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東莞該如何抓住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機遇?東莞政協委員提議這樣做

政協委員接受採訪

東莞陽光網訊2017年“粵港澳大灣區”正式寫入中央政府工作報告, 這標誌著建設世界級灣區正式上升為國家戰略。

東莞該如何融入大灣區建設?怎樣自我定位?如何抓住這一發展機遇?1月17日, 東莞廣播電視臺全媒體訪談邀請了民建副主委周亞民和科技界政協委員劉潛發兩位政協委員談談他們的建議。

東莞要以創新驅動發展為靈魂

東莞地處粵港澳大灣區核心位置, 是廣深港科技創新走廊重要節點。 其中松山湖高新區和東莞濱海灣新區被納入十大核心創新平臺, 中子科學城等9個創新節點被納入廣深港科技創新走廊37個節點。

對此, 民建副主委周亞民建議, 東莞要趁勢而上, 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力爭在未來的區域競爭中贏得主動、贏得先機。

“雖然, 近幾年東莞在創新驅動上有很好的基礎, 但是還有很多工作需要做。

”周亞民建議, 東莞要以創新驅動發展為靈魂, 持續優化創新驅動發展能力, 通過創新資源、科技成果、創新型企業等各類創新要素集聚, 使科技創新在東莞創新驅動、高水準發展中發揮更大的領引作用。 同時, 要以創新的制度, 積極探索企業、科技平臺、政府共同推動科技創新的協調創新模式, 加強東莞與國內外“產、學、研”合作, 促進高新技術和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 從而大幅度提高東莞工業經濟效益和企業競爭力。

另外, 在規劃方面, 他建議東莞要根據新的形勢, 新目標和新戰略, 重點推進產業科技、公共服務、基礎設施、城市環境四個重點領域的項目建設, 推動片區重大科技平臺和基礎設施共用, 促進人才、技術、資金、資訊等創新要素自由流動、深度融合。

政協委員為東莞抓住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機遇支招

打造“人才高地” 吸納更多高層次人才

粵港澳大灣區是由9個城市和香港、澳門形成的城市群, 其中廣深科技創新走廊的推進, 將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提供重要的創新支撐。

廣深科技創新走廊坐落於粵港澳大灣區東側, 貫穿廣州、深圳、東莞三市。 這裡聚集了華為、騰訊等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龍頭企業。

在民建副主委周亞民看來, 東莞要融入大灣區建設, 加強跟各城市的對接互聯互通, 讓資源更加聚焦, 人才流動更加順暢是非常重要的。

他建議, 東莞要打造“人才高地”, 大力度地引進、培育高層次科技人才。 他認為, 加大引進海內外人才的力度, 採取靈活多樣的吸引人才政策措施, 吸引國內外科技人才到我市發展, 使東莞成為創新創業的熱土;創造良好的軟硬環境, 積極吸納海內外優秀科技人才, 通過建立健全良好的創新創業氛圍、加強創新制度建設, 立和完善多形式的人才激勵機制,

使高科技人才留得住、有所成。

提議建“粵港澳大灣區電子資訊工業技術創新中心”

按照國務院批准的《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2008-2020年)》, 到2012年, 廣東要建成國家重點實驗室、工程中心、工程實驗室等100家創新平臺。 到2020年, 形成較為完善的區域性國際化創新體系。

目前, 東莞已經建成比較成熟的電子資訊工業產業配套, 而且這些產業鏈環節的龍頭企業大都設有研發機構, 其中不少還是國家級水準。 對此, 科技界政協委員劉潛發建議, 結合當前粵港澳大灣區規劃, 由東莞牽頭設立區域性國際化創新平臺—— “粵港澳大灣區電子資訊工業技術創新中心”, 在充分發揮東莞本土資源優勢的基礎上, 形成極具產業競爭力的綜合集成、高水準的創新平臺, 以期推動我市、我省乃至大灣區科創體系建設更上一臺階,擴大東莞科技創新的輻射力,並為新時期我省科技創新平臺建設新局面探索新的解決途徑。

“中心”的組建可以部分依託此前廣東省關於技術創新中心建設的相關配套資金,由龍頭企業聯合其他上下游企業、高校和科研院所組建實體化的創新中心,其服務定位在輻射粵港澳大灣區產業發展以及升級,鞏固和強化大灣區在高端電子資訊產業上的優勢。

以期推動我市、我省乃至大灣區科創體系建設更上一臺階,擴大東莞科技創新的輻射力,並為新時期我省科技創新平臺建設新局面探索新的解決途徑。

“中心”的組建可以部分依託此前廣東省關於技術創新中心建設的相關配套資金,由龍頭企業聯合其他上下游企業、高校和科研院所組建實體化的創新中心,其服務定位在輻射粵港澳大灣區產業發展以及升級,鞏固和強化大灣區在高端電子資訊產業上的優勢。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