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藏傳佛教金銅造像的流光之美

一塊金屬, 反復捶擛, 平面的線敲打出立體的形狀, 形成浮雕造型, 兼顧神韻, 一個個精美的金銀銅作品, 在造像師的工匠手中完美呈現。

金銅造像

藏傳佛教金銅佛像是對各種金屬鑄造和鍛造的佛像的泛指或俗稱。 金銅佛像藝術是在繼承本民族傳統雕塑藝術的基礎上, 吸收和融合周邊及各地的造像與繪畫技法, 經過千百年的不斷創新進取而形成的具有鮮明特點和醇厚質樸特色的藝術類型。

一座座精品傑作, 神采飛揚、躍然紙上, 給觀賞者以身臨其境之感。 西藏各地域的神聖藝術殿堂不僅擁有諸多特色鮮明的傳世佳作, 還派生出諸多風格迥異的繪畫流派, 這些藝術作品, 無論是內容還是形式都符合藏人的審美情趣和發展需求。

造像精品

金光閃閃半日功, 古香古韻百年成。 能工巧匠們在製造青銅佛像時把宗教信仰理念融化在了高超的技藝中。 在刻石、雕塑、鑄造和製作佛像時, 把虔誠的信仰投入到每一個造像、每一道工序中去。 製作出來的佛像具有佛的神姿, 端莊慈祥, 佛心與神韻融為一體、給人以活靈靜和之感。

以金銅鑄造的藏傳佛像, 材質優良, 工藝精細, 符合審美, 早已被中西方文化接受,

國內外收藏研究之風盛行。

藏傳佛教金銅造像中, 比較有代表的是菩薩造像, 在佛教造像中佔有很大比例。 此外度母一直是造像的主要題材, 特別是細節處理, 優美的手勢就是一個表徵, 其次是表現在佛像衣飾上, 頭戴花冠, 項掛短鏈, 腹系腰帶, 手臂足皆有釧飾, 多處閃爍著民族藝術的光輝。

藏傳佛教造像材質大都先以金屬(黃銅、紅銅、金銅)鑄成, 而後再以黃金進行表面(鍍金、鎏金等)裝飾。 藏傳金銅佛像的製作方法主要有內地慣用的失蠟法及藏地應用的敲花法與模具法。

佛像造像

工藝流派中最突出的就是兩種:“佛裝像”:螺發, 身披袈裟;“菩薩裝像”:頭戴珠寶冠, 身披綢衣, 佩戴瓔珞、項鍊等飾物。 佛像具足相好莊嚴, 威儀莊嚴, 身上裝飾不多, 手執法器也少。 菩薩裝像身材豐滿福相具足, 華麗優雅, 眉眼中透露出寧靜淡然。 按佛像的類別分為佛祖, 菩薩, 本尊, 護法和祖師(上師), 按製作風格分為西藏, 尼泊爾, 漢藏等, 按臉相分為寂靜相, 忿怒相和寂忿相, 具體為:

釋迦摩尼像:結跏趺坐, 左手作觸地印, 意為降伏群魔, 右手結禪定印。 身著通肩式袈裟, 邊緣鏨刻精美紋飾。

觀音菩薩像:根據材質或姿態, 進行簡化或拼接來均衡佛像的比例和承重問題。 常說的千手千眼觀音造像不是塑有一千隻手臂和一千隻眼, 是採取變通的辦法。

文殊菩薩像:一般右手握智慧劍, 象徵以智慧劍斬煩惱結, 左手持的蓮花上放置般若經, 代表智慧的思維。

地藏菩薩像:頭戴寶冠、身披天衣、瓔珞裝飾, 右手持錫杖, 左手持寶珠, 腳踏蓮花, 清靜莊嚴。

每一尊傑作的造像, 凝聚了宗教、藝術、歷史、工藝等多種元素, 同時融合了歷代各地的藝術表現手法, 是真正的集大成者的人類文化文明的結晶。

鎏金和彩繪這兩種佛像是非常精美和高雅的藝術, 做工精細,神韻生動,顯其雍容華貴,超群脫俗。鍛造大師手中的鐵鍛畫,鬼斧神工、技藝精巧,顯現出鐵的自然筋骨、古樸流暢,具有強烈的立體感,佛像造像追求的最高境界是天工、人工合造而成。

金銅在鍛造中,錘煉出了手藝人的美好福田,在敲打的淬火中,在高原的陽光裡,煥發著光澤,熠熠生輝。古老的金銅造像技藝如今已被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這門技藝是從生活裡來的,它的保存就是保存了一種生活方式和文化形態,讓現代人感受到傳統工藝的永恆魅力。

做工精細,神韻生動,顯其雍容華貴,超群脫俗。鍛造大師手中的鐵鍛畫,鬼斧神工、技藝精巧,顯現出鐵的自然筋骨、古樸流暢,具有強烈的立體感,佛像造像追求的最高境界是天工、人工合造而成。

金銅在鍛造中,錘煉出了手藝人的美好福田,在敲打的淬火中,在高原的陽光裡,煥發著光澤,熠熠生輝。古老的金銅造像技藝如今已被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這門技藝是從生活裡來的,它的保存就是保存了一種生活方式和文化形態,讓現代人感受到傳統工藝的永恆魅力。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