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冬季是“低溫養生”正當時 4招讓衰老晚來

蘋果放在冰箱裡, 兩三天后依然鮮美如初。 雖然人不可能躲進冰箱來求得永葆青春, 卻無意中觸及到中醫養生的一大法寶———“低溫養生”。

中醫巨著 《黃帝內經》中就提出:“高者其氣壽, 下者其氣夭。 ”說的就是高處寒冷地、人的壽命長;低處氣溫高、人的壽命短。

目前世界上壽命最長的人, 多生活在亞寒帶和寒帶, 比如日本和北歐。

總人口只有500萬人的格魯吉亞, 百歲以上的壽星竟有2000人之多, 就是受益於低溫的生活環境。

研究表明, 生活在寒帶的人, 壽命比熱帶人平均要長10—30歲。

同樣在自然界中, 蛇等冷血動物的壽命都很長, 而雞的壽命就短, 因為雞體溫高。

被認為是世界上最長壽的動物之一的海龜, 也是冷血動物。

受訪專家

中華中醫藥學會科普分會主任委員 溫長路

中醫養生名家、京城四大名醫孔伯華中醫世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繼承人 孔令謙

中國中醫科學院研究生院教授 楊力

河南省中醫院治未病中心副主任醫師 呂沛宛

 現代人需要“降降溫”

“低溫養生, 並不能簡單理解為降低人體溫度, 而是以降低細胞代謝速度, 進而達到延緩衰老的目的。 寒冷使細胞分裂慢, 新陳代謝也慢, 所以衰老來得晚, 壽命自然長。 ”楊力這樣解釋。

孔令謙認為, 相對中醫主張的悠閒與恬淡生活, 當下都市生活中的壓力, 也可說是一種燥熱。 就如同一個開關, 你來回開關次數多了, 壽命自然變短。

人類生命活動是遵循能量的消耗規律而運作的, 消耗越快, 壽命越短;

低溫養生則能調控“生命能”的消耗速度, 使其慢些再慢些, 壽命便可隨之延長。

溫長路認為, 現代都市人群因精神壓力過大、熬夜以及過食肥甘厚味等諸多原因, 使其體質大都以內熱為多, 尤以陰虛內熱者更為常見。

內熱、火旺成為許多都市人的體征, 也成為百病之源。

低溫養生則能培養更為合理的生活習慣, 從而達到平衡陰陽、調節身心的作用。

 如何做到低溫養生

這可不是少穿一件衣服那麼簡單,

要從飲食、環境、睡眠、運動等四個方面著手。

 1

從飲食著手

低溫烹調

低溫烹調能減少高溫烹飪時致癌物出現的幾率, 又最大限度地保存了食物中的養分, 可謂一舉兩得。

少吃偏熱的食物

適當吃些涼性食物做調節, 麻辣燙、火鍋等現代人愛吃的食物會給身體“火上澆油”,

涼性食物有助於身體氣息平衡, 去除燥熱。

比如水鴨、魚蝦等體溫偏低的肉類食物, 稻、藕、筍等水生植物, 大白菜、蘿蔔等蔬菜, 冬菇、蘑菇等背陰處生長的菇類, 冬棗、蘋果等秋冬季成熟的水果, 可起到滋陰潤肺的作用。

 飯吃八分飽

進食越多, 產生的熱量也越多, 易使體溫升高。

國外研究顯示, 少食可使動物體溫下降, 使其死亡幾率降低1/3以上。

 2

從睡眠著手

睡個“低溫覺”

我們的體溫並非恒定不變, 而是處於動態變化之中。

晚間9—11點開始下降,淩晨1—3點降到低谷,清晨8點左右開始緩慢上升,晚餐後(晚7—9點)達到頂峰。

夜間睡眠是“低溫養生”的好時機,必須杜絕熬夜,每晚要確保7—8個小時的睡眠,切忌夜生活過度,甚至通宵達旦地瘋玩。

 避免“光壓力”

