天都有高額的簽到收益,提現一天就意味著損失很多錢。平臺的設計完全抓住了用戶的弱點。”武長海說。

此外,武長海表示,在判斷這類貌似正常的商業活動是否屬於騙局或者涉嫌傳銷,監管部門在認定上也存在一定的困難。

“它是帶有金融性質的商業活動,具有一定的複雜性,金融監管部門還有地方工商管理部門都不好輕易對其作出判斷,因為沒有直接的依據;不僅如此,這類平臺往往還會做一些慈善捐助等社會活動,以期迷惑眾人。”武長海表示,上述因素都是這類平臺存活的土壤。

武長海表示,要想從根本上改變這種現狀,需從兩方面入手,首先,應當對正常的商業活動設立商務邏輯,如此一來,相關部門在執法時才能從根本上做到有法可依。

其次,要加大對投資者的教育,“即使錢寶網、蛙寶網都崩盤了,這類平臺的模式是非常容易複製的,平臺的創立者甚至受害者,可能都會另起爐灶,繼續使用同樣的手段來騙人。如果不加強風險教育,其他投資者可能會繼續上當受騙”。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