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別被溫度忽悠了!冬季用暖寶寶、電熱毯取暖小心低溫燙傷

別被溫度忽悠了!冬季用暖寶寶、電熱毯取暖小心低溫燙傷

新年伊始, 隨著2018年的如約而至, 冷空氣也如影隨形, 全國各地紛紛出現了降溫寒潮。 很多人會選擇使用各類“取暖神器”來保溫, 暖寶寶、熱水袋、電熱毯等銷量再次走高。 然而, 很多人在使用“取暖神器”的之後, 發現皮膚會出現一些紅斑、灼痛, 甚至是燒傷狀, 這就是“低溫燙傷”。

暖寶寶等“取暖神器”熱銷, 使用不當容易引發“低溫燙傷”(圖片來自網路)

燙傷不僅是高溫的專利

其實燙傷不僅是高溫的專利, 一般而言, 皮膚接觸70℃左右的物體, 持續一分鐘即可對皮膚造成燙傷,

而皮膚接觸60℃的溫度是, 五分鐘以上也可造成燙傷, 這種由於皮膚長時間接觸高於體溫的低溫物體而造成的燙傷, 被稱為“低溫燙傷”。

據空軍總醫院燒傷整形外科的主任醫師曹衛紅介紹, 低溫燙傷一般多發於晚上睡眠不易醒或感覺遲鈍的人群, 如老人或小孩等。 這類人群由於體質較弱, 冬季需要保暖, 對暖寶、熱水袋等物品有所需求, 但是由於感覺遲鈍或者表達不善, 經常會出現低溫燙傷的現象。

老人、小孩由於感覺遲鈍或者表達不善, 是低溫燙傷易發群體(圖片來自網路)

曹衛紅說:“低溫燙傷一般不會造成急性的創傷, 但是持續的時間比較長。 和高溫、急性燙傷相比, 低溫燙傷的深度更深, 而且由於接觸時間長, 病人在感覺上經常是感覺並不是那麼燙, 尤其是老年人, 感知能力較差, 燙傷知曉的過程會更晚, 很有可能發現後已經是深二度甚至是三度的燙傷。 ”

低溫燙傷更深手術比例大

一般而言, 如果是一般性燙傷, 皮膚與高溫源之間接觸時間較短,

僅造成真皮淺層燙傷。 但是如果是低溫燙傷, 由於熱源溫度較低, 患者反應不及時, 在低熱源長時間持續作用下, 就會發展成為真皮深層及皮下各組織層的燙傷。 不僅如此, 由於低溫燙傷的疼痛感不強烈, 而且外表看上去僅會出現紅腫、水泡、紅斑等現象, 似乎並不嚴重, 然而低溫燙傷的特點是創傷深度深, 嚴重的還會造成深部組織壞死, 甚至潰爛導致患處長時間不癒合。

低溫燙傷的防範和治療

使用取暖設備要做好充分的防範工作(圖片來自網路)

此外,曹衛紅還建議使用者在使用取暖設備的時候,一定要注意時間,避免過長時間的接觸,要經常更換熱水袋、暖寶等設備的位置,電熱毯使用的時候,也要勤翻身,如果出現燙傷症狀,千萬不要自己隨意塗抹藥物,要及時去醫院診治。

一般而言低溫燙傷時皮膚會出現紅斑、灼痛、皮膚發癢的症狀,不過如果尚未其水泡,則屬於一度燙傷,2-3天便可痊癒。有些患者發現自己被燙傷之後,經常會採用民間的辦法——塗抹牙膏治療燙傷,雖然牙膏確實有一定的降溫功效,但是長時間停留在患處,容易造成脫皮。如果低溫燙傷出現了明顯的水泡,一定要及時去醫院進行治療。

使用取暖設備要做好充分的防範工作(圖片來自網路)

此外,曹衛紅還建議使用者在使用取暖設備的時候,一定要注意時間,避免過長時間的接觸,要經常更換熱水袋、暖寶等設備的位置,電熱毯使用的時候,也要勤翻身,如果出現燙傷症狀,千萬不要自己隨意塗抹藥物,要及時去醫院診治。

一般而言低溫燙傷時皮膚會出現紅斑、灼痛、皮膚發癢的症狀,不過如果尚未其水泡,則屬於一度燙傷,2-3天便可痊癒。有些患者發現自己被燙傷之後,經常會採用民間的辦法——塗抹牙膏治療燙傷,雖然牙膏確實有一定的降溫功效,但是長時間停留在患處,容易造成脫皮。如果低溫燙傷出現了明顯的水泡,一定要及時去醫院進行治療。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