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奮進正當時 逐夢惟篤行——專訪阿壩州人民政府副州長、壤塘縣委書記嚴華

宏偉藍圖催人奮進, 不忘初心砥礪前行。

2018年是實施“十三五”規劃的重要之年, 是完成脫貧奔康任務的關鍵之年, 更是壤塘建縣60周年。 作為全州經濟社會發展相對比較滯後的壤塘縣, 如何保持定力、頂住壓力、精准發力, 實現與全州全省全國人民同步小康?日前, 阿壩日報記者就2018年壤塘縣建縣60周年之際在經濟發展、社會進步上有哪些重大舉措專題採訪了州人民政府副州長、壤塘縣委書記嚴華。

記者:州兩會《政府工作報告》對今年我州保障改善民生福祉、推進生態保護建設、推動文化繁榮興盛等重點工作進行了安排部署,

結合實際, 壤塘縣將如何貫徹落實州兩會精神?

嚴華:壤塘縣作為全州經濟社會發展相對比較滯後的地區, 2018年將全力抓好五項重點工作:一是補齊發展短板, 因地制宜施策, 堅決打好打贏脫貧攻堅戰。 鎖定“兩不愁、三保障”和“四個好”等目標, 打好專案帶動、資金整合、對口幫扶、醫療救助、住房安全、教育保障、政策兜底等精准扶貧“組合拳”, 圓滿完成18個村和511戶、2383人脫貧的年度目標任務, 確保脫貧攻堅再戰再勝;二是堅守生態底線, 發展特色產業, 著力推進綠色富縣惠民進程。 堅定走好生態經濟發展路徑, 立足生態特色優勢資源, 把握發展總基調和連續性, 突出“糧、菜、菌、藥、畜”五個重點, 推動傳統產業加快升級,

不斷提升農業產業化水準, 著力建設“壤巴拉綠色農產品基地”和“阿壩州林下經濟示範縣”; 三是抓好政策對接, 實施專案帶動, 增強對經濟發展的牽引支撐。 準確把握國家政策導向和產業市場發展趨勢, 瞄準解決民生“七難”問題, 密切與對口援建地區合作, 挖掘、儲備一批市場潛力大、吸引投資強、產業鏈條長的項目, 全面改善水、電、路、住房、通信等基礎設施條件;四是堅持科學定位, 把握時代脈搏, 加快優秀傳統文化發展步伐。 在現有非遺傳習所基礎上, 挖掘更多優秀民間文化, 培養更多技能人才, 著力創建文化“四個樣板”, 即: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保護樣板、宗教文化適應社會主義樣板、文化產業助農增收脫貧奔康樣板、民族文化引領民族地區發展樣板,
力爭將壤塘建設成為藏區民族文化強縣;五是加強依法治理, 推進依法治縣, 促進政治社會更加和諧穩定。

記者:圍繞以上的重點工作安排, 壤塘縣有哪些具體的舉措確保工作落實到位?

嚴華:壤塘將堅持以州兩會精神指導實踐、振奮精神、鼓勁加壓, 推動各項工作再上新臺階。 一是聚集合力再攻堅。 縣委將2018年作為“再攻堅”之年, 理出問題清單、找出工作短板, 凝聚攻堅氣勢, 發揚攻堅精神, 明確時間節點, 畫出路線圖表, 分目標亮相, 按責任亮牌, 遇困難亮劍, 做到奮戰每一天, 打好每一仗, 幹好每一項。 二是深化改革破難題。 厘清壤塘發展的瓶頸制約, 敢於涉“深水區”、勇於啃“硬骨頭”, 以法治思維推進改革,

以擔當精神推進改革, 以實幹作風推進改革, 著力破除因循守舊、基礎滯後、產業弱小、體制不活等難題, 力爭在各個領城、各個層次實現突破創新。 三是服務群眾聚民心。 圍繞“人心回歸、民心回暖”目標, 大力宣導“一線工作法”, 深化和拓展“四大三訪”工作內涵和外延, 不折不扣把群眾工作做深、做細、做實, 通過更廣的問政於民、更細的問需於民、更誠的問計於民、更實的問效於民、更真的問廉于民, 建立起水乳交融、唇齒相依的黨群幹群關係。 四是大幹快上抓落實。 全縣幹部群眾將以時不我待的緊迫感和舍我其誰的責任感, 攜手並肩、風雨同舟、守望相助, 各級領導、廣大黨員、基層幹部帶頭幹, 帶動群眾百姓一起幹, 各條戰線齊發力,
抓鐵留痕、久久為功, 善始善終、善做善成, 做到幹一件事、成一件事。 五是感恩奮進強自信。 利用今年建縣60周年契機, 用事實、用資料、用圖片、用影像, 展示60年來壤塘經濟社會發展成就, 反映黨和國家對藏區的關愛, 展現壤巴拉大地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同時, 在全縣廣泛開展感恩教育, 把感恩意識融入到每個壤塘人的血液和靈魂當中, 奏響主旋律、唱響感恩歌、彈響奮進曲, 激發全縣人民不甘落後、擊鼓爭先的豪氣與自信, 不斷創造壤塘更加美好的未來。

記者:通過重點工作的落實、開展, 壤塘縣將達到怎樣一個發展目標?

嚴華:我們將更加注重發展品質效益, 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強化農牧業基礎地位, 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合理優化產業佈局,實現由第一產業帶動二、三產業的可持續發展;通過全力推進精准扶貧精准脫貧,切實改善民生福祉,實實在在提高農牧民群眾的獲得感,讓發展更有品質、幸福更有溫度;通過實施一批重點工程建設,不斷改善發展條件,夯實發展基礎,使城鄉呈現出新變化、新面貌;堅持實施文化發展戰略,堅定全縣人民的文化自信,加快建設壤巴拉非遺文化產業園區,打造“懸天淨土·`壤巴拉”文化品牌,將文化產業培育成為縣域經濟支柱產業;全面推進依法治縣進程,注重運用法治方式解決影響社會和諧、民族和睦、宗教和順的突出問題,確保壤塘持續穩定、長期穩定、全面穩定。

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合理優化產業佈局,實現由第一產業帶動二、三產業的可持續發展;通過全力推進精准扶貧精准脫貧,切實改善民生福祉,實實在在提高農牧民群眾的獲得感,讓發展更有品質、幸福更有溫度;通過實施一批重點工程建設,不斷改善發展條件,夯實發展基礎,使城鄉呈現出新變化、新面貌;堅持實施文化發展戰略,堅定全縣人民的文化自信,加快建設壤巴拉非遺文化產業園區,打造“懸天淨土·`壤巴拉”文化品牌,將文化產業培育成為縣域經濟支柱產業;全面推進依法治縣進程,注重運用法治方式解決影響社會和諧、民族和睦、宗教和順的突出問題,確保壤塘持續穩定、長期穩定、全面穩定。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