在燈光中入睡會導致體溫上升,使人體產生“光壓力”,影響正常代謝功能,因此最好在黑暗的環境中入睡。

 3

從環境著手

多接近綠色植物

室外多栽種樹木與綠色攀爬植物,如綠蘿、爬牆虎、金銀花和瓜豆類植物,室內可擺放吊蘭、水仙、茉莉等盆花或盆景,以降低環境的溫度。

植物蒸騰吸收熱量的貢獻大於樹木遮擋太陽輻射所減少的熱量,“雙管齊下”效果更好。

 棄用厚重的窗簾

換成薄些的、看起來淡雅清爽的輕紗或者棉質窗簾。

 傢俱也降溫

多採用造型簡潔、色調偏冷的藤、竹、木製品,達到吸收部分熱量之目的,發揮輔助降溫作用。

嘗試冷光燈

在保證必需的閱讀亮度的前提下,不妨多用局部照明的檯燈、落地燈,或用低瓦數的冷光燈替換暖光燈。

 4

從運動著手

來一場自然之旅

多到河湖、高山、森林、峽谷等處做深呼吸。

這樣可以更多地采吸自然陰氣,以收滋陰之功。

常溫沐浴

平時洗澡時,無論盆浴或淋浴,水溫不必高,桑拿時房間的溫度也不宜太高。

溫泉有滋潤身體之功效,但不宜長期頻繁浸泡熱溫泉。

多做瑜伽、普拉提、太極拳等慢運動

游泳也是值得推薦的好運動,因為在水中消耗的熱量要明顯高於陸地,降溫效果會更好一些。

三類人宜低溫養生

冬季氣溫低,正好是進行“低溫養生”的最佳時機,以下幾類人群更加適宜。

 1

心煩的人

陰虛內熱的人怕熱,常表現為手心、足心發熱,心煩,口舌生瘡,“低溫養生”可幫助降體溫,涵養“陰”。

 2

腦力工作者

大腦是人體最怕熱的部位之一,腦力工作者時常情緒緊張,導致體溫升高,頭腦發熱,細胞代謝速度加快,而低溫有助於大腦清醒,減少高溫狀態下的高損耗。

 3

女性

“護陰”是女性一生的保健之道。

“陰”包括女性體內的所有液體物質,如唾液、血液、消化液、眼淚、陰道分泌物等,尤其對20~40歲的女性來說,它們充足與否,決定著女性健康狀態。

適當“低溫養生”,可使女性之“陰”免於高溫狀態下出現的損傷。

低溫養生避開4個誤區

“低溫養生”不能簡單理解成一味的貪涼,溫長路提醒,踐行低溫養生,要避免四個誤區。

少穿衣

低溫養生不是簡單的少穿衣服多貪涼,在氣溫低的時候還是要注意保暖。

開空調

“低溫養生”注重的是自然環境下的“低溫”對人體的調節,大熱天開空調有悖“低溫養生”的原則。

喝涼水,吃冷飲

少吃麻辣、易上火的熱性食物,並不代表要多吃冷飲。中醫講究少食“生冷”,與人體溫度接近的食物才更養生。

 不分人群

老人和兒童體質較弱,免疫力低下,季節交替時要注意保暖;

孕婦、經期的女性要少吃涼性的食物;

陽虛體質的人,最典型的症狀就是畏寒怕冷,手腳冰涼,不適宜低溫養生。

晚間9—11點開始下降,淩晨1—3點降到低谷,清晨8點左右開始緩慢上升,晚餐後(晚7—9點)達到頂峰。

夜間睡眠是“低溫養生”的好時機,必須杜絕熬夜,每晚要確保7—8個小時的睡眠,切忌夜生活過度,甚至通宵達旦地瘋玩。

 避免“光壓力”

在燈光中入睡會導致體溫上升,使人體產生“光壓力”,影響正常代謝功能,因此最好在黑暗的環境中入睡。

 3

從環境著手

多接近綠色植物

室外多栽種樹木與綠色攀爬植物,如綠蘿、爬牆虎、金銀花和瓜豆類植物,室內可擺放吊蘭、水仙、茉莉等盆花或盆景,以降低環境的溫度。

植物蒸騰吸收熱量的貢獻大於樹木遮擋太陽輻射所減少的熱量,“雙管齊下”效果更好。

 棄用厚重的窗簾

換成薄些的、看起來淡雅清爽的輕紗或者棉質窗簾。

 傢俱也降溫

多採用造型簡潔、色調偏冷的藤、竹、木製品,達到吸收部分熱量之目的,發揮輔助降溫作用。

嘗試冷光燈

在保證必需的閱讀亮度的前提下,不妨多用局部照明的檯燈、落地燈,或用低瓦數的冷光燈替換暖光燈。

 4

從運動著手

來一場自然之旅

多到河湖、高山、森林、峽谷等處做深呼吸。

這樣可以更多地采吸自然陰氣,以收滋陰之功。

常溫沐浴

平時洗澡時,無論盆浴或淋浴,水溫不必高,桑拿時房間的溫度也不宜太高。

溫泉有滋潤身體之功效,但不宜長期頻繁浸泡熱溫泉。

多做瑜伽、普拉提、太極拳等慢運動

游泳也是值得推薦的好運動,因為在水中消耗的熱量要明顯高於陸地,降溫效果會更好一些。

三類人宜低溫養生

冬季氣溫低,正好是進行“低溫養生”的最佳時機,以下幾類人群更加適宜。

 1

心煩的人

陰虛內熱的人怕熱,常表現為手心、足心發熱,心煩,口舌生瘡,“低溫養生”可幫助降體溫,涵養“陰”。

 2

腦力工作者

大腦是人體最怕熱的部位之一,腦力工作者時常情緒緊張,導致體溫升高,頭腦發熱,細胞代謝速度加快,而低溫有助於大腦清醒,減少高溫狀態下的高損耗。

 3

女性

“護陰”是女性一生的保健之道。

“陰”包括女性體內的所有液體物質,如唾液、血液、消化液、眼淚、陰道分泌物等,尤其對20~40歲的女性來說,它們充足與否,決定著女性健康狀態。

適當“低溫養生”,可使女性之“陰”免於高溫狀態下出現的損傷。

低溫養生避開4個誤區

“低溫養生”不能簡單理解成一味的貪涼,溫長路提醒,踐行低溫養生,要避免四個誤區。

少穿衣

低溫養生不是簡單的少穿衣服多貪涼,在氣溫低的時候還是要注意保暖。

開空調

“低溫養生”注重的是自然環境下的“低溫”對人體的調節,大熱天開空調有悖“低溫養生”的原則。

喝涼水,吃冷飲

少吃麻辣、易上火的熱性食物,並不代表要多吃冷飲。中醫講究少食“生冷”,與人體溫度接近的食物才更養生。

 不分人群

老人和兒童體質較弱,免疫力低下,季節交替時要注意保暖;

孕婦、經期的女性要少吃涼性的食物;

陽虛體質的人,最典型的症狀就是畏寒怕冷,手腳冰涼,不適宜低溫養生。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